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記錄龍燈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國最早的龍的形象出現在什麼時候?

2021-03-04 04:14:07 字數 4946 閱讀 4942

1樓:匿名使用者

舞龍燈起源copy於漢代。龍的形象是古人為了寄託美好願望而創造的。古人把龍

、鳳、麟、龜稱為四靈,其中龍的造型尤為優美矯健,昂揚奮發,剛柔相濟。

早在商殷時代,銅器和骨刻上就有龍形圖案。到了周代,銅器上的龍紋漸趨完整。燈節雖始於漢初,盛於唐宋,但舞龍的習俗,應該是承繼殷周「祭天」的遺風。

龍在歷史文獻中出現的時間很早,「耍龍燈」包含著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意,即所謂「祈年」。

龍被古人奉為吉祥之物出現在各種慶典祭祀中,用舞龍的方式祈禱龍的保佑。當人們舞起用竹竿結紮、用綢緞裝飾的彩龍來取樂的時候,它的祭祀性質開始悄悄地隱退,而逐漸成為一種具有繁多表演技巧的漢族傳統舞蹈藝術。

我國最早的龍的形象出現在什麼時候?

2樓:劉鵬

龍 石獅子須彌座上的雙龍戲珠龍,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身、鱷首、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 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

還有一種說法是有兩角為龍,獨角為蛟,無角為螭,無腳為蠋。 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稱為「龍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係,「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竹書記年》),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

因而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 傳說龍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

龍後成為皇權象徵,皇帝又稱為真龍天子,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中國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關於龍的傳說。

《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等傳說。在中國,流行 「耍龍燈」(「舞龍」、「龍燈舞」)等風俗。

元宵燈會最早起源於什麼時間,發起人是誰?

3樓:大圓餅子臉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

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

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

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恐龍之鄉」的四川省自貢市更是由於採用各式材料製作各式精巧花燈並舉辦「恐龍燈會」而聞名遐邇。

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燃放煙花爆竹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她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4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燈會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 燈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

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5樓:修改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發起人據說是據說是漢文帝。

唐代時,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麒麟」的說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6樓:小木葉新

【答案】

1、2023年出版的《文史知識·說麒麟》一文記載「我國古籍中最早記載『麟』的,一是《春秋》,二是《詩經》。」也就是,春秋時期,或者更早的時期已經有麒麟。

2、最早出現的圖案大概是東漢時期,每個時期都有它的特點,最初時主要是宮廷內御用的,所以比較嚴謹美觀古樸大氣。

【相關解釋】

麒麟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傳統祥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麒麟是古代的瑞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於一身,乃吉祥之寶,從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裝飾,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權貴的象徵。

古人認為龍有代表著神靈、天、帝王、交泰等意,所以龍漸漸被皇家所壟斷。而鳳凰也有賢明、調律(女人應備的品德)、志向等意。因此民間把麒麟、玄武作為自己的吉祥物廣泛發展傳播。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歷史記錄的?最早的史書是什麼?

夏,那時開始有史官了,而且是世代相傳的,所以至今都沒有間斷,當然就文字不懂罷了。中國最早的史書是什麼?據現有的資料來看應該是 尚書 尚書 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史書。中國古代最早史書記載的時期是什麼時代?夏朝。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回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答國...

誰知道動漫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中國動漫最早什麼時候開始有的,都有哪些代表人物?

戰前草創期 由1917年日本開始有動畫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這段時期的前期主要是 以世界名著為題材,而後期則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猖獗,因此動畫題材不離宣傳 誇耀日本軍國主義的路線。如1942年的 海之神兵 即為此類。但是這也造成了戰鬥 畫技的進步,這也是今日日本動畫最引以為傲的技術。誰知道日本最大的...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電的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電的?

清朝末年有電 1 中國最早使用電能是清光緒五年 1878年 當時在上海的英國殖民主義者為了歡迎美國 格蘭脫路過上海,特地運來了一臺小型引擎發電機,從清光緒五年 1879年 8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外灘使用了兩個晚上。2 中國最早的發電廠是1882年,英國人在上海租界設立的上海電光公司。電的歷史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