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和遼 西夏為什麼要議和,北宋和遼 西夏為什麼要和議?

2021-03-20 03:10:08 字數 4501 閱讀 7531

1樓:亞貽仔

一開始打不過遼軍,到2023年,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北宋的宋真率兵出征,宋軍士氣大振,此後,宋遼議和,議和利於遼。

而與西夏的議和,因為西夏向宋開戰,為有好相處議和。

ps:事實上,北宋的皇帝怕死,沒用啊,比別人強害怕別人...

2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與漢唐等朝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講,他並未統一中國。只是佔據了中原之地。所以他並不是統一的**王朝,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七歲的恭帝繼位,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掌握了軍權。

翌年正月初,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率軍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取了皇位。趙匡胤即位後,仍定都開封,改國號為宋,史稱北宋。經過十餘年的南征北伐,趙匡胤消滅了後周藩鎮勢力的反抗,攻滅了荊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

宋太宗趙即位後,招降割據吳越的錢,平定北漢。北宋疆域東、南臨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遼接壤,西北至今陝西白于山、甘肅東部、青海東北部與西夏、吐蕃毗鄰,西南與越南接界。

太宗趙光義976年即位,在位22年 趙光義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後繼續太祖未完成的統一全國的事業,978年吳越王投降,979年,北漢王投降,但在兩次與遼國的作戰時,均遭受慘重失敗。也開始了宋朝與外族作戰屢戰屢敗的歷史。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太宗趙光義發兵32萬分左。

中 。右三路攻打遼國 。其中中路軍統帥王延德貪功冒進,孤軍深入。

被遼軍包圍全數殲滅。 右路軍聽說中路軍戰況後不戰而退。只有左路軍在先鋒楊業的帶領下且戰且退,順利的回到了汴京(今開封) 從那以後。

北宋有軍事進攻轉為軍事防禦。

3樓:鳳舞風鈴

首先北宋是不想一合的,宋太祖太宗都想收復被遼侵佔的幽雲十六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等地。可是打不過,到2023年,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北宋的宋真率兵出征,勝利後就乘機與遼議和。

和遼夏議和其實是有利於名族和平和北宋經濟發展的,這與北宋的積弱積貧有關係。處於上位者最大的顧慮就是自己的統治地位不被動搖,有利於自己發展的事當然會幹。就像當今中國不也一直嚷嚷著和平崛起和平崛起嘛。

4樓:琴瑟_相思引

南宋統治者毫無鬥志,偏安江南!並且北宋國力積貧積弱,無力抵禦遼和西夏!

5樓:匿名使用者

不好說啊,不要質疑統治者的智商,做到高位的沒一個是弱智,說什麼統治者懦弱膽小什麼的人才是sb,他們瞭解當時情況?

根本還是誰也奈何不了誰,能奈何早滅了.

6樓:大山鳴動

遼、西夏是遊牧民族,民風剽悍,擅長騎馬射箭,軍力強盛,北宋文化藝術繁榮,但軍隊戰鬥力不及遼、西夏,宋朝打遼國,吃過大敗仗,所以傾向於用議和手段來維持邊疆安定

7樓:經韜緯略

北宋太弱了。統治者不思進取

8樓:匿名使用者

那得看是什麼時期吧? 後期是因為金國的崛起

北宋和遼、西夏為什麼要和議?

9樓:曉and柯

主要是宋朝大不錯 遼和西夏太窮了

詳細來說是

宋:常年的戰亂,重文輕武和朝政腐敗,還有對外戰徵的幾次慘敗,導致北宋國力積貧積弱,無力抵禦遼和西夏。遼:

物資匱乏經不起年年爭戰。在南征中屢屢受輟。夏:

西夏不論是人口還是物資都極度匱乏,和宋朝打了三次都是全勝,但都由於缺乏各種物資而退兵。

10樓:愛爾蘭的蘋果

不議和難道要戰爭嗎?俄羅斯還佔著我國領土 我們為什麼要和俄羅斯議和?

11樓:午晚威武

主要是政治問題,北宋王朝幾代皇帝內政都還可以,政治以和守為主,別人乘勝追擊,宋是乘勝議和,同當時宋的民風和一系列政治主張都有直接關聯。

12樓:薰吃了那女孩

根本原因 北宋積貧積弱 主觀原因 主和派的頑固 統治者的懦弱

北宋和遼西夏為什麼要議和

13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之間的妥協。

遊牧文化生產力不足,不能自給自足,需要對外掠奪,更具侵略性。農耕文化生產力發達,擁有城市和大量不動產,所以保護已有資源是第一位的,導致形成一攻一守的態勢。

遊牧民族戰鬥力強,但是沒有充足的後勤保障和先進的攻城技術,另外國內各部族之間矛盾重重,所以利在速戰速決,一旦進入僵持,便無法承受。而漢族雖然經濟發達,有大量先進的**裝備,但宋朝以文制武,嚴重影響軍隊作戰能力,結果只能守不能攻,導致除宋朝初期以外戰場大多在宋朝境內,戰事延綿的話,對生產破壞很大。

所以宋朝不希望久戰,寧願花錢買平安,而遼西夏金卻是不能久戰,那就只好收點保護費了,於是雙方議和。

14樓:烈火青春二

北宋重文輕武,和遼,西夏打,沒實力

15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達到巔峰,真的可以說是家家小康,人手左邊一隻ip4s,右邊一隻ipad3,而且文化生活也相當豐富,各種戲劇,各種詩詞,當然性文化其實也蠻豐富的(各種名妓啊),直接的後果就是百姓和統治者都有些懈怠,對打仗完全沒有興趣,反正有的是錢,如果能不打仗,只要花些錢,何樂而不為呢,宋朝到最後也沒有被農民起義推翻政權(水滸傳裡面的記載水分太大),可見,百姓對於宋朝的統治是比較滿意的

16樓:凌空孤影

雙方都承受不起戰爭,尤其是北宋

17樓:楓葉

我看了一本專門關於北宋的書,發表一下個人拙見。北宋建國,趙匡胤武將奪權,害怕歷史重演,文官治國,為防造反,養兵,結果導致冗兵、冗官、冗費,戰鬥力不強。但是,讓我最為震驚的是,宋太祖愛民如子,他以後的子孫繼承了他這一精神,寧願犧牲自己皇帝的尊嚴,寧願讓自己的子民在田地裡多流點汗水,也不願讓子民在戰場流血犧牲、家破人亡,所以,哪怕在打勝仗的情況下也願意給點錢議和。

遼、西夏,地理環境不好,遇自然災害日子不好過,就犯邊,這是客觀情況。所以說議和可能是看似不恥卻最有效的辦法。為了證明宋朝皇帝仁慈,我想請您注意一個現象,那就是如論大臣間派系鬥爭的多麼激烈,幾乎沒有像其他朝代殺呀、斬呀,多為流放而已!謝謝!

1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雙方都承受不起戰爭,尤其是北宋。澶淵之盟。

19樓:理徵

因為打仗對雙方都不利

20樓:筠依芸

為緩和****,北宋當時兵源雖多,但軍隊戰鬥力較弱,只要一開戰便潰不成軍,故只能議和。

21樓:張敏

雙方都承受不起戰爭,在一點,戰爭是外交的補充

從下述材料中,你可以看出遼,宋,西夏之間的關係怎樣?北宋和遼,西夏為什麼要議和?

22樓:匿名使用者

1.材料一是在遼國擊潰過兩次北宋進攻後,於宋真宗時期伐宋。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強令下趕赴黃河南岸督戰,宋軍在見到真宗後士氣大振,利用床子弩之法射死遼國大將蕭撻凜。

遼國掌權者蕭太后有所忌憚,向宋求和,寇準本來不準,無奈真宗太過軟弱,一心求和,於是就有了澶淵之盟。北宋和遼訂立合約,主要是因為宋朝君主軟弱,外加宋朝地方軍力部署薄弱,將軍手中無權,邊防形同虛設。不過因為宋經濟發達,應該算是花錢買和平的行為。

效果在後面100多年中也算不錯,宋遼邊境在此之後再無戰事,直到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北宋與金訂立海上之盟,背信棄義攻打遼國結束。

2.李元昊建立西夏,不是沒有打過北宋的主意,主要是因為西夏國人口較少,經濟也不發達,如果和北宋開戰,西夏立國之本會遭到撼動。於是西夏是主動和北宋請和,西夏稱臣,北宋用壓歲錢性質的歲幣供給西夏,兩國也相安無事。

不要小看宋朝的經濟能力,兩宋的經濟水平在當時全世界是無可置疑的第一,所以這些歲幣根本對國家而言算不上什麼。

怎樣看待北宋與遼和西夏之前的議和?

23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實行的是消極防禦戰略,不會進攻,一味地求和,導致侵略者胃口越來越大。

北宋和西夏,遼合議的意義???

24樓:匿名使用者

雙方邊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交往頻繁。

25樓:陽城幹部

在100年內無戰事……

26樓:

促進了民族關係的發展與融合,同時也加快了宋的滅亡,利大於弊。

西夏北宋意義和與遼北宋議和的條款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7樓:因為不懂才註冊

對北宋和遼、北宋和西夏的議和表述正確的是

①都是在有利於北宋的形勢下進行的 ②遼和西夏都要對北宋稱臣③北宋每年都要向遼和西夏送大量財物 ④議和之後都有利於雙方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流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b

遼、北宋、西夏議和的內容、影響

28樓:救命檢討書

懶得打了,初一下冊的歷史書有

遼攻北宋當時遼為什麼會議和,北宋和遼 西夏為什麼要議和?

遼同意議和的最主要原因是軍事上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在澶淵遭受重大挫折。不是遼議和,是北宋 1004年,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在寇準的支援下,宋真宗回御駕親征,在澶州 今答 河南濮陽 打敗遼軍。但宋真宗畏敵,歷來主張議和,先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對方暗通關節,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 1005年1月...

對於遼,西夏和北宋的關係,對戰與和有什麼看

遼與北宋是兄弟關係,北宋與西夏是君臣關係 遼是中原宋朝時期的東北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西夏是西北的一個政權!遼人強盛的時期征服了女真,但是沒落的時候卻反而被女真給滅亡了,女真建立了金,金朝追趕遼人的時候順便征服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哪曉得北方遊牧裡出了一個鐵木真,整合了遊牧民之後聯合南宋把金朝給滅了!鐵木真...

為什麼宋朝分為兩宋,宋朝為什麼要分北宋和南宋,是怎麼命名的?

宋朝的兩個時期。北宋時指趙匡胤始,趙桓止的這一段時間,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首都開封。靖康之後,宋朝北方的土地全部丟失,政治中心被迫南移,定都臨安,所以成為南宋。因為近代學者為了區別這兩個時期起而給他們起的稱呼,當時不管南宋還是北宋都是稱呼為宋的。其中間的標誌是靖康之難,北宋宋徽宗 宋欽宗被金國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