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戰國策齊策中雙音詞的古今異義求戰國策齊策中雙音詞的古今異義

2021-03-05 09:17:29 字數 7784 閱讀 9631

1樓:同心動力諮詢師

文言文中單音節詞佔很大比例,這是在語彙方面與白話文相比而較為明顯的區別。有些單音節詞語流傳至今,逐漸變化成現代雙音詞,當然,文言文中也有小部分雙音詞。這部分雙音詞,大部分保留下來,繼續在現代交際中發揮著它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環境的變遷,無論是由單音詞演變成的雙音詞,還是由古漢語繼承下來的雙音詞,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甚或根本性的變化,假若用現代漢語雙音詞的意思去理解文言文的雙音詞的意義,必然會出現理解的偏差甚至出現驢脣不對馬嘴的尷尬。

因此,我們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區分古今雙音詞的意義變化。一般說來,古今雙音詞的變化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單音節詞彙演變成雙音詞。

例如,初中課本《曹劌論戰》中的「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桃花源記》中的「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高中課本《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璧有瑕,請指示王」、「於是相如前進缶」 ,《赤壁之戰》中的「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都屬於這種情況。其中的「可以」應解釋做「可以憑藉(它)」,「妻子」應該理解為「妻子兒女」,「指示」是「指點給……看」,「前進」是「上前去呈獻」,「形成」中的「形」是名詞「形勢、局勢」,「成」是「形成」。在讀這些句子時,要在詞與詞之間有間隔停頓,例如「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應讀做「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 / 成矣」。

類似的情況在課文中還有不少,聊舉一二以引起大家重視。

1.操雖託名漢相,其 / 實漢賊也。(《赤壁之戰》)其:他。實:實際上。

2.割據江東,地 / 方數千裡。(《赤壁之戰》)地: 土地。

方:方圓。 3.是 / 非賄得之。

(《王忠肅公翱事》)是:代詞 這。非:

不是。 4.吾社之行 / 為士先者。 (《五人墓碑記》)行:

名詞,品行。為:動詞,做為,成為。

5. 眾謂予一行 / 為 可以紓禍 。(《指南錄後序》)行:動詞,去。為:是。

6.意北尚可/ 以口舌動也。(《指南錄後序》)可:能夠、可以。

以:介詞,用、憑。 二.古今雙音詞意義發生了較大差異。

這類古今異義的現象在中學課本中較為普遍,是進行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點。比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絕境」,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的「親戚」,「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等,與現代漢語的意義差異就比較大。在現代語言交際中,這些詞語都已被賦予了新的比較固定的意義,「絕境」通常指沒有出路的境地,而原文中的意義則是「與外界隔絕的境地」。

一死一生,相去甚遠。「親戚」現在指除直系親屬之外的有婚姻或血統關係的家庭以及成員。原文中的「親」則是指「父母」,「戚」是指「兄弟姊妹」。

一外一內,所指代物件範圍不同。「卑鄙」一詞現在常用做貶義詞,指(言談、行為)惡劣,不道德。原文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見識短淺。

一貶一謙,無法苟同。由於文言文中此類情況較多,特做簡要梳理,以防學習時產生誤解。 1.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無論:更不用說。 2.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桃花源記》)交通:動詞,交錯相通。 3.秦自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 《廉頗藺相如列傳》 )約束:名詞, 盟約。 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劌論戰》)犧牲:祭祀用的牲畜。 5.致殷勤之意義。

( 《赤壁之戰》)殷勤: 懇切慰問。 6.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

(《赤壁之戰》)中國: 中原,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 7.餘之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

(《遊褒禪山記》)十一:十分之一。 8.古之學者必有師 。

(《師說》)學者:泛指學習的人。 9.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 。

(《鴻門宴》)山東: 崤山以東。 10.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鴻門宴》)婚姻:兒女親家。 11,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鴻門宴》)非常:名詞,指意外的變故。 12.因相與言救上之條理甚詳。

(《譚嗣同》)條理:措施,辦法。 13.亦雁蕩具體而微者。

(《夢溪筆談》)具體:形體上 具備 。 14.仍不失為下曹從事。

《赤壁之戰》從事:指低階屬官。 15.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 。

(〈崤之戰〉) 吾子:敬詞,相當於現代的「先生們」。 另外,古代雙音詞中還有一種偏義複合詞,即形式上是雙音詞,但在意義上只有一個詞的意義有效,另一個僅僅做為襯詞。

例如,「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指南錄〈後序〉》)中的「利害」偏指危害。「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中的「公姥」則主要指「姥」,即婆婆。「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孔雀東南飛》)中的「作息」偏指在「作」,勞作。

「今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遊褒禪山記》)中的「廬冢」偏指廬舍。這種現象也應當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在學習中注意結合語言環境掌握其具體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雙音詞的變化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單音節詞彙演變成雙音詞。

例如,初中課本《曹劌論戰》中的「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桃花源記》中的「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高中課本《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璧有瑕,請指示王」、「於是相如前進缶」 ,《赤壁之戰》中的「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都屬於這種情況。其中的「可以」應解釋做「可以憑藉(它)」,「妻子」應該理解為「妻子兒女」,「指示」是「指點給……看」,「前進」是「上前去呈獻」,「形成」中的「形」是名詞「形勢、局勢」,「成」是「形成」。在讀這些句子時,要在詞與詞之間有間隔停頓,例如「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應讀做「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 / 成矣」。

類似的情況在課文中還有不少,聊舉一二以引起大家重視。

1.操雖託名漢相,其 / 實漢賊也。(《赤壁之戰》)其:他。實:實際上。

2.割據江東,地 / 方數千裡。(《赤壁之戰》)地: 土地。

方:方圓。 3.是 / 非賄得之。

(《王忠肅公翱事》)是:代詞 這。非:

不是。 4.吾社之行 / 為士先者。 (《五人墓碑記》)行:

名詞,品行。為:動詞,做為,成為。

5. 眾謂予一行 / 為 可以紓禍 。(《指南錄後序》)行:動詞,去。為:是。

6.意北尚可/ 以口舌動也。(《指南錄後序》)可:能夠、可以。

以:介詞,用、憑。 二.古今雙音詞意義發生了較大差異。

這類古今異義的現象在中學課本中較為普遍,是進行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點。比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絕境」,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的「親戚」,「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等,與現代漢語的意義差異就比較大。在現代語言交際中,這些詞語都已被賦予了新的比較固定的意義,「絕境」通常指沒有出路的境地,而原文中的意義則是「與外界隔絕的境地」。

一死一生,相去甚遠。「親戚」現在指除直系親屬之外的有婚姻或血統關係的家庭以及成員。原文中的「親」則是指「父母」,「戚」是指「兄弟姊妹」。

一外一內,所指代物件範圍不同。「卑鄙」一詞現在常用做貶義詞,指(言談、行為)惡劣,不道德。原文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見識短淺。

一貶一謙,無法苟同。由於文言文中此類情況較多,特做簡要梳理,以防學習時產生誤解。 1.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無論:更不用說。 2.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桃花源記》)交通:動詞,交錯相通。 3.秦自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 《廉頗藺相如列傳》 )約束:名詞, 盟約。 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劌論戰》)犧牲:祭祀用的牲畜。 5.致殷勤之意義。

( 《赤壁之戰》)殷勤: 懇切慰問。 6.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

(《赤壁之戰》)中國: 中原,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 7.餘之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

(《遊褒禪山記》)十一:十分之一。 8.古之學者必有師 。

(《師說》)學者:泛指學習的人。 9.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 。

(《鴻門宴》)山東: 崤山以東。 10.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鴻門宴》)婚姻:兒女親家。 11,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鴻門宴》)非常:名詞,指意外的變故。 12.因相與言救上之條理甚詳。

(《譚嗣同》)條理:措施,辦法。 13.亦雁蕩具體而微者。

(《夢溪筆談》)具體:形體上 具備 。 14.仍不失為下曹從事。

《赤壁之戰》從事:指低階屬官。 15.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 。

(〈崤之戰〉) 吾子:敬詞,相當於現代的「先生們」。 另外,古代雙音詞中還有一種偏義複合詞,即形式上是雙音詞,但在意義上只有一個詞的意義有效,另一個僅僅做為襯詞。

例如,「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指南錄〈後序〉》)中的「利害」偏指危害。「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中的「公姥」則主要指「姥」,即婆婆。「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孔雀東南飛》)中的「作息」偏指在「作」,勞作。

「今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遊褒禪山記》)中的「廬冢」偏指廬舍。這種現象也應當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在學習中注意結合語言環境掌握其具體意義

過 有古今異義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編輯本段]基本解釋

過 (過) guò 從這兒到那兒,從此時到彼時:過江。過賬。

過程。過渡。過從(交往)。

經過。 經過某種處理方法:過秤。

過磅。過目。 超出:

過於。過度(dù)。過甚。

過獎(謙辭)。過量(liàng )。過剩。

過猶不及。 重新回憶過去的事情:過電影。

從頭到尾重新審視:把這篇文章再過一過。 次,回,遍:

把檔案看了好幾過兒。 錯誤:過錯。

記過。 古漢語中,過有指出(過失)的意思:功過 (過) 用在動詞後表示曾經或已經:

看過。用過。 用在動詞後,與「來」、「去」連用,表示趨向:

拿過來。走過去。 (過) guō 姓。

筆畫數:6; 部首:辶; 筆順編號:

124454

[編輯本段]漢譯英

過 across; cross; excessive; over; pass; spend; through

[編輯本段]詳釋

(1) 過(guò) (2) (形聲。從辵(chuò),表示與行走有關,咼(guā)聲。本義:

走過,經過) (3) 同本義 [go across;pass through] (4) 又如:過江;過馬路;從這條街上過;從他門前過;路過(途中經過);過翼(經過的飛鳥);過賓(路過的賓客);過處(經過之處);過來過往(來往經過);過陰(到陰間走一趟) (5) 超出,勝過 [exceed;go beyond]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 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過如(超過;勝過);過了漕(過了漕運期限);過情(超過實際);過實(超過實際情況);過絕(超越;超過) (7) 過去(過後) [pass by;go over]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花過而採,則根色黯惡,此其效也。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8) 又如:三伏已過;雨過天晴;過跡(過去的形跡);過景(過時;不應景);過逝(流逝。很快地過去);過郄(過去) (9) [婉詞]∶去世 [pass away] 陛下雖過世為神,豈假手於苻登而圖臣,忘前徵時言邪?

――《晉書·苻登載記》 (10) 又如:過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過的;過輩(去世);過背(去世);過七(人死後每七天舉行一次弔祭儀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斷七) (11) 給予;遞給 [give] 郵人之過書,門者之傳教也。

――《論衡》 予亦謂之過。辰州人謂以物予人曰過。――《通雅》 (12) 又如:

過度 (13) 渡過 [cross] 野市分獐鬧,官帆過渡遲。――宋·蘇軾《荊州》 (14) 又如:過索(渡河之繩索);過江(渡過長江) (15) 轉移;過渡 [transfer] 買的房子已付款,只是過戶手續還未辦理好 過錄底稿 (16) 又如:

過龍(經手遞送賄賂);過處(詞的上下片過渡之處。亦稱「過片」) (17) [方]∶ 傳染 [infect]。如:

過病(傳染疾病) (18) 度過;過活 [spend the time;pass the time] 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清·林覺民《與妻書》 (19) 又如:過陰天兒(休息);過老(度晚年);過日(度日;生活);過遣(打發日子,消磨時光) (20) 來訪;前往拜訪;探望 [visit]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

――《戰國策·齊策四》 自迎嬴於眾人廣坐之中,不誼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史記·魏公子列傳》 (21) 又如:過臨(光臨;惠臨);過款(過訪);過晤(前往會見) (22) 交往,相處 [associate;contact] 稍喜過從近,扶筇不駕車。

――宋·黃庭堅《次韻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過從甚密 (23) 又如:過逢;過從(互相交往);過會(農家親朋每年定期聚會的日子,或公社每年舉行廟會的節日) (24) 交談 [talk with each other;converse]。如:

過談(往訪交談) (25) 錯,犯錯誤 [mi**ake] 微二人,寡人幾過。――《呂氏春秋·審應覽·具備》 人恆過,然後能改。――《孟子·告子下》 (趙太后)曰:

「君過矣,不若長安石之甚。」――《戰國策·趙策》 (26) 失去 [lose]。如:

過序(失去正常規律順序) (27) 怪罪,責難 [censure]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這恐怕應該責備你吧!

)」――《論語·季氏》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得去,已至軍矣。――《史記·項羽本紀》 (28) 又如:不過(不怪罪);過謫(責備;怪罪);過適(怪罪,責難) (29) 繼入、贅入或嫁人 [adopt;marry] 孩兒也,他如今只待過門,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

――元·關漢卿《竇娥冤》 (30) 又如:過嗣(過繼);過給(過繼) (31) 方言。指母豬生小豬 [farrow]。

如:過下來的小豬(生下來的小豬) (32) 傳遞 [transport] 他這個人喜歡過嘴,你說話可要注意 (33) 又如:過盞(敬酒);過嘴(傳話);過語(傳話);過書(傳遞書信);過氣(傳送氣息以交配);過狀(遞交文狀、訴狀) (34) 幫助嚥下;和著吃 [swallow]。

如:過過(過口,改口味);過口(吃食物下酒);過酒(下酒;送酒) (35) 沖刷;漂洗 [wash off]。如:

過水(用水漂洗) (36) [語助] (37) 用在動詞加「不」或「得」的後面,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如:過不去(有阻礙,通不過);講不過禮去(於禮儀上行不通);比得過(能勝過他人);我說不過你 (38) 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

如:吃過(吃完);起過(已經起床完畢) (39) 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如:

讀過書(曾經讀書,現己不讀書);當過官(過去做過官,現己不為官) 我去過北京 飯吃過了

[編輯本段]典故

過,罪愆也。――《說文》 出入禁闥,補過拾遺。――《史記·汲黯列傳》 過則無憚改。

――《論語·學而》 夫過有厚薄,則刑有輕重。――《商君書·開塞》 刑過不避大夫,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戰國策·齊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清·袁枚《祭妹文》 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唐·杜牧《阿房宮賦》 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 行過夷門,見侯生。――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

你覺得《戰國策》是本什麼書

我覺得 戰國策 是一本兵書,她記載了齊 燕 趙 魏韓等各國的事情,記錄歷史實戰情況。戰國策 這本書講了不少的兵家打仗的謀略,是本兵書。不是某一人的作品,它是戰國至秦漢間縱橫家遊說之辭和權變故事的彙編。一本書為一個時代命名。這是我國古代史學名著 國別體史書。長描述了戰國時期各國的不同情況,戰爭以及政治...

文言文《蘇秦刺股》(選自戰國策)的譯文

這是蘇秦刺股的文?錐刺股戰國蘇秦,因求仕於秦,不遇而歸,為骨肉所賤,乃將太公 六韜 陰符 兵法之書,晝夜勤讀。每值更深夜靜,昏迷眼閉,乃引錐自刺其股,使醒又讀。譯文 戰國時,有一個叫蘇秦的人,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回家後被家人看不起,就將太公 六韜 陰符 等兵法書藉,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夜...

照樣子寫出幾個成語,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鷸

安步當車 戰國策 齊策四 不遺餘力 戰國策 趙策 不翼而飛 戰國策 秦策 側目而視 戰國策 秦策 反璞歸真 戰國策 齊策 高枕無憂 戰國策 魏策一 汗馬功勞 戰國策 楚策 狐假虎威 戰國策 楚策一 畫蛇添足 戰國策 齊策二 揮汗成雨 戰國策 齊策一 狡兔三窟 戰國策 齊策四 門庭若市 戰國策 齊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