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體詩歌,關於古體詩歌

2021-03-20 22:57:08 字數 5022 閱讀 6822

1樓:少眩

律詩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

絕句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

樑 、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佔現存唐詩總數1/5。

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絕句都是4句,每句5個字為五絕,每句7個字為七絕

律詩都是8句,每句5字為五律, 每句7個字為七律

押韻是詩歌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國的民歌、詩、詞、曲無不押韻,所以詩歌又叫韻文。押韻是把同韻母或韻母相近的字,放在詩篇某些句子的末尾,使詩歌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容易記得住、傳得開。押韻的方式,古體詩比較自由,可以隔句押韻,也可以句句押韻;可以用平聲押韻,也可以用仄聲押韻;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換韻的形式又有多種。

近體詩即格律詩的押韻方式,則有定規。

一、一律以平聲押韻(也有少數以仄聲押韻的,其中五言詩居多,但格律詩以平聲押韻為正格;因古體詩容許仄聲押韻,所以仄聲押韻的絕句和律詩也稱"古絕"、"古律");

二、不論五絕、五律、五排,七絕、七律、七排,都必須一韻到底,,不得半途換韻;

三、不論五言、七言,都是雙句入韻,單句不入韻。但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七言詩首句入韻的較多,五言的較少;

四、押韻句的尾字用平聲,不押韻的必須用仄聲(古絕、古律押韻句的尾字用仄聲,不押韻的用平聲)。

過去寫詩,靠韻書來做統一的標準。所謂韻書,就是把同韻的字放在一起,分成若干部,作為做詩押韻的依據。我國最早的韻書是隋朝的《切韻》,唐朝的《唐韻》,現存完整的韻書是宋朝的《廣韻》。

《廣韻》的韻部分得很細,有206韻部。到了金代,以《平水韻》為官方韻書,供科舉考試之用。平水是平陽府城(今山西臨汾市)的別稱,因為該書刊行於此城,故名《平水韻》(一說為南宋時代平水人劉淵根據前人韻書修編而成,故名《平水韻》)。

該韻書將宋代《禮部韻略》(官方頒佈的科考標準韻書)註明同用之韻,悉數合併,共106韻,上平聲下平聲各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各聲韻目第八章已經開列,不再重複。元、明、清各代,都以《平水韻》為作近體詩押韻的依據,,一直沿用到現在。

前人做詩押韻有兩種情形:

一種是嚴格按韻書的規定做詩。例如封建時代,奉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應制詩";科舉考生作的"試帖詩",押韻的字必須屬於同一韻部。科場"試帖詩"大部為五言六韻或八韻排律,若是詩出了韻(又稱"落韻"),無論詩作得怎麼高超,只能算不及格。

舊時作"分韻詩"用韻也很嚴格。若干文人相聚,作詩或填詞時先規定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韻字,依韻作詩或填詞。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

"紫壁聯題分韻句,紅爐巡飲暖寒杯。"就是描寫文人聚宴分韻作詩的。作分韻詩一般要求押本韻,不能出韻,即使窄韻、險韻也不例外。

《紅樓夢》48回載:"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閒閒罷。

'香菱怔怔答道:'閒字是十五《刪》的,錯了韻了。'"故舊時代學作詩,特別是考生學作"試帖詩",必須牢記106個韻部,尤其是30個平聲韻部。

另一種情形是凡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雖不在同一個韻部,可以通押。中唐以後,詩人苦於不能出韻的限制,試創了一些突破樊籬的"出格體",又叫"變體",出現了什麼"進退韻"、"轆轤韻"、"葫蘆韻"等形式。這些形式允許鄰韻通押,但有定規,如"進退韻"是相鄰的兩韻間押,一進一退,即第

二、第六句用甲韻(如"東"、"寒"、"虞"等),第

四、第八句用則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如"冬"、"刪"、"魚"等);"轆轤韻"是鄰韻雙出雙入,即第

二、第四句用甲韻,第

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quot;葫蘆韻"和"進退韻"差不多,也是相鄰的兩韻間押,但它要求先小後大,像葫蘆似的,如第

二、第六句押"一東",第

四、第八句押"二冬",或第

二、第六句押"十四寒",第

四、第八句押"十五刪"。這些"變體"並不普遍。在晚唐、宋代作詩形成一種時髦風氣的,是"探頭韻",也叫作"襯韻"、"借韻",就是首句用鄰韻,其餘各押韻句必須一韻到底,不得通韻。

例如大家熟悉的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的第一句的"峰"字屬冬韻,"同"和"中"屬東韻。這叫"以冬襯東"。又如歐陽修的《行雲》:

關於古體詩中歌行體的所有相關資料是什麼?

2樓:空魜

歌行體 定義 「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與張虛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現,可說是這種體裁正式形成的標誌。 明代文學家徐師曾在《詩體明辨》中對「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釋:

「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辭海》注曰:「行」是樂曲的意思;「歌」與「行」名稱雖不同,但並無嚴格的區別,後來就有「歌行」一體。

代表作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長恨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車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

高適的《燕歌行》。 特點

一、篇幅可短可長。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長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車行》 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則有八十八句。

二、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例如杜甫的《兵車行》,詩中既有「行人」出征時的記敘,又有「道旁過者」與「行人」的問答,也有「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的感嘆,讀後真能摧人肝腸。再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既有風捲茅屋的記敘,也有「歸來倚杖」的嘆息,更有「安得廣廈千萬間,。。。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強烈抒情與願望,讀後令人唏噓不已。

三、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換韻。「歌行」體詩歌在格律、音韻方面衝破了格律詩的束縛,由於它要「放情長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韻到底,平仄講究就很困難了。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換了好幾個韻腳。

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容所決定的。

四、句式比較靈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為主,其中又穿插了

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嗚呼」),也有九言的(「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漢代樂府詩 兩漢所謂樂府指**機關.

它除了將文人****的詩製成曲譜並製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志》記: 「自孝武帝立樂府而採歌謠, 於是有趙,代之謳, 秦,楚之風, 皆感於哀樂, 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雲」.

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性的詩體的名稱. 兩者區別:

歌行體詩是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常題名為"歌"或"行",二者名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的區別.後遂統稱"歌行體".《唐音審體》謂:

"歌行本出自樂 府,然指事詠物...形式較自由".語言通俗流暢,文辭比較鋪展.

"行",有"樂曲"的意思. 它們當然屬於古體詩.因為古詩從時間上說指2023年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歌行體、樂府的區別與聯絡?

3樓:鷹之印

歌行體的特點是格式節奏上沒有嚴格要求,也不講究平仄,字數五七言為主,可參差不齊,可變韻。亦稱古詩、古風。 「行」就是歌行體的一種,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漢代樂府詩

兩漢所謂樂府指**機關.它除了將文人****的詩製成曲譜並製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志》記:

「自孝武帝立樂府而採歌謠, 於是有趙,代之謳, 秦,楚之風, 皆感於哀樂, 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雲」.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性的詩體的名稱.

兩者區別:歌行體詩是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常題名為"歌"或"行"二者名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的區別.後遂統稱"歌行體".《唐音審體》謂:"歌行本出自樂

府,然指事詠物...形式較自由".語言通俗流暢,文辭比較鋪展."行",有"樂曲"的意思.

它們當然屬於古體詩.因為古體詩從時間上說指2023年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樂府詩:一種合樂的古詩,因傳自樂府官署而得名。樂府原為漢武帝劉徹設定得**機關,專事製作樂章並採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和歌辭,分別用於朝廷典禮和宴會時演唱。

後來就叫「樂府詩」,為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歌行體詩是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常題名為"歌"或"行"二者名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的區別.後遂統稱"歌行體".《唐音審體》謂:"歌行本出自樂

府,然指事詠物...形式較自由".語言通俗流暢,文辭比較鋪展."行",有"樂曲"的意思.

古體詩有哪些形式,古體詩包括哪些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 古 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 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 魏 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 觀滄海 陶淵明的 停雲 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 七古。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 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

怎樣寫古體詩 古體詩有哪些

古體詩有哪些 古體詩有四言詩 五言詩 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 五言詩 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 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 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

中國古代古體詩有哪些,古體詩包括哪些

1 春曉 唐代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譯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來只聽到到處有鳥兒啼叫。想起昨夜裡風聲緊雨聲瀟瀟,花兒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2 詠鵝 唐代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譯文 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潔白的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