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為什麼說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021-03-04 00:55:55 字數 1621 閱讀 3507

1樓:最愛秋天的傳說

在中國傳統教育裡,最重要的書是「四書」。「四書」之一的《大學》裡這樣專

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

屬點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說,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用這個名詞描寫現代學術發展是再適當也沒有了。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

但是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和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被埋沒了。

格物確實可以致知,但要看你怎麼實行

為什麼說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樓:我家有群小仙女

在中國傳統教育裡,最重要的書是「四書」。「四書」之一的《大學》裡這內樣說:一容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說,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用這個名詞描寫現代學術發展是再適當也沒有了。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

但是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和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被埋沒了。

格物確實可以致知,但要看你怎麼實行

3樓:為午夜陽光

首先看格bai物致知的意du思:**事物原理zhi,而從中獲dao得智慧(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專心得)。屬

格物致知 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物理的學科,已失佚,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現代漢語詞典》2023年發行的第六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然後我們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應試教育比較多,就像奧數很厲害是是在中國,因為學生的升學壓力太大了,然後學習的只是太多,很多的東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為太多了,沒那麼多的時間去**。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題。  但是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

4樓:不得來咬我

1.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2.尋

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作者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5樓:無不利謙

格就是格子,格物就把物歸到格子裡,《易經》就是先祖聖賢格物格出來的結果,易經六十四卦已經把天地人宇宙世間萬物都格完了,你還用格啥物。

6樓:表霈堅西華

格物到致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這都是個人內在修行的過程,這不是一下子就對能做到的。佛家在個人品德修養還是非常系統的。

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作者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格就是格子,格物就把物歸到格子裡,易經 就是先祖聖賢格物格出來的結果,易經六十四卦已經把天地人宇宙世間萬物都格完了,你還用格啥物。格物到致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這都是個人內在修行的過程,這不是一下子就對能做到的。佛家在個人品德修養還是非常系統的。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題。但是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

為什麼3 30放學是中國教育最大的一個問題?

3 30放學是中國教育最大的一個問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很多家庭的孩子由於沒有人接,都被送到了託管機構,這些託管機構有的甚至沒有辦學資質,教學質量堪憂。孩子長期在這種機構中,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都讓人擔心。為了給學生減輕負擔,提高健康水平,才有了小學生3 30放學的規定。那時候社會發展水平低,這個時間...

中國教育制度不行好多人都出國留學可為什麼也有好多外國人來中國留學

1 首先對於中國的教育制度尤其是高等教育制度不能簡單的評價為好與不好。生產關係是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目前的高等教育制度也是與國情相適應的,雖然有很多缺陷,與國外相比較差距很大,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目前無奈的和最好的選擇。2 出國留學分為好多類,成績好的出國深造與成績差的出國留學基本對半,甚至後者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