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現代詩,篇幅不要太長,需要有作者的介紹,還有對詩的理解

2021-03-19 10:24:37 字數 5364 閱讀 5074

1樓:大鋼蹦蹦

原詩欣賞:《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作者介紹:

鄭愁予,202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不過,他說自己完全沒有襲取古典詩的遺產,大家認為他的詩有古典的神髓,只是因為他有古典詩人的情操,但詩的語言主要是白話,表現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體驗。

他在2023年與家人遷往臺灣,在中興大學畢業後,在臺灣出版第一本詩集《夢土上》,早期詩作多為關懷社會的詩。2023年,35歲的鄭愁予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2023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並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階講師,現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

鄭愁予為現代詩社主要成員,其詩歌以婉約見長,他的愛情詩更是清新婉約。如果說,鄭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鳴、最能打動人心靈深處的地方,莫過於美與情,那麼《錯誤》這首詩可謂其中的佼佼者,為詩人奠定了他在臺灣詩壇上不可忽視的地位和影響。

讀後賞析:

鄭愁予的《錯誤》這首小詩,輕巧清雋,是一首至今仍膾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說,鄭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鳴、最能打動人心靈深處的地方,莫過於美與情,那麼《錯誤》這首詩可謂其中的佼佼者,為詩人奠定了他在臺灣詩壇上不可忽視的地位和影響。

逐句分析:

初看這首詩時,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國性。這是一首絕對的中國詩,是一首屬於中國人的詩,講著一個永恆、美麗的中國的故事。因此,這首詩的外殼雖標榜著學習西方技巧的現代派,但它所傳達出的更深一層的中國傳統意識是不可置疑的。

錯誤》一詩,承受的可說是中國古代宮怨和閨怨一類詩歌的傳統。詩中主人公"我"騎著馬周遊江南,留下了獨守空閨的女子,日以繼夜地等待著、盼望著情人"我"的歸來。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卻換來了漫長又百般無聊的等待。

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東風"為她傳遞訊息,沒有滿天飛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著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也不揭開,去看看窗外花團錦簇的春景。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長深遠。終於"我"回來了,達達的馬蹄聲對她而言是美麗的,因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歸來了,但轉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無限的失望。

因為"我"只不過是過路罷了,而不是"歸人"。這"美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樣。或許,有些人會把詩中的"我"理解為浪子無家可歸的悲哀,而這種理解是未嘗不可的。

處在那個動盪時代的臺灣人的心態是一——種漂泊,等待著一天能夠有個定位,他們在臺灣島上僅是一個過客,想著有一天能回到故鄉,與親人團聚。然而,由於政治緣故,他們的願望不能實現,因而產生出失落惆悵之感。不過,如果嘗試把鄭愁予的其他詩作與《錯誤》相對比的話,不難找出有力的旁證。

如鄭愁予《**》中"我想,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種人"兩行,皆表現出女子深守閨中,等待主人公歸來的主題。另一首詩《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著的臂用紗樣的黑夜纏繞。於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長歲月中,空等著男子歸來的淒涼心境。

《錯誤》這首詩共九行,九十四個字,全篇幅不長,但所表現的藝術技巧不僅被人稱道,更被人在口頭上傳誦。從結構上看,隱含著縱橫兩條線索。明顯可見的縱線是自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

開頭兩句先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後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後落在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靜的馬蹄聲。這種寫法與柳宗元《江雪》中從"千山鳥飛絕"的大景,最後落墨在漁翁獨釣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間處理,頗有相似之處,將詩情層層推向高潮。從橫線來看,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正是因為"我"從江南走至女子的處所也不進去,女子期盼的"容顏如蓮花開落",等待的熾情變成了心灰意冷。

最後兩句本應該是"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所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在這裡詩人用了一個小倒裝句。這樣的安排,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得詩意盎然,在不協調中閃發出光彩。這首詩另一動人之處是其語言之美,特別是"美麗的錯誤"數 字。

這句話原本就是矛盾的,"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並不為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前後情景的逆轉,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更形成了清勁跌宕之勢。

若與此詩的中國性聯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所表現的意境。 同時,鄭愁予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馬蹄"、"春幃",特別是"東風"這一意象取李商隱《無題》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之意,再再表現了鄭愁予中國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楊牧在《鄭愁予傳奇》的長篇文章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強調了鄭愁予詩歌語言的中國化,從而體現了中國的思想與情感。文字純淨是這首詩的另一個優點。

鄭愁予在談論寫詩技巧時,說:"寫詩要忠誠,對自己誠,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寫的東西連自己都不確定,那就是不忠實。"因而鄭愁予的《錯誤》強調純淨利落,清新輕靈,不在文字上玩弄遊戲,或堆砌詞藻,竭力以最忠實的文字展示詩人最忠實的感情。

這是一首真實、真情的詩。《錯誤》至今仍能打動無數讀者的心絃,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於以詞藻取勝,而是以它內在的情感感動人。這種情感不偽裝、不雕飾,在詩中使情景和諧一致,產生了意味不盡的藝術感染力。

創作手法:

(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澀,委婉地抒發了離愁別緒。

(2)詩歌的意象都是很傳統的、中國的。「東風」、「柳絮」、「青石街道」、「窗扉」、「春帷」等意象,營造出別具感**彩的意境,盡力渲染濃重的愁緒,把親人久別的抑鬱和不得相聚的惆悵,曲折地表現了出來。

(3)這首詩深受我國古典詩詞的影響,繼承的是中國古代宮怨和閨怨一類詩歌的傳統,只是將這一主題用現代語言表現出來了。

(4)短小別致,輕巧清雋,美麗悽哀,「堪與宋詞小令相提並論」。

(5)比喻新奇鮮活,柔弱的女子,日復一日,春去秋來,空房獨守,容顏憔悴,詩人以「蓮花朵的開落」喻指女子紅顏的消退;以「小小的寂寞的城」、「窗扉緊掩」描摹女子幽閉的內心世界。

意象解讀:

這首詩中有幾個核心意象。「你的心」是核心意象之一。心者,虛無難狀,深不可測,但詩人能狀其形、寫其神、美其名。

你看,「你的心」神異化了,化為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緊掩的小窗,心的寂寞、心的孤獨、心的封閉彷彿是有形的、立體的,看得見了,觸得著了。詩人用具象描寫抽象,審美感覺沛然而生。

「容顏」又是一個核心意象,與前一個意象不同,這一意象借「蓮花」以為形容和映襯,是以具象寫具象。人們常以花狀寫容顏之青春美麗,在本詩中容顏之美卻顯得特別,它如深鎖庭院的花兒無人呵護,自由開落,如果發揮合理想像,似可見到一幅美人圖,圖卷的背景是煙雨江南,蓮花開落,歲月如水流逝……圖卷的中心應是「容顏」。

「達達的馬蹄」也是一個核心意象,用來表示「我」到來、「我」的叩問,這是借代修辭方法的妙用。這裡的「馬蹄」可能是實指,也可能是虛指,「我」是騎馬而來,或是乘馬車而來?還是詩人把橐橐腳步比作達達馬蹄?

隨讀者想吧。「達達」是擬聲,響亮而迅疾,突如其來,驚碎了小城街道的沉寂,也隱隱透露來訪者的急切心情。但是「美麗的錯誤」又消磨了達達馬蹄聲的尖銳度,宣告馬蹄之來的鹵莽,以及「我」的失落和荒誕的感受。

「馬蹄」是「錯誤」?犯有邏輯錯誤,語法學家會嗤之以鼻,但在詩歌創作中是奇思妙想。用「美麗」來裝點「錯誤」,內中富有豐厚的意蘊,好像「錯誤」也快成為一個意象了,這不是奇思妙想嗎?

除了核心意象外,詩中還有許多輔助意象,不詳述了。把所有的意象總歸起來,可以分出幾個型別,有現實意象和虛擬意象,有本體意象和喻體意象。容顏、你的心、寂寞的城、街道、窗扉、馬蹄、過客等是現實意象,它們都是真實的存在;東風、柳絮、跫音、春帷、歸人等是虛擬意象,它們沒有在現實場景中出現,但在詩篇中以虛擬意象出現,裝飾著詩畫鏡框;容顏、心、馬蹄等是本體意象,等待詩人幻化成其他意象;蓮花、寂寞的城、街道、窗扉等是喻體意象,它們是詩人依託於現實意象、本體意象而存在,並由詩人的聯想或想像而產生的。

總之,這些意象或顯憂傷之美,或顯安謐之狀,或傳突兀之聲,這些特點合到一起就構成這首詩由靜趨動又由動趨靜的詩化境界。

主要內容:

《錯誤》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變化過程。時光悠悠,蓮花開了又落了,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封閉、沉悶、沒有生氣。而在這裡蓮花的開落其實是女子因以為心上人歸來而愉悅,但又因為知道只是一個過客從門前經過而失望;這兩種心情的變化也是女子的表情的變化如「蓮花的開落」。

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向晚的街上已無人跡,她在失望中將心的門扉緊掩。這時,街上傳來達達的馬蹄聲,這聲音給極度失望的她又帶來新的希望。但是這希望不過是一個「美麗的錯誤」,那並不是她盼望的歸人,而只是一個過客。

2樓:匿名使用者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出自——顧城:《一代人》 這首隻有兩行的小詩,2023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後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朦朧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稱讚。 在審美原則上是全新的。

它避開了情感的直抒,棄置了景象的實敘,它沒有著意建構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徵),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雲的縫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詩,宛如一幅有立體感的版畫。 「黑夜」與「光明」形成暗色與亮色的鮮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經過變形的意想,滲透出強烈的感**彩。

這種藝術表現觸發了讀者的想象,於是,在想象的螢幕上出現了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的頑強求索的精神……。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個簡單的意向群構成了一個開放時空…………歷史轉折關頭特有的社會景象和人的心理結構。

有限中表現出無限,單純中包孕著深厚,這是詩的特有規律。新詩潮的先行者在追尋人性復歸的同時,也在追尋詩向本體的復歸。 這首小詩體現了一種現代美的風格。

它打破了傳統的和諧構圖,以不和諧的意象組合造成觸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迫使人對歷史進行反思。 首先你得知道這是上個世紀一個詩人顧城在2023年4月寫的詩,名字為 一代人,一代人是指那些經歷了文革洗禮的人,那時的他們,幾乎把整個青春浪費在了文革上.那是一個幾乎黑暗的時代,是一個所有年輕人都迷惘的時代,尋找理想中的出路也就是詩中所說的光明是歷史賦予他們的責任.

可以這樣理解,在一個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內心卻充滿了對光明的渴望,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可見,這種無比的勇氣,能帶給一個人衝破黑暗的巨大力量,那麼,那一代人,千千萬萬的企望光明的人,他們的力量匯聚在一起那就將是無窮的,這首詩不是對黑暗的絕望,是對光明的嚮往,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宣言 但是從某一方面來說,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的說法也是很中肯的,「顧城是個比較膽小的人,不是一個愛說話的人,是一個比較退卻、喜歡『坐在後面』的人。」崔衛平教授肯定顧城在朦朧詩派中「貢獻是相當大的」,但對「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進行了質疑―――「聲稱環境黑暗而自己光明這種表述是一個任性的表達。一個人不能意識到自己身上陰影的存在、不自警是可怕的」,「在觀照社會時,也要反思自己」。

求現代詩歌,求一首現代詩歌。

秋之歌。秋天來了,知秋的人也來了,秋風搖動樹幹,落葉飄著淒涼,稀稀零零,飄進他的夢鄉。秋天來了,賞秋的人也來了,金色的葉子映著夕陽,裹露的枝條在風中歌唱,歌唱裹著美麗,新的生命悄悄的生長。秋天來了,戀秋的人也來了,徜徉在秋色裡,吮吸著生命的芬芳,片片秋葉裝進行囊,用心把美麗收藏。求 現代詩 青春是一...

勵志的現代詩一首,求勵志現代詩歌一首

跨越自己 復汪國真 我們制可以欺瞞別人 卻無法欺bai瞞自己 當我們走向枝繁葉茂 du的五zhi 月青春就不再是一個dao謎 向上的路 總是坎坷又崎嶇 要永遠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當我們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山 高 路 遠 汪國真呼喊是爆發的沉默 沉默是...

寫一首現代詩八句話,兩小節,不要太長。謝謝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版 那河畔的金柳,權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