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電路,高二物理電路學

2023-03-07 05:55:07 字數 1966 閱讀 6006

1樓:於佔江

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得上你!

理想電流表的確測的是通過r1,r2,r3的電流。

但是你的計算出問題了,本題目前就相當於r2=10歐和r3=6歐串聯。然後與r1=4歐並聯接入電路。由此可求出此時總電阻r0=16/5歐。

因為u1=24v,利用公式可得電流為15/2a=

2樓:網友

你對電路的連線沒看對。假如b為電源的正極。那麼和正極連線的有r4、r2、r1

電路的連線是這樣的:r1直接並聯在電源兩端為一支路;另一支路是:r2、r4並聯後再和r3串聯。

通過電流表的電流是r2和r1的電流之和。(我的電腦不好上傳圖,自己畫吧)

3樓:匿名使用者

電路相當於r3,r4並聯後與r2串聯,再與r1並聯。電流表測試的r1和r3電流和。

i1=u/r1=24/4=6a

i3=[u-u/(r2+r3||r4)*r2]/r3=2/3a所以是i1+i3=20/3a

ps:||為並聯。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的,電流表測的是r1的電流和r3上的分電流,沒有r2。

i2=i3+i4,i4沒有通過電流表。

i=i1+i3= a。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個都相同,說明每個可以承受的3w,且承受的電流和電壓都是相等的。

改變接法以後,幹路上的電阻達到其最大電流後功率為3w,而分別經過並聯的兩個電阻只有幹路上的一半,所以功率也只有最大功率的1/4.

總功率=3+1/4*3+1/4*3=

6樓:陳堅道

把其中兩個並聯時阻值為原來一個電阻值的50%,再與另一個串聯,總阻值為原三個電阻串聯時的50%,總功率為原來的一倍(18w)。

高二物理電路學

7樓:匿名使用者

串聯時,電阻分壓的多少是和電阻成正比的。電壓表分壓5v,則外接電阻分壓是110-5=105v,105v是5v的21倍。所以,外接電阻的阻值=20kω*21倍=420kω。

8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串聯分壓知,u1/u2=r1/r2 u1=5v,u2=110-5=105v,r1=20kω

所以r2=420kω

高二物理電路問題

9樓:匿名使用者

電源電動勢等於電源正,負極之間的電勢差 正確導體中沒有電流時,則它兩端電壓一定為零 錯誤如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力線的運動時,導體兩端會產生感應電動勢,但不形成閉合迴路的話,電流為0,但存在電壓。

導體兩端存在電壓時,導體中一定有恆定電流 錯誤道理同上。

10樓:匿名使用者

a對。r0越大,r0與分壓部分電阻的並聯結果,越接近r的一半。

b錯c對。如果是在r的中間,那麼並聯電阻一定小於r的一半,向a端移動才可能使並聯後電阻等於ac部分電阻。d錯。

11樓:匿名使用者

a:當點c在r中點時,r0越大---就假設成無窮大,此時就當r0不存在,標準電壓表示數為u/2,所以正確。

b:a正確,b當然錯。 也可以用極限分析法,r0越小,假設為0,短路了,電壓表示數為0

c:對於某個確定的r0,當在r的中間時,r(bc)=r/2 ,但是並上r0後,總阻值就小於 r/2.要想做到總阻值=r/2,就必須加大r(bc),所以也能更改往上移。

《此答案條件也有不嚴密之處,不說r0為無窮大,r0=0時,也是個電阻,但是結論就不行了,哈哈,抬槓!》

d: c對,所以d錯。

12樓:雙月成舉

a對,b錯。假設r0為0,電壓表示數為0,假設r0為無窮大,即ab開路,電壓表示數為u/2;這個你懂吧。

c對,d錯。因為r0不能為無窮大,對於確定的r0,uab要小於無窮大情況的電壓,只有將c向上移,uab才會變大。

高二物理關於電路變化

因為三個電阻 r1,r2,r 共同分電動勢,當r1減小時,u1減小,u2增大,u內增大,u1的減小量等於u2,u內的總增大量 所以u1的減小量大於u2的增大量,即 u1 u2 因為u1變化量是u2變化量在加上內阻處的電壓變化量 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小時,整個電路的電流就會增大,電源內部所佔的電壓就會...

求高二物理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基礎題

1.許多人造衛星都用太陽能電池供電,太陽能電池由許多片電池板組成,某電池板的開路電壓是600mv,短路電流是30ma,這塊電池板的內電阻是 a 60 b 40 c 20 d 10 答案 c 2.電源的電動勢為4.5v,內電阻為0.50 外電路接一個4.0 的電阻,這時電源兩端的電壓為 a 5.0v ...

高二物理題,高二物理試題題目

1 mvo mv mv 0.2 600 0.2 30 2v v 57m s f mg mv l f 2 10 2 57 1 6518n 2 i p m v 0.2 30 600 114n s,負號表示衝量方向與子彈速度方向相反 3 動能定理,物體上升過程只有重力做負功 mgh 0 mv 2 10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