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遊褒禪山記背嗎

2021-03-08 21:26:17 字數 1991 閱讀 6640

1樓:☆馨

荊軻刺秦王 背第9段: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遊褒禪山記 背2 、3 段:

內容: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裡,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

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遂與之俱出。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時,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2樓:該說的還是得說

前面的不要

後面的記得好像是2,3,4還是3,4,5段。。。反正課文後面有說。是高考要求背誦的。雖然寫的真不咋樣——

3樓:匿名使用者

前篇不要求背,後一篇應該背吧,不過不同教師也有不同的要求

4樓:徦媔笑臉

遊褒禪山記除了第一和最後一段都背,荊軻刺秦王3,4,5段 ,我們老師就是這麼要求的

5樓:稀紫藤

遊褒禪山記除了第一和最後一段都背,荊軻刺秦王3,4,5段

6樓:示兄加貝

第一篇不需要背誦

第二篇從第三段開始背誦

7樓:匿名使用者

不用啊 是重點段就可以了

8樓:ゞ☆恏囡亼

第一個不背第二個全背

高一語文書第一冊哪些需要背?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我就是高一學生哦!我們高一上學期要學兩本語文書(必修一)(必修二),所有要背的都在下面了!自己慢慢看吧!

語文必修一:

1、《沁園春·長沙》

2、《詩兩首》(兩首詩:雨巷、再別康橋)

3、《荊軻刺秦王》(只要背裡面的一段)

4、《記念劉和珍君》(背裡面的三個自然段)語文必修二:

1、《詩經兩首》(兩首詩:氓、采薇)

2、《詩三首》(涉江採芙蓉、短歌行、田園歸居·其一)3、《蘭亭集序》

4、《赤壁賦》

5、《遊褒禪山記》(只要背裡面的一段)

高一語文下學期我們也要學兩本書哦!學的的語文必修三、必修四。要背的都在下面了!自己慢慢看吧!

語文必修三:

1、《蜀道難》

2、《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

一、詠懷古蹟其

三、登高)

3、《琵琶行》

4《寡人之於國也》

5、《勸學》

6、《過秦論》(背誦後三個自然段)

語文必修四:

1、《蘇軾詞兩首》(念奴嬌、定風波)

2、《辛棄疾詞兩首》(水龍吟、永遇樂)

3、《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

4、《廉頗藺相如列傳》(背誦一個自然段)

高一語文所有要背的都在這裡了!統統給你例了出來!全是自己打出來的哦!絕對沒有複製!孩子加油哦!一看就是好孩子!

ps:好好的學習吧!加油。。。

10樓:卻透露你的

主要是古詩,高中大部分是考課外的。

荊軻刺秦王對嗎 荊軻刺秦王是怎麼回事?

沒有什麼對不對。對於當時荊柯他的國家來說。刺秦王是對的。而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這有礙於民族的統一。但你是正方,你就要充分的利用當時荊柯他的國家對刺秦王帶來的好處。充分利用這點來扳道反方。但光這一點也許還不夠。你還有分析當時的種種有利於荊柯刺秦王的原因。這樣就可以贏了。祝你勝利。錯了吧。天下一統是大勢...

遊褒禪山記闡述了哪些道理,結合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闡述的道理,說說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學習?

作者揭示了 志 力 物 三者之間的辨證關係,首先要有志,雖然有矢志不渝的決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儘管志向堅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沒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強調了 力 與 物 這兩個客觀條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又強調了 志 這個主觀因素的關鍵作用,強調只要盡己之志...

《遊褒禪山記》中重點背誦的語句有哪些

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 山川 草木 蟲魚 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 瑰怪 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