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農村中學生教育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2021-03-03 21:00:03 字數 5273 閱讀 1123

1樓:楓葉藍精靈

有很多家長在外地打工,有部分孩子也就跟著去外地上學,也有部分家長回認識不到上學的重答

要性所以有些孩子輟學;農村的條件比較艱苦食宿都沒有城裡方便再加上農村教師的工資普遍比城裡的教師低很多,除了日常生活的開銷所剩無幾,所以很多老師也不願意去農村。總體來說生源和師資都不好。

當今農村中學生教育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2樓:匿名使用者

***總書記在中共17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一要求,是充分針對 當前初中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比如師生情緒對立,關係緊張;學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重新抬頭;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現象蔓延;學校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等,開始危及到了新課改的有效推進,引起了全社會、特別是廣大師生的強烈反響。

一、總體現狀

1、教育自身因素導致初中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 表面看來,課改後的學科教材內容不多,偏深偏難的內容少了,比如理科方面的定理、公理、公式等的推導、證明的內容量大大減少,知識難度降低了,而實際上新教材不少知識的連貫性系統性變差,脫節現象嚴重,有些環節算理模糊,加大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和運用的難度,加上考試內容往往遠不止於教材範圍,迫使教師不得不補充大量內容,儘可能地適應考試要求。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就只有擠時間、滿堂灌,學生就只有花更多的時間去做課外練習、去死記知識點。科科如此,學習的難度、強度自然加大。

課程過重、作業過難多、考試過頻以及同學間的激烈競爭、睡眠嚴重不足、精力不濟、內心焦慮、處罰威脅、升重點高中自信不足等,給學生帶來了沉重的精神壓力。作業量大,考試頻繁。農村初中學生平均每天的課外作業總量在2小時左右,初三達到了4小時及以上。

一天中,大多數學校的大多數學生除了三餐,其餘時間都在忙於學習。平均學習時間超過9小時,休息和睡眠不足8小時。學習帶給半數以上學生的體驗是痛苦而非愉悅。

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學生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產生。儘管教育部制訂了許多具體要就,但在現行的招生制度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現象。我認為以下兩點急需解決①認真執行初中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程。

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計劃是農村初中學校課程設定、教學計劃和學科課時安排的法律依據,任何學校都只能嚴格執行,不得調整或突破。一些學校原來已經將一些「副科」課時調整給語、數、外等學科的做法要及時糾正,把時間還給原來的學科——不但從課表上要體現出來,而且應該落實到課堂、落實到課程。②嚴格控制在校學習時間,保證學生休息。

農村初中要嚴格遵守政策規定,認真執行學生在校學習、晚自習、體育活動時間及非住讀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到校參加早晚自習的規定,保障學生充足的休息、睡眠、鍛鍊,使學生有足夠的體力、精力參加學習;要禁止利用午休和晚自習前時間安排任何形式的集體補課、上課或考試;禁止擠佔自習課、晚自習上課或考試,禁止拖堂;禁止學校或教師佔用節假日、雙休日和寒暑假組織學生上課或集體補課,把學生的時間還給學生。

2、外部環境的影響

農村家庭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已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現象,貧富懸殊進一步拉大,確有一部分農村家庭勤勞致富,但仍有相當多的農村家庭剛解決了溫飽新問題,甚至還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當貧困,因此在農村地區,出現了明顯的三多三無現象摘要: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法輔導,二是家長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對孩子的成長無力輔導,三是對教育缺乏正確熟悉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心輔導,同時,農村家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也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家長對子女愛得過分,照顧過度,期望過高,也有少數學生父母離異,使孩子心靈受到極大傷害,這是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心理新問題的直接原因。家長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價值觀也影響著學生輟學。

一些家長受教育的程度相對低,憑著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存狀況,認識不到教育對生產、生活和勞動致富的重要意義,更難於理解「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認為讀書就是讓孩子識幾個字,農村中學師資水平低,教育方法陳舊,使得學生感到學校生活枯燥乏味,產生厭學情緒。加上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使一些教師把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而放鬆對「差生」的關愛和轉化工作,甚至會把「差生」當作影響升學率的包袱加以歧視,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此外,初中課程設定,教材內容沒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一些「後進生」對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聽不進、學不懂,於是產生升學無望而厭學、輟學。

二、學生的價值觀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

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初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

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2、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於初中畢業後的打算,60%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也有40%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選擇就業, 80%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

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72%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有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

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極少數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同時,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3.農村中學生學習動機的狀況

農村中學生對未來懷有美好的願望,並將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需要,希望將來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價值。農村中學生擺脫農村落後環境的願望十分強烈,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們努力學習。因此,在60%的農村中學生看來,考入重點高中或重點大學,將來找一份好工作才是比較現實的。

但仍有一部分農村中學生因考入重點高中或重點大學的希望渺茫,或埋怨自己出身貧寒而在學習方面不思進取。同時,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我們發現,農村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

初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鑑於以上原因,約60%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30%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0%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

而且, 很多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

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0%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三、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鏡頭一:班級裡玻璃被打壞了,你若去當眾調查是誰幹的,大多數的學生會說「不知道」

或「沒看見」,同時他們還會搖搖頭顯出很成熟的樣子,而你換個方式作個暗查,學生會小聲地告訴那是誰幹的事;

鏡頭二:學生打架了,你要責問誰的錯,雙方各不服氣,各說各的理由,不到被事實逼到最後,絕不承認,絕不服輸。而且,仗打出來了,吃了虧的,他不先找你老師,他先跑去找家長、找「一起玩的」再給補回來;另外,諸如說髒話、沒愛心、奢侈浪費、沉迷網咖、抽菸喝酒、談戀愛等等,這些道德問題的缺失和錯位在農村中學是常見的、普遍的,讓我們老師也感到苦惱與困惑。

意志的心理品質不成熟。攻擊性強交往情感閉鎖。

究其原因,我認為:

1、學校教育問題。由於許多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甚至缺乏正確的認識,視其為當今普片現象,而且名義上的工作開展也帶有為應付檢查或點綴、裝飾學校形象的成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有名無實,流於形式,少組織無系統支離破碎,沒有實效。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德育化的傾向非常嚴重。表現在不能正確區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界限,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了一種思想政治工作,以致於在工作開展中移植、套用以往德育的方法和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陷入機械灌輸和說教的境地,缺乏應有的策略和功效。

在學校,一切的教育過程,包括教師的人格、態度、班集體的建設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素質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在建立學校物理環境的同時,下大力氣去塑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等軟環境,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學校給他們帶來的無窮快樂。另外,廣大教師切實要轉變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學生觀,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與學生接觸的每時每刻。

我們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問題,其目標在於增強學生調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他們心理健康水平和發展自我的能力。因此在操作上要儘量避免簡單化、機械化,多注重人性化、情感化、多樣化,重視習慣的養成,潛移默化達到育人的目的。

2、家庭環境問題。當前,農村中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隨著家庭的收入增加。

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沒歷受過什麼磨練,其要什麼父母就滿足什麼,不會有一點的委屈。在農村的家庭中,有的父母常以「不吃虧」的思想來教育孩子,所以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勢必會使孩子形成偏執、自私、冷漠或急躁、脆弱、油滑等心理和性格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還有部分失去單親、雙親的孩子,有的頑劣古怪,有的膽小自卑。。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中,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但大多數只重於學業成績方面。

而忽視學生的健康成長。一個人的家庭條件、家庭背景、父母行為習慣和家庭教育思想等在直接影響著其後天的學習與成長。所以說,家庭環境無疑在影響著孩子思想道德的培育與造塑。

3、社會環境問題。大家都有這樣的感慨:「在校教育了十分鐘,趕不上社會一分鐘」、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是的,現代社會的各種新鮮事物、新生事物以及各種**如海潮般向學生湧來,由於年少,他們看不到社會發展的主流,又無力取捨,那些浮躁表面的東西衝擊了他們的思想和心靈,使他們意志消沉,情緒低落,其非智力因素受到了嚴重影響。

當今農村中學生教育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農村的教育資copy源還比較匱乏,師資bai力量弱,孩du子們有的上學路途難走且遠。而zhi且九年義務dao教育普及率較城市偏低,受錢本位思想的影響,好多孩子輟學做童工或者遠赴外地打工。這也是教育的悲哀之處。希望農村的教育越來越好,沒有輟學的少年。當今農村中學生教育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總書記...

中學生青春叛逆期如何教育

從科學的社會調查的現象發現,5 18歲的孩子過於叛逆,不僅僅是家庭和學校的因素,很大的可能是兒童有多動行為,和注意力缺陷的障礙與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這三種原因都是能引起孩子在性情上出現很暴躁的,衝動的,多動的,學習困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行為。中學生青春期叛逆家長需要 1 寬容的對待孩子,原諒孩子的錯...

如何教育初中生,怎樣教育中學生

難呀,正是逆反的年齡。只能是與之談心,和孩子成朋友才成!怎樣教育中學生 中學生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在孩子健康成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期做好孩子中學階段家庭教育工作主要有6種方法 一 思想引導法。中學生已經基本脫掉小學生的稚氣,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樣思想成熟,他們精力充沛 求知慾強 上進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