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甘溫除熱法中醫。求甘溫除熱的醫案,越多越好。謝謝!

2021-03-07 10:18:20 字數 4906 閱讀 8072

1樓:匿名使用者

甘溫除熱法就是用甘溫之劑去**發熱證,這種**法則是構成東垣脾胃內傷學說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甘溫除熱法的基本精神,是扶正達邪以協調陰陽,治虛實夾雜之證,其虛為中焦陽氣虛,其實為各種致熱之病邪。

因為脾氣(陽)不足,脾胃升降出入功能就會發生與之相應的紊亂,這樣就會影響到津液和水谷的正常代謝過程和途經,久之還會波及到血,從而造成水、飲、痰、食、瘀等病理代謝產物瀦留於體內致病,這些有形之邪壅塞可以化熱,鬱積更可以化熱,這是氣虛和發熱共存的一種可能。

另一方面,中氣一餒,元氣不足,邪氣也容易乘虛入侵,六淫侵襲,也是引起發熱的原因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甘溫除熱法為金元時期李杲所創,旨在應用性味甘溫的藥物**虛損勞倦引起的發熱,其代表方劑為補中益氣湯。現筆者結合臨床,**其應用病證如下。

1 用於脾虛氣陷、中焦虛寒、虛陽外越之發熱

症見發熱常在勞累後發作或加重、熱勢或高或低、頭暈乏力、畏寒自汗、短氣懶言、食少便溏、舌淡脈細弱等。脾胃位居中州,為升降之樞紐,清升濁降才能體健無病,若脾胃損傷,中虛寒生,虛陽浮越,發熱之症就會藉此而生,此時治宜大劑參、芪補氣昇陽,甘溫除熱。症甚者,合腎氣丸、四逆湯等。

2 用於脾胃虛衰、谷氣下流蘊為溼熱,致使下焦陰火上衝之發熱

症見低熱反覆、疲倦乏力、納差口苦、或有胸腹熱感、苔薄黃膩、脈濡或稍數等。脾主運化水谷及水溼,脾運健則水谷化而無溼患,脾運失健則水谷不化而溼濁內聚,溼蘊化熱,故有陰火發熱之證。正如李杲所云:

「脾胃氣虛,則下流於腎,陰火得以乘土位」。此時治宜補中益氣、甘溫除熱,適佐除溼清熱之品,慎勿大苦大寒,以免再傷脾胃、益損中陽。

3 用於氣虛衛外不固,復感邪氣,正邪相搏所致之發熱

症見低熱不退、畏寒自汗、易於感冒、或有咳嗽咽痛、苔薄、脈浮緊或浮數無力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脾虛之人,衛氣不足,故有是證。此時,治宜視其標本,邪正兼治,或扶正兼以祛邪,或祛邪兼以扶正,使正氣復而衛外固,邪氣祛而病恙平。

方用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合銀翹、荊防、桂枝之類解表散邪即可。

4 用於脾胃氣虛,健運失職,不能生化氣血,血虛引起之發熱

症見反**熱、氣短懶言、食少便溏、面白無華、心悸不寧、脣舌色淡等。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中虛脾弱,生化不及,血虛於內,陰不配陽,故發熱。如《成方便讀》雲:

「脫血之後……以陽無所附,浮散於外也」。治宜補氣生血,甘溫除熱,方用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之類,血足陽斂,其熱可除。

5 用於陽氣不足,不能熟磨水谷,從而生化無常,陰虛而致之發熱

症見反覆低熱,或骨蒸顴紅、心煩盜汗、手中煩熱、口乾咽燥、頭暈乏力、短氣懶言、食少便溏、舌淡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無力等。人身陰陽,互根互用,陰得陽升,則泉源不竭;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今陽衰陰弱而致發熱,故治當陰陽兼顧,補氣益陽同時,伍佐滋陰益腎之品,切忌過滋過膩,過用寒涼。

若經以「壯水」之治,恐益損其陽,於症不利。綜上所述,甘溫除熱之法為脾胃虛衰,元氣不足之證而設,其理論依據為「內傷脾胃乃傷其氣……,惟當以甘溫之劑補其中,升其陽……以溫能除熱也」。臨證之時,尚應隨氣虛之後之演變或兼挾,如陽虛、溼熱、外感、血虛、陰虛等,圓機應用,方能得心應手以奏奇功。

作者單位:315500浙江奉化中醫院

補中益氣湯是如何體現甘溫除熱的

3樓:念滄桑

中醫認為機體陰陽失調時,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陽虛則寒,陰虛則熱。這是說明陰陽與寒熱之間相互關係的一個普遍適用理論原則,**上當用「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之法。

但亦有氣虛發熱、陽虛發熱之說,實熱可瀉,虛熱宜補。此因虛致熱。需用甘溫之品治其氣虛、陽虛之本而達到除其標熱。

此法即為甘溫除熱法。補中益氣湯為「甘溫除大熱」之代表方劑。「甘溫除大熱」是用甘溫之劑**發熱的一種方法。

甘溫之劑**發熱主要指「氣虛發熱」和或「陽虛發熱」,其代表方為補中益氣湯。

甘溫除熱法由金元名醫李杲最早創立,其受《素問·調經論篇》「陰虛生內熱,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薰胸中,故內熱」,《素問·至真要大論篇》「勞者溫之」,「損者益之」等啟發,並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在《脾胃論)中首次提出。

補中益氣湯由黃芪、黨蔘、白朮、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組成,方中用藥以甘溫之品為主,具有甘溫益氣退熱之效,故謂本方為「甘溫除大熱」的代表方劑。本方所治之熱乃屬低熱,此類發熱歷代醫家對其病機見解不一,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1)脾陽虛弱,氣血虛損而發熱。《脾胃論》日:「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

形體勞役則脾病,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洩瀉」。認為是飲食勞役,損傷脾胃,氣血化源不足,至氣血虛損而發熱。

2)中氣下陷而發熱。柯韻伯曰:「惟東垣知其為勞倦傷脾,谷氣不盛,陽氣下陷陰中而發熱,制補中益氣之法。」

3)素體陽虛,感受外邪而發熱。張景嶽日:「補中益氣湯,允為東垣獨得之心法,本方以升柴助升氣,以參術歸芪助陽氣,此意誠盡善矣。

然補陽之義亦有宜否,如治勞倦內傷發熱為助陽也,非發汗也,然有不散而散之意,故於勞倦感寒或陽虛痃瘧及脾氣下陷等證最宜。若全無表邪寒熱而中氣虧甚者,則升柴大非所宜。蓋升柴之昧兼苦寒,升柴之性兼疏散,唯有邪者,可升而散之。

無邪大虛者,即純用培補,猶恐不及,再兼疏散,安望成功。」

4)勞役傷氣,氣不內斂而發熱。蒲輔周根據《內經》「勞則氣耗」、「陽氣者,煩勞則張」的理論,認為是勞役過甚,元氣虛餒,氣不內斂,浮越於外而致的發熱。

5)中陽外越而發熱。認為中焦虛寒,陽氣浮越於外所致。

對於以上觀點,筆者認為第2種「中氣下陷而發熱」符合本方證。此證發熱是由於勞倦傷脾,清陽下陷,則脾溼下流鬱遏下焦陽氣所致。本方根據「勞者溫之」、「虛者補之」、「陷者舉之」的法則,選用參、芪、術、草等益氣補中,升麻、柴胡助黃芪升舉下陷之陽氣,併除肌熱。

李東垣日:「惟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

中氣下陷的原因主要歸咎於脾胃氣虛,可以說人體氣機升降是以脾胃之升降的正常為前提,脾胃構成了氣機升降之樞紐。心火下降,腎水上升,水火之間協調平衡,心腎相交,必須藉助脾升胃降的轉樞作用。脾旺則心腎相交,如若飲食勞倦。

或七情所傷導致脾胃受損,元氣不足,其升降樞機功能失職。則心腎之水火,不能依此得以正常的升降交泰,陰精水氣不能承製君相之火,君相之火則過於亢盛化為「陰火」而出現發熱之證。另外,脾氣不足,可以導致衛氣虛弱;脾氣虛,升發清陽的功能下降,亦可引起衛氣虛。

衛氣不足,虛陽外越,陽以其熱獨行於外,而出現發熱。

在補中益氣湯中,選用黃芪為君藥。利用其長於走肌表的特性,補氣昇陽固表,與人蔘、自術、甘草等同用,共同達到益氣健脾,**發熱之源的作用。補血方中一般都加入補氣藥,而補氣方中一般不加入補血藥。

但本方卻應用了當歸,其目的是使浮陽迴歸之後,使其依附在陰血當中。陳皮的特性是補而不滯,能夠理氣醒脾,助脾胃之運化。濁陰向下,清陽向上,氣虛則陽陷,氣旺則陽升,故藉助升麻

和柴胡升提的特性,可升舉下陷之清陽。以助全方陽氣之升發。諸甘溫之藥配合共同達到**氣虛發熱的目的。

由此可稍**出發熱之證,總的還是由脾胃氣虛所引起,**上《內經》曰:『勞者溫之,損者益之』,又云:『溫能除大熱』,大忌苦寒之藥損其脾胃。

而《補中益氣湯》中用味辛甘性溫的藥物,補益脾胃之氣,調理脾胃之升降,而達到**發熱的目的。

補中益氣湯所體現的甘溫除熱之宗義為後世的內傷發熱**提供了廣闊的分析思路,在此理論基礎之上。現已推衍出補脾胃清溼熱法**脾虛溼熱證;益中氣祛餘熱**脾胃氣虛。餘熱未清證;健脾清肝法**脾虛肝鬱之熱證等等,使發熱的病機理論發展更趨完善與實用。

故只要抓住補脾胃益氣血,調臟腑之本則熱象自除。

現代本方常運用於**肌弛緩性疾病,如子宮脫垂、胃肝脾腎等內臟下垂,還常用於原發性低血壓,神經衰弱之失眠、健忘,鼓膜內陷,慢性咽炎等屬於中氣不足,清陽不升的多種疾病。「甘溫除大熱」之理論在現代實踐的證明下顯示了無限的生命力,其深入研究與發展必將助益世人,對指導臨床更有幫助。

中醫。求甘溫除熱的醫案,越多越好。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用味甘性溫的藥物**氣虛發熱或血虛發熱的方法稱甘溫除熱.

發熱的原因很多,一般多采用具有清熱作用的寒涼藥物**,勞倦內傷而致脾氣虛或血虛發熱,應以益氣養血為主,不可妄用苦寒藥物,以免耗傷人體的陽氣。常用人蔘、黃芪、炙甘草、當歸等益氣養血的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等。

氣虛發熱,由中氣不足,陰火內生所致。宜補中益氣,甘溫除熱,常用補中益氣湯**。

血虛發熱,為陰血不足,陰不斂陽所致,宜益氣養血,甘溫除熱,常用當歸補血湯**。

如李某,男,40歲,述身熱(體溫正常)煩渴欲飲不多已半年。發病1周後,先求西醫診治,醫者考慮系糖尿病,但經反覆檢查血糖、尿糖,均未發現異常。因為如此,故西醫建議患者請中醫診治。

患者先後服過中藥竹葉石膏湯、生脈散、白虎加人蔘湯、百合固金湯、五苓散、補中益氣湯等20餘個方劑加減,皆未見顯著之效。

除上述外,尚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飲食納少,大便溏薄,日2-3次,5天前出現腹中微有冷感,苔白、舌質淡,脈沉弱等。遂用食糖30克(兌入湯藥內服),桂枝、生薑各9克,白芍18克,山藥15克,大棗4枚,砂仁、炙甘草各6克,日1劑,水煎服,2劑而食增瀉止,5 劑而自覺身熱已退,它證均減,10劑而愈。

又如陳某,女,32歲,述產後發熱 (體溫.波動在37.5度— 38.2度之間)已40餘日。曾用中西藥治之,未效。今診,尚見五更之時發熱,頃刻即退,且伴嗜臥,短氣不足以息,苔薄舌淡,脈洪大而弱等。

藥用:黃芪60克,當歸15 克,大棗5枚,炙甘草6 克,日1劑,水煎服,3 劑而熱退,15劑而諸證除。

再如吳某,男,56 歲,述兩週前因過於勞累而發病,其證全身乏力、微痛,休息數日後,前證略有好轉,但卻又見但熱不寒(體溫在37度- 38度)之間,煩渴短氣,消瘦,頭暈耳鳴,苔薄白,脈數無力等。

遂用黃芪30克,黨蔘、白朮各 15克,山藥18克,當歸、陳皮、桔梗各9克,升麻、柴胡各6克,炙甘草3克,日1劑,水煎服,並連服5劑而愈。

上述李案,為中氣虛弱不解,漸而波及到脾胃之陽,故予黃芪建中湯加山藥、砂仁,既益中氣,又補中陽而獲效;

陳案系血虛致氣虛,且以氣虛為主,遂用當歸補血湯加大棗、炙甘草而**;

吳案純為中氣不足,清陽不升之候,所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桔梗而獲非常之效。驗案表明,**氣虛發熱,應隨證選方,靈活化裁。

什麼是麵包的壓面法,中種法,直接法,湯種

直接法又稱一次發酵法,是指麵包生產工藝流程中經過一次發酵程式的操作方法。中種法又稱二次發酵法,是指生產工藝流程中經過二次發酵階段的方法。麵包經過發酵階段能令麵糰形成較好的網路組織,及產生特有的麵包發酵香味,二次發酵法因有較長時間的發酵而令麵糰之效果及特性更為成熟。中種法就是加老面打的,一種打面的方法...

專業體檢中「熱代謝檢測 全身 」是檢什麼方面的

檢測組織細胞熱代謝值,解析您的機體功能狀態!其原理是利用遠紅外輻專射接受人體細 屬胞新陳代謝過程中紅外線輻射訊號,以特定規律和測量方法,重建對應於人體所檢查部位細胞新陳代謝強度的熱分佈影象,並加以斷層,測量出熱輻射源的深度和數值。對機體內部由於功能異常而產生的0.01相對熱輻射強度的變化,只須幾分鐘...

會計中複式記賬法有哪幾種,會計中什麼是複式記賬法

複式記賬主要有借貸複式記賬法 增減複式記賬法以及收付複式記賬法。過去在中國,這三種方法都在採用,統一為國際通用的借貸複式記賬法。會計中什麼是複式記賬法 答 一 複式記賬法是以資產與權益平衡關係作為記賬基礎,對於每一筆經濟業務,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絡的賬戶中進行登記。二 複式記賬法具有以下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