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際交往能力是現代人才的重要素質

2021-03-07 12:18:48 字數 5991 閱讀 6728

1樓:清風剪月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基本素質和智慧結構的要求越來越高。具備怎樣素質的人才算符合現代人才素質要求呢?對此,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理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

「高素質」並不簡單等同於「受過高等教育」。且不說現在的有些高等教育「水分」越來越大,有些高學歷人才名不副實,就是從專業角度看實實在在合格的碩士、博士,也未必就夠得上高素質人才。何以見得?

因為現代社會一再向人們傳遞著這樣一個訊號:高素質人才必須是德才兼備的、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而社會人際交往能力是人的實際操作能力中一種重要的基本的能力素質。

人才的一種重要素質

全新的事業成功概念告訴我們,現代社會最有力的事業發展工具之一就是人際網路。人際關係己成為現代人事業中一種重要的發展資源。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並不是只有專職公關人員才需要具備公關社交的素質。

一個人不論在社會中從事何種事業,都需要有處理各種社會交往關係的能力,需要有和各種物件合作的能力。因為現代社會己經成為一個「關係」社會,幾乎任何一件事都離不開各種人際的或社會的「關係」。要理順各種關係,連線各種有利關係資源,並和各種關係合作、協調好,就必須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素質和能力。

正如一位阿拉伯哲人所說:「一個沒有交際能力的人,猶如是艘陸地上的船,永遠也不會漂泊到人生大海的彼岸。」

21世紀來臨之際,曾有世界百位著名中學教育工作者聚首北京,共同研討21世紀需要的人才是具備怎樣素質的人。在諸多觀點中有一點達成了共識,即新世紀需要的人才,應該是同時能夠和多種人打交道都能成功的人。而據相關人力資源部門反映,目前實際用人單位通常首選的也是那種既有專業才智,又善於合作且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的人才。

而在專業才幹和人際合作溝通能力不能兼得的情況下,大多數單位通常會傾向選擇後者。

事業成功概念還告訴我們,人際溝通能力是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的能力。它是一種才智,同時又必須建立在人的德性涵養之上;一個僅僅具有專業才智而缺乏德性涵養的人,是不可能具有真正人際溝通能力的。人際溝通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你認識(溝通)了多少人,而在於多少人認識你,怎樣認識你,即這些認識你的人是欣賞你還是反感你。

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感覺認識對方,如何判斷評價對方的素質和品性,是關係到交往雙方是否願意進一步交往溝通以及合作成功的重要環節。一個人可能會認識許多人,但如果這個人在別人感知中是一個缺乏基本道德教養、舉止無禮、毫無誠信可言的人,也就不可能擁有與他人合作的機會和資本。所以,開發挖掘社會人際資源和培養良好德性素質,很多時候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二合而一」的問題。

在這個意義上,人際溝通能力既要求我們具備才智慧力,又要求我們具備德性素質能力。

表現心理健康程度

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21世紀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21世紀人類的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會適應與道德健康的完全整合。

在競爭日益激烈、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的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也越發凸現出來。中國留美博士生盧剛槍殺導師事件、著名的朦朧派詩人顧城因抑鬱症持斧**其妻事件、雲南大學馬加爵**地殺害4名同學事件等等,都是因心理疾病造成的。而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多是性格內向、與人交流溝通甚少、人際關係處理不當、交往能力差造成的。

人際交往的好壞會自接影響到人的情緒,而情緒又與人的身心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絡。人們可以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體驗到,當你與鄰居、同事、同學相處和睦時,你會感到生活的無限美好;當你因施展人際交往才能公關取勝,解決了工作中的難題時,你會感到心情愉悅。反之,你會陷入無盡的煩惱和不安之中。

心理上的長期不健康,便會導致生理上的異常或病變;但如果人的軀體有疾病,又會影響人的心理,使之產生焦慮、憂愁和煩惱;如果兩者互為因果、惡性迴圈時,後果會更加嚴重。

心理學家認為,影響人的心理情緒主要是心境。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心境是具有感染性的,是一種比較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它常常不是關於某一件事的特定的體驗,而是一定時期使人的一切活動都染上同樣的情緒色彩。

高興了,看見什麼都高興;不高興了,看見什麼都不高興。這就意味著,心境將影響到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態度和質量。引起心境變化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際關係,有時會感到莫名其妙的煩躁,並非被自己完全意識到。

人的人際關係若長期處於這樣一種情緒狀態,無疑是一種病態表現。因此,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帶來好的心情和好的心境,好心情可以激發人奮進,並永葆青春。

良好的人際關係:事業成功的需要

首先,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獲得資訊的重要途徑。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任何一種創新都需要捕捉大量的資訊,那種一個腦袋加一支筆的研究狀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了。因此,21世紀的人必須具有與人合作的意識,必須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在新的環境下適應新的角色,這是事業成功的前提。

與此同時,人類知識的發展變化程序也在加速向前推進,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在社會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資訊就是時間,就是效率,就是財富。資訊獲取的途徑,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人際交往。人際交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彼此傳播資訊、溝通知識和經驗、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過程。

每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興趣、經驗和體會,往往在交流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來,並傳遞給周圍的人。通過人際交往,人們可以學習和模仿他人的優點,不斷補充和更新知識,取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效果,同時又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優點,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後仍然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於兩種思想。」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說過,他和楊振寧教授就是在一次午餐會的閒聊中產生靈感,打破了宇宙守恆定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由此可見,人際交往獲得的思想和資訊,往往比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更直接、更廣泛和更迅速。大量新資訊的獲取,可以使我們不至於因為「孤陋寡聞」而被時代淘汰。

此外,人際交往是我們工作的基礎。處理人際關係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技術。一個人的交往能力往往與他事業成敗相聯絡。

俗話說:「一樣話,十樣說。」不同交往能力的人,由於談話的語言、方式、方法和表情等不同,效果也不一樣。

人際關係交往強的人,可以在關係網路中穿梭自如,憑藉自己的交往水平和能力,解決許多別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則舉步維艱,處處碰壁。

全社會都應該注重培養人才的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求自己清楚瞭解人際交往的社會規則,做一個自尊而又尊重人的人,一個善於溝通和與人合作的人,一個能夠有效運用各種社會關係資源的人。

現代職業能力是一個較為泛化的概念,它不是狹義的傳統意義上的職業能力,不僅指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而且包括了人在職業活動中處理事物的智、情、意諸方面的表現。它必須使知識本位和技能本位有機結合,所以我們將現代職業能力分解為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專業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運用專業知識、技能的能力,它是中職學生從事職業活動所必須的核心能力,如今的專業能力也應包含同一職業群中轉換崗位的適應能力。

方法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學要的工作方法,學習方法的能力,包含自學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社會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社會行為能力,包含人際交往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勞動組織能力、塑造自我形象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自我推銷能力、增強自信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競爭能力等。

找工作,一般人們都比較關注學歷、經驗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卻比較多地忽視了人才的非專業素質。不過現在已經有不少公司也開始關注一些看上去與專業工作不相干的能力和素質,因為,他們越來越認識到,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非專業素質的好壞通常會在專業工作中得到體現。那麼,哪些非專業素質對於人才是重要的呢?

從一些公司的調查來看,一些與工作態度、個人素養、交際能力、個人品行相關的表現會引起招聘企業的重視。我們知道,職校培養的學生最終能否在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是否滿足社會的需求正是我們教育的關鍵。

2樓:

**人際交往與人才發展——人際交往人才發展的基礎

****人際交往與人才發展

——人際交往人才發展的基礎

每個人都是在與人的交往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人的各種素質,也是由此而來的,所以提高人際交往的質量是人才發展的關鍵。

一、人際交往——人才發展的載體

人是社會性動物,其自我意識和各種智慧也都是社會性的產物。人只有置身於社會環境中,通過社會獲得支援的資訊才能不斷得以修正和發展。反之,如果剝奪其與人交往的機會,這個人的身心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從而成為心理殘疾的人並受到鄙視。

人際交往是一門很複雜,很重要學問和修養。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必須和人打交道。不會和人打交道的人,不僅事業受損失,而且還會造成心理失調。

許多中國的父母都認為學習成績的好壞關係到孩子一生的成敗。這是一個已經過時的觀念,竟不知成績優等生到了社會上也論為終身懷才不遇的失敗者。這是因為有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則是一個人的心理品質——尤其自尊和自信。

瑞士心理學家葛茲那維夫歸認為,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尊。當一個孩子自尊降低時,用於學習的動力和能量也就降低了,從而有可能跌進失敗的迴圈圈中。而自尊是自信心的核心,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質。

一個人的心理品質是在人際交往中形成,鞏固,強化起來的。個人的交往能力和技巧同樣是在與人的交往中學習和發展起來的。

總之,人的心理髮展歷程都是在人際交往中實現的,沒有人際交往人就不再是人了。所以,人際交往是人的心理髮展的雨露陽光。

人類因為有智慧而成為萬物之靈,人類世界任何重大的和微小的變化,都是人的智慧的成果。而人的智慧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無一不是通過人際交往所表達出來的。

然而,在同樣一種情況下,會表達的和不會表達的,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如何表達自己的智慧這就是要通過人際交往的手段了。

從古至今,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際關係史。最早研究人際關係的西方學者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東方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孔子的人際關係理論基礎是「仁」,以「愛人」為主體,以「博施濟眾」和「推已及人」為兩翼,闡明人際關係的準則。孔子認為:「已欲立而欲人,已欲達而達人。

」即一個人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別人站得住,要想自己事事通,也要幫助別人事事通。

人際關係學,不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囊括與哲學的母體之中,只到20世紀20年代,一些心理學家把人際關係的心理現象引入實驗室,加以實驗觀察,並做出定量分析,人際關係心理學才逐漸走向科學,時至今日,仍在形成之中。

二、人際交往——人才發展的傾向

世界之大,芸芸眾生,我們無法與各種各樣的人去平均交際,也不能「來者不懼」。有交無類,反而有累。所以,分類對待是有效交往之本。

人際交往的型別讓人眼花繚亂,如果想把諸多的交往功能都集於一人之身是不可能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同化是客觀存在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能看到或聽到兩個個性完全不同的朋友,一個人總是從善良的一面猜測別人,一個人總是從壞的方面測別人。後者常常對前者說:「嫉妒是人的本性,世上的人總是閒人貧,恨人富。

」而且後者不定還常常在前者面前惡意的辱罵別人。前者為了哥們義氣甩不掉這位朋友,久而久之,前者被後者同化了成了後者的隨從,也學會了惡言惡語。這在朋友之間都是覺的事。

因此,對青少年來說選擇交往物件是關係到個人發展的大事。

三、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發展——心理髮展的傾向性

在生活的實踐中,每個人都曾有過愉快,煩惱,纏綿,相思,怨恨,關懷,「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情感,這些情感無一不與人際關係有關。想想看,沒有人際關係的體驗,人的心靈裡還會有什麼?那將是一片空虛,一片蒼白,一片死寂。

所以,人際關係是最耐人尋味和豐富多彩的。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人不能不與他人打交道,人需要和別人建立一定的情感聯絡。這種情感聯絡可能使你獲得快樂與幸福。也可能使你獲得煩惱與不幸;可能的對一個人的成功與發展猶如雨露陽光,使你茁壯成長。

也可能如同雷霆萬鈞,或陰雨連綿,,使你經歷坎坷或默默無聞,所以它對一個人的心理髮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人際交往——人才成長的空間

人才發展需要要客觀環境,它包括社會環境和人際環境。環境是塑造人格的「工廠」。反過來,有什麼樣的人格,也就有什麼樣的交往,交往表現往往決定了人才的發展。

人際交往是個體社會化的程式,也是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必經之路,個體與他人交往中認識自我形象。從與他人比較中認識自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以人之鏡」。

任知能力是人際交往的直接前提,它決定了你對人的判斷,反應,交往方式及選擇朋友的標準等等。認知是人際交往成敗的關鍵。認知能力強的人,能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自由穿梭且魅力無窮。

人際交往心理學,什麼是人際交往心理學

交往是一門藝術,然而交往需要讀懂對方的心理,所謂知彼 知己,百戰不殆。人際交往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我們生活的社會中,必須要掌握這種技能,這些技巧你必須懂 我國古代的人性學說 孟子性善論,荀子性惡論,告子性無善無惡論,世碩性有善有惡論。心理學是以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為主要研究物件的科學。凡是人的精神...

怎麼提高交際能力,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一 遇到對方 不願意提的事情 不追問 二 幫助別人之後 不向第三者大肆張揚回 三 少揭人短處答 多真誠的讚美對方 四 記住和對方交往 過程中的細節 比如吃飯點菜時 你可以說 我記得你好像 不喜歡吃魚對嗎 五 說服對方的時候 不妨先換位思考 六 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很多人都說自己溝通能力不行,其實並...

人際交往的目的是什麼人際交往的意義是什麼?

目的 人與人進行交往時,雙方都希望自己得到的使用價值大於付出的使用價值。交往原則 1 互利合作原則 互利是指雙方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又能得到對方的報答。人際交往永遠是雙向選擇,雙向互動。2 理解原則 理解是成功的人際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能真正地瞭解對方的處境 心情 好惡 需要等,並能設心處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