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的特性對黃土地貌發育的影響是什麼

2021-03-04 00:55:54 字數 5241 閱讀 1270

1樓:安居尋常百姓家

黃土結構疏

bai鬆、多孔隙或孔洞;du質地均zhi一;富含碳酸鈣;dao垂直節理很發育;內

黃土遇水浸容溼後會發生可溶性鹽類(主要是碳酸鈣)溶解和部分粘土及其他細顆粒物質流失。

流水很容易下滲,對黃土造成侵蝕,在流水作用、重力崩塌作用和風力吹蝕作用下,發生水土流失現象,形成千溝萬壑、地面支離破碎的黃土地貌景觀。

2樓:導航教研室

黃土土質疏鬆、多孔隙、呈垂直節理,流水很容易下滲,對黃土造成侵蝕,在流水作用、重力崩塌作用和風力吹蝕作用下,發生水土流失現象,形成千溝萬壑、地面支離破碎的黃土地貌景觀。

黃土有哪些特性及其對黃土地貌發育的影響是什麼

3樓:勝寒

黃土結構疏復

鬆、多孔隙或孔洞;質制地均一;富含碳酸鈣;垂直節理很發育;

黃土遇水浸溼後會發生可溶性鹽類(主要是碳酸鈣)溶解和部分粘土及其他細顆粒物質流失.

流水很容易下滲,對黃土造成侵蝕,在流水作用、重力崩塌作用和風力吹蝕作用下,發生水土流失現象,形成千溝萬壑、地面支離破碎的黃土地貌景觀.

4樓:安居尋常百姓家

黃土結構疏鬆bai、多孔隙或du孔洞;質地均一;富含碳zhi酸鈣dao;垂直節理很發育;

黃土遇水內浸溼後容會發生可溶性鹽類(主要是碳酸鈣)溶解和部分粘土及其他細顆粒物質流失。

流水很容易下滲,對黃土造成侵蝕,在流水作用、重力崩塌作用和風力吹蝕作用下,發生水土流失現象,形成千溝萬壑、地面支離破碎的黃土地貌景觀。

黃土地貌的特徵是什麼?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溝谷眾多、地面破碎

我國的黃土高原溝谷縱橫,素有「千溝萬壑」之稱。黃土高原溝谷密度比我國其他的地區要大很多,溝谷下切深度為50~100米。溝谷面積一般佔流域面積的30~50%,有的地區達到60%以上,將地面切割為支離破碎景觀,而且地面坡度普遍很大,所以就構成了黃土高原「支離破碎」的地表特徵。

(2)侵蝕方式獨特、過程迅速

黃土地貌形成的原因很很多種,侵蝕外營力有水力、風力、重力和人為的一些作用,它們對黃土地面做面狀侵蝕、溝蝕、地下侵蝕、塊體運動和運移土地等方式。由於這些的外營力所造成的陷穴、盲溝、天然橋、土柱、碟形窪地等,稱為「假喀斯特」。泥流現象只有在黃土區才容易見到,這主要是由於上方的水體向下流而形成的。

黃土的抗蝕能力特別的弱,因此黃土的侵蝕速度很快,丘陵坡面幾乎是在以每年1釐米~5釐米的速度,而黃土高原的北部的溝頭前進率更是在以每年1米~5米的速度在前進,個別的溝頭甚至是達到了每年30米~40米的速度。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甚至有一次因為暴雨的沖刷成了一條數百米的侵蝕溝。由此可見,黃土高原每年被侵蝕的速度多麼迅速。

我國的「母親河」——黃河,每年的輸送的泥沙中,有90%以上的數量都是來自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河流每年輸送的泥沙量每平方公里大於5000噸,其中陝北的窟野河的神木水文站至溫家川水文站區間輸沙量每年每平方公里甚至達到35000噸。

(3)溝道流域內有多級地形面

溝道流域內的地形面一般可以分為**:各個流域的分水嶺為第一級;降低60米~80米為第二級;再次基礎上在降低40米~60米為第**。各級地形面的地層結構都是不一樣的,第一層層序儲存的很完整,第二層比第一層薄很多,有的時候甚至是消失不見的,第**地形面只有馬蘭黃土堆積。

第二層和第三層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谷形了,在第三層地形面之下就是現代溝谷了。溝道流域的發展情況就是黃土地貌發育歷史過程的記錄了,也是黃土高原形成溝壑的原因之一。

黃土地貌的地貌特徵

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黃土的分佈面積約佔到了全球陸地面積的10%左右,呈帶狀分佈在南北半球的中緯度的森林、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帶。中國是黃土面積分布最廣的國家,北起陰山山麓,東至東北的松遼平原和大、小興安嶺一帶,西至天山、崑崙山山麓、南達長江中下游流域,面積約是63萬平方千米。我國黃土面積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是黃土高原,其黃土面積約佔到了全國覆蓋面積的72.

4%左右,其厚度也在世界上乃至全國都是屈指可數的,它是世界上黃土地貌最典型的地區。

黃土地貌的特徵及分佈

黃土地貌

黃土地貌在全球分佈很廣,典型的黃土地貌有以下特徵:

(1)溝谷眾多、地面破碎

我國的黃土高原溝谷縱橫,素有「千溝萬壑」之稱。黃土高原溝谷密度比我國其他的地區要大很多,溝谷下切深度為50~100米。溝谷面積一般佔流域面積的30~50%,有的地區達到60%以上,將地面切割為支離破碎景觀,而且地面坡度普遍很大,所以就構成了黃土高原「支離破碎」的地表特徵。

(2)侵蝕方式獨特、過程迅速

黃土地貌形成的原因很很多種,侵蝕外營力有水力、風力、重力和人為的一些作用,它們對黃土地面做面狀侵蝕、溝蝕、地下侵蝕、塊體運動和運移土地等方式。由於這些的外營力所造成的陷穴、盲溝、天然橋、土柱、碟形窪地等,稱為「假喀斯特」。泥流現象只有在黃土區才容易見到,這主要是由於上方的水體向下流而形成的。

黃土的抗蝕能力特別的弱,因此黃土的侵蝕速度很快,丘陵坡面幾乎是在以每年1釐米~5釐米的速度,而黃土高原的北部的溝頭前進率更是在以每年1米~5米的速度在前進,個別的溝頭甚至是達到了每年30米~40米的速度。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甚至有一次因為暴雨的沖刷成了一條數百米的侵蝕溝。由此可見,黃土高原每年被侵蝕的速度多麼迅速。

我國的「母親河」——黃河,每年的輸送的泥沙中,有90%以上的數量都是來自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河流每年輸送的泥沙量每平方公里大於5000噸,其中陝北的窟野河的神木水文站至溫家川水文站區間輸沙量每年每平方公里甚至達到35000噸。

(3)溝道流域內有多級地形面

溝道流域內的地形面一般可以分為**:各個流域的分水嶺為第一級;降低60米~80米為第二級;再次基礎上在降低40米~60米為第**。各級地形面的地層結構都是不一樣的,第一層層序儲存的很完整,第二層比第一層薄很多,有的時候甚至是消失不見的,第**地形面只有馬蘭黃土堆積。

第二層和第三層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谷形了,在第三層地形面之下就是現代溝谷了。溝道流域的發展情況就是黃土地貌發育歷史過程的記錄了,也是黃土高原形成溝壑的原因之一。

成因和過程

黃土地貌是黃土堆積的過程中受到強烈的侵蝕而產生的,黃土地貌和其他的地貌特徵一樣的都是有風蝕和水蝕的外營力,但是和其他的地貌特徵不同的是,風在黃土堆積中起到的是主要的推動力,侵蝕是以流水作用為主。黃土塬、樑、峁等地貌型別主要由堆積作用形成,而各種溝谷則是強烈流水侵蝕的結果。黃土區的侵蝕有古代和現代之分。

古代的侵蝕為自然侵蝕,速度非常的緩慢,現代人類開始進行大詭祕的農耕或者是砍伐活動,因此加快了侵蝕的速度。

7樓:百度使用者

典型的黃土地貌有以下特徵: 黃土塬為頂面平坦寬闊的黃土高地,又稱黃土平臺。其頂面平坦,邊緣傾斜3°~5°,周圍為溝谷深切,它代表黃土的最高堆積面。

面積較大的塬有隴東董志塬、陝北洛川塬和甘肅會寧的白草塬。塬的成因多樣,或是在山前傾斜平原上黃土堆積所成,如秦嶺中段北麓和六盤山東麓的緩傾斜塬(稱為靠山塬);或是河流高階地被溝谷分割而成,如晉西鄉寧、大寧一帶的塬;或是在平緩分水嶺上黃土堆積形成,如延河支流杏子河中游的楊臺塬;或是在古緩傾斜平地上由黃土堆積形成,如董志塬(見彩圖甘肅董志塬(中國))、洛川塬;或是黃土堆積面被新構造斷塊運動抬升成塬(稱為臺塬),如汾河和渭河下游谷地兩側的塬。

黃土樑 黃土樑為長條狀的黃土丘陵(見彩圖山西柳林黃土樑(中國))。樑頂傾斜3□~5□至8□~10□者為斜樑。樑頂平坦者為平梁。

丘與鞍狀交替分佈的樑稱為峁樑。平梁多分佈在塬的外圍,是黃土塬為溝谷分割生成,又稱破碎塬。六盤山以西黃土樑的走向,反映了黃土下伏甘肅系地層構成的古地形面走向,其樑體寬厚,長度可達數公里至數十公里;六盤山以東黃土樑的走向和基岩面起伏的關係不大,是黃土堆積過程中溝谷侵蝕發育的結果。

(圖2黃土丘陵) 黃土峁為溝谷分割的穹狀或饅頭狀黃土丘(見彩圖甘肅**黃土峁(中國))。峁頂的面積不大,以3°~10°向四周傾斜,並逐漸過渡為坡度15°~35°的峁坡。若干個峁大體排列在一條線上的為連續峁,單個的叫孤立峁。

連續峁大多是河溝流域的分水嶺,由黃土樑侵蝕演變而成;孤立峁或者是黃土堆積過程中侵蝕形成,或者是受黃土下伏基岩面形態控制生成。

□地為老溝谷(距今10萬年左右形成)中由黃土堆積成、未經現代溝谷分割的平坦谷地,即黃土□。□地被現代溝谷分割(稱為破□),其中面積較大的地塊稱為坪地,即黃土坪;沿溝呈條狀分佈的破□地稱為□地,即黃土□,有的地方稱為壕□地。從成因上講,坪地、□地和壕□地都是溝階地,只是尚未完成階地發育的全過程。

有細溝、淺溝、切溝、懸溝、沖溝、坳溝(乾溝)和河溝等7類。前4類是現代侵蝕溝;後兩類為古代侵蝕溝;沖溝有的屬於現代侵蝕溝,有的屬於古代侵蝕溝,時間的分界線大致是中全新世(距今3000~2023年)。

細溝深幾釐米至10~20釐米,寬十幾釐米至幾十釐米,縱比降與所在地面坡降一致。大暴雨後,細溝在農耕坡地上密如蛛網。

淺溝深0.5~1.0米,寬2~3米。

縱比降略大於所在斜坡的坡降,橫剖面呈倒人字形,在耕墾歷史越久,和坡度與坡長越大的坡面上,淺溝的數目越多。它是由樑、峁坡地水流從分水嶺向下坡彙集、侵蝕的結果。

切溝深一、二米至十多米,寬

二、三米至數十米。縱比降略小於所在斜坡坡降,橫剖面尖「v」字形,溝坡和溝床不分,溝頭有高1~3米陡崖。它是坡面徑流集中侵蝕的產物,或者是潛蝕發展而成,多出現在樑、峁坡下部或谷緣線附近,其溝頭常與淺溝相連。

如果淺溝的匯水面積較小,未能發育為切溝,彙集於淺溝中的水流匯入溝谷地時,常在谷緣線下方陡崖上侵蝕成半圓筒形直立狀溝,稱為懸溝。 沖溝深10多米至40~50米,寬20~30米至百米,長度可達百米以上。縱剖面微向上凹,橫剖面「v」字形,其谷緣線附近常有切溝或懸溝發育。

老沖溝的谷坡上有坡積黃土,溝谷平面形態呈瓶狀,溝頭接近分水嶺;新沖溝無坡積黃土,平面形態為楔形,溝頭前進速度較快。大多數沖溝由切溝發展而成。 流水由地面徑流沿著黃土中的裂隙和孔隙下滲進行潛蝕,破壞了黃土的原有結構或使土粒流失、產生洞穴,最後引起地面崩塌所形成。

包括以下型別:

黃土碟為溼陷性黃土區碟形窪地。由流水下滲浸蝕黃土,在重力的影響下土層逐漸壓實,引起地面沉陷而成。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深1至數米,直徑 10~20米,常形成在平緩的地面上。

黃土陷穴為黃土區漏陷溶洞。由流水沿黃土層節理裂隙進行潛蝕作用而成,多分佈在地表水容易彙集的溝間地邊緣和谷坡。根據形態分為3種:

①漏斗狀陷穴,口大底小,深度不超過10米。②豎井狀陷穴,呈井狀,深度可超過20~30米;③串珠狀陷穴,幾個陷穴連續分佈成串珠狀,各陷穴的底部常有孔道相通。它與黃土碟不同,各種陷穴都有地下排水道和出水口。

兩個或幾個陷穴由地下通道不斷擴大,使通道上方的土體不斷塌落,未崩塌的殘留土體形如橋樑,稱為黃土橋(見彩圖甘肅榆中黃土橋(中國))。 為黃土溝邊的柱狀殘留土體(見彩圖陝西清澗黃土柱(中國))。由流水不斷地沿黃土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和潛蝕以及黃土的崩塌作用形成,有圓柱狀、尖塔形,高度一般為幾米到十幾米。

黃土有哪些特性及其對黃土地貌發育的影響是什麼

黃土結構疏復 鬆 多孔隙或孔洞 質制地均一 富含碳酸鈣 垂直節理很發育 黃土遇水浸溼後會發生可溶性鹽類 主要是碳酸鈣 溶解和部分粘土及其他細顆粒物質流失.流水很容易下滲,對黃土造成侵蝕,在流水作用 重力崩塌作用和風力吹蝕作用下,發生水土流失現象,形成千溝萬壑 地面支離破碎的黃土地貌景觀.黃土結構疏鬆...

大風颳過黃土地,要把黃土刮到哪裡去是什麼歌?

親,這首歌的名字叫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歌曲名稱 黃土高坡 我揚了一把黃土飛颳走 什麼歌的歌詞 歌詞中有,抓了一把黃土風颳走,是什麼歌 華夏之歌 華夏演義 傳說 片尾曲。作詞 張善飛。作曲 張擎。抓一把黃土風中撒 黃土地裡種出你我她 舉一輪明月照千秋 老皇曆拴著咱老家 採一瓣心香濟蒼生 老祖宗恩澤盈天...

黃土地的青蛙往往是黃色的,這是什麼的選擇結果

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只有黃 的才不會被天敵解決掉,慢慢的就只剩黃 的啦。自然選擇.自然選擇 natual select 生物全是理工學科嗎?他需要提前預習嗎?生物屬於理工學科,但是有許多都是要背要記要理解的。個人覺得不需要提前預習,在上課時認真聽就行,畢竟生物也不怎麼艱深難學。如果你想在上課時候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