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九鼎下落

2021-03-03 23:56:58 字數 4992 閱讀 3883

1樓:忠鳴驚人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那麼一些國之瑰寶引人關注,讓國人心馳神往,諸如遠古的鎮國神器九鼎,「瘋狂的石頭」和氏璧,千古第一行書《蘭亭序》等等,可惜都失蹤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寶物一旦面世,必將轟動全球。不過,要說奇中之奇,憾中之憾,首推西周九鼎,因為它實在是太著名了。

夏商周三朝鐘愛九鼎,是不需要多說的,這從各地出土的青銅鼎數量就能看出端倪。與司母戊鼎相比,九鼎明顯更有價值一些,年代更早,鑄造也更精美。據《左傳》描述:

夏初收集珍禽異獸、奇異之物,繪畫成圖,讓工匠將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九州,即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樑鼎、雍鼎,用來反映全國統一和王權集中,歷經三國(夏商周),秦以後神祕失蹤,遂成歷史懸案!

從「一言九鼎」到「問鼎天下」,從「三足鼎立」到「拔山舉鼎」,九鼎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牧野之戰後,西周把九鼎搬到了國都鎬京,還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儀式,自此「定鼎」就喻為國家政權的奠基,「遷鼎」則指國家權力的轉移,「問鼎」乃是覬覦政權的非法行為,由此演繹出過許多有趣的歷史橋段。

大禹被譽為聖君,有兩點不得不說:一是治水,二是鑄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婦孺皆知,而他鑄造九鼎的傳說同樣名垂千古。

史書記載,大禹曾留下遺囑:「九鼎存,天下定;九鼎失,天下分。」

司馬遷在《史記》說,「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推算一下,九鼎有近千鈞之重,約合7.5噸。

從出土文物來看,司母戊鼎都達好幾百公斤,更何況象徵天下的九鼎?相傳當年施黯尊令,在荊山鑄鼎,遷移安邑,中隔大河,費時竟

三、四月,用夫達幾十萬。所以,泗水偶然失鼎後,一鼎陷在深水汙泥之中,這才難以找尋。

周平王把首都遷到洛邑後,周朝王室日益衰落。楚莊王「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率先「問鼎」。公元前606年,楚王伐陸渾戎,觀兵於周郊,周定王被迫派人行慰勞歡迎之禮。

楚王「問鼎小大輕重」,王孫滿日:「在德不在鼎。」楚王日:

「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日:

「嗚呼!……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王乃歸。這就是「問鼎中原」這句成語的由來。自此之後,諸侯國紛紛覬覦中原,「問鼎」不斷。

可以說,春秋縱橫捭闔三百年,戰國「合縱連橫」二百載,基本上都是圍繞九鼎是的。

眾所周知,周幽王是個十足的昏君。為了博取褒姒一笑,他不惜烽火戲諸侯;為了博得使忠臣一哭,他竟將九鼎扔下「深淵」。自作孽,不可活。

當申候、繒候、犬戎三路大軍進逼鎬京之時,周幽王只能獨逃至驪山。當他再次點燃烽火時,卻不見諸侯班師救援,西周一如九鼎一樣,在既不轟轟烈烈、也不悽悽慘慘中走向滅亡。

秦始皇「泗水撈鼎」一事,在很多文獻史料裡都有記載。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西周後,在回國經過途中,代表秦國的雍州之鼎躍入泗水,最後只把八鼎都完好運到了秦國,置周鼎於咸陽宮。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出巡路過彭城時,派了數千人下泗水打撈失落的那一鼎,甚至虔誠地「齋戒祈禱」,但最終周鼎「弗得」,卻讓「市井」劉邦發出「大丈夫當如此也」、「黔夫」項羽放出「彼將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

九鼎的出現,是歷史的使然,確實起到過震懾諸侯的作用。不過,九鼎最後還是失蹤了,這讓後人無比的思念。既然是鎮國之寶,九鼎自然不可輕易示人,如果不慎一旦易手,則意味著王朝覆滅。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保帝國傳至萬世,必將九鼎葬於墓中,永世據為己有。這也許可以解釋九鼎為什麼會失蹤千年了。

周朝是象徵國家權利的傳國之寶九鼎哪去了

2樓:對方考慮看過

九鼎下落至今成謎。

司馬遷在他撰著的《史記》一書中,對九鼎的記敘,就有出入,前後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紀"中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秦從雒邑掠九鼎入秦。

但在《封禪書》中說:"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由後者分析,九鼎在秦滅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時,已經不見;那麼,前者所述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從雒邑掠九鼎歸秦,豈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費解!

司馬遷之後,東漢的著名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漢書》中,對九鼎之下落,採取兼收幷蓄之法,收錄了司馬遷的上述兩說,同時,又補充了一條史料,說是在周顯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沒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泗水之下。後來秦始皇南巡之時,派了幾千人在泗水中進行打撈,畢竟是江水滔滔,無從覓處,只得徒勞而返。

到了清代,九鼎之下落更加難以考察尋覓。後代史家只能隨意加以揣測了。王先謙在《漢書補註·郊祀志》中認為:

東周王室在衰落的過程中,已無力量保護自己。而戰國時期各個實力雄厚的諸侯國,卻虎視眈眈,力圖統一中國,取周而代之。因此,象徵王權和"天命所歸"的九鼎,自然成為各諸侯必欲奪之的稀世國寶;加之此時周王室財政困難,入不敷出,於是銷燬九鼎以鑄銅錢,對外則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甚至說其中一鼎已東飛沉人泗水之中,免得諸侯國興兵前來問鼎,自找麻煩,王光謙的說法雖似有理,但提不出任何一點史料加以證實,因此,是使人難以置信的。

後世帝王亦曾屢次重鑄九鼎,以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和宋徽宗崇寧三年兩次最為有名。

縱觀中國曆代史籍,關於九鼎下落的材料雖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據,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九鼎今天究竟是否還存在?在歷史上,根據歷代史書記載,它確實曾作為夏、商、週三代的鎮國之寶。

相傳了二千年;並且,從未發現過古人關於它已銷燬的歷史記載。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謎。或許,今後會有揭破這個千載之謎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見天日之時。

3樓:匿名使用者

權力的象徵 帝王九鼎之謎

禹治水成功,被奉為一代聖賢,但他違反了部落聯盟的傳統,建立了家天下的奴隸制國家,並鑄造了象徵王權的九鼎。隨著王朝的更送。九鼎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然而,到了秦漢之間。九鼎卻不見了蹤影,由此人們懷疑九鼎到底真的存在嗎?

我國古代青銅工藝高度發達,傳下了許多稀世之寶,,然而就歷史價值而言,卻沒有一件比得上傳說是大禹所鑄的九鼎。後人將爭奪政權稱為「問鼎」,建立政權稱為「定鼎」,就是因為三代以來,九鼎一直被視為王權象徵的緣故。

根據《左傳》魯宣公三年記載,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貢銅,鑄造九鼎,事先將全國各地山川奇異之物畫成圖形,然後分別刻於鼎身。九鼎鑄成後,陳列於宮門之外,使人們一看便知道所往之處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據說此舉深得上天的讚美,因而夏朝獲得了天帝的保佑。

九鼎一出世,就蒙上了一層神祕色彩。其實,透過神話因素,就不難看出它的政治價值。夏以九州之銅鑄成九鼎,再以九鼎象徵九州,無非是要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實現了天下一統。

此後,九鼎便成了三代傳國之寶。傳說夏亡之後,鼎遷於商,商亡之後,鼎遷於周,表明天命之所歸。

春秋時期,隨著王室力量的衰落,強大的諸侯對九鼎產生了覬覦之心,而由楚國首先發難。《史記

4樓:匿名使用者

九鼎不明下落(**)

鼎,是我國夏朝禹之子啟時鑄造的。它分別以九隻刻樓精美、古樸典雅、氣勢莊重的青銅大鼎,體現了王權的集中和至高無上,反映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昌盛。幾千年來,一直被人們視為中華民族傳世之國寶。

在工藝美學上,它是一套稀世之作,從文化考古角度分析,它是我國青銅器時代的集中代表,從鑄造工藝技術上看,它標誌著中國的歷史已結束了野蠻時代,進入了文明的時代。令人遺憾的是:儘管有關九鼎的資料,不絕於歷代史冊,但在二千多年前,它就早已不知隱身何處了。

夏代的青銅鑄造業,已相當發達。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熔點低,便於鑄造冶煉。夏代的鍊銅業。

古文獻中亦有記載。《越絕書》卷十一日:「禹穴之時,以銅為兵。

」關於鑄造九鼎,《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後開(啟)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九鼎既成,遷於三國。」三國指夏、商、周。

《左偉》宣公三年曰:「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即言此事。

據考古材料證明,當時的奴隸在鑄造象九鼎這樣的大型器件時,一般是首先用質細的泥土製成器範,再用木炭作燃料,用銅製的坩鍋冶煉銅,錫礦塊,最後將銅錫溶液注入範中,就成為青銅器。

《春秋左傳》中,談到九鼎鑄造的情況:夏朝初年,朝廷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夏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九鼎象徵九州,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為天下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上之濱,莫非王臣。」從此,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定鼎」,成為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了。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整飭內政,興修水利,厲行改革,國富兵強的形勢之下,興兵攻擊陸渾之戎,逼近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為他舉行慰勞歡迎之禮,莊王「問鼎小大輕重」,表明了他有滅周的野心。從此,後人將爭奪政權,稱之為「問鼎」。此後,關於九鼎的下落,史家眾說紛壇,不一而足。

司馬遷在他撰著的《史記》一書中,對九鼎的記敘,就有出入,前後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紀」中說,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二五五年),周赧王死,秦從雒邑掠九鼎人秦。

但在《封禪書》中說:「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由後者分析,九鼎在秦滅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時,已經不見;那麼,前者所述秦照王五十二年,秦從錐邑掠九鼎歸秦,豈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費解!

司馬遷之後,東漢的著名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漢書》中,對九鼎之下落,採取兼收幷蓄之法,收錄了司馬遷的上述兩說,同時,又補充了一條史料,說是在周顯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沒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泅水之下。後來秦始皇南巡之時,派了幾千人在泅水中進行打撈,畢竟是江水滔滔,元從覓處,只得徒勞而返。

到了清代,九鼎之下落更加難以考察尋覓。後代史家只能隨意加以揣測了。王先謙在《漢書補註·郊把志》中認為:

東周王室在衰落的過程中,已元力量保護自己。而戰國時期各個實力雄厚的諸侯國,卻虎視眈眈,力圖統一中國,取周而代之。因此,象徵王權和「天命所歸」的九鼎,自然成為各諸侯必欲奪之的稀世國寶;加之此時周王室財政困難,人不敷出,於是銷燬九鼎以鑄銅錢,對外則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甚至說其中一鼎已東飛沉人泅水之中,免得諸侯國興兵前來問鼎,自找麻煩,王光謙的說法雖似有理,但提不出任何一點史料加以證實,因此,是難以使人置信的。

縱觀中國曆代史籍,關於九鼎下落的材料雖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據,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九鼎今天究竟是否還存在?在歷史上,根據歷代史書記載,它確實曾作為夏、商、週三代的鎮國之寶。

相傳了二千年;並且,從未發現過古人關於它已銷燬的歷史記載。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謎。或許,今後會有揭破這個千載之謎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見天日之時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言九鼎造句,用一言九鼎造句

他說話向來一言九鼎,絕不違約 祝你新年快樂哦 出了事故,首先應調查原因。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這是決策的科學化 問題。古今之市領導,似乎還在車上,就作出重大決定了。而且一言九鼎,權重如天。大丈夫說話一言九鼎,絕不食言。男人說出來的話就得一言九鼎。小明說話算話,是個一言九鼎的人 用一言九鼎造句 1 三...

禹鑄九鼎的傳說禹鑄九鼎的傳說實際上反映了

大禹建立夏朝後,在以前先王子孫諸侯國林立的基礎上,又分封了很多諸侯國,時間長了,有些諸侯不免離心離德。為了檢閱天下究竟有多少諸侯國,維護夏朝和諸侯國的統屬關係,大禹決定召開一次諸侯大會。因這時適值各方諸侯來朝,夏禹趁機舉行郊祀之禮,眾諸侯都留在陽城助祭。到祭祀的時候,大禹稽首伏地,深深祝禱。典禮官高...

九鼎竹鹽是合法的嗎,九鼎竹鹽是國家認可的嗎

您好,九鼎竹鹽有國家認監委認證,九鼎竹鹽有祛斑美容 的功效,而且也可以促進體內腸胃暢通無汙垢,有清理全身血管無於堵的作用,同時能排除化妝品殘留的重金屬毒素,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元素。當人體出現免疫力下降,自愈力喪失,而竹鹽為鹼性食品,有效改善身體酸鹼平衡,提高防治病能力,從根上解決問題。竹鹽能夠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