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行星」之間距離的?

2023-01-01 13:30:18 字數 1982 閱讀 4500

1樓:情感森森念

主要是通過傳送無線電波來測量的。因為無線電波接觸到阻礙時會反射回來,然後根據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就能夠確定行星的距離。

2樓:巨集盛巨集盛

科學家是通過雷達遙測的方式來進行測量的,而且也會通過一些科技手段來進行輔助測量,這樣就可以精準的測量出行星之間的距離。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間的距離的?有什麼依據?

科學家是怎麼測量星系距離的

3樓:惡旱魃

這裡用了一種叫做秒差距的測量方法,首先我們地球的公轉軌道直徑是已知的,在地球上建立一座天文望遠鏡,調整好角度正對需要測量的星球,半年後,地球會跑到軌道的另一邊去,這時測得天文望遠鏡上那顆星球偏移的角度,通過三角函式即可算出星球距離地球的距離,這裡的秒是指角度單位,不是時間單位,1度(°)60分(′)3600秒(″)分別算出目標星球距地球的距離然後再測出他們之間的角度即可算出兩顆星球的距離,但是這種測量方法誤差是很大的,有個幾光年的誤差很正常。

4樓:太空記

宇宙中的行星、星系離我們那麼遠,科學家是怎麼測量出距離的?

科學家是怎麼測量星系之間的距離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通常都利用秒差距方法計算得出。

即:以地球繞太陽的軌道直徑為底(約三億公里),待測量的天體為第三個點,模擬為一個等腰三角形,通過測量該天體在這半年中它所處天球的角度差異,通過三角函式計算此三角形的高,得出天體距離。

秒差距也經常用來直接表達天體距離,和一般公里、光年等不同,它表達的是這個三角的頂點的角度。

因此秒差距是值越小,代表距離越遠。

科學家是用什麼方法測量太陽與行星間的距離?

6樓:天頂星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學過高中物理,如果學過根據萬有引力與離心力的平衡就可以得出開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的公轉週期的立方和行星的半長徑的平方成正比)

然後只要得出行星的公轉週期(利用會合週期來測,比如一顆行星今天衝日了,上一次衝日是在380天前,就可以算出它的公轉週期,初中數學吧)與地球相比較就可以得出行星的半長徑的比例。

那剩下的問題就是地球的半長徑怎麼求了,這可不能拿一把尺直接去量,怎麼辦呢?

向金星發射雷達波,在金星上合的時候發射雷達波測出那時候金星和地球的距離,然後再金星下合的時候再發射一次雷達波測出那時候金星和地球的距離,然後兩者取平均值就是日地平均距離了。但是地球軌道是橢圓軌道,還是有的偏心率,所以上述步驟要持續非常多次,現在已經有精確到十米的日地距離的資料了。

7樓:十步嚇一人

額~光譜衰弱測量法用來測量遠一點恆星距離~~

科學家如何測量星系之間的距離?

8樓:血影飛羽

當你想知道一個房間的大小時,你用一個捲尺來計算它的尺寸。

但是你不能用捲尺來覆蓋空間中不可思議的巨大距離。

直到現在,天文學家還沒有一個同樣精確的方法來精確測量宇宙中一些最古老的天體的距離——這是我們星系外的古老的恆星群,它們被稱為球狀星團。

通過將恆星的亮度和顏色與理論模型和對當地恆星的觀測相比較,我們可以估算出銀河系球狀星團的距離。

但這些估計的準確性各不相同,不確定性在10%到20%之間徘徊。

通過使用哈勃望遠鏡,天文學家們可以使用同樣的三角測量方法來精確測量到ngc6397的距離,這是地球上最近的球狀星團之一。

唯一的區別是,在哈勃的照相機中測量的角度是由地球測量師的標準無窮小。

新的測量方法將星團的距離設定在7800光年之外,誤差僅為3%,併為宇宙的年齡提供了獨立的估計。

哈勃天文學家計算出ngc 6397的年齡為134億年,在大**之後不久就形成了。

新的測量方法還將幫助天文學家改進恆星演化的模型。

9樓:你不知道的科學

科學家如何測量星體之間的距離?難道靠猜嗎?

科學家如何測量太陽質量的

通過萬有引力定律來測量的,gmm r 2 mv 2 r 需要知道的量有萬有引力常量g,太陽據地球的距離r,已經地球繞太陽運動的線速度v。這些量的測得的方法如果需要可以在網上搜尋一下,有些方法是很巧妙的。希望我的回到對你有幫助。這個是根據天體運動測算的,也就是萬有引力,根據運動規律加上公式,你要測算估...

國家面積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這個需要很多工作的 設想有一個靜止的海水面,向陸地延伸而形成一個封閉的曲面,曲面上每一點的法線方向和鉛垂線方向重合,這個靜止的海水面稱為水準面。但是受海水潮汐的影響,所以水準面有無數個,其中平均高度的水準面成為大地水準面,測量中常以大地水準面作為點位投影和計算點位高度的基準面。實際工作中常選用一個能...

民間科學家是科學家嗎,中國的民間科學家是什麼樣的存在

是的,科學家無論是統考還是自考獲得的專業證書都是其科學家的身份!現今人們習慣把在國家科研機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稱為科學家,而在民營企業從事經營性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稱作民間科學家,而那些通過自學自己研究和發表科學理論普通上班族只能叫科學愛好者,他們大多因為為了滿足虛榮心而常常發表一些沒有嚴格驗證的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