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澄清了對原子結構的什麼認識

2022-09-03 10:15:29 字數 2563 閱讀 3421

1樓:匿名使用者

湯姆孫的學生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推翻了湯姆孫提出來的葡萄乾麵包原子模型。

注:葡萄乾麵包原子模型原子認為原子中的正電荷是均勻地分佈在整個原子的球形體內,電子則均勻地分佈在這些正電荷之間,就像葡萄乾麵包一樣。同時,原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與電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相等。

盧瑟福的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認為原子中的正電荷是均勻地分佈在整個原子的球形體內,電子則均勻地分佈在這些正電荷之間,就像葡萄乾麵包一樣。同時,原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與電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相等。

2樓:中哲騎芳

1、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現象分析

(1)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後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說明原子是中空的球體

(2)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偏轉,偏轉角超過90°——說明原子核帶正電

(3)有的α粒子甚至被彈回——說明原子核是一個體積小而堅硬的不能穿透的核

(4)帶相反電荷的電子並沒有落到帶正電荷的原子核上——說明電子在核四周作高速運動

2、進一步分析:原子中存在著很小的帶正電荷的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及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核裡,只有電量和質量都較大才會這樣。

3、盧瑟福結合實驗結果和計算提出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solar

systerm

model),即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質量很集中的、體積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圍運動著的帶負電荷的電子組成的,就像行星繞太陽運轉的一個體系。

3樓:明天天氣不錯

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推翻了湯姆生的棗糕模型,並在2023年提出核式模型,也就是行星模型。

4樓:god保佑我

推翻了湯姆生的蒲萄乾麵包模型,原子可以再分,提出核式模型

盧瑟福和波爾提出的原子模型到底有什麼區別啊。書上說波爾說電子在一定軌道出現,可盧瑟福不也是麼?行星

5樓:匿名使用者

盧瑟福的模型中,電子和原子核類似於行星和恆星的關係,電子在軌道上做著圓周運動,半徑可以從小到大連續變化,能量也是連續變化的。

而在波爾的模型中,電子狀態是量子化的,只能處在特定的能級。這個是量子效應,用圖不太好表示。

盧瑟福原子結構行星模型的提出依據和內容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1、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現象分析

(1)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後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說明原子是中空的球體

(2)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偏轉,偏轉角超過90°——說明原子核帶正電

(3)有的α粒子甚至被彈回——說明原子核是一個體積小而堅硬的不能穿透的核

(4)帶相反電荷的電子並沒有落到帶正電荷的原子核上——說明電子在核四周作高速運動

2、進一步分析:原子中存在著很小的帶正電荷的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及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核裡,只有電量和質量都較大才會這樣。

3、盧瑟福結合實驗結果和計算提出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solar systerm model),即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質量很集中的、體積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圍運動著的帶負電荷的電子組成的,就像行星繞太陽運轉的一個體系。

盧瑟福原子結構行星模型的提出依據和內容是什麼?

7樓:書桂花度橋

1、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現象分析

(1)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後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說明原子是中空的球體

(2)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偏轉,偏轉角超過90°——說明原子核帶正電

(3)有的α粒子甚至被彈回——說明原子核是一個體積小而堅硬的不能穿透的核

(4)帶相反電荷的電子並沒有落到帶正電荷的原子核上——說明電子在核四周作高速運動

2、進一步分析:原子中存在著很小的帶正電荷的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及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核裡,只有電量和質量都較大才會這樣。

3、盧瑟福結合實驗結果和計算提出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solar

systerm

model),即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質量很集中的、體積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圍運動著的帶負電荷的電子組成的,就像行星繞太陽運轉的一個體系。

提出原子結構行星模型的科學家是(  )a.盧瑟福b.道爾頓c.阿伏加德羅d.錢永

8樓:紀念v5粘寐

a.盧瑟福提出原子結構行星模型,故a正確;

b.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故b錯誤;

c.阿伏加德羅提出了分子學說,故c錯誤;

d.錢永健改進gfp的發光強度,發光顏色(發明變種,多種不同顏色),發明更多應用方法,闡明發光原理,故d錯誤.

故選a.

盧瑟福提出的核式結構原子模型有什麼不足?

9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但是,根據經典的電磁理論,帶正電的核與帶負電的電子的靜電引力使電子產生了一個向心加速度,使電子繞核運動。而電子在獲得加速度的情況下必定發出電磁輻射,這電磁輻射就要消耗能量,能量不斷消耗的結果,將使電子的運動軌道越來越小,最後必然落到核上與核合為一體。此時,這個原子就要消失。

這就是說,盧瑟福的模型不能保持一個穩定的原子結構系統。而事實上原子是十分穩定的。因此,他的模型還有缺陷。

科學家提出了許多原子結構的模型,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最為大家接

二十世紀上半葉,最為大家接受的原子結構是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該模型認為 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處於原子的中心,就像太陽系中的太陽 而繞核做圓周運動的電子就像太陽系當中繞太陽運動的行星 故選d 有哪些化學家提出了有關原子結構的問題 1 1897湯姆發現電證明原複雜結構 2 18963...

盧瑟福發現質子能否說明原子核的複雜結構

盧瑟福發現質子並不能說明原子核的複雜結構。1919年盧瑟福發現質子。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才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也就是說,發現中子才能說明原子核的複雜結構。發現質子後 bai,還需發現中子 du,方能說明原子核的 zhi複雜結構。dao 圖中 版 號代表不可分割的權最小正負...

相對論是誰提出的,誰提出了相對論

愛因斯坦於1915年進一步建立起了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性原理還僅限於兩個相對做勻速運動的座標系,而在廣義相對論性原理中勻速運動這個限制被取消了。他引入了一個等效原理,認為我們不可能區分引力效應和非勻速運動,即非勻速運動和引力是等效的。他進而分析了光線在靠近一個行星附近穿過時會受到引力而彎折的現象,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