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廟號諡號的區別和簡介,古代皇帝廟號和諡號的區別。

2022-01-08 17:14:03 字數 5566 閱讀 2603

1樓:譯佼

廟號是用來祭祀,祭祀時特起的名號。

諡號是皇帝、大臣、王公貴族一生的事、事蹟的一個概括稱號。比如說楚莊王諡號「莊」,齊宣王諡號「宣」。

望採納。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廟號是論資排輩的。諡號是一生的總結陳詞。比如乾隆皇帝硬要給他老爹雍正的諡號里加上寬仁二字,大臣們都腹誹,因為雍正一生嚴苛,根本談不上寬仁。說白了就是乾隆睜眼說瞎話。

3樓:匿名使用者

廟號: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劉知幾《史通/稱謂》:"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有宗有德, 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

諡號: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死後,據其生前業跡評定的 帶有褒貶色彩的稱號。鄭玄注云:

"諡者,行之跡也"。 《五經通義》:"有德則諡善,無德則諡惡,故雖君臣可同。

" 上古有號無諡,周初始制諡法,至秦廢。漢復其舊,歷代因之, 至清止。帝王的諡號一般由禮官議上。

依據生平業績,根據 諡法擬定諡號,奏請欽定。

4樓:漫塘

皇帝有廟號,沒有諡號

中國古代皇帝的廟號和諡號有什麼區別,簡要說說

5樓:紫蘇

廟號出現早於諡號(商、周)

二者都是死後才有,但廟號為天子專有,諡號則沒此侷限。

唐以前,廟號非每個皇帝都有,諡號基本都有。廟號只兩字(x祖或z宗)諡號1字或多字。

廟號用來奉帝於太廟,諡號用來概述功過

6樓:不食終日

死了只有,放廟裡國供起來

廟的名稱叫廟號--歷朝歷代基本固定,有一定規範

對人的評價叫諡號--根據個人特點現取,越來越複雜越長

7樓:匿名使用者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諡號,是在我國古代,統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的稱號,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諡或諡號。

8樓:

廟號和諡號都是死後才有的,它們的區別在一廟號用於祭禮,而諡號用於評價功過。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諡號文皇帝是對李世民平生的一種評價,而廟號是太宗,這是後人祭祀是用的稱號

「諡號」和「廟號」都是古代帝王的稱呼,這兩者區別在**呢?

9樓:照見古今

先從諡號開始說吧。所謂「諡號」,就是在帝王死掉之後,史官根據他們生前的所作所為給他們一個評價,來表明這是個好帝王或者是個昏君亦或是平庸之人。諡號的使用是有固定的規矩的,就像是有個文字型檔,諡號的選擇就是從這裡面選擇出來的。

比如,我們熟悉的漢武帝,「武」字就是一個好的諡號,是說這名帝王生前十分勇猛,帶領國家征戰四方,平定四方禍亂;而周厲王,他在位的時候殺害了很多無辜的大臣百姓,為人**陰毒,「厲」字就是用來罵他的,同樣的例子還有隋煬帝,「煬」的意思是不不重禮儀剛愎自用,將自己凌駕於眾人之上,也是罵他的一個諡號。

而「廟號」顧名思義,就是下任帝王給上任修建廟宇祭祀的時候起的名字。不過隋朝之前不是所有帝王都有廟號的,因為只有對國家社稷有貢獻的人才配進入太廟接受子孫祭祀,而在唐朝之後,所有的帝王無論好壞都有了自己的廟號。怎麼起廟號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如果這個帝王是有開國之功的,那麼廟號就會被稱為是「祖」,如果不是開國而是有守成之功,那麼就會被稱為「宗」,前者的代表比如說宋朝的趙匡胤是「太祖」,而唐朝很有名的是「唐太宗」,這些廟號都不是亂起的,都是有講究的。

而且除了諡號和廟號,帝王們的名字還有很多別的型別,比如尊號就既可以在帝王生前就起好了,也可以在帝王死後追加,這個尊號就是純粹的拍帝王馬屁了。在最開始的時候尊號其實很短,就兩個字左右,但是越到後來越誇張,好大喜功的帝王們恨不得寫一本書來作為自己的尊號,例如乾隆帝的尊號就有20多個字,實在有趣。

10樓:匿名使用者

「廟號」是新任皇帝給先帝在寺廟起的名號。」諡號」是先帝死後大臣根據功績追封的名號。

11樓:

「諡號」是帝王去世後史官對他們的評價,而「廟號」是跟帝王在世時的功績有關的。

12樓:感性的被單公主

諡號」,是史官根據他們生前的作為給他們一個評價,「廟號」是下任帝王給上任修建廟宇起的名字。

13樓:楢崎

「諡號」用褒義詞或貶義詞來概述帝王一生功過;廟號則用於祭祀,但後來也有褒貶之分。

14樓:高旭個你

確實諡號和廟號都是古代帝王的稱呼,這兩者區別還是很大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諡號指的是古代君王死後,人們對他們的稱謂;廟號指的是古代帝王去世以後,在太廟追尊的名號。

16樓:亦季落

諡號是君主死後追封的,而我們現在所稱的那些君主的稱呼大都是廟號。

17樓:方

前者是根據他一生的功過給出的,一般是有註解的,後者就是太祖,太宗這些。

18樓:生活達人小盧

其實對於帝王的稱呼,我覺得更多的是前者吧。

古代帝王的廟號或諡號各自代表了什麼意思

19樓:司徒瑾妍

(1)年號 年號是中國古代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由漢武帝首創。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稱為建元元年,第二年稱建元二年,依此類推。新君即位或遇軍國大事、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變年號,稱為改元。

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如漢武帝一生就用了十一個年號,女皇帝武則天也曾改元十二次。自朱元璋開始,明清兩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論在位時間長短,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號永樂,清朝愛新覺羅•弘曆在位年號乾隆,因此往往也就用年號來稱呼皇帝。

(2)諡號 諡號是指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死後據其生前事蹟評定的帶有褒貶色彩的稱號。周初始制諡法,至秦廢止,漢復其舊,歷代因襲,直至清朝滅亡。

一般而言,先帝下葬前由禮官議諡,嗣皇帝定諡,大臣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議定以「皇帝」作為封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他自稱為始皇帝,後世則以數計,如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同時以「死而以行為諡,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故廢除諡法,皇帝無諡號,亦無廟號,對大臣也不賜諡。

漢代恢復了諡法,朝中設大鴻臚一職,管理王公列侯的諡法。

(3)廟號 廟號是指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一般開國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

在隋以前,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朝以後,除了某些「亡國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每個皇帝都有了廟號。

我國古代文獻中對前代帝王多不稱姓名而稱廟號、諡號或年號,廟號、諡號連稱時,廟號在前,諡號在後,一同構成歿世帝王的全號。習慣稱呼中,唐代以前對歿世的帝王簡稱諡號,不稱廟號,如漢武帝、晉武帝、隋煬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

到了明清兩代,因為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明英宗除外),所以習慣上常稱年號,如康熙皇帝、嘉靖皇帝等。皇帝生前也可以稱其年號,如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時,人們稱他們為「康熙爺」、「乾隆爺」,但如果按他們的廟號稱呼他們為「聖祖」(康熙廟號)和「高宗」(乾隆廟號)就不對了。

皇帝的帝號、廟號、諡號怎樣區別?

20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廟號」,就是帝王的子孫在宗廟祭祀他時給他特立的名號。在上古時,帝王在生前死後都用的是同一個名字。後來,人們覺得直接稱呼已死的先帝、先王不大方便,祭祀時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

所以,商時祭祀時就用每個王生日的天干來稱呼他,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表示恭敬。如夏、商兩代的王,習慣上就是以廟號相稱的,如夏朝太康、少康、孔甲,商朝的祖甲、帝乙等等。

「諡號」產生於周朝。據說,周公做諡法,每個天子死後,就根據他生前的行為,給他一個代名。譬如,周武王,因為他滅商朝有武功,死後諡他為「武」,後人就不叫他周姬發,而叫他周武王了。

周文王因為發揚文化,重視本國的農業生產,關心內政,就諡他為「文」,後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他做周文王了。這種諡法一直流傳了兩千多年,直到2023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才跟著清王朝一同被消滅了。

但是,諡法在秦朝時也曾一度中斷。這是因為,秦王贏政於公元221年統一中國後,認為加諡號是「子議父,臣議君」,不可取。於是下令廢除了諡法,自稱「始皇帝」。

後世子孫世代相傳,即二世、三世皇帝。後來到了漢朝,廟號、諡號才恢復過來。如漢武帝,他本名劉徹,廟號「世宗」,諡號「孝武」,全稱是「世宗孝武皇帝」,簡稱漢武帝。

那麼,我們在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怎麼區分「廟號」和「諡號」呢?一般說:凡稱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廟號,凡稱某某帝的便是諡號。

但在歷史各階段習慣上的稱呼又有些不同。開啟中國歷史年表,就會發現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稱「諡號」,如漢光武帝,魏武帝,隋煬帝等等。唐朝以後,一般都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

不過在這期間,也有稱諡號的: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廟號是「玄宗」,諡號是「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這中間關鍵的是「明」字,因而唐玄宗又被稱為「唐明皇」。明朝中葉後,帝王的稱號又有所改變,多數以年號來稱呼。

如明朝末年皇帝朱由檢,人們都叫他「崇禎」,「崇禎」就是他的年號。到了清朝,皇帝也都以年號相稱,如康熙、乾隆、光緒等。

21樓:過鷺人

「廟號」,就是帝王的子孫在宗廟祭祀他時給他特立的名號。就是死後後人對他的稱呼。往往帶個「祖」或者「宗」字。明成祖,唐太宗。這就是廟號

「諡號」,產生於周朝。據說,周公做諡法,每個天子死後,就根據他生前的行為,給他一個代名。一般是很多個字,後人只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或者兩個字。

如漢武帝劉徹,諡號孝武帝,「武」意思是「威強睿德」更符合他的歷史表現,後人稱漢武帝。

「帝號」,即年號如康熙十五年,萬曆十五年。這裡的康熙和萬曆就是帝號。

一般說:凡稱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廟號,凡稱某某帝的便是諡號。但在歷史各階段習慣上的稱呼又有些不同。

開啟中國歷史年表,就會發現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稱「諡號」,如漢光武帝,魏武帝,隋煬帝等等。唐朝以後,一般都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清朝的皇帝一般稱帝號。

如康熙皇帝:廟號清聖祖,諡號為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年號(帝號)康熙。

22樓:匿名使用者

廟號: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劉知幾《史通/稱謂》:"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有宗有德, 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

諡號: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死後,據其生前業跡評定的 帶有褒貶色彩的稱號。鄭玄注云:

"諡者,行之跡也"。 《五經通義》:"有德則諡善,無德則諡惡,故雖君臣可同。

" 上古有號無諡,周初始制諡法,至秦廢。漢復其舊,歷代因之, 至清止。帝王的諡號一般由禮官議上。

依據生平業績,根據 諡法擬定諡號,奏請欽定。

23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來說

帝號就是所謂的年號,是一個皇帝在世時為了紀年而設定的。

諡號就是皇帝(包括一些特殊的人)死後後來者根據他在世時的所做所為而給的一個稱號。

廟號就是一個皇帝在太廟(皇室的廟堂)中的牌位號。

我國古代帝王的稱謂哪些是年號,廟號,諡號

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 諡號 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於史書。1.廟號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清朝努爾...

古代愛情和現代愛情有什麼區別,現代愛情與古代愛情有何區別?給個好答案

他們的意思是你們愛的太保守 也就是說不到結婚洞房那時候不做出什麼事 這就是古代愛情 現在很多人幾乎是剛談戀愛就做出那種事。其實不用太在意 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方法 話說回來如果我是你朋友我也會那樣說你 嘎嘎 古代愛情是以男的為主.多數是家裡是意思.現代的愛情是男女雙方的事而且比較民主.古代愛情是...

鐗和鞭(古代兵器)有什麼不一樣,鐗和鞭的區別,古代兵器鞭,鐗圖集

上邊的,那個不是鞭,是鞭子。鞭比鐗細長,圓形稜柱,可以砸,扎等。鐗則較重,有幾個突出的稜,帶有金屬頭。鐗和鞭的區別,古代兵器鞭,鐗圖集 鞭和鐗區別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外形上鞭比鐗稍長稍重,頂端有個小頭用以加重,鐗不僅稍短稍輕且一般為四稜。二是鞭是單鞭 因為較長,雙持施展不開 而鐗是必須成對使用的。在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