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哪些關於城市管理的著作中有提及到縣級城市管理

2021-03-03 21:24:03 字數 5087 閱讀 4472

1樓:匿名使用者

聽著就像問哪個歐美大學有相聲專業似的。中國的縣與眾不同,是發達的農業社會自古留存到現在的特有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而且由於自古皇權不下鄉,宗族、家族、鄉紳共管的原因,早就了更加與眾不同的社會組織形態!

既然政權組織形式,社會組織形式都與眾不同,還看哪門子國外著作呢?!

結合所學城市管理某一方面的理論,寫一篇課程學習總結,題目如下(自動選擇其一)

2樓:匿名使用者

城鄉一體化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生產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選擇。根據發達國家的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經驗,當城市化水平低於30%時,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裡,農村遠離城市文明;當城市化水平超過30%時,城市文明開始向農村滲透和傳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長趨勢;當城市化水平達到50%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達到70%左右;當城市化水平達到70%以上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將接近或達到100%。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然要求工業反哺農業、工業為農業農村提供發展資金,只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了,才能為農民轉移就業提供條件,才能為反哺農業、帶動農村提供經濟基礎。

因此我們仍然必須強調工業化的快速推進,走「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道路。推進城鄉一體化與新農村建設相輔相成、協同共生。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新農村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發展將是長期並存的任務。

在我國現階段,城鄉一體化建設有著深刻的內涵。它要求統一城鄉規劃,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和政策,加強城鄉間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促進城鄉間生產要素流動,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農村與城市一樣共享現代文明,以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新農村建設與城鄉一體化之間的關係是:

通過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實現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產業優勢互補的良性互動,促進農村的生產發展、農民生活寬裕;通過統籌城鄉兩個文明建設和空間佈局一體化,促進農村的村容整潔和鄉風文明;通過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農村管理民主、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這樣,通過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就可以在城鄉一體化的形式上,逐步建立起以工補農、城鄉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係。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難點在農村,但不能由此把新農村建設簡單理解為是以農村為中心的建設,不能把新農村建設理解為新村莊建設。事實上,建設新農村,既不可能是農村地區自身的建設,也不可能每一個鄉村獨立進行,它只能通過城鄉一體化來實現,特別是通過縣域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來實現。首先,在縣級區域,城市與農村的結合最為緊密,除了少數與中心城市結為一體的郊區縣,大部分縣和縣級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是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

這類縣的行政區域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群。縣城作為縣級區域唯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對整個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在大部分地區,「以城促鄉」主要體現為以縣城促鄉村。

其次,縣域經濟是一種中觀經濟。由於縣域經濟活動不只侷限於某種行業或某類產品,而是由多種所有制形式、多部門結構、多層次隸屬關係和多級生產力水平構成的地域性生產綜合體,所以縣域經濟是經濟和社會功能比較齊全,綜合各產業各部門乃至社會單位於一身的國民經濟小系統、小網路。「以工帶農」需要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經濟要素的互補,首先應著眼於縣域。

第三,大多數基礎設施都具有區域性特點,一般說來,道路、供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在縣級區域內構成一個體系,農村公共產品和服務(如農村基礎教育)的供給體系也是以縣為單位的。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增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是要另起爐灶,而是在現有體系上繼續生長,因而大多數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產品提供也必定是基於縣域的。正因為如此,2023年**」一號檔案」《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著力發展縣城和在建制的重點鎮,增強縣級管理能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討論了浙江省長興縣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方面所進行的探索。其經驗和問題,既有個性特徵,更有值得挖掘的共性因素。其中的兩個關鍵問題是:

其一,新農村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發展,需要**作為主要的推動者,同時也需要引入市場機制。其二,**在公共產品提供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必然存在相當大的資金缺口。解決的辦法在於:

在資金供給角度,一方面是加快工業發展、通過發展獲取資金,另一方面是通過市場機制、儘可能地引入民間資本;從需求的角度,則是分清建設過程重點的輕重緩急,切忌「鋪攤子」、「攤大餅」。而處理好點和麵之間的關係,處理好速度與效益之間的關係,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尊重農民和城鎮居民的意見,通過各種民主協商機制彙集農民和城鎮居民的需求,將資金投向於他們最迫切需要的領域。

3樓:匿名使用者

城鄉一體化理論學習體會

城鄉一體化是指城市和鄉村

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通過要素的自由流動和人為協調,達到經濟一體化和空間融合的系統最優的狀態。此時的城鄉系統是資源配置合理,城鄉共享現代文明的「自然—空間—人類」系統。城鄉一體化亦表示達到這一狀態城鄉關係日益優化的過程。

城鄉一體化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最高表徵。

城鄉一體化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生產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選擇。根據發達國家的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經驗,當城市化水平低於30%時,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裡,農村遠離城市文明;當城市化水平超過30%時,城市文明開始向農村滲透和傳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長趨勢;當城市化水平達到50%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達到70%左右;當城市化水平達到70%以上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將接近或達到100%。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然要求工業反哺農業、工業為農業農村提供發展資金,只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了,才能為農民轉移就業提供條件,才能為反哺農業、帶動農村提供經濟基礎。

因此我們仍然必須強調工業化的快速推進,走「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道路。推進城鄉一體化與新農村建設相輔相成、協同共生。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新農村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發展將是長期並存的任務。

在我國農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程序高速發展的現實條件下,城鄉一體化的戰略意義將更加突出。

1、實現城鄉一體化是城鄉二元結構轉換的需要,儘管我國城鄉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典型的二元結構仍然存在。要從傳統的鄉土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就必須要打破傳統的二元結構束縛。隨著二元結構的轉換,城鄉間的要素流動和商品交換就構成了城鄉間最重要的聯絡機制。

因此,就必須以城鄉一體化戰略作為城市—鄉村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

2、「分久必合」——城鄉複合系統發展的需要,城市離不開鄉村,鄉村也離不開城市。城市和鄉村本為「一家」,只是隨著社會分工及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才逐漸從空間上分離,並由此產生了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別。歷史上的城鄉關係經歷了混沌—對立—隔離的過程,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經濟的重心將逐漸由城市轉向了城市—鄉村地域,城鄉系統也將趨向統一融合。

生態學家馬世駿曾強調,對城鄉這樣的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系統,不應將各亞系統分別對待,必須重視整體綜合。在城鄉系統中,各子系統的發展是相互依賴的,都要求其他系統的配合與支援。因此,要建設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就必須以城鄉一體化為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保證城鄉間的順利貫通。

3、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需要,人口與就業問題,特別是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安置問題,是我國城市化和農村發展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所在。我國目前有2億多農村剩餘勞動力,他們既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財富,又是城鄉進一步發展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大問題。對這部分勞動力是否應進入大城市,學者們眾說紛紜。

剩餘勞動力不可能全部湧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滯留農村。要保持城鄉這一複雜巨系統的高效率運轉,必須要強調和重視系統內部各子系統及外部系統間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動。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城鄉間人口的合理流動,將會促進城鄉間人才、科技、資訊、文化等的交流,從而繁榮城鄉經濟。

解決農村剩餘人口問題,必須要從城鄉兩方面統籌考慮,重在疏導和分流。

我國現階段,城鄉一體化建設有著深刻的內涵。它要求統一城鄉規劃,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和政策,加強城鄉間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促進城鄉間生產要素流動,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農村與城市一樣共享現代文明,以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新農村建設與城鄉一體化之間的關係是:

通過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實現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產業優勢互補的良性互動,促進農村的生產發展、農民生活寬裕;通過統籌城鄉兩個文明建設和空間佈局一體化,促進農村的村容整潔和鄉風文明;通過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農村管理民主、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這樣,通過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就可以在城鄉一體化的形式上,逐步建立起以工補農、城鄉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係。

發展城鄉一體化的要點

1、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和「平均化」,有人認為城鄉一體化就是要完全消滅城鄉

差別,最終達到城鄉的絕對融合。這種觀點實質上就是將城鄉一體化引向了「城鄉一樣化」,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行不通的。因為城市和鄉村這兩種社群形態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其特定的自然、社會、經濟、歷史等條件,只要這些方面存在著差別,城鄉差別就不可能消失。

同時,城鄉一體化並不會導致城鄉的「低層次平衡發展」和「平均主義」,它不是降低城市的地位,而是將鄉村的地位加以適當提高,使其在市場體制下處於與城市同等的競爭地位。城鄉一體化強調城鄉間各要素的融合、貫通,但並不排斥差別,相反,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可以將差別轉化為各自的特色,這將有利於形成城鄉系統的高層次協調發展。

2、城鄉一體化的動力機制: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是城鄉兩大系統發展的一種社會、經濟、生態過程,同時又是這一過程的戰略目標。在分析城鄉關係問題上,有學者認為,城市化的滯後是中國城鄉經濟難以協調發展的癥結所在,並由此匯出了通過重新發動城市化來解決城鄉發展問題。

還有一些學者主張靠農村工業化來解決城鄉問題。事實上,農村的發展,不能單靠城市化的輻射,也不能盲目推行農村工業化,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必須兩頭啟動,依靠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加以推進,這就是城鄉一體化的動力所在。

3、城鄉統一市場的建立是城鄉一體化的核心,市場是城鄉經濟聯絡的紐帶,也是縮小城鄉差距、優化城鄉資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鄉經濟要素的流動,是二元結構轉換、城鄉協調發展的關鍵。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種體制束縛,以市場體制為契機,在原有城市市場和農村市場的基礎上,構建城鄉統一市場。

這將是一個市場型別齊全、功能完備的市場體系,它既包括產品市場,又包括要素市場。通過統一的市場體系使農村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剩餘勞動力轉化為生產要素,並得到優化組合,從而為實現城鄉全面貫通、走向一體奠定堅實的基礎。

4、城鄉一體化要從人的需要出發,即「以人為本」,從人本主義角度講,人們從事的一切活動都是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務的,城鄉發展從本質上來說是人與自然在協調基礎上的自我發展。因此,城鄉一體化建設要求為人類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和發展的環境,同時要有利於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廣大農村人口的素質,使其享受現代城市文明,從而利於整個社會的進步。

棗莊 4灑水,路面變冰場,城市管理中有哪些弊端急需改變

像這樣的的事情在生活中真的有不少。這樣的事情往往是兩面有理,管理部門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而普通民眾則認為這些東西影響了生活。例如這一次的灑水到這路面結冰,以及多年從未解決的城管糾紛。其實,這些問題想要解決,還需要更加科學的規劃。02 城市管理盲目跟風。盲目跟風這樣的詞語看似多用在一些社會現象上,但是...

城市管理的五大基本原則是,簡述我國城市社群管理的基本原則

1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合理規劃,突出時代 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原則 2 堅持整合城鎮管理資源,優化城鎮管理流程,逐步推行城市管理數字化的原則 3 堅持創新城鎮管理理念和手段,實行人性化管理和親情化服務的原則 4 堅持群眾參與,加強公眾監督,公開辦事內容 程式 制度,真正解決群眾關心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是幹什麼的

就是有幾個部門的人聯合起來進行執法,起到職能互補作用。換個老百姓的通俗的 就是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的職能是什麼?城市管理局和綜合行政執法局與什麼區別?請問,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的區別是什麼 所謂的執法 局,就是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有的地方叫城市管理綜合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