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都應該吃什麼,有什麼習俗

2021-03-19 20:48:56 字數 5641 閱讀 7038

1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微力**

竭誠為您提供優質文件/雙擊可除二十四節氣適合吃什

二十四節氣應該吃什麼?有什麼習俗嗎?

2樓:各種怪

1、立春

牛肉,香菜,菠菜,雞肝

民間習俗:打春即「打牛」,即表示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相傳是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除了打春,這一天還有咬春的習俗,即吃春餅、春盤、咬蘿蔔等。

2、雨水

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3、驚蟄

豌豆,黑米,海蜇,荸薺。

民間習俗:祭白虎化解是非 就是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4、春分

紅棗,淮山,銀耳。

民間習俗:這一天民間會有豎蛋、送春牛圖、粘雀嘴、春祭等活動。

5、清明節

薺菜,燕麥,茼蒿。

民間習俗:民間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6、穀雨

土茯苓,豆芽。

民間習俗: 禁殺五毒 農民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凶納吉的祈禱

7、立夏

木瓜,鴨肉,山楂。

民間習俗: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 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8、小滿

櫻桃,黃花菜。

民間習俗:江南一帶有「小滿動三車」的說法。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

小滿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時節,如若田裡不蓄滿水,就會造成田坎乾裂,無法插秧,因此人們會以人力或畜力帶動水車灌溉水田。

9、芒種

茄子,冬瓜。

民間習俗:送花神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皖南地區會有安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10、夏至

綠豆,苦瓜。

民間習俗: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廣東地區,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

11、小暑

絲瓜,黃鱔。

民間習俗: 有民諺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從這一天開始進入伏天。因此,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

12、大暑

生薑,萵筍,獼猴桃。

民間習俗:廣東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仙草即「涼粉草」,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來「過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湘東南還有大暑吃薑的風俗,「冬吃蘿蔔夏吃薑,不需醫生開藥方」。

13、立秋

檸檬,芝麻。

民間習俗: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

14、處暑

海蜇、銀耳、百合。

民間習俗: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往往人們會聚在河湖邊放河燈,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南方民間會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15、白露

開始收穫高粱和早玉米。

核桃、木耳、蜂蜜。

16、秋分

銀耳、芝麻、核桃、糯米

民間習俗:煮湯圓吃的習俗吃一種叫做「野莧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稱之為「秋碧蒿」。

17、寒露

豆類、海帶、紫菜。

民間習俗:因此時包括重陽節,故有登高活動。同時,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昇」。

18、霜降

白果、栗子、花生。

民間習俗:吃柿子。俗話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子(鼻涕)。」 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

19、立冬

豆漿、蛋類、核桃、杏仁。

民間習俗:在古代社會,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民間會有吃餃子的習俗,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20、小雪

牛肉、白菜、栗子。

民間習俗:醃臘肉;吃餈粑(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

21、大雪

鯽魚、海蔘、核桃。

民間習俗: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而老南京則有句俗語叫「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

22、冬至

獼猴桃、甘蔗、柚子。

民間習俗:餛飩麵,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吃狗肉、羊肉;吃餃子。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南方在這一天人們講究吃紅豆糯米飯。

23、小寒

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棗、桂圓。

民間習俗:南京講究吃菜飯;廣東吃糯米飯。

24、大寒

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棗、桂圓。

民間習俗: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其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

3樓:厲害了我的

1、立春

在民間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在中國古時候,立春要貼春貼,祭春神等。立春日民間還有吃春餅、春盤、咬蘿蔔的習俗等。

2、雨水

此時氣候較陰冷,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會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

3、驚蟄

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古時候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等來驅趕家中的蛇、蟲、蚊、鼠和黴味,慢慢的就演變成「打小人」,驅趕黴運。

4、春分

在春分這一天,有「豎蛋」的民間習俗,就是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將它成功的立在桌子上。在中國嶺南一帶,還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所謂的「春菜」,就是野莧菜。

5、清明

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往往會去郊外踏青,祭掃墳墓;在民間,還有清明節門前插柳的習慣。

6、穀雨

南方有穀雨摘茶習俗;北方有穀雨食香椿習俗;而在陝西白水縣,有穀雨祭祀文祖倉頡習俗,這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

7、立夏

在我國沿海一帶,立夏這一天有「鬥蛋」的民俗。孩子們三五成群,用煮熟的雞蛋進行鬥蛋遊戲。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破者為輸。

8、小滿

小滿時節,人體的生理活動處於旺盛的時期,消耗的營養物質也多,所以,應適當補充具有清熱、養陰、祛溼、暖胃、溫補等功效的湯品。而在小滿這一天,也有「搶水」與「祭車神」的習俗。

9、芒種

芒種這一天,人們在耕播種作的空餘,忙裡偷閒,有「送花神」的習俗;在貴州東南部一帶,每年芒種前後會有打泥巴仗。

10、夏至

在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麵;在浙江紹興地區,有夏至日祭祖的風俗;嶺南一帶,夏至吃狗肉和荔枝。

11、小暑

頭伏吃餃子是北方的傳統習俗,山東有的地方還會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徐州人入伏喜歡吃羊肉;而在山東臨沂地區還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

12、大暑

在浙江台州灣一帶,有「送大暑船」的習俗。送大暑船,寓意就是送走瘟疫,祈求平安。

13、立秋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以來,民間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還有人會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等。

14、處暑

在處暑時節,正值農曆七月十五左右,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在臺灣,會有「拜好兄弟」的習俗。

15、白露

每年白露時節,在太湖畔,會舉行祭禹王的香會,歷時一週;在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傳統習俗;在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的習俗,並稱之為「白露米酒」。

16、秋分

在秋分時節,是傳統的「祭月節」。現代社會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等祭品,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17、寒露

寒露節氣宜人,十分適合登山,所有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時節的習俗。

18、霜降

在我國的廣西下雷鎮,有「壯族霜降節」。

19、立冬

有些地區立冬有吃水餃的風俗;自古以來,民間都有慶祝立冬的活動,稱為「賀冬」,在黑龍江、河南、江西等地的人們喜歡用冬泳這種方式來迎接冬天的到來。

20、小雪

小雪到,吃餈粑,是我國江南水鄉的一種傳統習俗。

21、大雪

大雪節氣一到,南京家家戶戶都會忙著醃製「鹹貨」;同時大雪還是「進補」的好時節。

22、冬至

冬至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祖節日;在民間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在我國北方,往往會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

23、小寒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南京菜飯」甚至可以與北方的臘八粥相媲美;而在廣州傳統習俗中,會在小寒的早上吃糯米飯。

24、大寒

在大寒節氣中,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會熬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

二十四節氣都應該吃什麼,都有什麼習俗呢?

4樓:黑暗霸主霸鯊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民眾長期積累下的一套時間知識體系,反映季節、氣溫、物候的變化,講求人與自然在時序中的和諧統一。

人們不僅依靠二十四節氣 知識在農業生產中努力實現與大自然的協調,也在日常飲食中藉此達**體內循 環與外界氣候大迴圈的協調。以一年為週期,隨著時間的變化,遵循不同的飲食規律。飲食之五味與哲學的五行觀念、中醫的五臟理論依時間之轉換相調和。

而中華幅員遼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季節、不同物產,四時各地的人們以飲食順應物候。

立春之時氣溫尚低,但陽氣漸長,宜食辛甘發散之品。此時很多地方都有吃春餅(稱為「咬春」)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晉代。潘岳《關中記》載:「於立 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

而據漢代崔宴《四民月令》記載,我 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到了明清以後,所 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蔔。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 載:

「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曰『咬春』。」

舊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普遍流行於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頒賜給近臣。陳 元靚《歲時廣記》載:「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盤並酒,以賜近臣。

盤中生菜染 蘿蔔為之裝飾,置奩中。」

蘿蔔正是辛甘發散的食物。北京的春餅是用而粉烙制 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配有炒豆芽、炒菠菜粉絲、炒韭菜、薰幹 肉絲炒韭黃、炒雞蛋、豆腐絲、醬肘子、醬豬頭肉、雞絲、炸鉻飴、蔥絲和甜麵醬等,以春餅包菜食用。清代詩人蔣耀宗和範來宗《詠春餅》聯句對此有精彩 生動的描寫:

「勻平霜雪白,熨帖火爐紅。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紛藏絲縷縷,才嚼味融融。

」雨水時節,宜少酸增甘以養脾氣。北京的「望春蜜餅」在酥皮中加入蜂蜜,並以蜂蜜柚子為餡,入口香甜,沁人心脾。蜂蜜和柚子是常見甘味食物,能夠健脾消食,是調養脾胃的佳品,最宜此時食用。

而「雨水節,回孃家」是流 行於川西一帶漢族的節日習俗。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罐罐肉等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罐罐肉是用砂鍋燉了豬腳和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

二十四節氣都應該吃什麼,二十四節氣都應該吃什麼?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 黃經 變化和地面氣候演變次序,將全年劃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約隔半月。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 節氣 即 立春 驚蟄 清明 立夏 芒種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 中氣 即 雨水 春分 穀雨 小滿 夏至 大暑 處暑 秋...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什麼叫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人們都很熟悉,尤其是廣大農民許多人不僅能背誦,而且能靈活運用,有力地指導農業生產活動。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和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發明 創造的,反過來它又服務於農民的耕耘 播種和收穫,因而推算並預報二十四節氣一直是我國農曆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據古書記載,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有什麼特性,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是什麼意思啊?

驚蟄在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 驚蟄 蟄 是 藏 的意思。驚蟄 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於土中冬眠的動物。我國各地春雷始鳴時間各不相同,驚蟄始雷 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氣候規律相吻合。驚蟄時節正是 九九 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 西北地區仍是銀裝素裹的冬日外,大部分地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