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論語擴寫成作文,用一句論語擴寫成作文

2021-03-04 00:09:20 字數 2038 閱讀 7090

1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從這裡讀起

《論語》開篇第一段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我感覺孔子的這幾句話的前面都應當加上如果兩個字才是完整的,即如果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如果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如果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幾句話不是孔子對現實情況的敘述,而是對於希望的假設。孔子希望他的學生、同事和朋友們都能夠學而時習之,甚至還可能也是對自己的自勉。希望大家能夠將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去學習,去溫故知新。

當然,從事物的另一方面去看,學習對於常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甚至可能很痛苦,可能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啦!

縱觀孔子一生,他應當不是一個追求平靜生活的人。他帶著一幫擁躉們跑了不少地方,並不是被迫的,還有不少地方想去而沒去成呢。所以一旦不往外邊跑,在家裡呆久了多少會覺得生活缺乏生氣,如果這個時候有朋自遠方來,那個高興勁兒當然就不用說了。

因此孔子對於有朋自遠方來這樣的事,孔子恐怕不只是希望了,而是盼望了。不過這裡有一點要注意,不要因為我這樣的解釋,而將後邊的「不亦樂乎」的「樂」字理解錯了,這裡的「樂」是指樂禮,不是說心情快樂,那個時候「樂」字沒有直接表達快樂的意思,這層意思是後來引申出來的。有朋自遠方來,心情當然是快樂的,心情快樂就要有所表示。

怎麼樣來表示呢?首先就是隆重的接待。孔子時候對遠來之朋的隆重接待,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去當地高檔的酒樓吃一頓大餐,而是相應規格的禮樂。

個人之間的會面,不太可能是鐘鼓齊鳴,但也有一定儀式,這種儀式是通過樂體現出來的。

必須說明的是,這裡的「朋」現在常常被解釋為朋友,其實是不合適的。古人的朋和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人所說的友有我們現在的朋友的意思,是親人之外的情感關係的人,可以說是亞親人或者準親人。但朋不是,朋是指同類之人,或者說得好聽點是志同道合的人,同情感沒有必然的關係。

所以對於朋需要以禮相待,對於遠方來朋當然更得這樣,也就應當有樂了。但是友是接近親人的人,自然不需要以禮相待,否則倒反而外道了。後邊提到的原壤同孔子就是友而不是朋,所以兩人見面不講究任何禮節,說話直來直去,甚至動手動腳,但是誰也不會計較。

當然了,朋很多最終都發展成友,而友中也常常發現有朋,因此我們最終就將朋友混為一談了。

一個人如果自認為很有才學、才幹,卻沒有被社會發現、沒有被領導看重,心裡一般都會很委屈、憋悶,感覺懷才不遇,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消極表現。古往今來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可以說太多了。如果不因為懷才不遇而不高興,一直泰然處之,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這需要極大的胸襟和氣度,不是有樂觀的態度就可以做得到。有了這樣極大的胸襟和氣度,也一定能夠表現出極好的風度。而具有這樣極大胸襟和氣度,表現出這樣極好風度的人,在孔子看來當然是已經達到君子的高度了,所以才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而孔子的教育一直是著力於培養君子的,希望學生們都能夠成為君子。繼續把《論語》讀下去,你就會感覺到這一點。

求一篇圍繞《論語》中的一句話寫的作文 5

2樓:1275828919嫁俺

明確的告訴你不是,

寫記敘文的時候或許會用的很少,但議**會用到,1引經據典時用到2說明道理版時用到,

權做為論據用

但是我看了你是初中生,

所以你的文章還是應以記敘文為主吧

但之道,學之受益非淺明確的告訴你不是,

寫記敘文的時候或許會用的很少,但議**會用到,1引經據典時用到2說明道理時用到,

做為論據用

但是我看了你是初中生,

所以你的文章還是應以記敘文為主吧

但之道,學之受益非淺明確的告訴你不是,

寫記敘文的時候或許會用的很少,但議**會用到,1引經據典時用到2說明道理時用到,

做為論據用

但是我看了你是初中生,

所以你的文章還是應以記敘文為主吧

但之道,學之受益非淺明確的告訴你不是,

寫記敘文的時候或許會用的很少,但議**會用到,1引經據典時用到2說明道理時用到,

做為論據用

但是我看了你是初中生,

所以你的文章還是應以記敘文為主吧

但之道,學之受益非淺

論語最後一句話,論語六則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堯bai曰篇 第二十 孔子曰 du 不知命,無 zhi以為君子也 不知禮,無以dao立也 不知內言,無以知人也。孔子說 容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 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 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瞭解他。孔子曰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譯文 孔子說 不...

論語中有一句話,求原文,論語全文解釋

lz記憶是不是有點出入,我倒知道一篇,但是主要講的事情不一樣,意思相近,你看看 子貢贖人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 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

用俗語寫一句用一個俗語寫一句

1 多讀書,心中有本 多寫作,筆下生花。2 多從一家師,多學一家藝。3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4 不會從天落,誰不幹活誰捱餓。5 活路九十九,死路就一條。6 見多識廣,開卷受益。7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獨居守心,群居守口。8 自己跌倒自己起,別打算別人去拉你。9 自己不哭,眼裡沒淚。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