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業在何時基本定型?古代農業生產模式是什麼

2023-03-08 14:20:09 字數 2360 閱讀 1937

1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一) 農業技術的萌芽時期。

新石器時代(距今約10000--2023年以前)中國農業大約起源於一萬年前。它是在採集和漁獵經濟中逐步發。

古代農業圖冊。

展起來的。農業的產生,為人類的文明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農業技術的初步形成時期。

夏、商、周(約公元前2100--公元前771年)這一時期,中國發明瞭金屬冶煉技術,青銅農具開始應用於農業生產。水利工程開始興建。農業技術有了初步的發展。

(三) 精耕細作的發生時期。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公元221年)春秋戰國是中國社會大變革和科技文化大發展時期。鍊鐵技術的發明標誌著新的生產力登上了歷史舞臺,鐵農具和畜力的利用,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大發展。

(四) 北方旱地精耕細作技術的形成時期。

秦、漢至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這是中國北方地區旱地農業技術成熟時期。耕、耙、耱配套技術形成。多種大型複雜的農具先後發明的運用。

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寫作大型農業百科全書《齊民要術》。

古代農業圖冊。

(五) 南方水田精耕細作的形成時期。

隋、唐、宋、元(公元581--公元2023年)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到南方。南方水田技術配套技術形成。水田專用農具發明與普及。棉方式增多。南北方農業同時獲得大發展。

(六) 精耕細作的深入發展時期。

明朝至清前中期(公元1368--公元2023年)這一時期中國普遍出現人多地少的矛盾,農業生產向進一步精耕細作化發展。美洲新大陸的許多作物被引進中國,對中國的農作物結構發生重大影響。多種經營和多熟種植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農業以高科技應用為基礎,取得了更為輝煌的成就。中國以只佔7%的土地,養育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在農業科技方面,中國發達國家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

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的貢獻已經從2023年20%提高到42%。

2樓:葉聲紐

春秋戰國出現鐵質農具,我國傳統的耕作方式。

鐵犁牛耕形成。

3樓:網友

中國農業發生於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是世界業起源地之一。

原始農業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種,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他們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製的耒耜等開墾荒地,用石刀收割莊稼,已經形成較系統的農業耕作模式。

原始社會時期,河姆渡原始居民培植了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培植了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國家。

商周時期,後世所說的「五穀」已齊備;並知道選種。

張騫通西域後,農作物新品種不斷傳入。唐朝時傳入許多新品種,多從西域傳入;茶葉在江南農業中佔重要地位,全國盛行飲茶之風。

宋朝時,從越南引進佔城稻,水稻產量明顯增加。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糧倉,流傳著 「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棉花種植也由兩廣、福建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

表明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南方。

明朝時,引進原產南美洲的玉米、甘薯,清代不斷推廣;明朝還引進了馬鈴薯、花生、向日葵等。

中國古代農業雖然有「養活了龐大的人口,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等偉大貢獻,但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1)農業經濟發展所付出的生態環境方面的代價太大。為了開墾土地,大量燒荒伐林,大片森林消失,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

(2)科技含量低。雖然中國古代也有一些新工具新技術的改進使用,但總體看中國農業走的是一條依賴勞動力投入的粗放型經濟,抗自然災害能力差。(3)一直未突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範疇,商品化程度低。

古代農業生產模式是什麼

4樓:萬里赤

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概括為三點:一、農業技術的主流是精耕細作;

二、以種植業專。

為中心、農牧結合屬、綜合經營的廣大農區與以遊牧為主的廣大牧區同時並存和相互補充;

三、各地區各民族農業發展的不平衡。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存在著不同型別的農業文化,我國古代農業是在這些不同型別的農業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匯中向前發展的。

古代農業的主要生產模式是精耕細作,這是現代人對中國古代傳統農業精華的一種概括,指的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或勞動,採用先進的技術措施(如生產工具的革新、灌溉、施肥技術等),進行細緻耕作,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增加產品總量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它強調集約經營、少種多收,是中國古代農民的偉大創造,為中華文明持續而不間斷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古代農業經濟的三個特點: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精耕細作;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5樓:江

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小農戶生產 自給自足。

中國的古代農業生產模式有多少種

6樓:千里之外與大拿

2種,農耕和軍耕。農耕:一直當農民種地。軍耕:和平時種地,戰又變為戰士打仗。

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結構的基本特徵

1 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統治者採取的基本農業經濟政策。2 比較成熟的農業技術和相對完備的農業管理是中國古代經濟突出的特徵之一。3 以個體經營為基本形式的自然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形態。4 歷代統治者都制定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並通過調整使生產關係得到改善,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條件。5 歷代統治者都重視水利的...

概括指出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

基本特點 小農戶個體經濟為主 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 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經營規模小 生產條件簡陋 精耕細作 受制於自然環境,具有脆弱性 遠古社會由 刀耕火種 發展到 石器鋤耕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16個字 男耕女織 自給自足 小農經濟 一家一戶 1.以一家一戶為單位...

中國古代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是農業大國嗎

呂氏春秋 上農 在描述農耕之利時不無誇張地張,一個農夫耕種肥沃的土地可以養活九口人,耕種一般的土地也能養活五口人。戰國時期農業收益的增加促進了個體小農經濟的形成。中國是一個典型的農耕文明國家,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國家的稅收基本 於農業,國家的上層階級 於地主,國家的兵員和徭役人員則 於下層的農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