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整句的含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什麼意思

2022-11-17 05:05:19 字數 4757 閱讀 3605

1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就是相對於小學而言,古人15歲一般上大學。

「道」就是方法,途徑,訣竅等;

「明明德」,第1個「明」作動詞,為明放、彰顯、提倡、推廣、發揚、張揚之意;第2個「明」為正大光明,公正開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會風尚。

這段話博大精深,如果真的可以做到,那你就真的「近道咦」

2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明德至善作為《大學》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達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學者的最高追求。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註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

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大學》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傳的《大學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以朱熹《大學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篇就是採用的《大學章句》本。

「大學」是對「小學」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小學」,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小學即:「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

「大學」是大人之學,古人十五歲入學,學習倫理、政治和哲學等「窮理正心,修禮治人」的學問,實則是學習如何參與國家政治。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

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於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

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

《大學》寄託了古人內聖外王的理想。

3樓:

大學的道義,全在「明明德」。「明明德」與生活貫穿於「大學之道」的始終。「明德」既是宇宙- 生活系統, 又是人的生命本來來面目。

「明明德」既是澄明生命自身, 又是「明德」的顯發, 「明明德」就是「親民」、就是生活。在「明明德」中生活並在生活中「明明德」就是「至善」, 「至善」既是「明德」照徹宇宙, 是無限的, 又是個體生命、特定時代對「明德」的特殊折射, 是有限的, 無限永恆地走在有限的途中。

4樓:腿子兩米八

就是不管你在學校裡學到多少知識!但最重要的是學會做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什麼意思

5樓:假面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此語出自《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

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人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人大學,學 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所以,後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道「的本義是道路,引申為規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裡,也指宇宙萬物的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境裡有不同的 意思。

(2)在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發揚、弘揚的意思。後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拓展資料: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大學》出自《禮記》,原本是《禮記》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

《禮記》原名《小戴禮記》,又名《小戴記》,由漢宣帝時人戴聖根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編而成。據斷代史學家班固在「《記》百三十一篇」下自注雲「七十子後學者所記也」,他認為《禮記》各篇的成書年代主要分佈在戰國初期至西漢初期這段時間。清代人崔述認為:

「凡文之體,因乎其時……《大學》之文繁而盡,又多排語,計其時當在戰國。」

(《洙泗考信錄·全錄》)綜合而論,《大學》的成書時代大體在孔子、曾子之後,孟子、荀子之前的戰國前期,即公元前5世紀左右,系出於曾氏之儒一派的純儒家作品」。即《大學》的成書年代應是在戰國初期,其作者應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現在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戰國初期曾參所作。

6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明德至善作為《大學》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達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學者的最高追求。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註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

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大學》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傳的《大學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以朱熹《大學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篇就是採用的《大學章句》本。

「大學」是對「小學」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小學」,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小學即:「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

「大學」是大人之學,古人十五歲入學,學習倫理、政治和哲學等「窮理正心,修禮治人」的學問,實則是學習如何參與國家政治。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

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於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

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

《大學》寄託了古人內聖外王的理想。

7樓:道易心成

周公為了防止尊神敬鬼思潮復燃,特意提出了一個言論,叫做「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意思是,在慌天上帝的心目中,對人和事無遠無盡,無親無疏之分,只要按規律辦事,他就會輔助誰。因此,我大周要實行的是德政,即按規律辦事,特別是按自然和人性的規律來辦事。

後世的儒家,一直在曲解周公的德政思想,在德字前面加了個仁字,將德政說成了仁德之政,後來直接改成了仁政。

真正的德政,是指整個**的決定,要符合自然規律和人性規律,要按規律辦事,無論是多大的神授權的**,只要按規律辦事,實行德政,政權才有存在的合理性。

他在宣傳中告訴世人,皇天上帝不是我們一族的神,是天下共有的神,他不會特意眷顧誰,只有我們按規律辦事,他就會眷顧誰。

當時的用於不叫按規律辦事,叫做天道,道指規律。以德配天,就是用我們符合規律的實際行動,用來接近天道,這樣我們才能無往而不利。

而要做到這些,首先要做的就是明德,明德即是近道。

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掌握和認識所有的真理和規律,但我們可以無限度的接近它,我們無法保證每個行為永遠符合規律,但同樣可以無限度的接近它,因此,明德,即是近道。

故,大學之道,在於明德。然而,怎樣才能做到明德?

萬物都有生長收藏之理,都是不斷變化的過程,因此,我們不能窮盡物力去做事,要懂得從自然界的節氣變化中,明白度的重要性,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意思是什麼

這句話的意思是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出自春秋末期曾子所著的 禮記 大學 大學之道即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 一是博學的意思 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入之學。明明德 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發揚 弘揚的意思。後一個明作形容詞,...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校訓 及含義 出處

北京大學 愛國 進步 民主 科學 清華大學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中山大學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浙江大學 求是創新 武漢大學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南京大學 誠樸雄偉勵學敦行 北京師範大學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福建師範大學 知明行篤,立誠致廣 1 山東大學 氣有浩然學無止境 復旦大學 博學而篤志...

在大學的煩惱,上大學的煩惱有那些?

每個國家的習性都不同,有的時候人啊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這些要跟著你的心走,你覺得怎樣只要不後悔就去吧 我也是上大二了,覺得許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在大學裡發現人真的是自私的,進入大學就像進入到一個小社會,許多事情都不像我們剛開始想得那麼美好,所以你要學會適應,進入到真正的社會中時比這還要 我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