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並說說理由100以上

2021-03-04 06:28:47 字數 6343 閱讀 1238

1樓:匿名使用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推薦理由: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裡,照著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麼常常要趁著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

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只願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里,卻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

2樓:匿名使用者

我推薦***的《沁園春·雪》。理由如下:從整體來看,整首詩氣勢磅礴,大氣恢弘,體現了一代偉人的胸襟和氣魄,,讀之令人豪氣頓生。

從寫景方面來看,以「北國風光」起筆,到「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從全景寫到區域性,從壯闊的冰雪寫到嫵媚的晴日,層次分明,用詞精巧。從抒情方面來看,***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分別與自己作比較,表明了自己想成為「風流人物」的決心,而與歷史上的各路皇帝作比,古往今來算是第一人,既令人驚歎,又令人佩服。

3樓:匿名使用者

望嶽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

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嶽暮,並由望嶽懸想將來的登嶽。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摩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

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

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了是經過一番揣摩後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像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刺雲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裡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嶽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嶽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

」他特別提出這句詩,並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鍾」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而詩人或許也鍾情於泰山。

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由於山高,天色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裡,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眼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這也從側面體現了泰山的深遠,巍峨。

而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

「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一春。

」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

」(《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

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並說「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

」(《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徵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作上「氣靡屈賈壘,目短曹劉牆」,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後人譽為「絕唱」,並刻石為碑,立在山麓。

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也寫出了詩人的偉大抱負和雄心壯志。

4樓:匿名使用者

你先等等,讓我碼下字

5樓:匿名使用者

卜運算元詠梅此處省略100字

推薦一首現代詩,並寫上推薦理由(不少於100字)。

6樓:我家是世外桃源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顧城

我希望,我是一個睡在夢裡的孩子,

我希望,我是一個自由飛翔的孩子,

我希望,我是一個童話裡的孩子,

沒有實現自己的夢,

卻要將夢的藍圖焚燒得不留痕跡,

前進不了,

卻又折了退路。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任性的孩子,

我們都有那笨拙的自由,

不流淚的眼睛。

也許我是被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我希望

每一個時刻

都像彩色蠟筆那樣美麗

我希望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

畫出笨拙的自由

畫下一隻永遠不會

流淚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屬於天空的羽毛和樹葉

一個淡綠的夜晚和蘋果

我想畫下早晨

畫下露水

所能看見的微笑

畫下所有最年輕的

沒有痛苦的愛情

畫下想象中

我的愛人

她沒有見過陰雲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顏色

她永遠看著我

永遠,看著

絕不會忽然掉過頭去

我想畫下遙遠的風景

畫下清晰的地平線和水波

畫下許許多多快樂的小河

畫下丘陵——

長滿淡淡的茸毛

我讓它們捱得很近

讓它們相愛

讓每一個默許

每一陣靜靜的春天的激動

都成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還想畫下未來

我沒見過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畫下她秋天的風衣

畫下那些燃燒的燭火和楓葉

畫下許多因為愛她

而熄滅的心

畫下婚禮

畫下一個個早早醒來的節日——

上面貼著玻璃糖紙

和北方童話的插圖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我想塗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畫滿窗子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

都習慣光明

我想畫下風

畫下一座比一座更高大的山嶺

畫下東方民族的渴望

畫下大海——

無邊無際愉快的聲音

最後,在紙角上

我還想畫下自己

畫下一隻樹熊

他坐在維多利亞深色的叢林裡

坐在安安靜靜的樹枝上

**他沒有家

沒有一顆留在遠處的心

他只有,許許多多

漿果一樣的夢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但不知為什麼

我沒有領到蠟筆

沒有得到一個彩色的時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創痛

只有撕碎那一張張

心愛的白紙

讓它們去尋找蝴蝶

讓它們從今天消失

我是一個孩子

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那麼多的夢想,

那麼多的希望,

無法實現,

我們都是任性的孩子,

那段日子

也許,不像想象中那麼幸福,

卻也那麼珍貴,

那麼單純,

那麼任性的童年。

理由:在這首詩中,詩人以一個孩子的眼光和心靈去觀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蠟筆在幻想的世界裡勾畫出一幅幅色彩斑斕的人生藍圖,畫下「笨拙的自由」、「永遠不會流淚的眼睛」、「沒有痛苦的愛情」。然而,這幻想的美好藍圖在現實世界中能否實現嗎?

詩人離開幻想回到現實。「沒有領到蠟筆」,指「我」的理想藍圖並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同,因而,「我」在絕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張張心愛的白紙」。「白紙」指「自我」、生命或沒有寫出的詩。

但詩人是否從此就停止對幻想的追求了呢?不。詩的最後一節再次點明,「我」是「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將仍然執著地追求幻想。

推薦一首五字詩並寫出理由100字

7樓:大愚若智

唐代詩人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推薦理由: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

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給我推薦一首好的古詩(詩人+朝代)也要,加上推薦理由(100字左右)

8樓:權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註釋] 1.

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2.

空濛:雲霧迷茫的樣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簡析]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

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

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

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

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9樓:豬bb卡卡

虞美人①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②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③只是朱顏改。

④問君能有幾多愁,⑤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註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

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 韻轉兩平韻。 ②了:了結,完結。

③砌:臺階。雕闌玉砌:

指遠在金陵的 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④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簡析】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祕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資訊,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

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希望採納

一首兒童詩,以上,一首兒童詩,50字以上

春風,吹綠了小草也春亮了孩子們的眼睛.夏風,吹少了人們的衣服,大夥兒爭著往河邊跑.秋風,吹熟了果子和莊稼,農民伯伯露出了笑臉.冬天,吹硬了河水,小魚兒們都不敢探出頭來嘻戲了.誰給我做一首兒童詩50字 兒童詩春天的畫筆 春天到了 春姑娘的畫筆 東一抹西一揮 白雪化了,柳樹綠了,桃花紅了,梨花開了,我們...

一首最喜歡的古詩,並說出理由,推薦一首最喜歡的古詩,並說出理由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理由 很簡短精闢,一個人靜靜坐在山上的那種孤獨感 求 向同學推薦一首你最喜歡的詩,並說出理由 詳細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在我讀過所有的詩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 憫農 這首詩讓我懂得了農民伯伯勞動很勞累,我們要珍惜糧食。在炎炎的...

選一首李白的古詩並說出喜歡的理由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理由 很簡短精闢,一個人靜靜坐在山上的那種孤獨感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