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朝實行科舉制度後,仍然是士族把持朝政,唐朝的宰相中士族仍佔大多數

2022-08-15 21:20:49 字數 5210 閱讀 9744

1樓:三隻腳的大烏鴉

1、唐代的科舉制還沒有宋朝明朝那麼完善,在制度上有利於世家門閥,比如參與科舉的人需要本地**和賢良推薦,考試卷不糊名,這些都有利於士族子弟,而對平民不利。

2、當時讀書也是需要大量金錢的活動,因為讀書人一心讀書不能幹活,因此家庭必須有一定實力才能供養讀書人,士族家族本身就有強大的財力來維持大量本族子弟讀書參與科舉,並在科舉中大量考中,而普通百姓就沒這個實力,所以參加科舉的人員裡士族子弟就佔了很大部分,基數大,自然考中的數量也多。

3、唐代士族還是很強大的政治經濟集團,李唐王朝需要在很多方面獲得士族的支援才能辦事,因此在科舉錄取上以及後邊的提拔上必須向士族傾斜。

2樓:蠡湖漁夫

因為在古代讀書絕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沒有好的家底 家裡怎麼可能供的起你讀書呢 雖然漢代就發明了造紙術 但是紙張在唐朝仍然不像現在這樣便宜 古代落後的生產工藝和生產能力使得筆墨紙硯在當時都是奢侈品 其次是印刷術 宋代之前的雕版印刷使得印書業非常落後 絕大多數的書都是靠手抄完成的 只有佛經之類的少數書籍才會印刷 這就使得平民想要看書都非常困難 只有百年千年的世家才會有大量的藏書供自家子弟學習 而世家又基本不和普通人家通婚 所以一般人根本就沒有學習的機會 世家的書院都只招收世家子 古時候的著名書院都是到宋代才有的 所以即使開始科舉考試 但是不論是參加的人數還是錄取的人數 世家子弟都是佔絕對多數的 所以唐朝仍然是世家把持的 但是科舉畢竟給了平民一條通向朝堂的道路 使得世家政治的統治局面開始逐步瓦解 隨著科技的進步 普通人讀書也成為了可能 而唐末天下大亂 世家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因此宋朝起世家把持朝政的局面才被扭轉

3樓:有風度的小流氓

首先說明一點,既然唐朝實行了科舉制,那你所說的把持朝政的就不能叫做士族了,因為士族做官是不用考的,看的都是門蔭資歷,基本上士族完全佔據了平民百姓做官的機會。所以,隋唐之後的這樣的勢力,也就算作是地方望族。

為什麼基本上還是地方望族在佔據著朝廷的主要位置?這其實很好理解,望族壟斷做官的權利雖然沒了,可是在地方上的家業還在,影響力還在。望族子弟無論是受教育的機會還是質量都是很突出的,畢竟他們不用為生活奔波,況且所謂「書香門第」,這樣的教育傳承也是普通家庭難以比擬的,望族出身的貴公子更能融入到上流社會中去,更能適應官場上的進退爭奪。

一家裡出了一任宰相,那就真是門生故吏遍天下,再加上豪門望族之間「門當戶對」的聯姻合作,那自然在官場上就更能進退有據。

為什麼唐朝會士族衰落,庶族興起?對人才選拔有什麼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自上古軒轅氏的原始貴族血脈自漢代開始徹底失去了其原有的神聖統治權。其後,新型貴族群體,也就是世族取代原始貴族,成為統治階層。與原始貴族不同,原始貴族與天子乃至君王具有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而士族的誕生基礎是經濟、軍事和政治實力,而血緣不再是其主要形成原因。

所以士族與君之之間的關係形成了一種相互競爭又相互支援的關係。當這種競爭關係超過支援關係是,雙方的矛盾就會激化,往往會出現社會動盪。比如三國時代等。

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士族逐漸形成以家庭為核心的政治經濟軍事團體。而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豪族與世家,他們並不忠於皇室,而更加終於自己的家族利益。唐朝皇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採取了抑制世家的政策,包括培養軍事新興貴族、提拔庶族等等。

而這種政策也正是士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從人才政策角度,雖然原本中國的文化傳承是掌握在世家手中的,但是隨著科舉制的興起,使得這種文化壟斷的效果越來越差。從而為人才選拔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基礎。

5樓:詩雨江南的天

話不多說,問題本質是權力是否壟斷,科舉制實現了由以前的從權力壟斷向基層群眾的優秀者的過渡,打破了世襲的權力壟斷制度,從此百姓可以通過考試入朝為官,但本身士族只是受到衝擊,沒有很大的實質影響。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種必然,科舉的興起使庶族擁有了加入最高決策層的機會。進入最高決策層後的庶族就會制定對本階級有利政策,就會有更多的庶族擁有了加入最高決策層的機會。此消彼長士族逐漸衰落,庶族逐漸興起。

人才選拔有什麼影響那就是要投靠我(皇帝)先考試

7樓:澹臺菲嫣

1.夏、商、周時代是世襲制。2.秦國:按軍功授爵,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爵位的制度3.兩漢:

有察舉制和徵辟制。4.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門第出身5.

隋朝以後科舉制度,開放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前期世族門閥把持朝政的局面;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士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從此士族衰落,庶族興起。

8樓:騙人可相容

補充一下,唐朝科舉試題還沒有僵化,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算等五十多科,涉及文學、策論、算數、天文、曆法等各方面。其中明經、進士最重要,前者考策論及經義,較簡單;後者考策論與文章詩賦,較難。其他科目不常考,秀才科在後來取消了。

若唐代科舉像明清一樣,那摩也未必有如此影響力,對士族打擊也未必這麼大,畢竟大士族中通曉經義的人更多,平均水平也更高。

9樓:西江惘魚

1、北朝楊堅消滅了南朝政權,毀滅了士族存在的基本,取而代之的是胡族的貴族。2、唐朝建立以後,鑑於貴族對朝廷影響力過大,於是採用隋朝建立的科舉取仕制度,主要目的是朝廷能通過考試來從貴族子弟中選拔人才,從而分化貴族勢力,這時的科舉主要還是在貴族子弟之間,因為雖然紙張早已發明,但製作印製書籍的費用還是非常高。3、隨著貞觀之治,社會安定,百姓富庶,庶族也有能力購買經史書籍學習,進而能參加科舉,朝廷也樂見這些沒有背景的人才為己所用,以減少來自貴族的壓力,這時庶族才得以興起。

唐代的田地制度如何?為什麼說,有錢之後,就會土地買賣?

10樓:就是

唐代實行均田制不久,由於種種原因,就出現了農民「受田不足」和官僚地主「佔田過限」等兩極分化問題。同時,逃戶問題也日益嚴重。特別是到了武則天統治時期,「天下戶口,亡逃過半」。

為了維護均田制,抑制土地兼併,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和兵役、勞役**,武周政權勢必會採取某些措施解決這些問題。然而,武周政權究竟採取了哪些措施,卻由於記載缺乏,不得其詳。

我們知道:唐代在實行均田制的同時,為了不浪費「寬閒之處」的土地資源,還實行一種「計口受足」以外的所謂「請佔田制」。這就是《唐律疏議》卷一三所說:

「計口受足以外,仍有剩田,務從墾闢,庶盡地利,故所佔雖多,律不與罪。仍須申牒立案,不申請而佔者,從『應言上不言上』之罪。」這種制度,陳教授簡稱為「請田制度」。

並認為:這種「請田制度」,由於所請之田最終都成為永業,故其本身具有私田的性質,屬於土地私有制。這種土地制度,從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國家法令首次承認,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實行兩稅法全面認可,終於取代了均田制。

但這種土地制度,如何實施,有何規章、程式,卻由於記載缺乏,不得其詳。

關於唐代的耕地?

11樓:小馬哥

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

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鬥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鬥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時期東至朝鮮半島,西達中亞鹹海,南到越南順化一帶,北包貝加爾湖,總面積達1251萬平方公里。

650年唐朝統計戶380萬。705年達到615萬戶,3714萬餘口。到了開元盛世740年,戶841.

2871萬,口4814.3609萬。安史之亂前一年的754年,戶達906.

9254萬,口達5288.0488萬。

安史之亂時期760年戶193.3174萬,其中不課戶117.4592萬,口1699.

0386萬,其中不課口1461.9587萬。唐朝後期戶籍統計和管理混亂廢弛,資料難以信任。

基本上在

三、四百萬戶。

12樓:農村人農村事農村政策

1.貨幣

唐王朝建立後,迅速出臺了自己的鑄幣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確立了國家鑄幣的法幣地位。

同時,又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錢即銅錢,帛則是絲織物的總稱,包括錦、繡、綾、羅、絹、絁、綺、縑、紬等,實際上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貨幣制度。唐**不斷出臺嚴厲打擊私鑄和濫鑄等的法令,並禁斷使用惡錢,但是由於銅錢**量嚴重短缺,幣值不斷上升堅挺,私鑄和濫鑄有暴利可圖,所以成效並不理想。 兩稅法實行以後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現為錢重物輕即所謂「錢荒」問題的不斷惡化。

唐朝的gdp在當時的世界為348億美元,佔世界gdp比重:58%

2.戶口

戶口是封建王朝賦稅基礎。650年唐朝統計戶380萬。705年達到615萬戶,3714萬餘口。

到了開元盛世740年,戶841.2871萬,口4814.3609萬。

安史之亂前一年的754年,戶達906.9254萬,口達5288.0488萬。

安史之亂時期760年戶193.3174萬,其中不課戶117.4592萬,口1699.

0386萬,其中不課口1461.9587萬。唐朝後期戶籍統計和管理混亂廢弛,資料難以信任。

基本上在

三、四百萬戶。

3.賦稅收入

唐朝中期780年實行兩稅法,當年稅錢1089萬八千餘緡,谷215萬七千餘石。821-824年年均稅收3515.1228萬貫、石(一貫=一緡),唐後期853年稅收下降到925萬餘緡,其中鹽利達278萬餘。

隨著唐朝對鹽商壓迫加劇,直接引發了黃巢起義。

4.農業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又有新的進步。曲轅犁就出現在唐朝。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

唐朝前期,僅見於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達一百六十多項。其中著名的如玉樑渠、絳巖湖、鏡湖等。天寶年間,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

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鬥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鬥僅五文。

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5.手工業

唐朝手工業分官營和私營兩種。工部是主管官營手工業的最重要部門,直接管理的機構有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少府監主管精緻手工藝品;將作監主管土木工程的興建;軍器監負責兵器的建造。

監下設署、署下設作坊。此外還有鑄錢監和冶監等。官營手工業的產品一般不對外銷售,只供皇室和衙門消費。

工人則分為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戶、雜戶等。私營手工業較官營手工業比不發達。唐朝前期主要手工業有紡織業、陶瓷業和礦冶業。

唐後期,南方手工業大幅進步,特別是絲織業、造船業、造紙業和製茶業。

唐朝科舉制度有什麼特點唐朝科舉制度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第一,多層競爭,公開選拔。唐朝從縣到 層層進貢士人都是從考試中選拔出來的。這種多層次的公開競爭為人才成長和湧現創造了條件。第二,唐朝把全國成千上萬的貢士組織起來,通過層層考試,級級淘汰,擇優進貢。這不僅有利於貢舉取士的質量,也反映出唐 高度的組織能力。第三,唐 在統一考試以後,還進行復試 核查 銓選...

科舉制度是怎樣被廢除的,科舉制度是什麼時候廢除的

廢除科舉制 100年前,就是1905年,中國在做什麼?清廷宣佈廢除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是最為震動的大事。羅茲曼主編的 中國的現代化 一書稱 1905年是新舊中國的分水嶺。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於是,由此開始,一個貫穿百年的現代化教育在中國艱難地興起。但是,100年前的中國...

為什麼說唐朝的科舉制度促進了唐朝文化的大繁榮

科舉制的實施滿足了中小地主參政的願望,緩和了階級矛盾,擴大了回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有 答利於統治者政權的鞏固和國家的統一 科舉制與九品中正制相比,國家掌握了選拔官吏的權利,開放了仕途之路,選拔了一批促進國家發展的優秀人才 科舉制的實施滿足了中小地主的參政願望,緩和了階級矛盾,擴大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