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論語》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闡述

2021-03-09 01:02:59 字數 2948 閱讀 7907

1樓:匿名使用者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就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譯成現代漢語是:孔子說:「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就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在這句話中,孔子強調了深謀遠慮、規劃未來的重要性。不論是一個國家的君主,還是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目標,沒有實現長遠目標的正確舉措,遠無規劃,近無計劃,就會陷於糊糊塗塗過日子的境地,隨之而來的肯定是漏洞百出,困難重重,以至寸步難行。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的意思是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憂患意識。

3樓:命運與夢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遠慮的位次

通常解釋:先生說:一個人若不能有久遠之慮,則必然有朝夕之憂。

詳解:字面上,這是很簡單的一章;字面後,就不那麼簡單了。理解的關鍵在於:

何謂遠慮?何謂近憂?通常的解釋都非透徹之論。

以眼前、朝夕的憂患、憂愁為「近憂」,長久的考慮為「遠慮」,實不知何謂「遠慮」、「近憂」矣。

「遠」,深遠、深奧,同於「習相,遠也」,和「習相」相關,脫離「習相」無所謂深遠、深奧,不過幻想而已。「習相」,先要明其「相」,明其「相」必先明其「相」之位次,明其「相」之位次,必對其「相」的當下邏輯關係有一明確把握。

而現實的存在,不離時空,現實邏輯關係也必構成相應的時空關係,對現實邏輯關係的把握,須從這現實的時空關係中切入。

「慮」,審察、思慮、謀劃。「慮」,不是哈姆雷特式的,而是審察、思慮、謀劃的統一,三者缺一不可,而最終必須落在行動上,沒有行動的「慮」也不過是幻想而已。上面的所有工夫,都構成「習」的一環,但仍不是「習」的全部。

「習」的關鍵在於對現實邏輯關係把握後的改變,是轉現實而不是被現實所轉,只有這樣,才勉強算得上「遠慮」。就算是**票這麼小的事情,也必須有其「遠慮」,否則沒有對市場的深刻把握,也必然導致其「憂」之「近」,這點,觀察一下那些虧損累累的人的行為就清楚了,那都是些被市場所轉的典型。

「近」,纏附,同於「性相,近也」;「憂」,憂患,禍患。「近憂」,纏附憂患、禍患,為何如此?因為「人無遠慮」。

憂患、禍患的種子是當下種下的,每一思想、行為,都在種下種子。而種子並不一定即刻萌芽,把「近憂」解釋成眼前的憂愁、憂患,是對此不能明瞭。

現實中,很多沒有「遠慮」的事情,所謂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眼前一片大好,加速**,何來眼前的憂愁、憂患?如此,難道就沒有「近憂」?這,顯然是不對的。

人的行為,必須從其苗頭下手,不想吃惡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種下其種子,憂患、禍患的種子一旦纏附,一有機會就會萌芽,就要結果。別以為可以用任何方法可以消除這種子,種子一旦種下就是無位次的,準確說,相對於現實系統來說,種子是無位次的,任何現實的把戲都消滅不了種子,種子不一定在眼前發芽,但不發芽只是機會不成熟,一旦成熟,逃都逃不掉,眼前看不到、沒跡象的憂患、禍患,往往才是致命的。而這,才是真正的「近憂」。

無「遠慮」與「近憂」之間的關係,孔子給了一個「必有」的強判斷,由此可見對此的重視與強調。這話可不單單針對個體的人,家、國、天下,同樣成立。「人不知」的社會,歸根結底就是「人無遠慮」的社會,其中的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地區、每個團體、每個國家等,都處在「人無遠慮」之中,由此種下無數「憂」的種子,憂患、禍患種子因而「近」而纏附。

要使得「人不知」的社會成為「人不慍」的社會,首先要改變的就是這個「人無遠慮」。站在對社會發展的認識上,馬克思對社會發展的「人無遠慮」進行了徹底的改變,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解剖,就是對現實社會當下之「相」的「遠慮」,沒有這「遠慮」,就沒有其「習」。馬克思關於社會發展的五階段理論,其基礎就是對現實「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三重基礎邏輯關係的完全分類,不明白這個,是不可能明白其「遠慮」的。

一個能「遠慮」的人、家、國、天下,必須有其相應的「遠慮」能力,社會必須發展到一定位次,顯示出一定位次之相,才可能有其相應的「遠慮」。任何的「遠慮」都是和一定位次的社會相連的,離開了一定位次的現實社會,「遠慮」也無所謂「遠慮」了。但社會的現實結構是有深淺之分的,有些「遠慮」可以完全洞穿整個社會的深層結構,這樣的「遠慮」就構成了人類文明歷史最珍貴的部分,孔子、馬克思,都成為這最珍貴部分的中流砥柱。

後人經常以孔子兩千多年前說的話怎麼可能對現在有用,現實已經改變了等等理由來搪塞,卻不知道有些「遠慮」是可以洞穿社會結構的深層,而社會結構的深層,在兩千多年來,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改變。因此,孔子的「遠慮」,依然適合今天。馬克思的,當然也一樣。

直譯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說:人沒有深遠的審察、思慮、謀劃,必然纏附禍患。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蘊含著什麼道理?

4樓:桃花瀟仙

指的是沒有長遠的打算,那麼近期的事情就會多有憂慮。

這句話是說人們如果不考慮長遠、不預見事物發展可能出現的結果,不作充分的準備,就會被動、措手不及,體現了因果聯絡的方**意義。

這是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樓:最愛幻雪寶兒

字面上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長遠的打算,那麼眼前就一定有麻煩.這句話,要有相對的時間觀念才可以深刻理解!

人們現在的近憂是由於以前的沒有遠慮,現在的沒有遠慮會導致日後有很多潛在的憂慮出現.

「慮」與「憂」是同義詞,即憂慮.人總會有憂慮,沒有近的,就有遠的;沒有遠的,就有近的.人不可能擺脫煩惱,只有正確對待煩惱!

反之 人因為有近憂,所以沒長遠的打算.人沒遠慮,必有近憂.

6樓:皮蛋and貓

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供參考。

7樓:可以

這句話說的是哲學中的唯物辯證法,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同時也蘊含有矛盾的思想.一、聯絡的普遍性是說事物之間是聯絡的,事物內部也是聯絡的,「近憂」的存在很有可能會影響到長遠的考慮,正所謂現在要為將來打好基礎,現在...

8樓:讓思緒飛會

一會去吃飯了沒有啊。。。。。。。。。。

「人無遠慮」的下一句是什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下兩句是什麼?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說我們每天都生存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要學會面對和挑戰困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出處 論語 衛靈公 子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人無遠慮的下一句是什麼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意思是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這是因為如果連眼前的事物...

1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2 學如駕車登山,不進則退3 一時強弱在於力,千古勝負在於理

人無遠慮,必有bai近憂 du解釋 人如果沒有長遠zhi的謀劃,就會有 dao即將到來的憂版患。邏輯上是,權 人之所以有今日之憂,是因為以前沒有考慮得長遠。也可理解為,人一直沒有長遠的考慮,那憂患一定近在眼前。學如駕車登山,不進則退 人要不斷的前進 不能因為一點成功就驕傲自滿 不然就會想上山的車如果...

有一句話叫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那是不是還有一句話叫 人有遠見後面這句什麼?我有印象想不起來

人有遠慮,必無近樂。人有遠慮,則無近憂 人有遠見,必不近視。這是論語就一句,沒有什麼遠見 人們都說要活在當下,但中國又有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到底哪個是正確的,請詳細點說?這不矛盾的,活在當下是說要珍惜現在的擁有,享受現在的歡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說不能將現在的成就當做永久的成就,要想的長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