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老百姓如何寄信,古時民間都怎麼寄信的

2022-11-17 20:30:14 字數 3166 閱讀 4553

1樓:電電寶貝

古代民間沒有寄信一事,驛站皆為官府服務,民間的家書要麼是家奴傳遞,要麼賴熟人捎帶。

一般都是捎帶的形式,沒有正式地寄郵方式,宮廷與邊關就是有專門人員,如當時有"驛站"

古時民間都怎麼寄信的

2樓:習習靜靜

古代的寄信方式主要分陸路和水路,這些時候專門的驛道驛站的,屬於國家組織,郵寄的也是公文一類,**可以蹭寄信,這個算是福利了。民間送信的話。主要相熟的人幫忙帶信。

這個要天時地利人和了才能送到,要恰好那個人要去你要送信的地方,而且老天保佑他平安到達不會把信丟了或者淋溼弄花了,最後還要能找到要送信那個人。很是複雜所有有家書抵萬金一說。真心不容易。

3樓:此生不換at愛冪

古代官方的郵遞系統,能蹭的只有**,還是宋太宗的時候下旨特許的,而且不能走最快的急腳遞,只能走步遞。當然很多**假公濟私還是會用急腳遞的。

一般民間也只能是靠熟人順路帶了,譬如經商的鄰居之類。

當時除了商人和**,人際交往面延伸到很遠的地方的,也不多啊。

如說有到特別遙遠的地方的,主要是寄到戍邊之所吧,可能會在有人輪換的時候捎信?

古代人寄信都是怎麼寄的?

4樓:匿名使用者

1,讓別人帶

2,有家奴,騎馬送去

3,飛鴿傳書

5樓:雲遮世說

第一,最主要是靠人捎帶。如,馬上相逢無紙筆,任君傳語報平安。

第二,家有急事、要事,則請專人傳遞。

第三,專業機構有需要,如軍事目的,則有專門固定地點的飛鴿傳書,但是是絕不是影視中那麼隨意,輕易。鴻雁傳書更是個傳說!

6樓:匿名使用者

信鴿 還有驛站 馬匹

古代人是怎麼寄信的

7樓:忘南念北

信鴿、靠人帶也是一種方法

8樓:罕白諾夢桃

第一,最主要是靠人捎帶。如,馬上相逢無紙筆,任君傳語報平安。

第二,家有急事、要事,則請專人傳遞。

第三,專業機構有需要,如軍事目的,則有專門固定地點的飛鴿傳書,但是是絕不是影視中那麼隨意,輕易。鴻雁傳書更是個傳說!

古代人的家書是怎麼郵寄的

9樓:

古代老百姓家書都是讓人順便捎帶的,帶個口信,或者帶個物件。

慢慢的發展到後來(具體什麼年代我也記不清楚了,好像是近代),民間自己出現了一種類似現在郵差的職業,專門為別人帶信或物品,收取一定的酬勞。一般是一個地方如果有很多人去了外地,就會產生一個這樣的人。

如果是古代公家送信的話,這裡有說

10樓:酸酸小魚

古代郵寄分官郵和私郵,先說官郵,官郵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國家建立之後,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殷商時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曆史。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推斷,商朝已有官方的通訊活動。周朝在國都附近建有烽火臺,烽鼓並用傳遞緊急軍情。

以後產生了乘坐傳車或騎馬的專使。春秋各國都建有各自的郵傳組織。秦代已有關於郵驛的法令。

漢代郵件改郵為置,「驛馬三十里一置」。魏晉南北朝的書信工具由尺牘發展為紙書木函。曹魏還制定了郵驛專門法規《郵驛令》。

隋唐郵驛進入鼎盛時期,規模空前,組織嚴密,**一級開始由元代開始,郵驛統稱驛站。清代初年郵驛一度達到高峰,每年經費達300萬兩**,傳遞速度也達到晝夜600裡左右。為什麼官郵這麼受重視呢,因為通訊在一定程度上關係到政權的統一與安危,歷代都規定郵驛人員在執行任務時有種種特權,如渡河優先,宵禁時允許通行,夜間已關閉的城門可開啟等。

隨著封建制度的沒落,郵驛也逐漸走向衰亡。2023年,驛站被裁撤,被近代郵電通訊所代替.(《中國古代郵驛史》)

官郵其實和我們主題關係不大,我們要說的是私郵.儘管官郵出現很早,可是私郵卻落後很多,民間通訊極不方便,.有這樣一則典故叫"誤付洪喬",說的是晉代有個叫殷羨的做官人,在他調任時,很多人託他帶信,他不好拒絕,便在路上把所帶的信投擲水中,使其「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從這則典故,我們便可看出古人通訊有多麼的不方便,直到明代永樂年間,才開始出現專門辦理民間信件傳遞的民信局,第一家民信局就出現於當時商業最發達的浙江寧波。後來逐漸出現在沿海各通商口岸和內地各商業大城市.那就是說,在明代以前,私人通訊基本上都靠私人傳代.

如果你身在古代,假若想從哈爾濱郵信給你在北京的女朋友,這個時候你就要祈禱近期恰好有人要從哈爾濱出發去北京了,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還等什麼,趕緊去求人家吧.如果你運氣不好的話,那就只有"凝恨對斜暉,憶君君不知"了,寄信不容易,那收信當然也是幾年才能遇到的事了,《古詩十九首》有「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看,多珍惜啊,如果天天能收到或許就不會這樣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專門做傳遞情報這一行的 電視裡大多是熟人遠行給順便帶去的

非富即貴之人有自己專門的情報機構 收集傳遞資訊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傳一個背`~~~~~~~~~~還有鴿子背`~~

古代的時候是怎樣寄信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1,讓別人帶

2,有家奴,騎馬送去

3,飛鴿傳書

14樓:匿名使用者

靠飛鴿傳信,或人傳信,反正不是很方便

古代寄信寫法

15樓:準維

箋文即寫在信箋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對收信人的招呼、問候、對話、祝頌等等。箋文是書信內容的主體,書信的繁簡、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風格特徵,幾乎都由內容主體決定。

封文即寫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

完整的書信應該是箋文封文俱全,並且將箋文裝入寫好封文的信封內,然後將口封好付寄的。——常識文學篇。

古代寄信的故事有哪些

16樓:一隻青蛙2隻眼

鴻雁傳書:蘇武被匈奴拘留,漢朝向匈奴要人時候的託詞

尺素: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古時候的鹽是怎麼晒出來的,古時候如何製鹽?

很早以前,一些動物就會時不時地去鹽鹼地裡舔舔地上的白粉末。後來,居住在海邊的人們發現,那些白色的晶體吃了會讓人精神煥發。於是,鹽就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了。鹽的利用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周禮 中的鹽人就是當時掌管鹽務的官職。漢代就設定了鹽官管理鹽稅。歷代封建王朝都把鹽稅作為一種剝削和掠奪...

古時候人民如何製冰,古代人夏天怎麼製冰的

今人有幸見過古人是怎樣製冰的,這種製冰的方法,在北京市,一直延續到1981年冬天。在結冰到了一定厚度,已經能夠承受人體重量的河湖面上,用冰鑹將冰面切斷成為長方塊,尺寸約長一米 寬約0.7米。這時候的冰的厚度是不夠的,切斷的冰塊下部繼續結冰加厚。在幾天之內,將原來切開的斷口,再行切斷,冰塊就浮起一點,...

老百姓如何應對金融海嘯?消費觀需要如何改變

樓上的人說 而對於普通的老百姓而言,花錢不要縮手縮腳,因為中國有那麼多的居民儲蓄,這些話說得挺輕鬆,你知道 普通的老百姓 的收入和平均的生活水平嗎?簡直就是睜眼說瞎話!不要說現在已經發生金融海嘯,就是沒發生金融海嘯消費觀都不要有太大的浮動,普通老百姓 掙錢不容易,該花的就要話,不該花的就不要花,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