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因為宗教或者意識形態而爆發衝突的

2021-03-04 06:33:28 字數 4722 閱讀 8008

1樓:尹婉兒

初期佛教在提倡四種性「平等」的同時,千方百計打擊婆羅門。阿摩晝經說道:「佛告摩納。

汝姓爾者。則為是釋迦奴種。時彼五百摩納**。

皆舉大聲而語佛言。勿說此言。謂此摩納為釋迦奴種。

所以者何。」在創教之初,佛教並非否定種姓制度,而是有所保留地肯定種姓制度,世俗世界剎帝利在統治,精神世界不容婆羅門凌駕。以後的變化是以後的事情。

佛經裡面再三強調它不重視種姓差別,一入佛教,就如眾流歸海,一切差別不復存在。這樣一來,又怎樣理解沙門和婆羅門的對立呢?不重視種姓差別這件事實本身就是對婆羅門的反抗,因為婆羅門教是十分重視種姓差別而且是隻代表婆羅門的利益的。

但是,佛教也並不是真對一切種姓一視同仁。它當然首先就會反對婆羅門。

在婆羅門教的經典裡,四姓的順序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而在佛教的經典裡則是: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

釋迦牟尼自稱是剎帝利。釋迦族原來不大可能有什麼種姓制度,這只是受了婆羅門教的影響而模擬出來的。他們自稱是剎帝利,據我看,這也是冒牌貨。

不管怎樣,既然自稱為剎帝利,就必須為剎帝利辯護,竭力抬高它的地位。

《長阿含經·阿摩晝經》就是一個例子。新興的國王(其中也有一些是冒牌的)也努力抬高剎帝利的地位,於是一拍即合,他們也就信奉起、支援起佛教來了。

異教一詞在一些宗教中被使用。例如佛教稱佛教以外的婆羅門教、耆那教、順世論、道教、**教、伊斯蘭教等等非佛教的思想流派、宗教都稱為異教或外道。阿育王曾將以萬計的不肯信佛的分那婆陀那國的外道**,甚至將異教徒全家活活燒死屋中;亦曾因佛教僧侶不與外道一起和合說戒,而**了都城內的佛教僧侶。

佛教徒讚美他的暴行為拯救,斬罪業而非斬人。讓異教徒早日獲得解脫。據記載因為此事導致阿育王的老師亦被當是外道**了,於是阿育王后悔了。

之後的他也再沒有**其它教派的具體記載。所以後來的人都認為阿育王強調寬容和非暴力主義。

與其他政教合一的國家一樣,佛教在佛教國家裡也無法避免地捲入政治衝突之中,如中世紀的東南亞國家蒲甘王國、素可泰王國和波隆納魯沃區的古國等。現代斯里蘭卡的僧侶也經常捲入國家政治鬥爭。

繼孔雀王朝而興起的巽伽王朝,領域曾北抵錫亞爾利特,南到納爾巴達河,成了恆河流域強有力的統治者。這個王朝一改阿育王利用佛教的政策,掀起了復興婆羅門教的運動,佛教無人信仰被迫從它的故土,向南北兩方轉移。

公元前1世紀中,一直在東南戈達瓦里河與克里希納河生活的案達羅人,建立了娑多婆漢那王朝(亦稱「案達羅王朝」)。它消滅了已經衰落的巽伽王朝,把自己的統治區域向北推進到馬爾瓦,向南抵達卡納拉,東西兩面臨海,一度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娑多婆漢那王朝依然信奉婆羅門教,但也容許佛教自由傳播。

它的南邊諸國,也大體施行這種方針。這一形勢,使佛教在恆河流域恢復了一定活力,在南印,則有機會與海外的思想文化交流,尤其是發展同斯里蘭卡的交往。

由於佛教還得不到當權者在整體上的支援,它不得不進一步向中下層群眾尋找信徒,其中與海上**有關的商人富戶,以及由於社會動盪而不斷產生的政治上的失勢者,可能成為新信徒的中堅成分。公元前1世紀初,在杜陀迦摩尼王(前101一前77在位)率領居民驅逐入侵者朱羅人的戰爭中,得到了佛徒的支援。朱羅人信奉婆羅門教,同佛教徒在信仰上本來是對立的,加上民族間的戰爭,把宗教對立推到極端尖銳的程度。

相傳杜陀迦摩尼王獲勝以後,曾因為戰爭殺人數千有違佛教教義而深表悔恨。但一個已得羅漢果的僧人勸他不必如此,因為所殺實為一個半人,即一個是皈依三寶的佛徒,半個是持五戒的人,其餘都是「邪見者」,與禽獸無異,殺之無罪。後被當作一種教義也在某些大乘經典中表現出來。

晉宋之際譯出的《大般涅檠經》,反映了南天竺的一些國家的情狀,也發揮過類似的觀點。其中公然提倡誅殺異教徒無罪。阿拔斯王朝時,來自中亞印度的佛教徒多次打著聖戰的名義西征。

在印度,佛教徒也曾與伊斯蘭教徒發生戰爭。在日本佛教徒也曾發生戰爭。在中國南北朝,也曾發生過眾多戰爭。

直至南北朝快要結束,仍然南有梁武帝下詔合道事佛,就連被譽為「山中宰相」的道教著名人物陶弘景躲在深山修煉,也要在道館兩旁各修青壇和佛塔一座,以表兩教雙修,死後更是要用佛教的袈裟入殮,陪葬器物。北有齊文宣帝高洋崇信佛教,於天保六年(555 年) ,齊文宣帝高洋便滅道興佛,強迫道士 削髮為僧。據《資治通鑑》記載,高洋下令境內穿黃衣的道士要麼歸俗為民,要麼剃度為僧,並連殺四位抗拒者,自此之後,北齊境內再無道士蹤跡。

在隋唐,佛教徒也曾與苯教徒發生衝突。在五代道佛二教的影響都很大,都有大量的信奉者,一些虔誠的衛教者,常以過激的行為來維護自己的信仰。如《宣室志》中的尹君,是一長壽的仙道,隱居於晉山,不食粟,常餌柏葉,為北從事馮翎嚴公迎至府庭,盡心侍奉,「終日與同席」。

他的女弟事佛,曾曰:「佛氏與黃老固殊致」,怒其兄與道士遊,遂密以菫斟致湯中,以獻尹君。尹君故意裝死,實際尸解而去。

後年於晉山出現,宣示著自己的勝利。元代大一統之後,在接受佛教的蒙古人中,西蒙古人中的準噶爾人也不乏與回教的哈薩克、**教的沙俄及佛教的**等勢力的多次戰爭。

元初成吉思汗崇尚道教,初以道教為國教對於各種宗教,一視同仁,各教在社會上,遂得同等傳播的機會。後元代統治者改變政策,應該指出,《化胡經》僅是引起這次釋道之爭的導火線和次要原因,根本原因則是全真道勢大。與之相聯絡,這次佛道大辯論,並不在判定《化胡經》之真偽,而在於佛教要擴大影響以及要徹底消除初期佛教通過赴會老子傳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這才是這次釋道鬥爭的本質。據劉基曰:」元者祥邁等,妒中國道教之經典,皆天章龍文之書,琅函玉笈之典,時儒者多尚之,釋氏歸道者十有七八,祥邁乃論胡主忽必烈,盡焚中國道藏經書,其令有曰:

敢有收執片紙隻字者,勿赦。自是中國道藏經書始絕,時值宋遇傾圯,胡虜亂華,離明有晦,幽陰侵陽,故也。

自靖康徽欽北狩,當金虜亂華之日,羌胡乃作,滅中國大道之書,至胡元二百七十二年之問,所作妖書九十卷,假以唐人道宣、道世、玄疑、智升、法琳等所作,而滅中國之道,其辯偽錄有曰:使大羅玉帝魂驚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膽落於三清之上,萬天教主羞赧難神,九府洞仙慚惶無地,毀天帝,滅孔老,眨黃帝之惡,言不可盡書。蓋黃帝乃繼天立極之始祖也,老子乃唐之祖也,安有當時之人自滅時君之祖,豈中國人自滅中國之道,實遼金胡元之人所作。

宋理宗端平間,因胡寇鈔邊,乃得是書一二卷,帝覽書嘆曰:縱爾百千萬卷,只以中國夷狄之道論之,其高下不待辯而可知矣。「然而發生這種境況也於道教把經典祕而不宣,這種形式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這次修藏的意義也等於是全盛時期的全真道舉全教之力提前蒐集道家經典孤本幫助佛教集中毀版。

釋道之爭自元憲宗五年(1255)開始,一直持續到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歷時近三十年,經過了元憲宗蒙哥與元世祖忽必烈兩朝皇帝。從參加辯論會的陣容看,佛教的陣容已居壓倒優勢,不僅有漢地僧人,而且有大批西僧,包括多位被尊為國師的僧人,如那摩等,形成一種咄咄逼人的架勢。對全真道特別不利的是蒙古統治者的態度。

據《至元辯偽錄》載,早在2023年,西僧那摩和少林長老福裕再上和林時(李志常未去,張志敬等也未會面),元憲宗即對僧人們說:「譬如五指,皆從掌出,佛門如掌,餘皆如指。不歸其本,各自誇衙,皆是群盲摸象之說也。

」①如果此記屬實,表明憲宗完全傾向佛法,主持會議的忽必烈(憲宗蒙哥之弟)也必然持此態度。統治者的這種態度基本上決定了這場辯論只能以全真道的失敗而告終。事實正是這樣,當會上僧徒們對全真猛烈批駁之後,全真道徒毫無招架之功(可能有所辯駁,而被《辯偽錄》作者削除了),而奉旨進行「證義」的姚樞等人立即宣佈「道者負矣」。

一場規模很大的辯論會竟如此結束。接著忽必烈宣佈「如約行罰」,又下令焚偽經45部,歸還佛寺237所。之後接踵而來的就是毀經事件,許多全真道宮觀變為寺院。

全真道深受重創,元氣大傷。

全真道遭到這次失敗之後,處境更加困難;但此公案尚未了結,在時隔23年之後的元世祖至元十八年(2023年),佛教徒又發起了第二次大辯論。原因是佛教徒奏言保定、真定、太原、平陽、河中府、關西等處,仍有道藏偽經經板未焚燬。王圻《續文獻通考》將此事繫於至元十七年(2023年)二月,謂:

「至元十七年二月有言道家偽經尚存者。」大概佛教徒早在至元十七年二月已將上述事上奏朝廷,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八年才受理此案。此時,江南已統一於元,道教一方,雖然加了正一天師和大道教掌教,但仍不能與元室崇信的佛教相匹敵。

因此,考證結果,仍不利於全真,認定道藏數千只有道德二篇為老子所著,其餘皆後人偽,佛教徒因奏請「自《道德經》外,宜悉焚去。」這次辯論之後,道教方所剩名山大川已經寥寥,然焚經的範圍卻大大擴寬了,除《道德經》之外,全部道書俱在焚燬之列。

至元十八年的第二次佛道大辯論,最突出的特點是焚燬道經(不再是名山大川之爭)。而且焚燬令的貫徹是較為堅決的。即使因張留孫之請,使齋醮科儀書之焚燬得以稍弛:

或因偏遠地區禁燬不力,使少數經書得以藏匿而倖存,然而道藏經板和大部分經書皆未逃脫火焚之厄。故經此一炬之後,道教的許多經書都失傳了。

趙孟頤《玄教大宗師張公碑銘》雲:「或以道家書當焚。上(指元世祖)既允其奏,裕宗(世祖皇太子真金)以公(指張留孫)言請臼:

『黃老之言,治國家有不可廢者。』上始悔悟。集儒臣論定所當傳者,俾天下復崇其教。

」⑤張留孫)遂密啟裕宗:『黃老書,漢帝遵守清靜,嘗以治天下,非臣敢私言,願殿下敷奏。』後上大悟,召翰林集賢議定上章祠祭等儀注,訖行於世。

」虞集《張宗師墓誌銘》也說:「上用言者焚道家經,裕皇以公言入告,上為集廷臣議,存其不當焚者,而醮祈禁祝亦不廢。」據此,有關齋醮祠祭的道書允許儲存,其餘道經,特別是道家哲學義理、牽涉佛道關係的道書、傳記、崇道書等,則須堅決焚燬。

在禁燬的道教經書中,有老子傳記、哲學理論、帝王崇道記和佛道論戰之書,另有混雜上述內容的道經也未能倖免。如《歷代皇帝崇道記》、《玉瑋經》、《帝王師錄》、《化胡經》、《出塞記》等。被禁道經大多在此次焚經之後已不存。

從此記錄歷代佛道論戰的典籍也只剩佛教單方面的記錄訴述。直到敦煌出土《道教詮理答難》才得窺見佛道論戰真貌。也是導致後世道教術多學少的原因。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雲:「今本《闕經目錄》,即明正統刊藏時校《元藏》所闕之目錄。」粗略統計,共闕794種2500卷,相當於半部明《正統道藏》被燒燬。

自此形成了如明《笠翁對韻》中所說的「天下名山僧佔多,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的現象。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變法,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性?

主要有 商鞅變法 王莽變法 戊戌變法。1 商鞅變法 商鞅在秦孝公支援下,於前361年在秦國實施的改革,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開始於公元前359年,第二次開始於公元前350年,對秦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 王莽變法為西漢末及新朝時由王莽推行的變法,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 新 改長安...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令人恥辱的事件,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恥辱事件是什麼?

一般copy來說,中國歷史上的恥bai辱事件中,主要是du外族入侵,也因統治者昏庸無能zhi造成。按時間順dao序,只說近代史之前的。西晉八王之亂,皇族內亂導致天下大亂,異族崛起,劉淵 石勒等割據一方,中原殘垣斷壁 滿目瘡痍,東晉政權被迫轉移到江東。安史之亂末期,為收復長安,向吐蕃借兵,結果 長安被...

中國歷史上女將有哪些,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女將

佘太君 穆桂英 梁紅玉 馮婉貞 秦良玉 唐賽兒 冼夫人 婦好等。歷史上著名的女將有花木蘭,秦良玉,婦好,蘇三娘等等。花木蘭 412年 502年 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 孝烈將軍 秦良玉 1574年 1648年7月11日 字貞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