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

2021-03-07 07:35:49 字數 3619 閱讀 4423

1樓:不服就幹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1978 年底,中共**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

這次會議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擴充套件資料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影響: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十七大報告是在回顧總結新時期29年來改革開放偉大歷史程序時,開宗明義地作出這樣一個蘊涵廣闊歷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內容的精闢概括的。回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歷史,可以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加深理解這一點。

全會高度評價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領導同志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召開的**工作會議上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講話,講話中關於「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的重要論斷,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一個了不起的偉大覺醒。

2樓:戚廣利

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3樓:陳陳陳琹

第一次,從城市到農村:

受**十月革命和共產國際的影響,從2023年中共成立到2023年底,我黨的工作重心在城市。中共「一大」確立黨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中共成立之初,領導了2023年1月到2023年2月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大革命失敗後,中共發動了南昌、秋收、廣州等武裝起義,攻佔敵人力量佔優勢的廣州、長沙等大城市的意圖連連受挫,說明「城市中心」的道路不符合我國的國情,是行不通的。***率領隊伍走上了井岡山,在2023年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及時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提出了中國革命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這說明我黨的工作重心開始從城市到農村。

此後,雖然由於王明的「左」傾錯誤,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但在抗日戰爭中,我黨仍把工作重心放在農村,開闢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有利地推動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發展。

第二次,從農村到城市:

2023年初,隨著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中共解放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佔領了北方許多大中城市,民主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城市的建設和管理問題日趨顯得重要。

這樣,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從現在起,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這次工作重心的轉移,為民主革命的最後勝利和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第三次,從經濟建設到階級鬥爭:

建國初期,隨著祖國大陸的基本解放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大運動的勝利,新中國人民民主**的政權更加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採取多種措施振興經濟,到2023年,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2023年,我國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的初步基礎,並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改造。到2023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誌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上建立起來。

2023年中共八大關於主要矛盾、總任務和經濟建設方針的內容表明,黨的工作重心仍是經濟建設。2023年,一五計劃經濟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但在2023年的整風運動中,由於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乘機向黨和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大肆進攻,以致中共發動了反右派鬥爭。

由於中共**對當時的階級鬥爭形勢估計得過分嚴重,使反右派鬥爭嚴重地擴大化。此後,逐步改變了中共八大關於我國社會矛盾的科學論斷,認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階級鬥爭上來。

後來,隨著中蘇關係的惡化,我國周邊的國際局勢趨於緊張,中共對世界戰爭形勢估計過於嚴重,在國內開展反修防修運動,「左」傾錯誤逐步發展到以階級鬥爭為綱,最終導致了「*****」的發生,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損失。

第四次,從階級鬥爭到經濟建設:

「*****」給我國的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按正常發展計算,損失總計約5000億元。文革結束後,「左」傾錯誤並沒有得到完全糾正。2023年,思想理論界開展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打破了長期以來****和教條主義的束縛。

這樣,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4樓:華提拉米蘇

在歷史上,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轉移。這三次工作重心的轉

移都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前兩次發生在民主革命時期,後一次發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第一次是2023年的八七會議後的秋收起義開始,黨的工作重心轉向農村,開闢了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第二次是在2023年七屆二中全會後,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進入城市領導農村的建國時期。

第三次是在2023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工作重心由以階級鬥爭為綱逐步轉入經濟建設上來。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23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委員169名,候補**委員112名。**及地方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列席了會議。

全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這次全會前,召開了歷時36天的**工作會議。在**工作會議上,黨的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和領導骨幹,對 「*****」結束後兩年來黨的領導工作中出現的失誤提出了中肯的批評,對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政治方面的重大決策,黨的優良傳統的恢復和發揚等,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在會議閉幕式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次**工作會議,為隨即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充分準備。***的講話實際上成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5樓:瓊婁玉宇

2023年七屆二中全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202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停止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6樓:星願下的期盼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有三次:

1.2023年的八七會議後的秋收起義開始,黨的工作重心轉向農村,開闢了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2.在2023年七屆二中全會後,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進入城市領導農村的建國時期。

3.在2023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工作重心由以階級鬥爭為綱逐步轉入經濟建設上來。

擴充套件資料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需要

1.舊中國國情的特殊性迫使中國共產黨走上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並在革命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中國後來的政治體制。作為革命的領導者和主導力量,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政治體制中當然地處於核心的領導地位。

這一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中國人民的選擇。

2.儘管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黨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黨的權力在一些領域退出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但從整體上看,它依然控制著中國社會各個領域的主要權力,依然在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實行全面的領導。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是什麼

1979年3月,指出 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粉碎 四人幫 之後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歷史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和內容

是一次撥亂反正的會議。1976年10月,我們黨和 同志一舉粉碎 四人幫 從危難中挽救了黨和國家,但 遺留下來的政治 思想 組織和經濟上的混亂還存在,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是非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澄清,廣大幹部群眾強烈要求糾正 的理論 方針和政策,扭轉這十年造成的嚴重局面。正是在這樣的歷史關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是什麼

意義 1.形成了 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2.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3.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點。4.使我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歷史新時期。5.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