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國際收支理論怎麼理解學經濟或金融的進

2021-03-05 08:34:30 字數 4910 閱讀 1276

1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您閱讀以下關於金融經濟方面的書籍:

1、佛蘭克.j.法博齊、佛朗哥.莫迪利亞尼:《資本市場機構與工具》,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艾倫.加特: 《管制、放鬆與重新管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查理斯r.吉斯特:《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4、洛倫茲.格利茲:《金融工程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詹姆斯.託賓、斯蒂芬.s.戈盧布:《貨幣、信貸與資本》,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6、詹姆斯.c.範霍恩:《金融市場利率與流量》,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7、埃德加.e.彼得斯:《資本市場的混沌與秩序》,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8、勞倫斯.哈里斯:《貨幣理論》,中國金融出版社,1986。

9、博迪.默頓:《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0、佛朗哥.莫迪利亞尼:《莫迪利亞尼文萃》,首都經濟**大學出版社,2001。

11、莫頓.米勒:《金融創新與市場的波動性》,首都經濟**大學出版社,2001。

12、卡爾.e.瓦什:《貨幣理論與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3、哈利.m.馬科維茲:《資產組合選擇和資本市場的均值分析——方差分析》,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威廉.夏普:《投資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5、斯科特.梅森、羅伯特.默頓、安德魯.佩羅德、彼得.圖法諾:《金融工程學案例——金融創新的應用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16、菲利普.莫利紐克斯、尼達爾.沙姆洛克:《金融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7,富蘭克林.艾倫、道格拉斯.蓋爾:《比較金融系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8、蒂米奇.威塔斯:《金融規管》,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19、北京奧爾多投資研究中心 :《金融系統演變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0、凱文.多德、默文.k.劉易斯:《金融與貨幣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1、戴維.裡維裡恩、克里斯.米爾納:《國際貨幣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2、勞倫斯.s.科普蘭:《匯率與國際金融》,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

23、j.奧林.戈萊比:《國際金融市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4、哈雷爾.弗雷克斯、讓.夏爾.羅歇:《微觀銀行學》,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5、希拉.郝弗南《商業銀行戰略管理》,海天出版社,2000。

26、蒂莫西.w.科克:《銀行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

27、v.n.巴拉舒伯拉曼亞姆、桑加亞.拉爾:《發展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8、大衛.格林納韋:《巨集觀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9、格哈德.伊寧:《貨幣政策理論——博弈論方法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0、約翰.y.坎貝爾、安德魯.羅、艾.克雷格.麥金雷:《金融市場計量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31、羅納德.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上海三聯書店,1980。

32、羅納德.麥金農:《經濟市場化的次續——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三聯書店,1996。

33、格利和肖:《金融理論中的貨幣》,上海三聯書店,1990。

34、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上海三聯書店,1990。

35、阿沙夫.拉辛、埃弗瑞.薩徳卡:《全球化經濟學——從公共經濟學角度的透視》,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樓:匿名使用者

「物價—現金流動機制」理論

在金本位制度下,**的輸出入,使外匯供求得到均衡,並使匯率在一定範圍內波動。但是無論任何國家,如果其匯率繼續維持在**輸出點上,而**不斷地輸出時,即使該國有鉅額的**儲備,它的**儲備終有枯竭的一天。逆差引起**外流,**外流引起貨幣供給減少和物價**。

物價**,有利於出口**,而不利於進口**。**流入引起貨幣供給增加和物價**。

休謨認為,任何國家都不會發生**持續流出,以致**儲備流盡,而不能維持金本位制度的現象。這就是「物價—現金流動機制」理論。這一思想,從2023年至2023年間,先後受到亞當·斯密、穆勒、馬歇爾等古典學派經濟學家的發揚,而成為古典學派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核心。

休謨的「物價–現金流動機制」在理論上分析存在著一系列缺陷:

第一,他是以貨幣數量論為依據的,因而得出物價僅因貨幣數量變化而變化;

第二,在金幣流通的情形下,**流動不一定會引起物價變動,因為金屬貨幣可以自發調節到必要的數量;

第三,他強調相對**的變動,而忽視了產量和就業的變動;

第四,**流動同恢復國際收支平衡自動聯絡起來,金融當局沒有進行干預的餘地。正是因為休謨忽略了上述4方面的情況因而過高估計了「物價–現金流動機制」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作用。

彈性分析法

國際收支的彈性分析法以金本位制崩潰後的浮動匯率製為背景,主要分析了一國當局所實行的貨幣貶值對該國國際收支差額的影響,著重分析了在匯率貶值改善**逆差所需的彈性條件和匯率貶值對於**條件的影響兩個方面。這一理論最初由a·馬歇爾(afred marshall)和a·勒納(abba lerner)提出,以後又由j·羅賓遜(jane robinson)和l·梅茨勒(l·metzler)在20世紀30年代作了進一步的發展。

理論假設

彈性分析法是以馬歇爾區域性均衡理論為基礎的。有以下假設:1、它只考慮在進出口市場上匯率變化的影響而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包括收入、其他商品**、偏好等不變),進出口需求曲線本身的位置不變,因而貨物貶值的收入效應和**效應被抽象掉了。

2、所有**商品的供給彈性為無窮大,因而按國內貨幣表示的出口商品**不隨需求增加而**,與出口相競爭的外國商品**也不因需求減少而下降。當進口需求減少時,以外國貨幣計算的進口商品**不下降;當進口替代商品需求上升時,與進口商品相競爭的商品**也不上升。3、假設沒有資本流動,國際收支等於**收支。

4、假設最初**是平衡的,匯率變化很小。

彈性分析法的的評價

一、貢獻

該理論的重要貢獻在於,它的分析糾正了貨幣貶值一定有改善**收支作用與效果的片面看法,而是正確的指出,只有在一定的出口供求彈性條件下,貶值才有改善**收支的作用與效果。

二、侷限性

1、該理論把國際收支僅侷限於**收支,未考慮到勞務進出口與國際間的資本移動。

2、該理論以小於「充分就業」為條件,因而做出了供給具有完全的彈性的假定。不適用於經濟週期的復甦與高漲階段。

3、它是區域性均衡分析,只考慮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經濟變數對國際收支的影響以及其他一些相互關係。

4、它是一種靜態分析,忽視了匯率變動效應的「時滯」問題,匯率變動在**收支上的效應是呈「j形曲線」的。沒有看到貶值不是通過相對**變動,而是通過貨幣供給和絕對**水平的變動來改善**收支的。

5、彈性係數在該理論中是一個最重要的引數,但如何確定,是一個極為複雜和困難的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貨幣分析法由美國經濟學家蒙代爾和約翰遜在休謨機制的基礎上於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提出的。

認為貨幣供求決定一國國際收支狀況的國際收支理論。強調國際收支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決定國際收支的關鍵是貨幣需求和供給之間的關係。

2023年英國哲學家d.休謨在《政治論叢》中提出了所謂「物價-現金流動機制」,闡述了在國際金本位制下各國國際收支具有自發調節的功能。20世紀40年代,e.

m.伯恩斯坦等人認為,一國信貸擴張和貨幣**量與國際收支狀況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各國不同程度的信貸擴張將導致相應程度的國際收支變化,但論證是不繫統的。50年代,j.

e.米德首先系統提出貨幣分析法後,許多經濟學家又作了進一步的研究。貨幣分析法在其正式形成過程中分成兩個學派。

一派以國際貨幣**組織為基地,代表人物是該組織前研究部主任,丹麥經濟學家j.j.波拉克。

該學派所建立的模型可用於巨集觀經濟管理,在只能得到有關貨幣統計的最基本資訊的情形下尤為適用。這種貨幣分析法被廣泛應用於國際貨幣**組織對其成員國的業務之中。另一派是在r.

a.芒德爾和h.g.

約翰遜的領導下,於60年代在芝加哥大學發展起來的。該學派沿用了m.弗裡德曼現代貨幣主義的某些理論,但他們又否認同弗裡德曼領導的國內貨幣主義有任何聯絡。

貨幣分析法在70年代中後期盛極一時,至今仍是分析國際收支問題的一種重要理論。

假設條件

(1)在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下,一國的貨幣需求是收入、**和利息等幾個變數的穩定函式;

(2)**商品的**主要是外生的,在長期內,一國**水平接近於或等於世界市場水平;

(3)貨幣供給不影響實物產量。

主要特徵

(1)具有濃厚的貨幣主義色彩。從貨幣數量論出發,強調決定一國國際收支的因素並不是實際的國民收入和支出,而是貨幣的供需量的變化,即貨幣調節在諸調節因素中佔居首要地位。強調貨幣是一種存量,而不是一種流量。

貨幣的均衡與不均衡要求對存量的均衡條件和存量調節過程進行分析。

(2)立足基石是一般均衡分析法。不同於彈性分析法從區域性均衡考察國際收支,而是研究國際收支整體,認為是整體綜合反映了經常專案和資本專案的總和,只有它才會影響國內外貨幣供求。

(3)是一種長期的分析理論。研究的是長期內貨幣供求的變化同國際收支運動之間的關係。

核心觀點

對國際收支失衡及其調節的研究方面:認為導致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是貨幣因素,特別是貨幣**量。一國要保持國際收支的均衡與穩定,就必須使貨幣供給的增加與真實國民收入的增長保持在相一致的水平上。

貨幣**與需求之間的不協調導致國際收支的失衡。國內貨幣需求過度或供給不足,導致國際收支順差或國際儲備增加;國內貨幣供給過度或貨幣需求不足,導致國際收支逆差或國際儲備減少;強調國際收支是能夠自動調節的。

評價該分析法的主要貢獻在於強調國際收支失衡會引起貨幣存量的變化,從而影響一國經濟的發展。但仍有缺陷,表現在:

(1)著重於長期分析,但事實上貨幣需求在短期內並不穩定;

(2)忽視了極為重要的非貨幣資產因素的作用;

(3)顛倒了商品流通與貨幣流通的關係,把貨幣因素看成是決定性的、第一性的因素。

如何看待中國的收支不平衡,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如下 週期性因素,與經濟週期有關 收入性因素,由國民收入變化而引起 結構性因素,國內生產結構未得到及時調整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由對外經濟往來 對外債權債務清算而引起的所有貨幣收支。它有狹義與廣義兩個層次的含義。狹義的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由於經濟...

為什麼國際收支失衡後會有負面影響

導致國際收支雙順差主要原因原因之一 我國經濟中儲蓄大於消費的結構性失衡央行旨在弱化基礎貨幣大量投放的負面影響的 對衝 操作帶有很大的被動性,限制 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產生國際收支平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八點 一 結構性失衡 如果世界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本國輸出商品的結構也能隨之調整,改該國的 ...

國際收支順差會引起匯率上升,貨幣貶值還是升值

國際收支順差引起匯率上升,這裡的匯率上升應該是說1 6變成1 5,所以rmb是升值。提醒你一下1 6 1 10,而不是1 6 1 10.匯率的上升是引起本國貨幣升值還是貶值 貶值。一種貨幣匯率上浮意味著另一種貨幣匯率下浮。日元匯率上浮意味著美元匯率下浮。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條件下,外匯完全成為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