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派建築的特點是徽派建築特點?

2021-03-04 06:30:22 字數 5866 閱讀 7450

1樓:匿名使用者

徽派建築的特點:徽派建築在總體佈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佈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牆、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

徽派建築結構多為多進院落式(小型者多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佈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採光通風,亦有「四水歸堂」的吉祥寓意。

在裝飾方面,大都採用磚、木、石雕工藝,如磚雕的門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櫺、楹柱等,使整個建築精美如詩。作為一個傳統建築流派,徽派建築融古雅、簡潔、富麗為一體,它至今仍保持著獨有的藝術風采。

擴充套件資料

徽派古建築 匠心雖在傳承堪憂:

在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當很多人沉醉於館內古色古香的徽派古建築中時,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古建築是一群工匠,用著古人傳承下來的100多種木匠工具,做到榫卯連線零誤差,用木石泥沙、斧鑿鋸錘完美修復的。

在外人看來,古建築修復,就是鋸鋸木頭和砌水泥牆那麼簡單。但是對於古建築修復師來說,在這裡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需要靜得下心來。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館長宣繁秋告訴記者,一個古建築修復需要木工、石工、瓦工、泥水工、漆工等多個工種全力配合,慢工出細活。「只會鋸木頭,沒有一定耐心和堅持,是做不了古建築修復的。」

現在還有不少古宅面臨著年久失修的問題,不能僅僅只依靠一個年輕人來傳承手藝。「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來接我們的班,將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古建築和文化。」

參考資料

人民網-徽派古建築 匠心雖在傳承堪憂

2樓:匿名使用者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比較成熟的建築流派,它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數傳統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派建築的主要特徵。

徽州村落由多種關係構成,地理環境、風水追求和觀念意識都對村落佈局產生影響。其中風水追求和觀念意識又作用於地理環境因素之上,形成徽州村落佈局特色。

黟縣巨集村汪氏始祖於南宋紹熙元年(2023年)選居雷崗山下,當時這一帶幽谷茂林,邕溪沿山腳由西至東,村西另有羊棧河從北往南。汪氏先祖認為兩條河不在村西匯合然後向南繞村而過,是一大缺陷。南宋德

3樓:匿名使用者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灌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樑」,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巨集、華麗、壯美。

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明代立柱通常為梭形。樑託、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為丁頭拱)、斜撐等大多雕刻花紋、線腳。

樑架構件的巧妙組合和裝修使工藝技術與藝術手法相交融,達到了珠聯璧合的妙境。樑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牆角、天井、欄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紅砂石或花崗岩裁割成石條、石板築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

牆體基本使用小青磚砌至馬頭牆。 徽派建築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蟲魚、花鳥及八寶、博古和幾何圖案,極富裝飾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裝飾中佔主要地位,表現在月樑頭上的線刻紋樣,平盤鬥上的蓮花墩,屏門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拱杆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等。內容廣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鳥獸及八寶、博古。題材眾多,有傳統戲曲、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漁、樵、耕、讀、宴飲、品茗、出行、樂舞等生活場景。

手法多樣,有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和鏤空雕等。其表現內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築部位而各異。這些木雕均不飾油漆,而是通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和自然紋理,使雕刻的細部更顯生動。

石雕主要表現在祠堂、寺廟、牌坊、塔、橋及民居的庭院、門額、欄杆、水池、花臺、漏窗、照壁、柱礎、抱鼓石、石獅等上面。內容多為象徵吉祥的龍風、仙鶴、猛虎、雄獅、大象、麒麟、祥雲、八寶、博古和山水風景、人物故事等,主要採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質樸高雅,渾厚瀟灑。

4樓:濮新蘭苟歌

徽派建築民居的特點:

①它以黛瓦、粉壁、馬頭牆為表型特徵。

②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

一是和諧流暢,統一規劃的整體美。這和當時徽州的社會背景和地域環境密切相關:因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論基礎———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宗法制度較他處更為森嚴而完備。

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潔性和宗族凝聚力,預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其時徽州已成為全國風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對封建風水文化頂禮膜拜,篤信不疑,認為村鎮的群體佈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輪廓的寓意內涵直接反映了一個宗族的「文化」素質,關係著宗族的榮辱興衰。宗族建築物統一規劃眾望所歸。

徽派建築的群體佈局雖然是封建族權制約下的產物,帶著濃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學效果卻是雋妙無比,讓人大開眼界的。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齊刷刷的黑瓦白牆,飛簷翹角的屋宇隨山形地勢高低錯落,層疊有序,蔚為壯觀。眾所周知的紫園山莊———各種各樣的建築物規劃嚴整,排序井然。

讓駐足其間的遊人耳目一新,肅然起敬。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繚繞的自然美。徽州地形複雜多姿,境內層巒迭障,溪流縱橫,溫潤的**帶氣候更使這裡山林繁茂,綠意蔥蘢。生活在「理學文章山水幽」獨特的人

文環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養深厚,構思村鎮藍圖時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現為山巒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脈,建築物成了依附於血脈———溪水及其支流的「細胞」。徽派建築群體佈局時多重視周圍環境,參考山形地脈,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築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居家環境靜謐雅緻如詩如畫,保持人與自然的天然和諧。

在這種建築思想的指導下,徽州「桃花園裡人家」式的村鎮隨處可見。它們或鋪展於波光瀲灩的大河之濱,或蟄伏於雲遮霧繞的深山一隅,環境優雅,空氣清新,視野繽紛。典型的如休甯縣汪村鎮石屋坑村,這裡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錯落有致地簇擁在青杉翠竹流嵐飛瀑的懷抱裡,影影綽綽,縹縹緲緲,恍如人間仙境。

三是清雅簡淡、因陋就簡的樸素美。長期以來,徽州因地勢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維艱。生活在這種艱苦環境中的徽州人深知養家創業之艱辛,養成了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的良好風範,且寫進族規家訓,作為家風教育的必修教材,代代相傳。

因此即便經營成功,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也不以豪侈自喜,倡行節儉。建造宅第時往往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在堅固實用、美觀大方的基礎上尋求樸素自然清雅簡淡的美感。

緣於此,徽州少有富麗堂皇的豪宅華堂是不難理解的。以當地豐富的粘土、石灰、黟縣青石、水杉為主要材料建築的徽派民居構思精巧、造型別致、結實美觀。遠遠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牆,對比鮮明,加上色彩斑駁的青石門(窗)罩和清秀簡練的水墨畫點綴其間,愈顯得古樸典雅,韻味無窮,清淡樸素之風展現無遺。

徽派建築特點?

5樓:匿名使用者

徽派建築的特色

徽派建築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村落民居、祠堂廟宇、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體中。其風格最為鮮明的是大量遺存的傳統民居村落,從選址、設計、造型、結構、佈局到裝飾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徵、風水意願和地域美飾傾向。

徽州村落的選址大多嚴格遵循中國傳統風水規則進行,山水環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和山水意境,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受傳統風水「水為財源」觀念的影響,寄命於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視村落的「水口」,建構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水口園林。徽式宅第結體多為多進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為三合院式),體現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點。

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講求風水價值。佈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廂房,廳堂前方稱天井,採光通風。院落相套,造就出縱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間。

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線錯落有致,黑瓦白牆,色澤典雅大方。裝飾方面,清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使房屋精美如詩,堪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築中的重要建築形式。

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規模巨集大,富麗堂皇。而散綴各地的各式牌坊,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傳統的建築流派,徽派建築一直保持著其融古雅、簡潔、富麗於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

徽派建築工藝特徵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灌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樑」,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巨集、華麗、壯美。

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明代立柱通常為梭形。樑託、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為丁頭拱)、斜撐等大多雕刻花紋、線腳。

樑架構件的巧妙組合和裝修使工藝技術與藝術手法相交融,達到了珠聯璧合的妙境。樑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牆角、天井、欄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紅砂石或花崗岩裁割成石條、石板築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

牆體基本使用小青磚砌至馬頭牆。

徽派建築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蟲魚、花鳥及八寶、博古和幾何圖案,極富裝飾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裝飾中佔主要地位,表現在月樑頭上的線刻紋樣,平盤鬥上的蓮花墩,屏門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拱杆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等。

內容廣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鳥獸及八寶、博古。題材眾多,有傳統戲曲、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漁、樵、耕、讀、宴飲、品茗、出行、樂舞等生活場景。手法多樣,有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和鏤空雕等。

其表現內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築部位而各異。這些木雕均不飾油漆,而是通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和自然紋理,使雕刻的細部更顯生動。石雕主要表現在祠堂、寺廟、牌坊、塔、橋及民居的庭院、門額、欄杆、水池、花臺、漏窗、照壁、柱礎、抱鼓石、石獅等上面。

內容多為象徵吉祥的龍風、仙鶴、猛虎、雄獅、大象、麒麟、祥雲、八寶、博古和山水風景、人物故事等,主要採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質樸高雅,渾厚瀟灑。

徽州古建「三絕」

徽派建築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號稱「古建三絕」。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型別,建築方面有嚴格的區分,不能隨心所欲。一般都富麗堂皇,氣勢恢巨集。

牌坊以石製為主,仿木結構,有四柱沖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種式樣,造型雅緻。根據功用可分為旌表坊和題名坊兩類。旌表坊必須經朝廷頒旨才能興建,只有官績顯赫、孝行義舉突出的人以及貞女烈婦,才有資格享受。

題名坊一般建在府邸、書院、祠堂、墓門道前,作為莊重、權威的標誌。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稱為「三間屋」,有明三間、暗三間、迴廊三間之別。

徽州宅居基本格局的形成

傳統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間式,一般為三開間、內天井,民間俗稱為「一顆印」。平面佈局對稱,中間廳堂,兩側廂房,樓梯在廳堂前後或在左右兩側。入口處形成一內天井,作採光通風用。

在此基礎上建築縱橫發展、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廳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說是兩組三間式相向組合而成,可分為大四合與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廳與後廳相向,中間是大天井。

前廳是三間式,但地坪較高,為正廳堂;後廳亦為三間式,但進深可略淺,地坪面較前廳低。前後二廳以廂房相連,活動隔扇,樓梯間有設於廂房的,也有設在前廳背後的。內部木板分隔,外牆均為磚牆出山馬頭牆。

天井則根據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廳背後再設廂房、小天井。這種大四合式住宅前後均有樓層。小四合式前廳三間與大四合式同,後廳則為平房,也更小,進深淺,一般中間明堂不能構成後廳,而作為通道,兩個房間供居住,天井也較小,樓梯均在前廳背後。

大廳式住宅的大廳,主要是用於迎接貴賓、辦理婚喪大禮和開展祭祀活動等,也作為日常起居場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體部分。大廳多為明廳,三間敞開,兩根圓柱顯示著大廳的氣派。也有用活動隔扇封閉的,以便於冬季使用。

一般大廳設二廊,面對天井。大廳式住宅可從正中入口設屏門,平常從屏門兩側出入,遇有禮節性活動則由屏門中門出入。也有在側面開邊門出入,天井下方則設客房。

還有由正門出入,門兩側設二廂房者。

穿堂式又名回廳,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廳背後,與大廳相連,為由大廳進入內室的過渡建築。大部分為木地板,小三間與大廳背向,入口則由大廳正面隔屏的兩側門進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兩個小房間,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

這種穿堂式建築比正式三間式小,有天井採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習俗。有的大戶人家宅屋成片相連,一百多個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幾種基本格局的拼接組合而已。

徽派建築的特點徽派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徽派古建築以磚 木 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灌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 冬瓜樑 兩端雕出扁圓形 明代 或圓形 清代 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巨集 華麗 壯美。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明代立柱通常為梭形。樑託 爪柱 叉手 霸拳 雀替 明代為丁頭拱 斜撐...

徽派建築的「五嶽朝天,四水落地」什麼意思呢 謝謝了

家鄉 五嶽朝天 四水歸井 的建築模式,青瓦白牆 雕樑畫棟的建築風格也頗有講究。雖沒有江南水鄉小鎮的悠遠 精緻,卻時時可見徽派建築和秦淮文化的風采。大體都是可以防火的建築 請問一下建築上的 四水歸堂 是什麼意思?四水歸堂是南方地區最為普遍的傳統建築形式 當地民居的屋頂坡面斜向院內 在地面形成匯流環繞的...

天壇的建築風格是什麼,北京天壇的建築特點是什麼?

北京天壇地處北京城的東南部,在故宮正南偏東方向,正陽門外東側,是我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北京天壇中的兩道垣牆把天壇分成內壇和外壇兩個部分。南邊圍牆呈方形,象徵地 北邊圍牆呈半圓形,象徵天。北高南低,這既表示 天高地低 又表示 天圓地方 北京天壇始建於1420年,總面積為273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