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閱讀習慣是什麼時候從上到下變到從右到左然後又由坐到右的

2021-03-19 20:31:40 字數 4871 閱讀 2815

1樓:茗鎏

漢字的古代書寫一向是直行向下的,極少例外。這一順序的起源,與書寫材料實有密切關係。如古代的竹木簡,材料紋理多縱向,狹長的竹簡通常是單行書寫,人的習慣總是縱向持狹長的物體,這樣單行書寫完,一路向下;又因為左手拿簡,右手書寫,寫完便按順序放在右手側,左手再去拿新簡開始寫,由此變成先上後下,從左到右的習慣。

以上幾種書寫順序,各有起源,本無優劣之分,更與政治、經濟的落後無關(如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同屬閃族,字母同出一源,順序都和英文相反,但以色列卻相對發達多了),但在晚清**,也被視為漢字的罪證之一。

2023年創刊的《新青年》是中國最早的橫排、有標點符號的雜誌(此前,包括陳獨秀參與編輯的《甲寅》雜誌都是句讀不分、使用文言、豎行直排的印刷格式),但它的印刷排版最終也是一個折中:「左行橫迤」

中國文字,不管是手寫還是印刷,自古以來都是縱向自上而下書寫或排印的(只有自右向左的楹聯橫批和匾額等極少數例外)。現在通行的方式則是以自左向右的橫排方式為主。追溯這一變化的起源時,有人注意到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新青年》雜誌。

2023年,《新青年》第3卷第3期上發表了錢玄同寫給陳獨秀的一封公開信,提出:「人目系左右相併,而非上下相重。試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視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

以此例彼,知看橫行較易於直行。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文,一筆一勢,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則漢字右行,其法實拙。

若從西文寫法,自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

為了闡述和推行漢字「橫行」的主張,錢玄同後來又曾多次在《新青年》上發表公開信,以引起廣泛關注。陳獨秀也曾表示贊同,但不知為什麼,始終沒有掀起更大的波瀾,《新青年》雜誌本身也守著老規矩,版面上漢字依然是一期一期地豎排著。

其實,在錢玄同呼籲推行漢字橫行方式的時候,《科學》雜誌已經實幹兩年多了。該刊在創刊號的「例言」中對此有一項專門的說明:

本雜誌印法,旁行上左,並用西文句讀點之,以便插寫算術及物理化學諸程式,非故好新奇,讀者諒之。

當時最能標新立異的《新青年》,討論一番沒幹成。大概是因為幾千年的歷史慣性力量太強大了,以至於《科學》雜誌在實際施行的時候,還要宣告一下「非故好新奇」,而是因為外國人的數學算式、物理公式和化學方程式等,都是自左向右橫行的,牽就於此,我們不得不改為「橫行」,希望得到國人諒解。結果呢?

由科學刊物帶頭,愈來愈多的出版物實行「豎改橫」,刊物、專著、課本、報紙……終有「橫行」者居多的局面。

戈公振先生著有《中國報學史》一書,是中國第一部系統敘述我國報刊歷史的著作。該書說到《科學》雜誌時,在很少的介紹文字中卻特意提到它是橫排的,在全書中涉及於此者,獨此一家而已。

中國古籍中基本上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最早的斷句方法是用空白表示,漢朝時有了「句讀」(這裡讀為「逗」),用「·」表示,此法沿續兩千餘年,無所改進。鴉片戰爭以後,受西風影響,曾出現過幾個採用標點符號的方案,但並未真正推開。

至《科學》創刊,在實施漢字橫排的同時,全面採用了西式標點。

時在新文化運動初湧之時,並與胡適頗有些關係。

《科學》醞釀於2023年6月。胡適在當年7月29日的日記中,給自己規定了一套標點符號,並與科學社的朋友做過交流。《科學》雜誌上採用西式標點之後,可能受到過一些責難。

為對此進行辯護和做進一步的宣傳,胡適於2023年8月寫成《論句讀及文字元號》一文,刊載於《科學》的第2卷第1期上,在編者按中寫著:「胡君適有鑑乎文字元號之不容緩也,因為是文,以投本報。同人既喜其能補本報凡例之不及,且足以答海內外見難之辭。」

2樓:水清

2023年後的中國人,多數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文字順序:從左到右,先上後下;即橫排向

右行,這與古代漢字豎排向左行的順序是有極大差別的。

然而文字為何要這麼排列呢?其實並無一定的理由。2023年前的佛典《普曜經》中,即已注意到各國文字的書寫順序各有不同,有左行、右行、下行三種。

如今世界各國仍保留這三種順序,左行如英文等多數文字;右行的如阿拉伯文、希伯萊文;下行者如傳統蒙古文(中國一些古籍印刷也如此,日語有時也是)。

這三種方式,起源於不同的書寫習慣,例如從右到左寫,據說是因為神的方位,以北極星為座標,太陽起於東方(右),沒於西方(左)。實際上這一方式(現代中國人可能覺得十分別扭)卻是最古老的順序,起源極早,並一直在閃族各語系中保留到現在。希臘字母傳承自閃族字母(腓尼基),本來也是從右向左的,但後來卻反了過來,原因大概是右手寫字,從右向左寫會擋眼——但這一變化有一個過渡期,希臘文字曾實行過一段「牛耕體」,即一行向右,一行向左,甚至行序還有過從下而上的!

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一致改為現在最通行的右行向下的順序。

漢字的古代書寫一向是直行向下的,極少例外。這一順序的起源,與書寫材料實有密切關係。如古代的竹木簡,材料紋理多縱向,狹長的竹簡通常是單行書寫,人的習慣總是縱向持狹長的物體,這樣單行書寫完,一路向下;又因為左手拿簡,右手書寫,寫完便按順序放在右手側,左手再去拿新簡開始寫,由此變成先上後下,從左到右的習慣。

以上幾種書寫順序,各有起源,本無優劣之分,更與政治、經濟的落後無關(如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同屬閃族,字母同出一源,順序都和英文相反,但以色列卻相對發達多了),但在晚清**,也被視為漢字的罪證之一。

2023年創刊的《新青年》是中國最早的橫排、有標點符號的雜誌(此前,包括陳獨秀參與編輯的《甲寅》雜誌都是句讀不分、使用文言、豎行直排的印刷格式),但它的印刷排版最終也是一個折中:「左行橫迤」(橫排,但字的順序從右向左,如阿拉伯文)。 (注:

跟下面的說法有出入!!)

2023年5月,文字改革的急先鋒錢玄同提出將漢字改豎寫為橫排,因為寫上一句西文和漢語夾雜的文字,要顛三倒四地「將本子直過來,橫過去,有四次之多」。他非常激進地說:「我固絕對主張漢文須改用左行橫迤,如西文寫法也。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立論根據主要是「科學」:他認為從現代醫學的視角來說,人的眼睛是左右並列的,不是上下垂直的。如果左顧右盼,就十分「省力」;如果上下仰俯,就非常「費力」。

錢得到陳獨秀的贊成:「僕於漢文改用左行橫迤及高等書籍中人名地名直用原文不取譯音之說,極以為然。」陳獨秀的出發點和錢一樣,在於當時「多數國民不皆能受中等教育」,希望以次推進教育改革。

以「文明」、「科學」為名討伐各種傳統文化習俗,乃是近代常見現象之一,事實上不少主張橫排的論者都以「科學」、「省時」為名。但造紙和印刷研究專家錢存訓的《書於竹帛》中卻提出相反看法:「我們沒有理由說文字的直行排列是落伍,或會減低了閱讀的效能,而事實卻正好相反。

根據芝加哥大學教育學系教授william s. grey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作的研究報告說,他曾對世界通行的各種文字閱讀速度加以比較,結果證明『直行閱讀實較橫行閱讀為快』。」

摘自《文字改革的政治學

你知道中國漢字自左向右的橫排方式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嗎

中國文字,不管是手寫還是印刷,自古以來都是縱向自上而下書

寫或排印的(只有自右向左的楹聯橫批和匾額等極少數例外)。現在通行的方式則是以自左向右的橫排方式為主。追溯這一變化的起源時,有人注意到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新青年》雜誌。

2023年,《新青年》第3卷第3期上發表了錢玄同寫給陳獨秀的一

封公開信,提出:「人目系左右相併,而非上下相重。試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視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

以此例彼,知看橫行較易於直行。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文,一筆一勢,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則漢字右行,其法實拙。

若從西文寫法,自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

為了闡述和推行漢字「橫行」的主張,錢玄同後來又曾多次在

《新青年》上發表公開信,以引起廣泛關注。陳獨秀也曾表示贊同,但不知為什麼,始終沒有掀起更大的波瀾,《新青年》雜誌本身也守著老規矩,版面上漢字依然是一期一期地豎排著。

其實,在錢玄同呼籲推行漢字橫行方式的時候,《科學》雜誌已

經實幹兩年多了。該刊在創刊號的「例言」中對此有一項專門的說明: 本雜誌印法,旁行上左,並用西文句讀點之,以便插寫算術及物理化學諸程式,非故好新奇,讀者諒之。

當時最能標新立異的《新青年》,討論一番沒幹成。大概是因為

幾千年的歷史慣性力量太強大了,以至於《科學》雜誌在實際施行的時候,還要宣告一下「非故好新奇」,而是因為外國人的數學算式、物理公式和化學方程式等,都是自左向右橫行的,牽就於此,我們不得不改為「橫行」,希望得到國人諒解。結果呢?由科學刊物帶頭,愈來愈多的出版物實行「豎改橫」,刊物、專著、課本、報紙……終有「橫行」者居多的局面。

戈公振先生著有《中國報學史》一書,是中國第一部系統敘述我

國報刊歷史的著作。該書說到《科學》雜誌時,在很少的介紹文字中卻特意提到它是橫排的,在全書中涉及於此者,獨此一家而已。

中國古籍中基本上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最早的斷句方法是用空白

表示,漢朝時有了「句讀」用「·」表示,此法沿續兩千餘年,無所改進。鴉片戰爭以後,受西風影響,曾出現過幾個採用標點符號的方案,但並未真正推開。

至《科學》創刊,在實施漢字橫排的同時,全面採用了西式標點。時在新文化運動初湧之時,並與胡適頗有些關係。

《科學》醞釀於2023年6月。胡適在當年7月29日的日記中,給自

己規定了一套標點符號,並與科學社的朋友做過交流。《科學》雜誌上採用西式標點之後,可能受到過一些責難。為對此進行辯護和做進一步的宣傳,胡適於2023年8月寫成《論句讀及文字元號》一文,刊載於《科學》的第2卷第1期上,在編者按中寫著:

「胡君適有鑑乎文字元號之不容緩也,因為是文,以投本報。同人既喜其能補本報凡例之不及,且足以答海內外見難之辭。」

胡適在這篇**中提出設定標點符號10種,可歸納為下表。

符號名稱橫排方式豎排方式

住號。。

豆號,,

分號;△;△

冒號::::

問號????

詫號!!!!

括號()()()()

引號「」和『』「」和「」

不盡號…………

線號———/

這與現在我們所採用的方案已相差無幾了。

不管是漢字橫排,還是引用西文標點,都是中國出版史上的創舉,應該為之特書一筆的。

摘自《科學舊蹤》,樊洪業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貓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

貓原產於埃及,貓何時傳入中國,已不可考.民間傳說則是系唐三藏從印度帶回 但貓傳入中國絕不會這麼晚.古時文人稱貓為狸奴,如李商隱 鴛鴦瓦上狸奴睡 所以貓傳入中國應該是更早的事.虎就代表了貓好不好 貓好像一直被人們認為是 化身 所以才沒進12生肖吧 大概有1000多年了吧。貓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家貓於...

貓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貓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

在講貓何時傳入我國之前,應該先講一講貓的起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家貓和老虎並不僅僅是同屬貓科動物那麼簡單,它們之間其實有96 基因是相同的,這就意味著它們其實有著共同的祖先。在距今4000 5000萬年前,地球上生活著一種被稱為古貓獸的生物,它被認為是現代貓科動物 犬科動物 熊等共同的祖先,這...

中國最早記錄龍燈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國最早的龍的形象出現在什麼時候?

舞龍燈起源copy於漢代。龍的形象是古人為了寄託美好願望而創造的。古人把龍 鳳 麟 龜稱為四靈,其中龍的造型尤為優美矯健,昂揚奮發,剛柔相濟。早在商殷時代,銅器和骨刻上就有龍形圖案。到了周代,銅器上的龍紋漸趨完整。燈節雖始於漢初,盛於唐宋,但舞龍的習俗,應該是承繼殷周 祭天 的遺風。龍在歷史文獻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