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諸葛亮為人歷史上的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

2021-03-04 06:31:54 字數 5333 閱讀 4719

1樓:櫻空雨瞳

諸葛亮兌現了自己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他也和曹操一樣,成為後世誤解的人。

(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家庭。諸葛亮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 ,父親諸葛珪娶章氏為妻,生有三男兩女。

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鈞。在大哥之後,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年輕時重點研究儒家經典,以孝順而聞名。

後來他避亂江東而被孫權重用,並逐步升遷到東吳的最高軍事職務———大將軍。諸葛亮的弟弟諸葛鈞史書上記載甚少,只說他一直追隨諸葛亮,後來當過蜀國的長水校尉。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諸葛誕。

他在魏國出任軍政要職,位極人臣。諸葛家族在這一時期,不僅僅英才輩出,而且他們在三個相互敵對的國家中都執掌權柄。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而他們中最耀眼的明星,無疑是諸葛亮。諸葛亮曾隱居在南陽,劉備三顧茅廬時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對」,之後出山助劉備佔取荊、益兩州,最終導致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死後託孤,諸葛亮主管一切政務。

當政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分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五次出兵北伐,病死於五丈原。

諸葛亮是許多人非常崇拜的人物,看《三國演義》或是京劇,大家都曉得,他身著八卦衣,頭戴綸巾,手持羽扇,氣定神閒,謀劃出空城計或草船借箭這樣膾炙人口的妙計。但真正的諸葛亮不似京戲裡面的倜儻,也沒有《三國演義》裡的神機妙算。

《三國志》才是真正可信的史書,作者陳壽在《諸葛亮傳》後面加個跋,說諸葛亮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對人很忠實,對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一生都願意為劉備肝腦塗地,而且他一輩子對人很寬厚,法律嚴而公平,但加了一句話「將略非其所長」,意思是說打仗並不是他的長處。這就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不一樣了。羅貫中在**中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蹟,但歷史上的諸葛亮不是羅貫中所寫的諸葛亮,更不是京戲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當年在劉備三顧茅廬做「隆中對」的時候,已預見了天下三分的局面,不過魯肅也看出了這情勢。當時中原已經打了幾十年的內戰,而且劉備根本還沒進四川,連荊州都還沒拿到手,諸葛亮就可預見四川會屬於劉備,所以也有人懷疑「隆中對」的真實性。

那為什麼劉備託孤諸葛亮?

這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為何唯一是因為那時法正已死,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龐統、許靖、劉巴、馬良都已去世。有威望有能力的,只有趙雲與魏延。能夠託孤的則只有諸葛亮。

劉備放心的下嗎?既放心又不放心。

放心不難理解。對於諸葛亮的忠誠與能力,劉備從不懷疑。不過最讓劉備放心的還是諸葛亮的謹慎。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因此當劉備要豪賭一把時,他得靠龐統與法正;當他要守住家業時就得靠諸葛亮了。

那麼劉備為何還不放心?因為事關重大。因為他要託付出去的不只是兒子,更有他一手建立的蜀漢政權。

這個政權危機四伏既有外患也有內憂。外患毋庸置疑當然是曹魏與東吳,那麼內憂是什麼呢?

益州本土境內有三種勢力:

一:益州本土士族。

二:東州劉璋舊部。

三:荊州劉備親信。

、劉備深感憂慮。但它也表現出驚人的政治智慧。

劉備託孤時任命李嚴為副。因為李嚴原為劉表的人後投降於劉璋,劉備入蜀後又投降於他。這一人事安排也用心明顯。

那為何蜀漢還亡?因為諸葛亮一個人根本挑不起這個大梁

其實諸葛亮有著與曹操驚人的相似處,他們都走一條路以法治國,但是諸葛亮的政改失敗了,而曹操的成功了。政改失敗的諸葛亮只有去做道德楷模:人們對他的「出師未捷」唏噓不已,對他的「三顧乃見」羨慕有加。

諸葛亮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就只有嚴格要求自己。至少,諸葛亮做到了兩袖清風。正是這種高風亮節,讓他贏得了人民群眾由衷的敬佩與懷念。

也許這就是歷史。歷史並非總是能夠真實的呈現自己的本來面目,歷史形象也總是不如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影響深遠。而群眾的偶像這是不容討論與批判的。

不可否認,諸葛亮身上有太多閃光點的精神。它的心繫天下,憂國憂民,鞠躬盡瘁,廉潔奉公,謙虛謹慎看,都堪稱千古楷模。事實上,作為歷史人物的曹操和諸葛亮,不過是長江的前浪後浪;作為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的曹操和諸葛亮,則是一枚硬幣的正面與反面。

這枚硬幣一面是天使,一面為魔鬼。諸葛亮既然被看成天使 那麼曹操只好去做魔鬼:諸葛亮既然是後浪那麼曹操只有被拍在沙灘上了。

2樓:彭德會

寬容,,大方,為人聰明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

3樓:大大的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第一段: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第二段: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第三段:諸葛亮出山之後的十多年裡其實從未指揮過任何一個部隊,而是在現在的湖南衡陽一帶任職,他的職位相當於今天的「糧食局長」和「稅務局長」。

第四段:在曹操下江南時,劉備在軍事上第一次用上諸葛亮。諸葛亮遊說孫吳,以巧言激之,以利害說之,終於孫劉聯手共抗曹操。

期間諸葛亮和周愈並無格對,由此可見「草船借箭」,「借東風」之說,純屬虛構。

第五段:曹操敗兵之後,劉備遂收江南,這才拜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其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第六段:在荊州時候劉備還拜了一個軍師,這個人就是龐統,此人與諸葛齊名,除了獻上連環計策,我卻看不出他有哪點能耐。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劉備,使擊張魯。

龐統隨去,卻與諸葛爭功,最終落得「落鳳坡」的下場。諸葛亮這才離開荊州,荊州的事務囑託關羽負責,諸葛亮開始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攻克成都。在《三國志.

諸葛亮傳》中只有這幾字記錄「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第七段:當然,歷來對諸葛亮的神化,也都不可信。就傳說中的東西而論,周瑜屬於群雄分爭的前三國,司馬懿屬於由魏至晉的後三國,而諸葛亮則屬於三分天下的中三國,三人沒有任何可比性。

4樓: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

亮: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早年隱居隆中,後劉備三顧茅蘆,請出諸葛亮作軍師。由於當時諸葛亮年紀很輕,所以關羽張飛等人看不起諸葛亮。劉備對他們說道:

「孤有孔明,如魚之得水。」關羽等人聽了也就不再說什麼了。208年,曹操南下,大破劉備。

諸葛亮和徐庶在逃跑中被曹操擊潰。徐庶遂投奔了曹操。諸葛亮至江夏後,受劉備之託,前往東吳遊說,聯吳抗曹。

劉備入川后,諸葛亮鎮守荊州,諸葛亮此時的治政能力初步顯示出來。龐統中箭身亡後,諸葛亮作為二路援軍,和趙雲一起入川。此後,劉備基本上都領兵在外,諸葛亮一直留守成都,由於他出色的治政能力,使得西川的經濟有了和很大程度上的恢復。

這一成果不旦蜀國人人稱道,就是魏國的鐘繇、董昭等人也在給曹操的奏章中屢屢稱頌諸葛亮的治政能力。曹操因此也給諸葛亮寫過信,並送了一些禮物。當然,這一切都是白費心機了。

漢中之戰後,劉備自封漢中王,封諸葛亮為軍師將軍。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被封為丞相。劉備想伐吳,諸葛亮苦諫無用,結果劉備大敗。

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為限制諸葛亮的權力,劉備留下了李嚴來總管糧草,制約諸葛亮。其後諸葛亮南征,大敗孟獲,南方平定。然後諸葛亮北伐,收得姜維。

然後諸葛亮讓馬謖鎮守街亭。魏將張郃大敗馬謖,佔領街亭,蜀軍大敗。其後諸葛亮又幾次伐魏,併成功的除掉了李嚴。

但諸葛亮的北伐先後被曹真和司馬懿成功擊敗,最終蜀國的國力越來越弱。234年,諸葛亮勞累過度,病逝於五丈原,官至武鄉侯、蜀漢丞相。司馬懿在探查蜀軍營寨時,稱諸葛亮為「天下奇才」。

但諸葛亮一死,便註定了蜀國的滅亡。

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出山至入川前,這一階段,諸葛亮主要表現的是自己的外交能力。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戰中的遊說,使得孫劉結成同盟。

當然從後來來看,蜀國內部有這樣外交能力的人還有很多,如鄧芝、郤正等人,但諸葛亮在孫權面前談論戰事時的精細,與當時東吳大都督周瑜、參軍校尉魯肅等人不謀而合,說明諸葛亮對這場戰爭還是看得很清的,諸葛亮有軍師之才。第二階段是諸葛亮入川到白帝城託孤,這一階段諸葛亮主要表現的是自己出色的治政能力。可以說蜀國在諸葛亮死後還能撐一段時間就和這一段時間諸葛亮對西川的治理有關。

這一階段,劉備先後屯兵於公安和陽平關,成都的全部內政都交給了諸葛亮。和演義中不同,漢中之戰以及此前的定軍山之戰,諸葛亮都沒有參與,他一直守在成都。第三階段是劉備死後到諸葛亮病逝,這一階段諸葛亮的精力已經由內政轉向了軍事。

然而就諸葛亮的幾次北伐來看,諸葛亮在軍事上是長於治軍而短於計謀。諸葛亮在北伐期間也發明了木牛、流馬以用來運輸糧草(注意,這裡的木牛、流馬是兩種工具,而且也是要由人力來推動的,並不像《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並且創造出了八陣圖(八陣圖今已失傳,不過八陣圖更向是兩軍對壘時的一種陣法,而不是演義中說的石陣)。從這點上來看,諸葛亮更適合的是在戰爭中負責後勤工作,他實在不是能做三軍統率的人才。

這裡還要特別說的是,諸葛亮最大的失誤就是他的後事處理。諸葛亮後事處理是這樣的:兵法傳給姜維,軍隊歸楊儀,丞相位置由蔣琬繼承(由於後主劉禪在此後堅決不設丞相,所以蔣琬只做到了大將軍)。

這種後事處理,只能導致蜀漢內部的內訌,因為楊儀難以容人,而蔣琬和姜維在北伐的態度上又是完成相反。由此可見諸葛亮在識人方面要選比劉備差得多。最後要說的是,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愛說「諸葛軍師」四個字,但其實諸葛亮從未作過劉備真正意義上的軍師(諸葛亮作過軍師將軍和軍師中郎將,但這並不是真正的軍師),諸葛亮在劉備手下的地位就和曹操手下的荀彧很相似,都是鎮守後方的關鍵人物。

當然,歷來對諸葛亮的神化,也都不可信。就傳說中的東西而論,周瑜屬於群雄分爭的前三國,司馬懿屬於由魏至晉的後三國,而諸葛亮則屬於三分天下的中三國,三人沒有任何可比性。

**中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諸葛亮的故事,他被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和《三國志》中的諸葛亮很不一樣,而且事蹟亦有所出入,如火燒博望與新野,諸葛亮尚未出仕劉備;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實際是五次北伐,只有第

一、四次出祁山)等都經過誇張和劇情創造,歷史上諸葛亮用兵的功績不如他治理蜀國的政績耀眼;而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智激周瑜、三氣周瑜、空城計等則是虛構或將劇情移花接木。但這些都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而**當中的一些劇情,將諸葛亮描寫成為一個道士,如七星壇祭風、延壽七星燈等,魯迅在《中國**史略》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為「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將一貫有法家風範的諸葛亮神化成了算無遺策、通天曉地、精通軍事、運籌帷幄的一個智慧超卓入聖之完美人物。

歷史上有諸葛亮嗎,歷史上的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像三國演義當中描寫的那樣料事如神 完美無缺,他和 當中的諸葛亮還是有著很大差異的。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跟著劉備出山以後,劉備對待諸葛亮那是用的師生之禮,尊稱他為孔明先生,還任命他為軍師之職。後來曹操討伐荊州派大軍南下,諸葛亮第一次指揮劉備的軍隊火燒了博望坡,燒得曹...

歷史上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歷史上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啊

司馬懿不僅僅 耗死 諸葛亮,本身的實力 謀略 膽識 也比諸葛亮強上幾分。在真實歷史中,兩個人的智力相當,打仗也互有輸贏,並沒有 中這麼玄乎。司馬懿和諸葛亮一生數次交手,司馬懿被空城計嚇退,在上方谷差點被燒死但最終逃走,長久的對峙應該說沒有勝者。司馬懿屢戰屢敗,以敗仗換取時間和空間,最終拖垮了諸葛亮。...

請問諸葛亮真實的個人詳細歷史,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諸葛亮此人的大缺點是有的,最主要的有,1。事無鉅細必親為之,身為國家輔政重臣,手握軍政大權,很多下屬做的事就應該放手讓下屬做,自己應該把重點放在戰略和大政上,但諸葛同志事事插手,件件操心,這實際上打亂了國家的行政。2。諸葛治蜀,只能做到以已之表率服眾,不能做到團結 融合蜀國人才。更不能為蜀國的長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