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中國古代是怎麼算數的中國古代數字怎麼寫

2021-03-04 06:33:27 字數 6207 閱讀 2631

1樓:牙牙的弟弟

中國古代的算數方法有結繩計數、書契記數、算籌、算盤、算表等。

1、結繩計數

遠古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文字,於是來採用在繩子上打結的方式進行數字記錄。最簡單的結繩用一個結表示1;

進階一點,可以用繩結的大小或位置來表示不同的數位;心靈手巧些的,還能打出不同花式的結來表示不同的含義;或者選用多種材質、給繩子染色、拴上一些物件等等,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2、書契記數

書契記數是指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記數方法。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是用刻刀將數刻在獸骨、竹木、龜甲、土石崖上,以便長久儲存,不易損壞。

書契記數記事記錄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會的後期,漢代徐嶽在《數術記遺》一書中,記明書契始於黃帝,有「十等」記法。

北周甄鸞亦在《五經算術》中認為,當時曾採用三式十等法記數,其十等是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三式即上、中、下。這種記數與手指計量相關聯,「成於三」是一種數概念加法的昇華。

3、算籌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

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別看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國數學史上它們卻是立有大功的。

在算籌計數法中,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單位數目的,其中1-5均分別以縱橫方式排列相應數目的算籌來表示,6-9則以上面的算籌再加下面相應的算籌來表示。

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這種計數法遵循一百進位制。

用算籌進行乘法計算,先擺乘數於上,再擺被乘數於下,並使上數的末位與下數的首位對齊,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用上數首位乘下數各位。

把乘得的積擺在上下兩數中間,然後將上數的首位去掉、下數向右移動一位,再以上數第二位乘下數各位,加入中間的乘積,並去掉上數第二位。直到上數各位用完,中間的數便是結果。

4、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

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藥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

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專案。

5、算表

《算表》發現於清華簡,距今已有2023年的歷史。 可做乘除法和開方,可計算100內任意兩整數乘除,比此前發現形成於公元前200多年的裡耶秦簡九九表還要早,計算功能超過了以往中國發現的「裡耶秦簡九九表」和「張家界漢簡九九表」等古代乘法表。

《算表》填補了先秦數學文獻的空白,是中國最早的數學文獻實物,是中國乃至世界數學史上重大發現。2023年4月27日,據清華大學官***,日前,清華簡《算表》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今天算數,都用印度-阿拉伯數碼記數,用+、-、×、÷等符號表示四則運算。但是,這些符號自清末以來才在中國逐漸推廣,那麼,中國古代是怎樣記數和算數的呢?中國古代採用十進位制,有多種記數法,這裡只介紹最常見、簡單的文字記數法和算籌記數法,然後介紹古人如何做四則運算。

文字記數法

文字記數法有基本數字和數字單位兩種基本的符號單元。前者用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八、九共9個漢字分別表示1至9,後來又出現表示0的零和○。後者有

一、十、百、千、萬、億、兆、京等21個。從一開始至萬每級都是十進,從萬到億開始,有多種不同的進位制,先秦時代常用十進,漢代以來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萬進;另一種以萬萬為億,從億到兆開始為萬萬進。

中國自古至今,萬以內的數通常以「幾千幾百幾十幾」的形式寫成。萬以上的部分,根據進位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若為十進,就用與之相同的方式,如 「五億三萬四千八百六十三」表示534863;若為萬進,則用「幾千幾百幾十幾+數字單位」的形式表示數字單位的倍數。如南宋楊輝《續古摘奇演算法》中有一個大數「一兆八千五百三十億二千一十八萬八千八百五十一」,從萬以上用萬進。

如果省略數字單位並用○代替空缺的數位,則變成「一八五三○二○一八八八五一」,與今天印度-阿拉伯數字表示的1853020188851就一一對應了。

漢字記數簡潔而自然,如30作「三十」,13作「十三」或「一十三」,只需基本數字與數字單位,對比英語的「thirty」、 「thirteen」,不僅有超出數字單位「ten」的「-ty」和「teen」、超出基本數字的「thir-」,而且與3對應的「thir-」在30和 13中位置不變,漢字記數的優點就一目瞭然了。

算籌記數法

算籌是用竹、木等製成用來表示數字的小棍,記數時有兩種基本的擺放形式:

在這些符號中,對1至5,表示幾就用幾根算籌;對6至9,用一根在上面的算籌表示所含的5,比5多幾就在下面放幾根算籌,與表示5的算籌垂直。記數時,個、百、萬等位上的數字用縱式,

十、千、十萬等位上的數字用橫式,縱橫交錯進行。如果某位上數字為零,則空出相應的位置。早期的古人席地而坐,就規定右膝所對的位置為個位。如68012用算籌表示就是

算籌記數是完全遵循十進位值制,同一算籌符號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數字單位的倍數,與現代的印度-阿拉伯數字記法完全一致。

四則運算

中國古代一般用算籌計算,用文字記錄。

也許因為算籌記數非常簡單,古代數學經典中沒有記載用算籌做加減的具體做法。但可推知其演算法與現代筆算加減的方法差不多,只是用算籌更靈活,既可先從低位算起,也可先從高位算起。以下是計算38+63的兩種圖示(為便於現代讀者的習慣,用印度-拉伯數字代替算籌):

古代乘除法以算籌記數為基礎,以九九口訣為核心。因為早期的口訣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稱為「九九」。九九在不同時代有所變化,但都包括「九九八十一」至「二二而四」等核心句子。

九九的內容不多,古人都熟讀背誦下來。

做乘法比如計算72×39時,用算籌分三行擺放數字(仍用印度-阿拉伯數字代替算籌),中間為乘積,上、下為乘數,分別稱為上數、下數。先讓下數末位與上數首位對齊,如圖3-1。用上數首位3乘下數首位7,念「三七二十一」,在中行放21,使其個位1與所乘的7對齊,如圖3-2。

3再乘下數次位2,念「二三而六」,將6加入中行,如圖3-3。上數首位3已乘遍下數各位,故將它撤去,然後右移下數,使末位2與這時的上數首位9對齊,如圖3-4。仿照上面的步驟,用上數9依次乘下數各位,加入中行,撤去9,中行得到乘積為2808。

如圖3-5、3-6、3-7。

做除法時,被除數、除數分別放在中行、下行,上行先空著等待放置商。先將除數左移,與被除數首位對齊,若相同位上除數比被除數大,則除數向右退一位。如2808÷72,因72>28,故將72與80對齊,如圖4-1。

試商3,置於上行,與除數個位對齊,如圖4-2。以3乘除數首位7,念「三七二十一」,從被除數中與7對齊的位及之前的位所構成的數28中減去21,如圖4-3。再以3乘除數個位2,念「二三而六」,從中行減去6,如圖4-4。

將除數右移一位,如圖4-5。商第2位得數9,再按剛才的方法,從中行減去9與除數的乘積,最後除盡得商39,如圖4-6、4-7。如果有餘數,就得到一個帶分數,商為其整數部分,除數、餘數分別為其分數部分的分母、分子。

利用上述方法,古人很容易應付日常事務的計算。中國古代還用不同顏色或形狀的算籌來表示正負數,甚至利用算籌的擺放位置,通過今天的分離係數法來表示方程和代數式。這不僅使中國古代數學長於計算,而且在代數方面非常發達。

中國古代數字怎麼寫

3樓:

小寫:〇、

一、二、三、四、

五、六、

七、八、

九、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大寫: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生肖: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廿(niàn,20,大寫:念)、卅(30,sà)、卌(40,xì)皕(bì,200)

4樓:yzwb我愛我家

我國的數字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在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數字的寫法較為簡單;第二種是用算籌表示數目。

1、甲骨文上的數字

「甲骨文上的數字」,顧名思義,就是刻在烏龜甲或牛骨上的數字。在殷商之前,我國人民把文字寫在烏龜甲和牛骨上。當時的數字寫法較為簡單。

如下圖所示:第一行是1~10的數字;第二行的數字分別為100、1000、10000。

2、算籌數字

算籌計數分為縱式和橫式兩種方法,如下圖:

用算籌計數時:個位、百位、萬位都用縱式;十位、千位都用橫式;高位在左,低位在右;遇零空位。

遇到數字0時,就用一個空位表示。後來,編寫上書時,就約定俗成以符號○代表數字0,這恰好與今天阿拉伯數字0的形態相近。

5樓:匿名使用者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元(圓)、角、分、零、整。這是大家經常要填寫的大寫數字!

6樓:匿名使用者

壹 貳 叄 肆 伍 陸 柒 捌 玖 拾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很多寫簡體數字的 比如 一 二 三 七 八 九十 等。。。 參考 東晉碑刻 《劉媚子墓誌》

中國古代在數的發展方面的貢獻

8樓:匿名使用者

負數的引進,是中國古代數學家對數學的一個巨大貢獻。在我國古代秦、漢時期的算經《九章算術》的第八章"方程"中,就自由地引入了負數,如負數出現在方程的係數和常數項中,把"賣(收入錢)"作為正,則"買(付出錢)"作為負,把"餘錢"作為正,則"不足錢"作為負。在關於糧谷計算的問題中,是以益實(增加糧谷)為正,損實(減少糧谷)為負等,並且該書還指出:

"兩算得失相反,要以正負以名之"。當時是用算籌來進行計算的,所以在算籌中,相應地規定以紅籌為正,黑籌為負;或將算籌直列作正,斜置作負。這樣,遇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就能用正負數明確地區別了。

在《九章算術》中,除了引進正負數的概念外,還完整地記載了正負數的運演算法則,實際上是正負數加減法的運演算法則,也就是書中解方程時用到的"正負術"即"同名相除,異名相益,正無入正之,負無入負之;其異名相除,同名相益,正無入正之,負無入負之。"這段話的前四句說的是正負數減法法則,後四句說的是正負數加法法則。它的意思是:

同號兩數相減,等於其絕對值相減;異號兩數相減,等於其絕對值相加;零減正數得負數,零減負數得正數。異號兩數相加,等於其絕對值相減;同號兩數相加,等於其絕對值相加;零加正數得正數,零加負數得負數,當然,從現代數學觀點看,古書中的文字敘述還不夠嚴謹,但直到公元17世紀以前,這還是正負數加減運算最完整的敘述。

在國外,負數出現得很晚,直至公元2023年(比《九章算術》成書晚l千多年),印度人巴土卡洛首先提到了負數,而且在公元17世紀以前,許多數學家一直採取不承認的態度。如法國大數學家韋達,儘管在代數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在解方程時卻極力迴避負數,並把負根統統捨去。有許多數學家由於把零看作"沒有",他們不能理解比"沒有"還要"少"的現象,因而認為負數是"荒謬的"。

直到17世紀,笛卡兒創立了座標系,負數獲得了幾何解釋和實際意義,才逐漸得到了公認。

從上面可以看出,負數的引進,是我國古代數學家貢獻給世界數學的一份寶貴財富。負數概念引進後,整數集和有理數集就完整地形成了。

圓周率的計算

圓周率是數學中最重要的常數之一。對它的計算,可以作為顯示出一個國家古代數學發展的水平的尺度之一。而我國古代數學在這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我國古代最初把圓周率取作3,這雖應用起來簡便,但太不準確。在求準確圓周率值的征途中,首先邁出關鍵一步的是劉徽。他創立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無限逼近圓而求取圓周率值。

用這種方法他求得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也有人認為他得到了更好的結果:3.

1416。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繼者祖沖之利用割圓術得出了正確的小數點後七位。

而且他還給出了約率與密率。密率的發現是數學史上卓越的成就,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紀錄,是一項空前傑作。

回答者:taujion - 高階經理 七級 9-5 09:02

我也來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採納則獲得懸賞分以及獎勵20分。 積分規則

回答字數在10000字以內

參考資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從其他地方引用,請表明出處。

匿名回答

中國古代數字怎麼寫了,中國古代所用的數字是怎樣的

壹 貳 叄 肆 伍 陸 柒 捌 玖 拾 佰 仟 萬 億 元 圓 角 分 零 整。這是大家經常要填寫的大寫數字 中國古代所用的數字是怎樣的?康熙年間,何國宗 梅谷等人編著的 數理精蘊 列舉了一套專用數字名稱 個 100 百 102 千 103 萬 104 億 108 兆 1012 京 1016 垓 1...

中國古代,人們是怎麼冷藏食物的,關於中國古代人們冷藏食物的記載有哪些?

在古書 吳越春秋 上也曾記載 勾踐之出遊也,休息食宿於冰廚。這裡所內說的 冰廚 就是古容代人們專門用來儲存食物的一間房子,是夏季 飲食的地方。明代黃省曾的 魚經 裡曾寫道 漁民常將一種鰳魚 以冰養之 運到遠處,可以保持新鮮,謂之 冰鮮 可以想象,當時冷藏食物可能比較普遍。關於中國古代人們冷藏食物的記...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development course of ancient poetry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什麼?可能是古人為了壓縮自己語言中不必要的成份,講究一種簡明扼要的美吧!我國古代詩歌發展歷程是怎樣的?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 時代,詩體完備,流派各異,名家輩出,成就卓著。初唐四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