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自夏朝建立開始計算幾次大的遷徙,其時間原因

2021-03-07 23:57:09 字數 4695 閱讀 5180

1樓:綿楊楊

1.「永嘉

喪亂」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佈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佈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佈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佈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2023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2023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202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2023年-2023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2023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佈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佈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補充回答:

中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幾次高潮編輯本段  同人口本身的發展一樣,中國人口遷移的歷史雖然悠久,但其演變過程也不是直線漸進的,而是表現出典型的波浪式起伏。當社會比較安定時,其規模就小,也比較平穩;當社會因天災人禍出現動亂時,其規模就會陡然增大,增大的程度幾乎同動亂的大小完全成正比例。此外,人口遷移的規模與各個朝代採取的政策也有關係。

受以上因素影響,在中國人口遷移史上大致形成了以下幾次高潮:

(1)秦代和西漢

秦是一個能量很大的皇朝,它統一中國後出於政治和經濟上的需要,組織了一系列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其中有一些在中國的人口遷移史上,是屬於先驅性的,對以後歷代的移民政策影響很大。除政治流放外,其內容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實關中」,如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目的在於加強統治,把關中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政治中心。

第二類是戍邊和開發新區,其中最著名的有北戍五原、雲中,南戍五嶺,人數均達數十萬人,對長城沿線和華南的開發起了重要作用。

「漢承秦制」,繼續奉行「實關中」和移民戍邊的政策,尤其是對河套地區、河西走廊、青海東部以及新疆中部的大規模屯墾移民,在政治上具有重大意義。

(2)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

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罕見的社會大動亂時期。軍閥混戰,生靈塗炭,促成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在三國鼎立的形勢確立以前,即各地軍閥大混戰時期,移民均為逃避戰亂的流民,他們由戰亂最烈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遷出,大部分向南遷至長江流域。

移民中不少學者、士大夫後來均為吳、蜀二國羅致,其中最著名的有諸葛亮、周瑜、魯肅、張昭等,原籍臨淮(今安徽定遠)的魯肅曾號召部屬:「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江東沃野千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是為典型代表;另一部分則向北遷至長城沿線甚至遼東,移民中著名的有管寧。

三國鼎立時期,為壯大己方實力,三方均努力招撫流民,發展屯墾,並儘量從境外招收、劫擄人口,包括少數民族,如曹魏把大批匈奴、烏桓人遷至內地,孫吳派兵至臺灣,「得夷州數千人還」。

經過前後近90年的人口大遷移,中國長江流域和長城一線人口增加,並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少數民族的遷入,給中華民族注入了新鮮血液,但在當時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為隨後的兩晉南北朝時期更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和社會動亂埋下了伏筆。

(3)兩晉南北朝時期

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大糜爛、大破壞的時期,遷入北方的各少數民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長達一兩個世紀的動亂中,黃河流城慘遭蹂躪,從而促發了一次又一次向南方移民的高潮。僅據官方統計,公元313~450年之間北方南渡的人口即達90萬人,佔北方原有戶口的1/7。

事實上這一統計由於流離混亂之際,戶口多有隱匿流失而大大縮小。正像有人早已指出的:「自中原喪亂,民離本域,江左造創,豪族併兼,或客寓流離,民籍不立。

」「時百姓遭難,流離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為客。」這說明移民的實際規模當遠在上述官方統計之上。期內移民的分佈仍以長江流域為主,更南的福建兩廣移民也不少,據記載:

「晉永嘉二年,中州版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浪潮,為中國經濟和人口重心自北向南的歷史性轉移奠定了基礎。

(4)「安史之亂」

隋、唐兩朝在政治上能量很大,但在人口遷移上的作為卻遠不如秦、漢,原因在於人民在此之前經歷了幾個世紀的動亂,飽嘗流離之苦,安土重遷,從心理上對人口遷移十分反感。此外,秦、漢之官方移民,包括屯墾戍邊,大多未能終善其事,往往利未見而害先行,教訓是很大的。故隋、唐二朝官方組織的人口遷移甚少。

直至震撼全國的「安史之亂」爆發,黃河流域再次沉入血海,才觸發了又一次人口南遷的大潮。據史書記載:「天寶末,安祿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南奔,吳為人海。

」「天下衣冠士庶,避地東吳,永嘉南遷,未盛於此。」這次人口南遷大潮的餘波,一直持續到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至此,中國南方的人口規模第一次達到了同北方平分秋色的地步。

(5)「靖康之難」至南宋末年

由金人大規模南侵造成的「靖康之難」以及其後長達100餘年的宋、金對峙,使中國又遭到一場巨大的社會動亂,由此產生的人口遷移,其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均堪與「永嘉喪亂」和「安史之亂」相伯仲,其性質和形式也相似。據記載,「建炎末,士大夫皆避地……衣冠奔踣於道者相繼。」「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難,多挈家寓武陵」。

「四方之民雲集二浙,百倍常時。」連南方一些偏僻山區,也接納了不少移民,如廣西容縣「介桂廣間,渡江以來,避地留家者眾。」北方大批人口的南下,對南方的社會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南宋的許多文臣武將亦多來自北方,岳飛、韓世忠、張俊等皆是;平民中南下的著名人物也很多,如李清照、辛棄疾等。

(6)元末明初

中國廣大的中原地區在從「靖康之難」到元末的兩個多世紀中屢遭浩劫,至明初已是「中原草莽,人民稀少。」與人口高度稠密的江南形成鮮明對照。這種極不平衡的人口分佈格局,產生了對人口遷移的現實需求,再加上開疆衛邊的需要,使明初出現了人口遷移的一個高潮,但其性質與前幾次因動亂產生的大移民完全不同。

明朝建立後不久即著手組織人口遷移,如「徙江南民十四萬於鳳陽,」「遷山西澤、潞民於河北,」徙「沙漠遺民」屯田北平附近,徙江西農民於雲南湖廣,等等。故史籍稱「太祖時徙民最多。」明初為了鞏固邊防,在長城一線設立了稱為「九邊」的9個鎮,在國內其它戰略要地,也設立了許多駐兵設防的衛,僅洪武朝三十一年設衛即達136處。

為解決邊防軍的糧餉問題,明初組織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墾戍邊,「於時,東自遼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肅,南盡滇蜀,極於交趾,中原則大河南北,在興屯矣。」前往雲南屯田的移民多達四五十萬,規模浩大,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收到較好的效果。

(7)清代對臺灣的移民

臺灣在元代正式列入中國版圖。17世紀初被荷蘭殖民者侵佔後不久,鄭成功即率兵一舉收復。此後鄭成功組織了對臺灣的大移民,不長時間內移民數即達20萬人,在全島總人口中佔了大部分。

清朝統一臺灣後,對移民問題採取了曖昧的態度,即不準移民攜帶家眷,使之難以在臺灣生根,目的乃在於防止臺灣人口日增,羽毛豐滿後重蹈鄭成功在臺灣抗清的「覆轍」。直至清代中葉,因大陸人口壓力增大,上述政策才有所鬆動,從而引起對臺移民的高潮。2023年臺灣漢民已逾200萬人,比一個半世紀前猛增了六七倍。

清代後期,朝廷鑑於國際形勢之險惡,對臺灣的戰略意義有所認識,不僅完全解除了對移民的限制,還在廈門、汕頭、香港等地設立「招墾局」,以提供資助和優惠來促進對臺灣的移民,為日後的發展在人口上奠定了基礎。

(8)清末和**時期對東北的移民

在歷史上中國的東北地區(含內蒙古東部)人口一直不多,清初滿人傾族入關後人口更加稀少。滿清統治者視東北為「祖宗肇跡興王之所」,為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並在遼寧境內築起「柳條邊」,嚴禁居民越界墾殖。同時又把東北作為流放犯人的場所,這些所謂「流人」,對東北的開發起了重要作用。

加上違禁前來的農民,全區總人口至清代中葉仍有明顯增長。進入19世紀,黃河下游廣大地區連年遭災,成千上萬的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源源流入東北,至2023年全區總人口已突破300萬人,比100年前猛增了七八倍。  **建立後,「闖關東」的洪流仍然源源不斷,「九一八」以前估計年均移入約25~30萬人,大部分來自山東、河北兩省,此後移入人數仍很可觀。

新中國成立前夕,全區總人口巳近400萬人,比2023年再翻一番。縱觀中國整個人口遷移史,清末民初對東北的移民,強度最大,效果最佳,無論對中國人口地理還是經濟地理,均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人口遷移原因

我國歷史上無數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對於我國人口分佈狀況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它在客觀上大大促進了我國多民族的融合和經濟文化的交流,從遷移的原因來看主要有政治需要、戰亂逃難和經濟謀生三種。

一、政治需要

二、戰亂逃難

三、經濟謀生

中國歷史上

答案為b 漢代的朝政主要以外戚 內宦及 皇權相互爭奪為特點,而外戚 內宦均需取得最高統治者的支援能在獨攬大權 明代由於官僚體系嚴重威脅到皇權,宦官主要是統治者為制約官僚集團而服務的,和漢代一樣,是統治者的工具 唐代則不同,安史之亂後,太監已取得實際的最高統治權,皇帝的廢立 丞相的任免均掌握在宦官手中...

中國歷史上

袁世凱。維新變法時出賣維新派,後二十一條換稱帝,據說光緒也是他害死的,喪權辱國,實乃國之賊也。慈禧,汪精衛只是向日本投降了,她向全世界投降了。秦檜,他的出賣直接加速了南宋的滅亡,使的北方遊牧民族史無前例的統治了整個中華大地,南宋之後,大量極其珍貴的文化失傳。崖山之後,再無中華。這個說法雖然略顯誇張,...

中國歷史上共有多少位nba球員,中國歷史上共有多少位NBA球員

1987年 宋濤被亞特蘭大老鷹選中 順位是第67位 但是老鷹隊沒有要他 1999年,小牛給中國籃協發來傳真,想與胡衛東簽下10天合同,不過因為膝傷未愈,胡衛東遺憾地與nba擦肩而過 1999年 號稱追風少年的王治郅被達拉絲小牛隊選中 順位是第36位 成為了第一位真真正正在nba打球的中國球員!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