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名字的來歷?請問

2021-03-16 23:25:59 字數 2223 閱讀 4403

1樓:風神是我的苦海

(1)比較科學的,,魚龍(拉丁語學名:ichthyosauria,來自希臘語ιχθυς,「魚」和σαυρος「蜥蜴」)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它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

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在三疊紀中期今天還未能確定的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這個過程類似海豚和鯨的演化過程。

在侏羅紀它們分佈尤其廣泛。在白堊紀它們作為最高的水生食肉動物被蛇頸龍取代

古典書籍:

1. 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周禮·地官·大司徒》「鱗物」 漢鄭玄注:

「魚龍之屬。」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

」唐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唐杜甫《秋興》詩之四: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明李贄《環陽樓晚眺得碁字》詩:「水底魚龍醒,花間鳥鵲飢。

」 清吳偉業《黃河》詩:「白浪日崔嵬,魚龍亦壯哉。」

2. 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漢書·西域傳贊》:

「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顏師古注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燿日光。」 唐楊炯《上元酺宴應詔》:

「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宋蘇軾《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魚龍絕伎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

」沈從文《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麵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3. 古爬行動物名。外形像魚,生于海洋。四肢槳狀,適於游泳。眼大。嘴長,牙齒尖銳,肉食。卵胎生。於侏羅紀最繁盛。

恐龍世界有在水裡生活的龍嗎?

2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有,水裡生活的有魚龍、蛇頸龍、滄龍。

1、魚龍

在三疊紀中期今天還未能確定的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這個過程類似海豚和鯨的演化過程。在侏羅紀它們分佈尤其廣泛。在白堊紀它們作為最高的水生食肉動物被蛇頸龍取代。

2、蛇頸龍

已滅絕的蛇頸龍屬海生爬行類的統稱,屬雙孔亞綱鰭龍目,是一類適應淺水環境中生活的類群,個體較大,且長頸,因以得名。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到侏羅紀已遍佈世界各地,白堊紀末滅絕。蛇頸龍體型碩大無比,是海洋中的霸王,與魚龍類一起統治著中生代的海洋。

3、滄龍

生活於白堊紀的馬斯特裡赫特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海洋中,分佈於世界各地。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的白堊岩層中被發現。曾經被歸類於鱷形超目的卡普林鱷,也是滄龍屬的一個次異名。

擴充套件資料

魚龍形態特徵:魚龍外形酷似一些大型快速游泳的魚類,紡錘形的身體,**裸露,三角形的頭向前伸出似劍的長吻,嘴內長滿錐狀的牙齒,牙齒有迷路構造。在德國侏羅系的海相地層中盛產魚龍化石,儲存情況非常好。

在粘土板岩上,常從側方印出清楚的身體軟體部分,可清晰見到一個肉質的背鰭和尾部由一串下折的尾椎骨構成的上葉小,下葉大的倒歪形尾。魚龍的這一體現快速游泳的適應型式從三疊紀延續到白堊紀,僅有量的改變。例如它們的個體變大,歪形的尾鰭加大,前肢鰭腳變長。

3樓:威廉騎馬

完全水棲的沒有哈。魚龍、蛇頸龍、上龍、滄龍等水生爬行動物雖然名字裡帶了一個龍字,但並不是恐龍。

恐龍當中有一些疑似半水生(有時會下水捕食魚類,也會在陸地尋找食物。產卵等活動還是在陸地),比如棘背龍、重爪龍。但是化石證據還不能完全肯定。

4樓:園圈圈閡

有生活在水裡的魚龍丶蛇頸龍、滄龍

5樓:給我一個**

海鰻龍的一種脖子較短蛇頸龍,身體扁平,尾短,四肢鰭狀,能靈活地在海水中游泳,也能爬到岸上活動,生活方式很像今天的鰭腳動物,如海豹、海獅和海象等。它們常遊弋在離岸不遠的海水中,將脖子抬起,腦袋露出水面,一旦發現獵物,即迅速插入水中,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咬住獵物。

蛇頸龍是海中爬蟲類的一種,海中爬蟲類包括了海洋鱷魚和魚龍。它們由陸上生物演化而來,再回到海洋中生活。這些中形的爬蟲類活在三疊紀到白堊紀晚期。

它們必須生活在乾淨的水域中,主要以食用魚類維生。化石證實它們較常出現在海洋環境中,除了鸚鵡螺之外也吃魚類。古生物學家對於plesiosaur與其他海洋物種的關係,意見分歧。

大概就這兩大類(蛇頸龍還有好多種的)

辛棄疾名字的來歷

祖父辛贊希望他成為大將之才,很崇拜西漢的名將霍去病,所以就給他取名叫 棄疾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 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 民族命運的關切 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擴充...

陶行知的名字的來歷,陶行知名字的來歷

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到了19歲,讀大學期間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陽明 知行合一 論的影響,給自己改名 陶知行 認為 知是行之始 認識先於實踐。但很快,他認識到其中的唯心論色彩,於是把王陽明的學說翻了個個兒,提出 行是知之始 有實踐才有認識。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 知行合一 學說,...

丹麥國家名字的來歷,丹麥國旗的來歷

丹麥國家名字的來歷 丹麥語中,den 為 谷地 mark 為 邊境 交界地 之意,後來發展成表示 土地 國家 的詞彙。丹麥王國,簡稱丹麥,北歐五國之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並與之合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