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是哪幾個月來著,上海的雨季是哪幾個月?

2022-09-30 13:55:31 字數 5433 閱讀 2135

1樓:

梅雨(黃梅天),指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 由於梅雨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國人稱這種氣候現象為「梅雨」,這段時間也被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裡,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黴,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黴雨」。

梅雨季節過後,華中、華南、臺灣等地的天氣開始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中國曆書上向有黴雨始、終日的記載:開始之日稱為「入黴」,梅雨結束之日稱為「出黴」。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黴,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黴。

入黴總在6月6~15日之間,出黴總在7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所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梅雨

期間的特有現象。6月中旬以後,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但由於現在的語言使用習慣語言,現在所說的梅雨並不僅僅侷限於江淮流域到日本一帶,中國東部地區如福建等在梅雨季節所發生的持續不斷的降水也稱為梅雨。)

2樓:小小公子花

梅雨,又稱黃梅天,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

3樓:文豫

應該是五月下旬六月上旬吧,剛好雨帶是在長江中下游,過了這段時間雨帶就北移到華北地區了

4樓:hsp我是山本

我國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

5樓:匿名使用者

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左右

上海的雨季是哪幾個月?

6樓:給我一個微笑霞

4月至9月是雨季。

上海的主要氣候特徵:冬冷夏熱, 四季分明,但冬季常有寒流;雨熱同季, 降水充沛,但變率較大;光溫協調,日照較多, 但年際多變。

全年降水總量平均為1149.8 毫米,降水日數131天。4月至9月平均各月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這6 個月的總雨量約佔全年總量的70%。

6月和9 月是兩個明顯的多雨月份,月雨量都達到150毫米以上,分別是由梅雨和秋雨造成的; 其中7、8兩月高溫伏旱期間的日照多, 10月氣候涼爽,晴多雨少,晝夜溫差較大。

每年的哪幾個月才算是梅雨季節

7樓:匿名使用者

(1)正常梅雨:

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常的梅雨約在6月中旬開始,7月中旬結束,也就是出現在"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內。梅雨期長約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間。"小暑"前後起,主要降雨帶就北移到黃(河)、淮(河)流域,進而移到山東和華北一帶。

長江流域由陰雨綿綿、高溫高溼的天氣開始轉為晴朗炎熱的盛夏。據統計,這種正常梅雨,大約佔總數的一半左右。

(2)早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開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會突然到來。在氣象上,通常把"芒種"以前開始的梅雨,統稱為"早梅雨"。早梅雨會帶來一些反常的現象。

例如,由於在梅雨剛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靠近地面的大氣層裡,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還是很頻繁的,因此,陰雨開始之後,氣溫還比較低,甚至有冷颼颼的感覺,農諺說:"吃了端午棕,還要凍三凍"就是這個意思;同時也沒有明顯的潮溼現象。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的農民,把這一段溫度比較低的黃梅雨稱為"冷水黃梅"。

以後,隨著陰雨維持時間的延長、暖溼空氣加強,溫度會逐漸上升,溼度不斷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徵也就越來越明顯了。早梅雨的出現機會,大致上是十年一遇。這種早梅雨往往呈現兩種情形。

一種是開始早,結束遲,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結束,雨期長達

四、五十天,個別年份長達二個月。另一種是開始早,結束也早,到6月下旬,長江中下游地區就進入了盛夏,由於盛夏提前到來,常常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不同程度的伏旱。

(3)遲梅雨: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姍姍來遲的梅雨,在氣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後開始的梅雨稱為遲梅雨。遲梅雨的出現機會比早梅雨多。由於遲梅雨開始時節氣已經比較晚,暖溼空氣一旦北上,其勢力很強,同時,太陽輻射也比較強,空氣受熱後,容易出現激烈的對流,因而遲梅雨常常多雷雨陣雨天氣。

人們也把這種黃梅雨稱為"陣頭黃梅"。遲梅雨的持續時間一般不長,平均只有半個月左右。不過,這種梅雨的降雨量有時卻相當集中。

(4)特長梅雨:

2023年我國江淮流域出現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這次大水,就是由持續時間特別長的梅雨造成的。 這一年,長江中下游的梅雨開始之前的5月下半月春雨已經很多,梅雨又來得很早,6月初就開始了。天氣一直陰雨連綿,並且不時有大雨、暴雨出現,維持的時間特別長,直到八月初才"出梅"。

當陰雨結束轉入盛夏天氣時、已經臨近"立秋"了。這一年整個梅雨期長達兩個月,連同五月份的春雨,則達到兩個半月以上。進入"小暑"、"大暑"以後,長江中下游本來應該是晴朗炎熱的"伏天"了,卻一直是陰雲密佈難見太陽,瓢潑的大雨不時傾洩到地面上來,不少地區洪水滾滾、"寒氣"襲人。

這一年長江中下游地區5月-7月三個月的雨量,一般都達到800-1000毫米,接近該地區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區,雨量多達1500-2000毫米,相當於同一地區一年半的雨量,導致洪水氾濫成災。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區域性洪澇經常發生。有的可能是由於颱風雨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別的天氣系統接連帶來的幾次暴雨造成的,但它們的持續時間不長,洪水退去比較快,影響範圍也比較小。

象2023年這樣,陰雨時間達到二個多月之久,造成長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現象,是極為罕見的。這種罕見的大水、常常是與異常梅雨聯絡在一起的。像2023年的大水,也是特別長的梅雨所造成的。

(5)"短梅"和"空梅":

同特別長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顯,它象來去匆匆的過客,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留十來天以後,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這段時間裡雨量也不大,難得有

一、二次大雨。這種情況稱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從初夏開始,長江流域一直沒有出現連續的陰雨天氣。

多數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涼爽,出現了"黃梅時節燥鬆鬆"的天氣。本來在梅雨時節經常要出現的衣服發黴現象,也幾乎沒有發生。這段涼爽的天氣一過。

接著就轉入了盛夏。這樣的年份稱為"空梅"。"短悔"和"空梅"的出現機會,平均為十年中l-2次。

"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發生,有些年份還可以造成大旱。

(6)倒黃梅:

有些年份,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梅天似乎已經過去,天氣轉晴,溫度升高,出現盛夏的特徵。可是,幾天以後,又重新出現悶熱潮溼的雷雨、陣雨天氣,並且維持相當一段時期。這種情況就好象黃梅天在走回頭路,重返長江中下游,所以稱為"倒黃梅"。

"小暑一聲雷,黃梅倒轉來"。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廣為流傳的一句天氣諺語。它的意思是說,在梅雨過去以後,如果"小暑"出現打雷,則梅雨又會倒轉過來。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梅雨結束之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天氣,通常是越來越穩定的,而雷雨卻是天氣不穩定的象徵。況且時至"小暑",通常冷空氣已不再影響長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現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氣南下有關,這種冷空氣的南下,有利於雨帶在長江中下游重新建立。

當然,"倒黃梅"並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後出現。一般說來,"倒黃梅"維持的時間不長,短則一週左右,長則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黃梅"期間,由於多雷雨陣雨,雨量往往相當集中,這是需要注意的。

由於"倒黃梅"屬於梅雨的一種,它在結束之後,通常都轉為晴熱的天氣。

從上面所介紹的各種梅雨中,可以看到,通常被人們視為大同小異的黃梅雨,實際上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之間的差別,有時還是相當懸殊的。以"入梅"來說,最早的在5月26日,最遲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6月16日,最遲的在8月2日,相差均可達到一個半月。梅雨最長的年份持續兩個多月,可以引起罕見的大水,而短的年份僅僅幾天,還有的甚至出現"空梅",帶來嚴重的乾旱。

可見,梅雨是一種複雜的天氣氣候現象,它遠不是象農曆曆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樣簡單。相對正常梅雨而言,"早梅"、"遲梅"、"特別長的梅雨"、"空梅"以及嚴重的"倒黃梅",都屬於異常梅雨。

8樓:匿名使用者

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亦稱「黴雨」,簡稱「黴」;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所以我國南方流行著這樣的諺語:

"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溼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徵。

計算方法:

按照環流條件與區域性降水相結合的原則,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時段內,在北緯29-33°範圍內,經常有地面峰系活動,且連續兩候內有6天雨日,同時參考長江下游兩岸,各站候平均氣溫基本上穩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為入梅日。也有以初夏季節中雨日、雨量、雲量等氣候要素的時間曲線上出現突增(即轉折點)之候(日)定為平均入梅候(日)的。

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曆法規定,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為入梅,小暑後逢第一個未日為出梅。如果芒種當天的天干為丙,則將該日定為入梅,小暑當日地支為未,則將該日定為出梅。

我國古代對入梅曾有幾種規定,《瑣碎錄》「(閩人)立夏後逢庚日入梅。」《神樞經》:「芒種後逢丙日入梅。

」《江南志書》:「五月芒種後遇壬入梅。」《田家五行》:

「芒種後雨為黃梅雨」,則以芒種為入梅。上述入梅是日不同原因有二:一是地區差別;二是多年平入梅日期往往有所變化而致。

我國目前曆書中,採用《神樞經》的說法,在天氣分析預報中,則往往指天氣形勢轉為梅雨形勢的日子。

舉例說明,2023年6月6日芒種,丙寅日,則芒種當日入梅;小暑後7月17日逢未,因而2006年的出梅日期為7月17日。黃梅天共42天。

中國南方的梅雨季節指的是哪幾個月

9樓:拱新蘭孟未

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亦稱「黴雨」,簡稱「黴」;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所以我國南方流行著這樣的諺語:

"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溼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徵。

計算方法:

按照環流條件與區域性降水相結合的原則,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時段內,在北緯29-33°範圍內,經常有地面峰系活動,且連續兩候內有6天雨日,同時參考長江下游兩岸,各站候平均氣溫基本上穩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為入梅日。也有以初夏季節中雨日、雨量、雲量等氣候要素的時間曲線上出現突增(即轉折點)之候(日)定為平均入梅候(日)的。

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曆法規定,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為入梅,小暑後逢第一個未日為出梅。如果芒種當天的天干為丙,則將該日定為入梅,小暑當日地支為未,則將該日定為出梅。

我國古代對入梅曾有幾種規定,《瑣碎錄》「(閩人)立夏後逢庚日入梅。」《神樞經》:「芒種後逢丙日入梅。

」《江南志書》:「五月芒種後遇壬入梅。」《田家五行》:

「芒種後雨為黃梅雨」,則以芒種為入梅。上述入梅是日不同原因有二:一是地區差別;二是多年平入梅日期往往有所變化而致。

我國目前曆書中,採用《神樞經》的說法,在天氣分析預報中,則往往指天氣形勢轉為梅雨形勢的日子。

舉例說明,2023年6月6日芒種,丙寅日,則芒種當日入梅;小暑後7月17日逢未,因而2023年的出梅日期為7月17日。黃梅天共42天。

請問,哪幾個月是春天?哪幾個月是夏天?哪幾個月是秋天?哪幾個月是冬天

你是說陽曆還是陰曆呢?陽曆 春天 03月 05月 夏天 06月 08月 秋天 09月 11月 冬天 12月 02月。陰曆 春天 02月 04月 夏天 05月 07月 秋天 08月 10月 冬天 11月 01月。1月最冷,7月最熱。因一般以1月份為最冷月,7月份為最熱月,故以陽曆3月 4月 5月份為春...

農曆是怎麼算的啊哪幾個月是30天的哪幾個月是29天的

8月8日 農曆閏月 今月碰到閏七月 於是有兩個七夕兩個中元 閏,本義就是餘數。指曆法紀年和地球環繞太陽一週執行時間的差數,多餘出來的叫 閏 閏年,凡陽曆中有閏日 二月為二十九日 的年,或陰曆中有閏月 一年有十三個月 的年 閏餘 歲餘置閏。陰曆每年與迴歸年相比所差的時日 閏日,陽曆的平年只有365日,...

蝴蝶幼蟲的生長時期(具體是哪幾個月)

蝴蝶的生長過程必須經歷過四個時期,卵期 幼蟲期 蛹期和成蟲期,才能完成一世代的生活史,是屬於完全 的典型昆蟲。1.卵期 胚胎期 蝴蝶產卵通常會在產在幼蟲可以當食物的葉片上,但是也偶而會產在幼蟲食用植物的附近。母蝶一生的產卵量通常從數十至數百粗。各種蝴蝶的卵形狀都有明顯的不同,通常有球形 包子型 楠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