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寓言中的鵬可喻指以下哪個人

2021-03-03 21:45:45 字數 3418 閱讀 3075

1樓:

鯤鵬來自莊子的《逍遙遊》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 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莊子說有一種大鳥叫鵬...

中國傳統文化

2樓:oo冰天百華

1,b.

大道或身懷大道之人

2,b.

孔子3, c.

三遍4, b.

孰知正見

5, d.

道籟6,a.

百圍之木

7, d.

以自為是

8,a.

養性為主

9, b.

治國者10, b.懸解

莊子一則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麼道理

3樓:116貝貝愛

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於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藉。還說明一個人的視野是被自己的能力限制的,理解不了別人的原因是自己水平不夠。

原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翻譯:北方的海里有一條大魚,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變化為鳥,名字叫鵬。

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這隻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旋轉扶搖而上直衝九萬里高空,此一飛在六個月後方才停歇下來。

」像野馬奔騰一樣的遊氣,飄飄揚揚的塵埃,彷彿是由生物氣息吹拂。我們所見湛藍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無邊無際的嗎?

鵬鳥所見,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吧。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窪處,可以用芥草作船,而擱個杯子當船就會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便無法託負巨大的翅膀。所以,鵬鳥飛到九萬里高空,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後方能憑藉風力飛行,揹負著青天,毫無阻擋,這樣就能飛到南方了。

寒蟬與小灰雀對此覺得很奇怪,它說:「我猛地起飛,力圖到達榆樹和檀樹的樹枝,有時飛不到,也就落在地上而已,為什麼要到九萬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飛呢?」到近郊去的人,晚餐前就可以返回,肚子還沒餓,不需要乾糧;

到百里之外去,晚上就要準備第二天的乾糧;到千里之外去,就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來準備糧食。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當然不懂得這些道理,小不點理解不了大塊頭,壽命短的理解不了壽命長的。

此文出自戰國時期·莊周《莊子》《逍遙遊》

寫作背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雖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汙穢,「不可與莊語」,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裡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至「聖人無名」,是全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

第二部分從「堯讓天下於許由」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第三部分從「惠子謂莊子曰」至結尾,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一前286),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小官漆園吏,但不久辭去。

楚威王聘他為相,遭拒絕,「終身不仕」。他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認為萬物起源於「道」,而人的生死只不過是「道」在其發展過程中一個短暫的環節。

4樓:s向隅姑娘

這則文章是莊子的《逍遙遊》,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

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

最後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裡行間裡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擴充套件資料

後世影響

《逍遙遊》全篇集中表現了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它不僅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等古代後世作家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還對中國現當代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5樓:南邕

原文出自《莊子》,鯤是一種大魚,幾千裡那麼大.鵬是一種大鳥,也有幾千裡那麼大.斥鷃不能理解,因為「自己一跳才幾米高」,你們簡直是胡說.

莊子用這個寓言故事表達了「一個人的視野是被自己的能力限制的,理解不了別人的原因是自己水平不夠」.

莊子也在嘲笑那些理解不了他的人,他好似在說「你們其實都是斥鷃,而我是鯤鵬」,你們當然理解不了我在說什麼了!孔子也說過類似哲理的話:「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老子說過:「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或存或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幾位聖人說的話不一樣,卻是一個意思———你們不能理解我,是因為你們層次不夠,其實我也不應該對你們說!

我們要自我警醒,不要輕易地批評別人,因為很可能是我們自己水平不夠,理解不了別人.相比之下,很多人動則批評「孔子」的腐朽思想,亦或是說「老子、孔子吵架的事兒」,其實那些人都是「斥鷃」而已.自己差勁兒,所以理解不了別人.

網頁連結

6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或

寓言中的寓意是怎樣體現的,寓言中的寓意,道理,啟示的區別

通過寓言諷刺揭示寓意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它以很簡單的故事寄託生活真理,往往有很明顯的教育意義。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況下是人格化的動物 植物或自然界其他東西和現象。主題思想大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

伊索寓言中的《老鼠報恩》全文,伊索寓言裡的《鼴鼠》全文

獅子睡著了bai,一隻老鼠跳到他身du 上。獅子 給弄醒了zhi,立dao 刻把老鼠捉住,回要吃掉它。老鼠請求饒命答,說將來會報答獅子的恩情。獅子朝它笑了笑,把它放掉了。後來獅子被獵人捉到,用繩子捆在樹上。老鼠聽 到獅子的嘆息聲,跑過來咬斷了繩子,把獅子放跑了。老鼠說 你當時笑我,以為我報答不了你的...

伊索寓言中的動物寓言部分廣泛釆用什麼手法

伊索寓言 往往篇幅小而寓意深刻,特別是動物寓言部分廣泛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動物各自的特性,刻畫栩栩如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希望能幫到你 伊索寓言動物寓言部分廣泛採用什麼為手法 伊索寓言動物寓言部分廣泛採用的手法 擬人手法。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採納 動物類語言故事大量採用擬人手法。伊索寓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