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邶風 擊鼓》翻譯,《詩經 邶風 擊鼓》全文是什麼意思?

2021-03-10 20:35:58 字數 6745 閱讀 7409

1樓:禹俊明壽庸

《詩經·bai邶風·擊鼓》

du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zhi城漕dao,我獨南行。內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容

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註釋】

①鏜:擊鼓的聲音。②兵:刀槍等**。③土國:國中挑填混土的工作。④孫子仲:人名,統兵的主帥。⑤平:和好。⑥愛:

語氣助同,沒有實義。⑦契闊:離散聚合

。⑧成說:預先約定的話。

⑨于嗟:感嘆詞。闊:遠離、⑩洵:遠。

【譯文】

戰鼓敲得咚咚響,

奔騰跳躍練刀槍。

國人挑土修漕城,

我獨南行上沙場。

跟隨將軍孫子鍾,

聯合陳國與宋國。

不許我們回家鄉,

憂愁痛苦滿心傷。

**是我棲身處?

**丟失我的馬?

讓我**去尋找?

在那山坡樹林下。

生離死別好悽苦,

先前與你有誓言。

緊緊拉著你的手,

與你偕老到白頭。

可嘆遠隔千萬裡,

想要生還難上難。

可嘆生死長別離,

山盟海誓成空談。

2樓:楚秀英安歌

敲鼓聲音響鏜鏜,

鼓舞士兵上戰場。

人留國內築漕城,

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將專軍孫子屬仲,

要去調停陳和宋。

長期不許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紮寨有了家,

繫馬不牢走失馬。

叫我何處去尋找?

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

我曾發誓對你說。

拉著你手緊緊握,

「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

再難與你來會面。

嘆息相隔太遙遠,

不能實現那誓約

鏜(tang同嘡):鼓聲。其鏜,即"鏜鏜"。

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

兵:**,刀槍之類。

土國:或役土功於國。或者說在國內修築土城.漕:地名。

孫子仲:

邶國將軍.

平:和也,和二國之好。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係。

陳、宋:諸侯國名。

不我以歸:即不以我歸。

有忡:忡忡。

爰(yuán元):本發聲詞,猶言"於是"。

喪:喪失,此處言跑失。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於以:於何。

契闊:聚散。契,合;闊,離。

成說:成言也猶言誓約。

於(xū)嗟(jiē):即"吁嗟",猶言今之哎喲。

活:借為"佸",相會。

洵(xùn):遠。

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說誓約有信。

3樓:彤寄竹樸鵑

擊鼓聲鏜鏜(震於耳copy旁),

(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

土牆和漕城修築正忙,

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

回家的心願得不到允可,

心中鬱郁憂愁不樂,

(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

到**(才能)將它尋覓?

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

(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

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嘆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4樓:刑晏邶如

敲鼓聲音響鏜鏜bai,

鼓舞士兵du上戰場。zhi

人留國內築漕城,

唯獨我卻

dao奔南方。

跟從將專軍孫子仲,

要去屬調停陳和宋。

長期不許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紮寨有了家,

繫馬不牢走失馬。

叫我何處去尋找?

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

我曾發誓對你說。

拉著你手緊緊握,

「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

再難與你來會面。

嘆息相隔太遙遠,

不能實現那誓約。

5樓:唐慶洪初柔

我會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住。

我會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睡。

我會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我會牽著你的手,還有什麼要追求的呢?

6樓:愈津旗妙珍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曾發誓對你說。

拉著你手緊緊握,

「白頭到老與你過」。

不好意思就知道這一句~!

《詩經·邶風·擊鼓》全文是什麼意思?

7樓:枕邊吹風會

《詩經·邶風·擊鼓》全文意思如下:

敲鼓聲音響鏜鏜,鼓舞士兵上戰場。人留國內築漕城,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將軍孫子仲,要去調停陳和宋。長期不許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紮寨有了家,繫馬不牢走失馬。叫我何處去尋找?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我曾發誓對你說。拉著你手緊緊握,「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再難與你來會面。嘆息相隔太遙遠,不能實現那誓約。

一、原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二、賞析:

《國風·邶風·擊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典型的戰爭詩。這是一位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全詩共五章,每章四句。

前三章徵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後兩章描寫戰士間的互相勉勵、同生共死,令人感動。此詩描寫士卒長期征戰之悲,無以復加。其中,描寫戰士感情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後世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

三、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背景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魯隱公四年(公元前719年),衛國公子州籲(前人亦稱「衛州籲」)聯合宋、陳、蔡三國伐鄭。此說由《毛詩序》首倡:

「《擊鼓》,怨州籲也。」「衛州籲用兵**,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鄭箋以《左傳·隱公四年》州籲伐鄭之事實之。

魯隱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衛聯合陳、宋、蔡共同伐鄭。許政伯認為是指同年秋,衛國再度伐鄭,搶了鄭國的莊稼。這兩次戰爭間有兵士在陳、宋戍守(《詩探》)。

另一種是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提出的「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衛穆公出兵救陳」說:「此乃衛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陳為宋所伐,平陳、宋之難,數興軍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詩也。」姚際恆以為《毛詩序》所說「與經不合者六」,此實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人救陳」而被晉所伐之事。

清代學者方玉潤《詩經原始》認為是「戍卒思歸不得之詩也」。今人多以為姚說較為合理。

《詩經邶風擊鼓》的全文與翻譯

8樓:穆子澈想我

1、全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2、譯文 :

擊鼓的聲音震響(耳旁),兵將奮勇操練。(人們)留在國內築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兩國)。不允許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

於是人在**?於是馬跑失在**?到**去尋找它?

在山間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讓我無法(與你)相會。唉,太遙遠,讓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3、出處

春秋時期的《詩經》。

賞析這是一篇典型的戰爭詩。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洩自己對戰爭的牴觸情緒。作品在對人類戰爭本相的透視中,呼喚的是對個體生命具體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細節幸福的獲得。

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 懷的闡釋,是先民們為後世的文學作品樹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標。

第一章總言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結雲「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雲「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進,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莊子》說:「猶繫馬而馳也。」好馬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徵人是不願久役、想歸家的。

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闊」為「勤苦」是錯誤的。黃生《義府》以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正確的。

這首詩在結構和手法上有不少獨到之處。結構上,它基本按時間順序,寫出一個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徵前、出征時和出征後的複雜心理和行為,其中又插人回憶,形成往事與現實的強烈對比,在結構上形成頓宕。

同時,在敘事之中又間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瀾。尤其是最後一層,完全是直抒其情並皆以「兮」字結尾,彷彿一個涕流滿面的征夫在異鄉的土地上,對著蒼天大聲呼喊,對著遠方的親人訴說著內心的思戀和苦痛。

9樓:匿名使用者

全文:擊鼓

先秦:佚名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翻譯:擊鼓的聲音震響(耳旁),兵將奮勇操練。(人們)留在國內築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兩國)。不允許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

於是人在**?於是馬跑失在**?到**去尋找它?在山間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讓我無法(與你)相會。唉,太遙遠,讓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出自:先秦 佚名《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關於這首詩的背景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魯隱公四年(公元前719年),衛國公子州籲(前人亦稱「衛州籲」)聯合宋、陳、蔡三國伐鄭。

另一種是清代姚際恆認為此實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人救陳」而被晉所伐之事。今人多以為姚說較為合理。

主題思想:

這是一位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全詩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徵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後兩章描寫戰士間的互相勉勵、同生共死,令人感動。

其中,描寫戰士感情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後世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

「怨」是《擊鼓》一詩的總體格調與思想傾向。從正面言,詩人怨戰爭的降臨,怨徵役無歸期,怨戰爭中與己息息相關的點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個生命的丟失。

從反面言,詩作在個體心理,行為與集

體要求的不斷背離中,在個體生命存在與國家戰事的不斷抗衡中,在小我的幸福對戰爭的殘酷的不斷顛覆中,流顯出一份厭戰情緒。

10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擊鼓聲鏜鏜(震於耳旁),

(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

土牆和漕城修築正忙,

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

回家的心願得不到允可,

心中鬱郁憂愁不樂,

(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

到**(才能)將它尋覓?

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

(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

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嘆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按]長年行役於外的將兵思念家鄉和妻子。

孫子仲:當時衛國的元帥。

平:《集傳》:「平,和也。

合二國之好也」。有說當時陳、宋二國作亂,孫子仲平之則「平」應為「平伏」,或不戰而使蕃國歸順,並不是兩個平等的國家締結和盟。孫子仲當時是「天子師」的出兵,不是衛國戰爭。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傳》:「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箋》:「不還,謂死也,傷也,病也。今於何居乎?

於何處乎?於何喪其馬乎?」爰音yuan2,即**。

契闊:離合。馬瑞辰《通釋》:「契當讀如契合之契,闊當讀如疏闊之闊。……契闊與死生相對成文,猶雲合離聚散耳」。契即合,闊即離。

成說:《通釋》:「成說即成言也。……《傳》訓說為數者,蓋為預有成計,猶言有成約也。」即已有約定。

洵(音xun4):遠。

信:即「言而有信」的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說極,信、極連讀,猶言終古。按通篇意旨,均不從)

//「喪其馬」與「不還」相對,馬應是比興,借指寧靜的田園生活

國風鄘風柏舟的註釋譯文,國風邶風擊鼓的註釋譯文

注來釋 姑娘婚姻不得自由,向自母親傾訴她堅貞的愛情。bai一說姑娘愛戀一個du男子,卻遭到了母zhi親的反對。dao 髧 d n旦 頭髮下垂狀。兩髦 m o毛 男子未行冠禮前,頭髮齊眉,分向兩邊狀。儀 配偶。之 到。矢 通 誓 發誓。靡它 無他心。只 語助詞。諒 相信。特 配偶。慝 t 通 忒 變更...

歸納《詩經 邶風 靜女》的主題,詩經《靜女》主題思想

huangxueqing92 你好。詩經 國風 邶風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以為美,美人之貽。譯文 姑娘溫柔又娟美 等我城角去幽會 故意逗人藏起來 若我撓頭有徘徊 姑娘溫柔又美豔 贈我一支赤紅管 紅管紅管放光彩...

為詩經做箋註是什麼意思,詩經《國風》的「風」是什麼意思?

現在所來謂的箋註,一般是自建立在對前人研究基礎的bai深入瞭解之du上,注zhi釋中常提到前 人的意見dao,對其進行補充訂正,分辨剖析,而且比較側重對原文中典故 詞語出處的考證 為詩經做箋註也就是為詩經做註釋和新的理解 聞一多詩經講義稿箋註 就是此類 詩經 國風 的 風 是什麼意思?古代漢語術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