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先勾五絃再挑七絃還要把中指放在五絃上嗎?音斷了沒關係嗎

2021-03-20 17:23:13 字數 6802 閱讀 8343

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老師要求一定要扶弦做挑,中指勾完五絃後落在六絃上不動,以六絃扶弦,食指挑七絃。

如果老師講過五絃那個音不需要延續,那麼就把它按掉,直接用五絃扶弦。一般是儘量保留上一個音,不過具體還要根據你學的曲目來判斷。

2樓:haku魔鏡冰晶

有老師的話問老師哦。

如果是自己看sp學,我覺得不用,我一般勾完五中指就在六,直接挑七,聲音不會斷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放,練熟了一指帶過,音不斷的。

請問古琴432的連挑,中指需要按1弦嗎或是中指直接懸空?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用吧……

懸空肯定是不對的吧……??

一種是挑四弦的時候中指搭在三絃上,再挑三絃的時候搭在二絃上,以此類推……滄海一聲笑很多都是這樣的……

但要指速跟得上……多練練就行了……

還有一種挑四弦的時候搭在二絃上,像連挑兩弦一樣。(搭在一弦的畫離四弦太遠了)挑二絃的時候再用上一種方法……

關於古琴過弦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六絃九徽挑上七徽,下一個音接五絃九徽勾,幾乎一定會發生斷音。不論是壓弦或者換名指按,都不可能保持出音連續。

1、因為譜上如果沒有標明五絃那個音要注,你彈這個音的時候,就應當以綽來修飾,或者至少也是在九徽本位起手。不換指的情況下,大指要移到五絃九徽以下再往上走。這時壓不壓弦都無所謂,因為以壓弦來保持過弦出音連續,一般是用在異弦同徽的情況下;

2、換名指按次音,一般用於外弦徽位比內弦低一定距離的情況。這個徽位差距不能太遠,遠了名指就夠不著,等於沒效果。用這個,內弦九徽換指按外弦十徽八分,已經是比較大的距離了。

而你這個是內弦七徽到外弦九徽,比那個還超過,所以個人感覺不適用;

3、考慮下有無保持音連續的必要。如果六絃七徽是一句之末、五絃九徽是次句之初,那麼此處應該是要做斷音的,沒必要連。

6樓:潒__條漁

過五絃我可能會直接用無名指按弦 以保證六絃音不斷吧。

7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說的勾五絃的時候是綽到九徽麼?如果是的話大指直接夠上去就可以了~~之前也聽貼吧裡的筒子說,如果覺得過絃音會斷,可以用中指或者名指壓一下~~但是這個派別不一樣,要求好像也不一樣,反正我老師教我的時候說的是,音儘量連,實在不行斷就斷了~~

古琴進復問題

8樓:她起弦風雅

問題一:下圖左手大指按五絃十徽上至八徽半同時右手挑五絃。減字譜上寫著哪個徽位就到哪個徽

位。問題二:上圖左手大指按七絃九徽,右手挑七絃。得音後大指進至七徽六分,再復至九徽。

六分大致即可,不用特別準確的。

同古琴初學者,感覺自學應該不容易吧,最好還是找個老師。一起努力吧^_^

關於琴棋書畫中琴的來歷!都說五絃琴改為七絃琴,怎麼改的?為什麼改? 10

9樓:

長期以來,琴家們多認為「五絃之琴,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而成七絃琴,但是不是,真不可考的。

現在,我們參照古代文獻,得到這樣的印象:漢以前的琴,面板和底板可以分合,琴面有裝飾性的波狀起伏,琴絃多少不定,少為五絃,多達二十弦,演奏時只彈空弦,自漢朝以後,琴面漸趨於平整,出現了區域性可以使用左手按弦的七絃琴:至魏末晉初,嵇康在他的《琴賦》中所描繪的琴,和我們現在常見的琴就十分相似了。

10樓:花飛上陌

古人將五絃改七絃最根本原因,是對音色、音域要求的不斷提高所致,而「文王武王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也」的說法只是從文化角度給枯燥的樂理附會了一個美好的緣起。

七絃琴的前身五絃琴,為五聲音階定弦。音域狹窄,較接近人聲的音區,原是與瑟及歌配合在一起來唱、奏的,當時稱之為「絃歌」。作為歌詩伴奏的角色,樂器的表現力應是有限的,這時乃出現為了豐富表現力而擴大音域的十弦、十五絃、二十弦,以及五絃加二絃(七絃琴)倍差派生的十三絃、二十七絃等不定製的樂器。

而從文化流轉上說,傳說的三皇五帝造琴說,雖有二十七絃、二十五絃,但以五絃為多,周代加文武二絃,古琴遂由五絃變為七絃琴。《白虎通》雲:「文王武王加二絃,曰少宮、少商,以合君臣之恩也。

」這種七絃琴成為往後沿襲之主要弦制,其原因如東漢蔡邕《琴操》所言:「五絃象五行。大弦為君,小弦為臣。

文王、武王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陰陽五行學說到了漢代,已是非常流行的思想架構,可謂漢代之顯學,論者主要視陰陽五行為天道,認為人的政教皆要符合此天道,亦為一種天人相應說,自然也將樂器作此比附。五絃為五聲(音),即宮、商、角、徵、羽,《禮記.月令》說:

「孟春之月…其音角…盛德在木。」「孟夏之月,…其音徵…盛德在火。」「**土…其音宮。

「孟秋之月,…其音商,…盛德在金。「孟冬之月,…其音羽…盛德在水。」因此五音配上五行,例如春天萬物生機興旺,植物(木)可為象徵,春既屬於木,而在大自然界,春風較接近角音,遂以角音配五行之木。

在金木水火土之宇宙外,則以一陰一陽,一文一武之道,以象宇宙之執行,以變陰陽五行,以用琴教化天下。這種未自覺地從**自身規律來操制,而以原始的互滲思維孕含著真理,一文一武、一君一臣、一大一小之弦,加上五行五絃,卻也與琴表現之功能對形式之要求切合,乃鹹為歷史上理想的琴制,即使宋代雖有人改為九弦,仍無法取代七絃琴之地位。

11樓:丘顙

這要從古琴的用途說起。

發明最初古琴只是一種簡單的樂器而已。其形制也不盡相同,琴絃多少不定,少為五絃,多達二十弦,但以五絃為多。古琴為五絃是與「五度相生律」有關。

「五度相生律」是純律的一部分,它規定五度音的頻率之比為2:3,其他音程都由若干個五度產生,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簡譜中的1 2 3 5 6)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順序是:宮→徵→商→羽→角。

實踐表明,按照五度相生律的音高演奏的旋律是最優美的,絃樂器就是典型的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的樂器。

因為先秦時期,古琴主要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雅樂是中國古代的宮廷**。雅樂的體系在西周初年制定,與法律和禮儀共同構成了貴族統治的內外支柱。雅樂調式為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分別對應1,2,3,升4,5,6,7。

後來為了滿足雅樂演奏配合雅樂調式,追加變徵,變宮,兩個偏音,因為依照「五度相生律」宮商角徵羽為純律正音,其它為偏音,所以變徵,變宮沒有新的簡稱,只是在正音「徵、 宮」的基礎上加變字以作區別。

說是文王加一根,武王加一根,估計不過是後人假託附會而已。

12樓:補天君

文王拘於羑里,思戀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這就是文武二絃的來歷

古琴抹挑指法

1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前一個音不是五絃音,那麼中指搭五絃就可以了。在做抹之前就可以搭弦了,不一定非要等到挑之前再搭,這樣會更順手一些。

如果前一個音恰好在五絃,那麼改搭四弦。等彈得很熟練之後,凌空下指亦可。

14樓:笛非非

搭五絃四弦都可以,還得看抹挑之後的音是什麼 如何為下一個音做好準備 連不起的原因多半還是沒練熟吧 多練練

古琴是不是隻有五絃琴和七絃琴?

15樓:躨躘

歷史上曾出現過多種規格,十弦、七絃、五絃等等,十弦及五絃等早已淘汰,至唐宋以來,最常見的仍是七絃。現在很多人分不清古琴與古箏,誤把古箏當古琴

16樓:迷途的旅行者啊

25條弦,中各1柱,所謂"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五絃琴和七絃琴有什麼區別?

17樓:匿名使用者

五絃琴比較少見了啊,很民族的感覺,如果你是女孩子彈七絃琴其實滿好的啊……琴的**不大清楚,倒是買一好吉他花個三五千的都有了,剛開始學的時候其實用不到特別好的,而且也挑不好,可以先買一差不多的練習。13的年紀練樂器可以了,沒問題。

五絃琴,高山族彈撥絃鳴樂器。歷史久遠,形制古老。流行於我國臺灣省高山族布農、泰雅等部族地區。

我國許多古老的弦鳴樂器,如琴、箏、築等,都曾經歷過五絃的形制。《尚書》有:「舜彈 五絃之琴。

」《禮·樂記》:「箏,五絃築身也。」2023年,我國在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 戰國初期)出土了一張五絃琴,它與文獻記載的築相近。

雖然高山族的五絃琴不能和漢族先民創制的五絃樂器相媲美,但它同屬於歷史久遠、形制古老的彈絃樂器之一。從古代起,五絃琴就已在民間廣為流傳。相傳,高山族先民在搗米時,才彈奏五絃琴以伴勞作。

這種習俗世代相衍,據日本**學學者黑澤隆朝先生2023年到臺灣考查,高山族布農部族中還有彈奏五絃琴的老人為他表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臺灣的五絃琴現在已很少見。形制古老的五絃琴(圖),分上、下兩個部分,由音板、弦釘、弦柱、琴絃和共鳴箱等構成。

上部的音板,多使用質地較軟的鬆、杉木料製作,板長40釐米、寬12釐米、厚2釐米,在距音板兩端2釐米處,一端釘有五個鐵釘作為系弦的弦釘,釘距2釐米;另一端置有五個鐵或木製小棍作為拴弦的弦柱,柱距2釐米。弦釘與弦柱之間,張以五條琴絃,弦下不設柱馬。古時的琴絃,多采用麻絲捻合而成;後來才逐步改為絲絃或鋼絲絃。

下部的共鳴箱,呈長方匣形,多用質地較硬的木板釘制而成,長32釐米、寬16釐米、高12釐米,也有使用洋鐵桶代用的。五絃琴的音板與共鳴箱既分離、又合用的樂器形制,與我國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2023年前的琴、瑟、築的結構相似,概不是巧合吧。演奏時,將五絃琴平置於地面上,奏者席地而坐、傾身彈奏。

左、右手各執一根小木棍或木製撥片彈撥琴絃發音。五絃琴是根據布農部族特有的民歌音調來定弦的,琴絃依次定為:g、c1、d1、e1、g1。

發音柔和,音色圓潤,音量不大。可用於獨奏或為民歌、民間舞蹈伴奏。

七絃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絃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絃系統(包括琴絃七根和嶽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琴底板為梓木製。琴絃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現在多為金屬製;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絃樂器族內的彈撥絃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

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淨渾厚,風格古樸。在古代,我國文人雅士幾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古琴是必修樂器,孔子是想通過古琴來陶冶人的情性。

約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長約130釐米,寬約20釐米,厚約5釐米。面板又稱琴面,是一塊長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開有穿弦孔,琴尾為橢圓形。底板又稱琴底,形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

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鳳沼,腰中近邊處設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頌足。面、底板膠合成琴身,在琴首裡面粘有舌形木板,構成與琴腹相隔的空間,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設音樑,又稱項實。

琴腹中有兩個音柱,稱天柱和地柱。絃軸又稱琴珍,多為圓形或瓜稜形,中空(穿弦用),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琴軫上。琴絃用絲制纏弦。

嶽山鑲嵌於面板首部,也開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個琴腳,琴首部兩個叫鳧掌,琴尾部兩個叫焦尾下貼,起墊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製作的徽,標記音位。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

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

在中國樂器中,古琴的聲音是特別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訴,卻比二胡委婉纏綿,是那種迴旋往復的纏綿,有點讓人心痛;不如古箏響亮歡快,演奏效果立竿見影,卻平和沉穩,有一種往心裡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麼鋒芒畢露,大珠小珠落玉盤式的直截瞭然。古琴是細膩含蓄的,指法不動聲色地控制著輕緩急重。這樣的聲音決定了它不宜作合奏樂器,而適合獨奏。

能與古琴相和的,惟有簫了,簫的幽怨迷離和琴的古雅通脫糅成林下之風,超脫現實之境,說起來這也正是古琴為傳統文人們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聲音是讓人迷戀的,泛音的輕靈清越,散音的沉著渾厚,按音的或舒緩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讓人真正體驗到餘韻嫋嫋、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實且虛,繚繞而去,彷彿中國畫中的那種水墨煙雲,如郭熙的《早春圖》,又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中國曆代流傳著不少有關古琴的美談。西漢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贏得了卓文君的芳心,這是以古琴為媒的愛情故事。三國孔明以其過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時,焚香操琴,成為後世戲曲中久唱不衰的經典故事。

古琴屬於典型的獨奏樂器,較少用於合奏。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詩經》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

古琴的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比如,它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

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絃琴"。古琴有100多個泛音,這大概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古琴有自己的記譜方法(簡字譜),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

古琴現存有150多部古琴譜,包含著3000多首古琴曲流傳下來。

勾三股四弦五問題,勾三股四弦五,什麼意思,出於哪裡呢?

早在公元前1100年,我們古代的數學家商高就已經知道 勾三股四弦五 因此有人主張畢氏定理應為 商高定理 商高是周朝的大夫,周髀算經 簡稱 周髀 中記載了一段周公與商高之間的問答 周公問於商高曰 竊聞乎大夫善數也,請問古者包犧立周天歷度.夫天不可階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請問數安從出 商高曰 數之法出...

請問大家,古琴的弦到底怎麼調啊?正調和緊五絃和慢三絃。初學

其實傳統的古琴並沒有絕對的音高只要求七條弦之間的音高關係的確定,但在今天為方便與其他樂器配合就把五絃定位a,也就是正調。正調 它的音高是gacdega,一定不是 五滴5眼淚 說的cdfgacd,而且,古琴中沒有f音和b音。對於調絃,如果沒有簫,鋼琴也行,不過最好買個調音器,10多元 50多元都有。1...

七分之五和十二分之七先通分再比較大小

7分之5和12分之7通分如下 7分之5 84分之60 12分之7 84分之49 因為84分之60 84分之49,所以7分之5 12分之7 84分之60,84分之49 十二分之五和七分之三通分,再比較大小 十二 分之 五 八十四 分之 三十五 小 七 分之 三 八十四 分之 三十六 大 解 1 12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