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 300字的簡述

2023-03-18 19:05:09 字數 3816 閱讀 5094

1樓:呼延德答賦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能夠領悟的是道義,小人能夠領悟的是利益。」

君子:像這種君子與小人截然二分並且完全對立的說法,在《論語》多次見到。事實上,我們所見的幾乎都是二者之間的人。

因此,在理解時,要有「動態人生」的觀點,就是把「君子」視為「立志或努力成為」君子的人,小人則是「無心或放棄成為」君子的人。只有這樣理解,才可進而主張:君子若是懈怠,可能淪為小人;小人若是上進,可能改頭換面。

如此一來,孔子的教育工作才有實質的作用與效果可言。

本段解讀。出現「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心思想的存在。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做什麼不做什麼君子都是「義之與比」後才為之的。君子轉物。

小人以外在的東西作標準、作參照,並且主要以利來衡量,其行事時不按義、不按該與不該,而按有利沒利,利多利少。小人受物所轉。

君子行事因為按「義以為質」,所以能做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可處有,可處無」「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正由於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內心標準——義,所以能夠「泰而不驕」「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等等差別,都源於行事時這一點用心的不同,而君子小人立分。

具體含義:指認為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君子於事必辨其是非,小人於事必計其利害。

2樓:張

讀《論語》會發現,這裡面經常出現一個詞:君子。我們直到今天還常常將其作為做人的一個標準,說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麼是君子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兩萬多字的《論語》,「君子」這個詞就出現了一百多次。

我們把孔子對於君子所有的言語、界定、描述總結在一起,會發現,大概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

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準。 君子的力量始自於人格與內心。他的內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而後表現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司馬牛曾經問過孔夫子,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君子?

孔子答:「君子不憂不懼。」

司馬牛又問:「不憂不懼,就可以叫君子嗎?

他可能覺得這個標準太低了。

孔子說:「反躬自省,無所愧疚,當然沒有什麼可憂可懼的。「

我們把孔夫子的意思轉換成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一個人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後悔、不愧疚,這個標準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說高就是個至高無上的標準,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說的君子是指什麼樣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他說的君子和現在的君子是兩回事,他說的是男的,有正當官職,處理事情很有能力的那種人!

在論語十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孔子對君子的要求?

4樓:ksxh綠葉

1樓在浪費時間。佔格!!看lz的題。。2樓的是對的!!

5樓:天真學者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中哪一句體現了孔子仁的思想

6樓:夏天小哈尼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 仁的表現在《論語·雍也》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一句。

此句意指: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

《論語》中孔子所說的「君子」是什麼樣的

《論語》中 對於君子的論述有哪些

7樓:資料不詳

下面是《論語》中提到「君子」品性的部分語錄及其大意: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學而》)(態度要莊重不輕浮。做事要盡力,要講究誠信。不要和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結交。犯了過錯要勇於改正。)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里仁》)(一切行事以「義」為準則)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意思同上)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意思同「君子坦蕩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態度和順,但不會苟同別人;小人容易附和別人的意見,但其實不能與別人平和相處。)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強調言行一致。)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衛靈公》)(一切行事以「義」為準則,具體做的時候要符合「禮」,言詞要謙遜,要講信用。)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衛靈公》)(積極修身求學,雖不求名而定能有美名,否則,表明修身求學功夫沒有做到,應該以之為恥。)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強調內省的態度,遇事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君子態度莊重,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但並不爭什麼;和大家相處得很好,但不會結黨。)

「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 ,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衛靈公》)(以求學問道為上,學有所成,自然能獲得祿食,衣食無憂。但學習過程中應安於貧困。)

以上供參考。

論語中哪些話體現了孔子的中庸之道 5

8樓:小驢打盹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評析】「過猶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體說明。「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這是說,舜於兩端取其中,既非過,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為大聖。

這就是對本章孔子「過猶不及」的具體解釋。既然子張做得過份、子夏做得不足,那麼兩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對此二人的評價就是:「過猶不及」。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評析】這一章裡孔子提出對君子要求的基本點之一:

「義之與比。」人的行為必須以義來規範。義是仁德的外施、外在表現。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為人公正、友善,處世嚴肅靈活,不會厚此薄彼。本章談論的仍是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評析】「狂」與「狷」是兩種對立的品質。一是流於冒進,進取,敢作敢為;一是流於退縮,不敢作為。孔子認為,中行就是不偏於狂,也不偏於狷。

人的氣質、作風、德行都不偏於任何一個方面,對立的雙方應互相牽制,互相補充,這樣,才符合於中庸的思想。

【讀解】在孟子看來,狂者是 志向遠大,言語誇張而不切實際的人;狷者是潔身自好的人。(《孟子•盡心下》)這兩種人都有各自的缺點和毛病,但我們常常所遇見的,或者說見得最多的,卻又正是這兩種人。所以,也就只有和他們相交了。

重要的是,我們要認識這兩種人各自的缺點和毛病,從而用「中行」的標準來加以調節,使之不走極端而接近「中行」。說到底,還是一個「過與不及」的問題,狂者太過,狷者不及。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讀解】禮本來指的是區別尊卑貴賤的等級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儀式。但禮的根本目的又在於起中和作用,也是要達和諧的境界。這樣就造成了禮與和之間既相矛盾又相統一的辯證關係。

按照儒家的禮治觀點,就是要人們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和睦相處。所以一方面是禮之用,和為貴,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為和而和,不以禮來進行約束,不講原則,也是不行的。這就是和與禮的辯證法。

用於處理人際關係,也就是既要團結,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又要堅持原則,不能搞庸俗的一團和氣,吹吹拍拍。

9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女人在愛情裡應該是怎樣的,愛情應該是怎樣的???

我們都在犯同一個錯 和喜歡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講心裡話 愛情應該是怎樣的?10 任何一個女孩子在被人追 的時候,心理都是很複雜的。她也許很開心,但是又帶著點惶恐,她對這個闖進自己平靜的生活的男孩子,有著欲拒還迎的矛盾心理,她不是故意的。不要以為她在考驗你,她其實也在和自己鬥爭,她怕受到傷害。不要怕你的...

愛,應該是怎樣的 愛應該是怎麼樣的

愛,絕不是缺了就找,更不是累了就換 你以為愛情是什麼?一點點的動心,一點點的衝動,一個擁抱一個吻?天真的人,日韓劇看多了,浪漫的文章看多了。這也許是愛情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是大部分 愛情的主體是生活,一起生活 你能陪她一時的難過,但你能陪她承受所有的壓力嗎?你能給她身體的溫度,但你能給她生活的方向嗎?...

你認為男女朋友之間應該是怎樣的聊天

聊聊有趣的事,比如碰到小貓小狗啦。看到她喜歡的東西了,經濟允許的話買下來。然後聊聊她喜歡的電視劇。電影,興趣愛好相關的。問問她 你都碰到了什麼開心的事 如果她很累,就允許她吐槽,幫她罵罵她討厭的人。我跟我女朋友都是有一句沒一句的瞎聊,對方比我小一歲,可能共同話題比較多,也能get到我的點。個人覺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