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如何控制兵權古代的大將有兵權皇帝怎麼限制?

2021-03-04 06:30:23 字數 5322 閱讀 1854

1樓:細水長流蔭遠堂

1.打大仗的時候一般不會有叛變的將軍,因為如此的話,會讓外國佔了便宜,將軍未必能得到好處。

2.皇帝既然讓將軍帶這麼多兵,那麼肯定是用的自己很信任的人,當然這個誰也無法保證絕對的不會叛變,但打大仗,絕對不是15萬軍力都在一起的決戰,而往往是有前鋒軍幾萬,左路、右路、後路、中軍等等分為數個軍團互相照應,分批次前進。而派出的將軍一般是中軍統帥,雖然他的命令可以命令全軍,但他直接控制的也就是中軍,如果他叛變,其他幾路未必會跟著叛變,如此一來就是彼此限制。

3.後勤的限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打的是後勤,大的戰爭因為糧草被燒掉而失敗的數不勝數。15萬大軍,你的糧草需要國家給你源源不斷的提供,這個不只是軍隊,還需要民夫馱馬這些,但一旦你謀反,這些你就別想了,如果你不能迅速勝利,那麼拖都能拖死你。

4.法制的限制,謀反古代是誅九族的大罪,將軍外出是不能帶家眷的,士兵同樣也是,15萬大軍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將領,這些人有多少家人,他們也許不怕死,但如果是斷子絕孫死全家呢,這樣的刑法下,又有多少人會願意謀反。

2樓:中國

皇權發展到後來,皇帝是這樣控制兵權的:

朝廷的兵部能組織軍隊集中,卻不能釋出命令帶兵,帶兵權在將軍那,但將軍卻沒有組織軍隊集中的權利,只能帶兵.這樣一來,軍隊的運轉就需要兩套人馬來控制,這也幾便於了皇帝控制軍隊.

3樓:電子學弱

虎符,帶兵將領只有一半虎符,只擁有訓練,在自己轄區巡視的權力,只有和皇帝手上的虎符相合才能有完整的兵權,才能調動軍隊

4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都是控制兵符.

高度**集權的王朝,將軍是沒有兵權的.皇帝一般都會派一員文官或者宦官監軍.這是為了防止武將造反

5樓:匿名使用者

虎符,國家的大將軍拿一半,皇帝拿一半,如果皇上要發病就會將自己的一半交給元帥,帶兵將領看到完整的虎符在會出兵.兵權是在皇上手裡.

6樓:匿名使用者

這點我不知道。但是我所知道的是,皇帝不需要學會如何掌兵權,只要學會如何掌控執掌兵權的人。

7樓:惜花的葉子

先是虎符,後來是皇帝的詔書和派太監去做監軍,很少有個人掌握兵權的

古代士兵怎樣受將軍的節制?皇帝怎樣控制軍權?兵符,兵權指什麼?

8樓:裡

兵權是將帥統率三軍、調動軍隊的權力。將帥如果失去了這個權力,就不能指揮軍隊。

兵符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用銅,玉或木石製成,作虎型,又稱虎符。製成兩半,右半留存在國君,左半交給統帥。調發軍隊時,必須在符驗合後,方能生效。

9樓:小新

軍法。。。。虎符之類的調兵物品。。。。。。兵符是調兵的憑證。。。。。兵權是調派兵的權力

10樓:啟運立極

十七條五十四斬,皇帝掌握虎符,兵符指虎符一式兩片合符發兵,兵權執掌虎符

11樓:滄桑無盡美

虎符制 藩將輪換 安排監軍

古代的大將有兵權皇帝怎麼限制?

12樓:匿名使用者

理論上,有可能.

現實中,很少發生.

原因:1.古代出徵,禁止帶家屬.不光大將軍,所有軍官和兵士的家屬都不準帶.整個兵營中,沒有女人.

這些家屬,集中居住在都城,由禁衛軍重點"保護".如果將軍要反,他首先需要說服部下跟他一起反,而攻進首都之前,所有家族成員,早被禁衛軍滅三族了.

2.軍中,設定"監軍",類似於欽差大臣.

3.所有糧草,都有後方提供和護送.如果斷絕了糧草,大軍人數越多,越是統軍將領的噩夢.

4.沒有天生就當將軍的.99%都是靠軍功,一步步升上去的.軍功靠的是斬首敵人的首級的多與少.這基本斷絕了將軍反水,加入敵軍陣營的可能.

5.到了宋代和明代,建立起"府兵"制度.士兵由都督府來養.

但都督府沒有調動的權力.將軍只有在有戰事時,憑皇帝虎符,才能到都督府調取兵馬. 人為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缺點是戰鬥力減弱了,但是安全性提高了.

古代的兵權是怎麼交接的?

13樓:童無忌

交接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儲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併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

虎符作用: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晉鄙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臥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

郭沫若先生曾經選取這一題材創作了著名話劇《虎符》的劇本,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雲奪城成功,並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諸葛亮僅憑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就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如何不生氣?

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14樓:匿名使用者

虎符中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儲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使用,才可以調兵遣將。考古學家發現過得最早的虎符是秦惠君的杜虎符,漢以後的虎符設計上又有了變化,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製的虎形作為作為**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漢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

9釐米,2.5釐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曰「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現的虎符,據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鐗虎符,高4釐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徵軍威和進軍神速。

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兵物件和範圍,製作卻極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後來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臥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

郭沫若先生曾經選取這一題材創作了著名話劇《虎符》的劇本,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雲奪城成功,並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諸葛亮僅憑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就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如何不生氣?

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

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為銅牌。

為什麼在古代有兵權就可以不聽皇上指揮,那些小兵就只聽將領指揮,古代的士兵到底忠於將軍還是忠於皇帝

15樓:夜襲

要看實行哪種兵制——府兵制,則皇帝掌握實權,將領無法控制士兵;募兵制,則將領與士兵長期相處,易形成割據勢力。

到宋朝,則兵將時常分離——將領定期更換駐地,士兵則不換,則實權仍在皇帝手中。且出戰時由皇帝點將,專屬部門撥人數,將領只負責領兵、練兵。

若將領能與士兵長期生活在一起,同練兵、同作戰,則士兵當然以頭為重——崇拜和忠心、感情嘛。所以皇帝沒將軍有威信。

所以,這種情況下,士兵更忠於將軍。

若將軍不能長期與士兵在一起,如定期更換駐地,則士兵更畏懼皇帝而不是那個幾個月後就見不到面的將軍——士兵也就會更忠於皇帝。

擴充套件資料

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力,它是將帥建立自己的威信的關鍵。

將帥掌握了兵權,就抓住了統領軍隊的要點,好像一隻猛虎,插上了雙翼一般,不僅有威勢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況都能靈活應變,佔據主動。

反之,將帥如果失去了這個權力,不能指揮軍隊,就好像魚、龍離開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遊的自由,在浪濤中賓士嬉戲,也是不可能的。

16樓:得民心則失天下

軍隊不是國王,但卻是擁立國王的人!先介紹一下說服別人的三種**——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想改變對方的行動和思考方式,必須掌握以下三種**:

①邏輯②情感

③信賴所謂「邏輯」就是闡述自己的理性思維。要說服人,僅僅靠邏輯理論遠遠不夠。一方面,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你不顧及對方的感情,不管你的理論多麼正確,對方都不會接受你說的話。

另一方面,如果你沒有取得對方的信任,那麼不管邏輯多完美,語言多煽情,也無法說服別人。因此,成功地說服他人去行動,必須綜合考慮以下三個要素:

行動(或思想改變)=理論×情感×信賴。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無論缺少哪一個,都激發不了別人的行動或實現別人思維方式的轉變。

對應1 士兵打仗不單是為了忠誠而戰,更是為了友誼而戰。人是感情動物,將軍可以各種感化,吳起為士兵吸臭腳丫。有兵權的將軍與士兵相處時間久,當將軍收買人心之後。士為知己者死。

2 士兵打仗不單是忠誠而戰,更是為了生活而戰。糧餉是將軍給予,當**財政緊縮賦稅過重之後,士兵出於邏輯的比較,也比為**打仗更有利益。民以食為天。

3 士兵打仗不單是為了忠誠而戰,更是為了正義而戰。一定將軍已經在士兵面前樹立了足以信賴的高大全形象之後,齊威王大斗出小鬥進。」紂王昏庸「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所提出的四美德,正義是首要的,其次才是智慧、勇敢和節制。

可以說,正義是涵蓋了我們社會生活的首善。

所以……將軍」弔民伐罪「……群眾「水深火熱」……士兵「現在三軍無主,我們更願意擁立您為我們的天子」

其實根本原因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實不過是壓在老百姓頭上的劊子手。與其讓你賭彩,不如我賭彩。

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宋朝以來的雙首長制:文官監視將軍。將軍無權提拔粉絲。否定第一條。文官不會帶兵打仗不足為懼。

為什麼古代的大將軍不反了皇帝,皇帝只是名號 兵權不是都是在將

呵呵不一定的 有的朝代需要兵符 但是很多朝代不需要 比如唐朝 但是這個時代控制將領的主要手段就是 控制軍糧 不給他足夠造反的糧食 還有就是平衡用其他的將領制約他 其次就是將領頻繁掉動兵部知將將不知兵 這在宋朝是用的最多的 或者安排副將監督 明朝的時候是屯兵制這樣的話將領很容易有造反的能力所以 經常換...

古代皇帝的弟媳婦怎麼稱呼,急!!!古代皇帝的兄弟姐妹該如何稱呼?親王?公主?

皇帝的弟弟叫 王爺,王爺的媳婦應該叫王妃吧。急!古代皇帝的兄弟姐妹該如何稱呼?親王?公主?皇帝的兄弟一般都是封為王。漢朝開始,封皇子 皇帝兄弟為王。魏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 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 皇帝兄弟 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皇上的姐妹被稱作長公主...

古代皇帝龍床尺寸古代皇帝的龍椅龍床是怎樣放的

皇帝所用的床。唐鼓吹署掌置龍床,見 新唐書 百官志三 舊題唐馮贄雲仙雜記十龍床 韓志和有道術,憲宗時,獻一龍床,坐則鱗 鬣爪 角皆動。香港的天后廟 觀音廟,很多都設有一張 龍床 而龍床則佈置得十分輝煌。床的四邊掛著錦繡的帳幕 而床前,則垂下了羅帳 龍床 旁邊,還有梳妝檯,這 龍床 所處的房間,無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