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有什麼意義嗎

2021-03-05 09:17:27 字數 4737 閱讀 5045

1樓:匿名使用者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

「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玩花燈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

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

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袖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到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

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油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如今廣西廣東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佈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綵,還有用塑料製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綵的純樸之美。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

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

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頗有愛國的思想。

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舞火龍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

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

中秋食俗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太師餅」。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征匈奴,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群臣食之。

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

「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

」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

」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為「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為「探花」。

而後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為狀元,吃大塊;依次為榜眼、探花,遊戲取樂

2樓:秒兔**

中秋節是團圓佳節,月餅象徵團圓,意味著一家人團團圓圓。

3樓:母榮操懷綠

據說.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種儀式.

可以說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種表現.嫦娥奔月.吳剛折桂.

玉兔搗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多麼美好的詩句.已經成為我們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話之一.演繹著農業時代人們把月亮作為一種神對待的那不同一般的崇拜.

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那時還有賣兔爺兒的.是把兔子奉為與嫦娥一樣神的.

只是現在兔爺兒早被米老鼠和櫻桃小丸子取代了.  傳說到了唐代.月餅還不叫月餅.

因餡中有核桃芝麻的舶來品而叫做胡餅.是楊貴妃中秋吃胡餅看到月亮時.心血來潮說就把胡餅叫做月餅吧.

於是把月餅的冠名權歸楊貴妃了.當然這只是民間的演繹.其實.

我國最早出現月餅的文字記載.是出於蘇東坡的詩句:[小餅如嚼月.

中有酥和飴."也就是說從宋代時起.月餅才漸漸大行其市.

並且讓月餅多了團圓的另一層含義.圓圓的月餅正好取了團圓的圓的象徵意思.萬里此情同皎潔.

一年今日最分明.清代有竹枝詞寫道:[紅白翻毛製造精.

中秋送禮遍都城."**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

又到中秋節.家家戶戶把月餅切.香蠟紙馬兔兒爺.

猜拳行令同賞月."可以想見.在歲月的更迭變遷之中.

月餅已經普及得相當廣泛了.  於是水到渠成.傳到我們這一代.

中秋便理所當然要吃月餅.僅僅成為了一種慣性而機械地存在.而忘記了月餅中曾經寄託著我們民族對自然之神的嚮往了嗎?

我們如今只是把月餅當成了一種吃品和禮品.如此實用主義來對待.而悲慘地沒有了我們祖先純真美好的想像力和對大自然的質樸而敬畏的親和力了嗎?

  我們中國的節日從來都是和吃聯絡在一起的.比如春節要吃餃子.端午要吃粽子.

這是和我們國家幾千年是農業社會有關.節日與農業的節氣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所有節日裡吃食.

都是對大地的親近.春節.端午和中秋.

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節.吃月餅自然就變得如此重要起來.月餅的餡可以百花齊放.

但甜是最主要的.原因很簡單.在原始的農業社會.

蔗糖和蜂蜜的出現之前.甜曾經是人們一種嚮往和慾望.是被古代哲人認為是和光明連在一起的兩件最高貴的事情.

是和美連在一起的最好的一個詞彙.所以.到現在我們還在說[甜美的生活".

把最好的日子用甜來表達.是最高貴的一種體現.因此.

月餅的甜味是必然的.是主要的.是體現了一個飽嘗辛酸苦辣的民族長期以來對生活特別是團團圓圓.

甜甜蜜蜜生活由衷的嚮往和禮讚.  清《燕京歲時記》中曾有些絕對地說:[中秋月餅.

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我小時候家就住在前門樓子附近.

自然中秋節是要吃致美齋的月餅.但那時致美齋也好.其他店鋪也好.

賣的月餅大多是自來紅.自來白.翻毛.

提漿四樣傳統月餅.餡中的青絲紅絲蜜餞果脯芝麻桃仁豐富許多.但糖必須是冰糖的甜味是不能夠少不能夠變的.

如今的人們已經越來越怕甜了.把甜和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聯絡在一起.甜變成了一種可怕的事情了.

如今的月餅自然要迎合人們的新口味.不敢甜.卻敢又是海鮮餡又是鮑魚魚翅燕窩餡.

甚至還有人蔘餡.花臉般百變時尚起來.把本來象徵閤家團圓與生活甜蜜的那一點質樸的意義.

非要練就老君爐裡那保命養身的八卦金丹不可.但是.月餅成了一個筐.

什麼餡都敢往裡面裝.自然便敢於把大眾化的月餅做成貴族式的頂尖產品.幾千元乃至上萬元一個碩大無朋或價值連城的月餅.

都不是新聞.去年居然曾經花樣翻新做成純鈦金的月餅.和時裝秀一起[秀"一把.

時代變遷了.民族傳統中民俗的東西就一定也要變沒有了嗎?或者非要變得商業色彩那樣濃重不可和奢侈豪華不可嗎?

今年**出臺強制性指令.不許豪華包裝月餅.致使月餅的**不得不屈尊下來.

這當然是好事.只是要將月餅真正迴歸本來的位置上.也不是一時之事.

為了賺錢.月餅仍然在花樣翻新.我們自己和自己逗著玩.

每當想起在我們的月餅歷史中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大月餅和金月餅時.總忍不住想起溥儀當年賞給總管內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長二尺.

重二十斤.就已經被當時的人們歎為觀止.如今看來只是小巫見大巫了.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內),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30字內)

答 中秋節吃月餅是一種習俗,要祭拜月亮婆婆的,月餅圓圓的源於何代,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 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願。農曆八月十五,是人們閤家團聚或倍加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 收復...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和賞月,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賞月?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 夏至祭地 秋分祭月 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 地壇 月壇 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 載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

中秋節吃月餅的意義是,中秋節吃月餅有什麼意義

中秋節吃月餅可以加深團圓的氣氛,中秋節,習慣上又把它叫團圓節。因為每月的十五日月最圓,八月十五又時值秋高氣爽,這天夜間月又最亮。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把西瓜 月餅等最圓的果品 食物,放在院中的桌子上供月,也叫圓月。為了吉利,人們在供月後都要吃點月餅,慶祝團圓。說的是元朝時期,蒙古人統治漢人,暴虐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