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誰割袍斷義,「古有割袍斷義」的下一句是什麼?

2023-01-22 11:30:18 字數 3493 閱讀 2911

1樓:筱鴨娛樂

單雄信。

單雄信(?—621年),字雄信 ,曹州濟陰縣(今山東菏澤市曹縣)人,隋末唐初時期的猛將。

驍勇矯捷,善用馬槊。勇武過人,號稱「飛將」。交好同郡徐世勣,誓同生死。

隋朝末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授左武候大將軍,參加偃師之戰。兵敗歸降王世充,授大將軍。對抗唐軍進攻,險些殺害秦王李世民。

單雄信「割袍斷義」的故事出在《說唐》,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時,羅成臨陣倒戈,單雄信上陣被李元霸擊敗。

後單雄信巡視御果園時遇見了李世民,單雄信見到仇人兒子,撇下隨從,與徐茂公割袍斷義,孤身追殺李世民,危急時刻,尉遲恭趕來用鐵鞭將單雄信打下馬。

2樓:君子陶陶

「割袍斷義」又叫「管寧割席」,講的是管寧與華歆的故事,管寧覺得華歆這人人品不行,修養不足,不想與他相處了,就與之割席斷交。

割袍斷義。【拼音】[ gē páo duàn yì ]

【解釋】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或不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為友。

3樓:

管寧(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虛(今山東省臨朐)人。管仲的後人,三國魏高士,自幼好學,飽讀經書,一生不慕名利,曾多次婉拒朝廷官聘。與平原華歆、同縣邴原號為一龍,管寧為龍頭。

當時的名士,後因厭惡華歆為人而傳有割席而坐的佳話。一生講學,居住於遼東。

「古有割袍斷義」的下一句是什麼?

4樓:流星下的那顆願

下一句是,」今有我畫地絕交 「

這句話意思是,形容兄弟之間恩斷義絕,情誼就像這斷了的袍子。出自作者業餘狙擊手的**《雪豹》,周衛國的臺詞。

「古有割袍斷義」則是源自一個典故「管寧割席」。三國兩晉之後,到了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國劉義慶編寫了一本叫做《世說新語》的故事集。

其中有一篇講了三國時期的管寧和華歆,同席讀書,一次恰逢一名富人乘坐著華麗的馬車,敲鑼打鼓的經過。管寧就像沒有聽到一樣繼續讀書,而華歆卻跑出去看熱鬧。等華歆回來,管寧就用一把刀割斷了席子,對華歆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

「割袍斷義」又稱「管寧割席」,出自 "管寧割席"的故事,載於南朝宋國的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德行》。文中講到華歆因心神不一,管寧割斷席子與之斷交。後用來形容與朋友斷交。

」割袍斷義「講了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後又扔了它。

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請問「割席斷交」「割袍斷義」有什麼典故嗎?

5樓:超級小小吃

有典故啊,我和費勁就要割袍斷義了。

6樓:卯秋昳

「割席劃地」出自「東周列國志」。

7樓:網友

「譯文」

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視之如同瓦石一樣,華歆卻揀起來給扔了。倆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過門前,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並對華歆說:

" 你已經不是我的朋友了。"

割袍斷義,劃地絕交.比喻什麼?

8樓:陳大膽的推劇日常

1、割袍斷義,劃地絕交: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或不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為友。

2、 同義詞:管寧割席,一刀兩斷。

3、出處:南朝·宋·劉義慶 著《世說新語·德行》;清·如蓮居士 《說唐演義全傳》。

4、原文: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拓展資料

《德行》是明朝劉義慶(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世說新語》的第一章,記述了漢末至東晉士族階層人物認為值得學習、可以作為準則和規範的言語行動的美好道德品行。

其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當時的道德觀。《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有時用的都是口語,而意味雋永,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讀,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

割袍斷義的故事100字

9樓:瘋狂的王老闆

割袍斷義的原型是割席斷交,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中的一個故事:三國時期魏國的一個飽學之士管寧和好朋友華歆共園中鋤菜,華歆管寧兩個,在園中鋤菜,菜地裡頭竟有一塊前人埋藏的**,**就被管寧的鋤頭翻騰出來了。但是華歆管寧他們平時讀書養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貪念,所以這時候,管寧見了**,就把它當做了磚石土塊對待,用鋤頭一撥就扔到一邊了。

華歆在後邊鋤,過了一刻也見了,明知道這東西不該拿,但心裡頭不忍,還是拿起來看了看才扔掉。這件事說明,華歆的修為和管寧比要差著一截。過了幾天,兩人正在屋裡讀書,外頭的街上有達官貴人經過,乘著華麗的車馬,敲鑼打鼓的,很熱鬧。

管寧還是和沒聽見一樣,繼續認真讀他的書。華歆卻坐不住了,跑到門口**,對這達官的威儀豔羨不已。車馬過去之後,華歆回到屋裡,管寧卻拿了一把刀子,將兩人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說:

「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這個故事也就是後人割袍斷義和劃地斷義的原型。表示兩個至交好友或者同胞兄弟劃清界限,不再為伍。

割袍斷義的出處和意義具體是什麼?

中國古代有哪些斷袍皇帝

10樓:網友

你問的是斷袍還是斷袖?

這兩個意義大不相同的,斷袖意指同性戀,斷袍類似於割席,即與某人恩斷義絕。

如果是斷袍,那可能曹操算一個,雖然當時他沒稱帝,但後來曹丕追為魏武帝了,不過他跟斷袍決義沒關係,是被馬超殺急了,急中生智出的無奈之招。

斷袖的話,是西漢時期漢哀帝與男寵董賢的故事,當然是斷臂的,往前追溯,最早應該是魏的安釐王,他的男寵是久負盛名的龍陽君。

兄弟絕交為什麼說是割袍斷義

11樓:博諾威

所謂割袍斷義是指割袖子,你要清楚我國古代服飾的各個部位,你要走人家拽住你(都是站著)自然是拽袖子,你把袖子割了就證明有不再和這個人來往的決心。而服飾的下襬叫「裾」,古代男子的服飾下襬叫「袍裾」,女子的叫「裙裾」,如果人家拽住了你的「袍裾」呢(人家趴著你站著)?你就只能割「袍裾」了。

這就是割袍斷義。

12樓:匿名使用者

代表的是左榜右壁,斷了就是掉了。

解析 昔日結義在桃園,未料今朝背誓言。分席割袍恩義斷,從此路

曾經拜過把子,沒想到今天違背了當初的誓言,分席割袍都是說恩斷義絕,從今往後就像過路的陌生人一樣,誰也別理誰了 這首詩很好理解啊。詩中桃園結義指得就是三國劉關張之事,分席割袍 指的是管寧和華歆割席分坐之事。前有兄弟結義,後又割袍斷義劃地絕交,朋友之間背叛之情躍然紙上。以前我們在桃園結義,卻不知道今天違...

古代穿紅袍的官大還是穿藍袍的官大

紅袍大清朝來 的品級 源 由 的頂戴和所穿官袍上的補子上面繡的圖案,馬上就可以知道是幾品官 依規定 一品 頂戴為紅寶石,補子文官為仙鶴,武官為麒麟 二品 頂戴為珊瑚,補子文官為錦雞,武官為獅 三品 頂戴為藍寶石,補子文官為孔雀,武官為豹 四品 頂戴為青金石,補子文官為雁,武官為虎 五品 頂戴為水晶,...

藍袍是文官還是武官古代穿紅袍的官大還是穿藍袍的官大

官服分顏copy色從唐朝開始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到清代被廢除,只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別品級。清代官服原則上都是藍色,只在慶典時可用絳色 外褂在平時都是紅青色,素服時 改用黑色。而文官還是武將是無法從官服顏色上看出來的,官府顏色只決定官位的高低等級。清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