有關歷史人物的作文,求歷史人物故事!!!400字左右的作文

2021-03-21 07:38:28 字數 3285 閱讀 8561

1樓:匿名使用者

最近看了電視連續劇《傳奇皇帝朱元璋》,感慨良深。

朱元璋出身佃農,從小放牛,7歲那年,父母、大哥均死於瘟疫;17歲出家當和尚,到25歲那年,寺廟又遭官軍焚燬;朱元璋走投無路,終於參加了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軍;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再加上一點運氣,朱元璋在義軍中脫穎而出,最後竟至黃袍加身,成為一個布衣皇帝的「傳奇」。

在稱帝前長達16年的艱苦轉戰中,朱元璋做到了深謀遠慮,謙虛謹慎。他在戰略上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正確方針,同時牢記「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做了不少好事。據清人谷應泰在《明史記事本末》中記載,朱元璋在準備攻取鎮江時,就曾再三告誡部下說:

我自起兵以來,從未妄殺無辜,你們一定要體會我的良苦用心,破城之日,千萬不要放火、搶掠、殺人,違反者處以軍法,縱容者也要處罰。佔領鎮江後,朱元璋還特地命徐達訪請當地能人秦從龍,後來又親自到鎮江,「謁孔子廟,分遣儒士告諭鄉邑,勸農桑。」及至做了皇帝以後,朱元璋也採取了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

他曾對劉基說:「寬民必當阜民之財,息民之力。不節用,**財竭;不省役,**力困;不明教化,**不知禮義;不禁貪暴,則無以遂其生。

」劉伯溫聽了他的這番話,感動得讚歎道:「此所謂以仁心行仁政也。」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欲行仁政的皇帝,卻又對孟子主張「民貴君輕」的言論極為反感,卻又非常善於實施陰謀而不動聲色,卻又在懲處官吏時極盡殘暴株連之能事,卻又經常因自己的猜忌多疑和刻薄寡恩而陷入孤獨和痛苦之中。和許多皇帝一樣,他也在登位後立即陷入「殺功臣」的怪圈,把「兔死狗烹」的慘劇演到了極致——只剩下一個湯和,趕緊戰兢兢告老還鄉,才保全了一條小命。在震驚全國的胡惟庸和藍玉兩個大案中,他竟殺了將近四萬人。

這種空前的恐怖統治,這種複雜的雙重性格,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動機和情感邏輯所造成的呢?

顯然,這正是在封建**體制下「權欲」無限膨脹所必然導致的結果。從起初連生存權都得不到保障的一無所有,到登上皇位權傾天下,還要想著為「家天下」的繼承者削除「權杖」上的「芒刺」,這其中的發展規律,必然推動整個極權體制運轉成一部瘋狂的「絞肉機」,使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包括那些後宮的女人們,毫無例外地無法逃脫要麼「吃人」、要麼「被吃」的命運。

人民大學的毛佩琦教授在「百家講壇」上講到「胡藍兩案」時說,明清兩代都有人懷疑他們的所謂「謀反」實為子虛烏有,而他則乾脆斷言是兩起「冤案」,這就和電視劇中所展現的故事情節大相徑庭了。當然,電視劇如此演繹謀反與平叛的故事也並非毫無根據,因為在《明史記事本末》中,也記載了「胡藍」意欲謀反的種種「蛛絲馬跡」,按照這些線索來編劇,顯然可以加強戲劇性,從而對觀眾有更大的吸引力。

儘管迷失在歷史迷霧中的「胡藍」事件真相難明,但照我看來,他們的「反」或「未反」,並不影響封建統治下君臣關係的本質。在那樣一種非人的制度中,人性都已嚴重地扭曲變形。皇帝對權臣不可能完全放心,勢必經常在信疑之間遊移;權臣對皇位也未必毫不動心,只是要看實現篡位的可能性有多大罷了。

皇上所謂「愛」卿如命者,臣下所謂「愚」忠至死者,即使真的曾經有過,那也只是個別的現象,「非典型」的現象而已!

陳寶國在這部電視劇中,終於剎住了在《大宅門》中形成的表演慣性,擺脫了「白景琦」的影響,比較成功地塑造了這位傳奇皇帝的複雜形象。演到後來,我看他已經「入戲」很深,感同身受地體驗到專權者「高處不勝寒」的孤獨、疑懼和痛苦了。但徐帆所演的馬皇后,卻成為一個概念化的形象,當然這首先是劇本的問題,不過徐帆的說白也確有毛病,總給人不自然的感覺。

後宮的另幾個女人,倒是演得各具特色,尤其是達蘭和金菊,我認為是演得很好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朱元璋出身佃農,從小放牛,7歲那年,父母、大哥均死於瘟疫;17歲出家當和尚,到25歲那年,寺廟又遭官軍焚燬;朱元璋走投無路,終於參加了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軍;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再加上一點運氣,朱元璋在義軍中脫穎而出,最後竟至黃袍加身,成為一個布衣皇帝的「傳奇」。

在稱帝前長達16年的艱苦轉戰中,朱元璋做到了深謀遠慮,謙虛謹慎。他在戰略上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正確方針,同時牢記「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做了不少好事。據清人谷應泰在《明史記事本末》中記載,朱元璋在準備攻取鎮江時,就曾再三告誡部下說:

我自起兵以來,從未妄殺無辜,你們一定要體會我的良苦用心,破城之日,千萬不要放火、搶掠、殺人,違反者處以軍法,縱容者也要處罰。佔領鎮江後,朱元璋還特地命徐達訪請當地能人秦從龍,後來又親自到鎮江,「謁孔子廟,分遣儒士告諭鄉邑,勸農桑。」及至做了皇帝以後,朱元璋也採取了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

他曾對劉基說:「寬民必當阜民之財,息民之力。不節用,**財竭;不省役,**力困;不明教化,**不知禮義;不禁貪暴,則無以遂其生。

」劉伯溫聽了他的這番話,感動得讚歎道:「此所謂以仁心行仁政也。」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欲行仁政的皇帝,卻又對孟子主張「民貴君輕」的言論極為反感,卻又非常善於實施陰謀而不動聲色,卻又在懲處官吏時極盡殘暴株連之能事,卻又經常因自己的猜忌多疑和刻薄寡恩而陷入孤獨和痛苦之中。和許多皇帝一樣,他也在登位後立即陷入「殺功臣」的怪圈,把「兔死狗烹」的慘劇演到了極致——只剩下一個湯和,趕緊戰兢兢告老還鄉,才保全了一條小命。在震驚全國的胡惟庸和藍玉兩個大案中,他竟殺了將近四萬人。

這種空前的恐怖統治,這種複雜的雙重性格,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動機和情感邏輯所造成的呢?

顯然,這正是在封建**體制下「權欲」無限膨脹所必然導致的結果。從起初連生存權都得不到保障的一無所有,到登上皇位權傾天下,還要想著為「家天下」的繼承者削除「權杖」上的「芒刺」,這其中的發展規律,必然推動整個極權體制運轉成一部瘋狂的「絞肉機」,使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包括那些後宮的女人們,毫無例外地無法逃脫要麼「吃人」、要麼「被吃」的命運。

人民大學的毛佩琦教授在「百家講壇」上講到「胡藍兩案」時說,明清兩代都有人懷疑他們的所謂「謀反」實為子虛烏有,而他則乾脆斷言是兩起「冤案」,這就和電視劇中所展現的故事情節大相徑庭了。當然,電視劇如此演繹謀反與平叛的故事也並非毫無根據,因為在《明史記事本末》中,也記載了「胡藍」意欲謀反的種種「蛛絲馬跡」,按照這些線索來編劇,顯然可以加強戲劇性,從而對觀眾有更大的吸引力。

儘管迷失在歷史迷霧中的「胡藍」事件真相難明,但照我看來,他們的「反」或「未反」,並不影響封建統治下君臣關係的本質。在那樣一種非人的制度中,人性都已嚴重地扭曲變形。皇帝對權臣不可能完全放心,勢必經常在信疑之間遊移;權臣對皇位也未必毫不動心,只是要看實現篡位的可能性有多大罷了。

皇上所謂「愛」卿如命者,臣下所謂「愚」忠至死者,即使真的曾經有過,那也只是個別的現象,「非典型」的現象而已!

陳寶國在這部電視劇中,終於剎住了在《大宅門》中形成的表演慣性,擺脫了「白景琦」的影響,比較成功地塑造了這位傳奇皇帝的複雜形象。演到後來,我看他已經「入戲」很深,感同身受地體驗到專權者「高處不勝寒」的孤獨、疑懼和痛苦了。但徐帆所演的馬皇后,卻成為一個概念化的形象,當然這首先是劇本的問題,不過徐帆的說白也確有毛病,總給人不自然的感覺。

後宮的另幾個女人,倒是演得各具特色,尤其是達蘭和金菊,我認為是演得很好的。

歷史人物故事,歷史人物故事100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陳勝年輕時,曾經被僱傭給人耕田種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壟上,煩惱忿恨了許久,對夥伴們說 要是誰將來富貴了,彼此都不要忘掉。夥伴們笑著應聲問道 你是被僱傭來耕田的,來的富貴呢?陳勝嘆息道 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原文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有哪些歷史人物故事?

藺相如 完璧歸趙 廉頗 負荊請罪 孟母 孟母三遷 孔融 孔融讓梨 曹操 狹天子以令諸侯 霍去病 封狼居胥 薛仁貴 三箭定天山等等。讀書的歷史人物故事有李白的鐵杵磨成針,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呂蒙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匡衡的鑿壁偷光,李密的牛角掛書等。中國歷史名人故事1 套裝共3冊 包括了 屈原 1 李...

急急急急急急,歷史人物故事,智慧的歷史人物的小故事,急急急急!!!

伯牙子期 俞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 知音 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不知道你要哪個時期的以下幾個你自己選擇吧 1 項羽 項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領袖之一,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漢族,下相 今江蘇宿遷 人。楚國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