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庸之道,關於中庸之道的語句

2022-08-02 03:25:23 字數 4910 閱讀 3602

1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官場的任人唯吹,通俗來講就是有些這樣的現象,一些下級善於逢迎上級的心理,一方面在政績上一通狠吹,把稻草說成金條,另一方面,不愛表達和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走中庸之道,揣摩領導愛聽什麼就講什麼。結果往往是皆大歡喜,在領導飄飄然獲得滿足的同時,這樣的一些幹部也往往比悶頭做事的一些黃牛幹部更加容易得到提拔。

這種現象不僅不可取,也是對我們黨的工作極其有害的。

我先談談第一種善於吹的幹部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基層一些領導幹部上,善於抓住熱點,極盡逢迎之事。接待起來各有特色,領導若是喜歡奢侈的,就在樓堂館所極盡富麗堂皇,領導若是艱苦樸素的,就選擇很有特色的大排擋,總之是投其所好。

在自己的地盤上,誇大其辭政績工程或者業績,充分體現自己的能幹和才華,這一類屬於最噁心的投其所好逢迎式;

第二種呢,善於吹困難。反其道而行之,不管領導問什麼,先不談成績,先擺出令人信服的許多客觀困難和理由,博得上司的同情與感慨,再高談闊論一番在自己的領導下,是如何克服困難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的,使領導往往頗為感動,贏得讚譽。這種人物的手段比較高明,屬於會哭有奶吃式;

第三種人物就更空虛一點,自己也沒有別的本事,但是善於發現和總結上級的優點,善於為上司營造各種各樣的光環,使上司的注意力集中在莫名的滿足狀態中,比如領導在**講了一句比較經典的話,他必定以紙筆記下為座右銘,等到某天領匯出現的時候突然舊話重提:「您x年x月曾經在x地說過....」,如何如何複述一遍,最後加一句「這句話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時刻以這句話為鞭策....

」最後領導心中就不由得感慨,多好的學生啊,得,提拔一下。再比如在會議上請領導講話完畢後,這種人往往愛搶過話筒總結一番,大致就是這樣的口吻:「剛才,xx同志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深刻指出了.....

大家會後一定要認真學習這個講話,認真領會精神....」云云,總結得領導成就感頓然湧現,自然為自己又創造了吸引眼光的機會,這種人物屬於妙嘴生花式;

第四種人物就是徹底屏棄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做事情不是以最優為目標,而是以如何使領導滿意為目標,只要上級說的是一,決不做二,有更好的建議和主張也不提,含辛茹苦就按一給貫徹落實下去,最後一定要達到領導要求的那種結果,或者是猜測領導可能喜歡的結果,把為人民服務變成為領導服務,這種人物屬於唯上滿意式。

這四種人物特點在少數幹部的身上,有單一體現的,也有交錯體現的,體現的複雜程度和手法老到往往取決於其基本頭腦素質和靈活程度。但這種幹部是有害於我們的事業的,因為他們都違背了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不實事求是,而是為個人最終最大化而犧牲事業的代價,為手段而手段,為升官而生存,而領導也不是聖人,當然有看花眼或者說一高興就犯點糊塗的時候,這就讓這樣的人鑽了空子,最後甚至成為了我們的蛀蟲。這種現象就是任人唯吹和中庸之道結合的拙劣表現。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需要實事求是,以事業成功為追求目標,以總體利益為最優結果,以造福一方為己任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有些並不會吹,也不會逢迎,這也就需要我們的領導同志對下級幹部做深入的瞭解,不能僅僅靠簡單接觸、工作彙報就判定一個人的才能,會咬人的狗不叫是句罵人的話,但反過來說,我認為會做事的人也不一定會叫喚卻是真的。

這就要求各級幹部對基層幹部情況要從多方面去掌握,並且真正靠集體決策而不是靠個人好惡來選用人才,並且要傾聽民間對這人評價的聲音,倘若如此,善於吹的人自然也不會有市場。

希望我們的隊伍,善吹的越來越少,實幹的越來越多。如此,國家幸甚,民族幸甚!

2樓:小花豹

很多時候 出世也好 入世也好 最難的就是 以出世之心 經營入世的生活 最難的就是 入世的做事 出世地處事 所以最難的是 在兩者之間 達成一條中道 在兩者當中 保持一種平衡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是明哲保身,求穩保守.根本不符和當今時代改革創新的潮流.在弱肉強食的世界大環境下,落後就要捱打.再去遵循什麼中庸,簡直是自尋被社會淘汰的厄運.

4樓:

聯想世界經濟,聯想世界競爭,聯想我國曆史……

5樓:

辯論很無聊,為什麼有辯論,就是因為正方有道理可說,反方也有一套。只要不說出明顯荒謬的話來,想輸也很難啊!

實際上,真理只有一個。最可能的一種是,正反方都錯,正反方可能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或者沒有前提,在一個前提下對,在另一個前提下錯。

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道。

笑煞旁人

6樓:鹿鼎公爵

別引人家的,有種說自己的觀點!我認為我們生存在社會中很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中庸只是其中的一種.

它的社會根源極其深厚,不能簡單的說好或不好,應該視不同人和不同情況而定.對於一個懷有回報社會的心的人來說,面臨複雜多變的形勢,首先要做到保護好自己,然後再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以最大的努力幫助別人,不是自己沒有好心和善意,而是要將它們用到最需要的時候和發揮它們的最大價值,不要因為一時衝動斷絕了自己的後路!這就是我理解的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

這種人才是大智若愈!而那些僅為私利而保身的人才是可恥的!要具體事物具體分析,千萬不要意氣用事,做一個有理智的中國人!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之道我覺得最好了``

``真的```

8樓:

到網上找很多的,不必引用了。

關於中庸之道的語句

9樓:永恆的小強

中國最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實講究的就是「合適」,就是「剛剛好」。

……品格可以列成三等,各類中的第一類和末一等都是極端和缺德,居中的才是道德或優越性。所以,居於怯懦與魯莽之間才是奮勇有為;吝嗇與奢侈之間才是慷慨大方;怠惰與貪婪之間是意氣風發;卑屈與驕傲之間是謙虛謹慎;祕密與多嘴之間是說一不二;乖僻與滑稽之間風趣幽默;尋釁與諂媚之間是友善可親;在哈姆雷特的優柔寡斷與堂·吉訶德的衝動任性之間是自我剋制(《倫理學》,第1卷,第7節。——原文注)。

於是,倫理或行為的「恰當」與數學或工程學上的「恰當」沒有什麼不同;它的意思是正確、適合,最有效地達到最好的結果。

然而,中庸並非像數學的中項恰恰是精確可計的兩端的平均數;它隨著環境中左右各種情況的變更而變更,並且只對成熟而有靈活性的理性才顯露自身。卓越是靠訓練有素而得來的一種藝術修養,我們並不是因為有了道德或卓越才行為舉止正確合理我們才擁有這些的;「人形成這些美德是由於人採取了這樣的行動」(《倫理學》,第2卷,第4節。——原文注);我們反覆而行,就形成目前這個樣子。

因此,卓越並非一種行動舉止,而是一種習慣:「人的善行是靈魂在實現圓滿生命中卓越方面的一種作用;……正如一隻飛燕或晴朗的一天就能形成春天一樣,一朝一夕或曇花一現的一瞬間也是不能便人幸運得福的。」(《倫理學》,第1卷,第7節。

——原文注)

青年是走極端的年齡:「要是青年犯錯誤,那總是由於過分或誇張了。」青年(以及許多比他們年齡大的人)很難做到的是從一極端中擺脫出來而不落入與之對立的另一極端。

因為一個極端很容易落入另一個極端,否認是由於「矯枉過正」也罷:偽善總是作過多的表白,謙卑則又翱翔於自負的邊緣。(柏拉圖說:

「犬儒學派安提西尼的虛榮心通過他外表的破孔在向外張望呢!——原文注)那些意識到偏於極端的人不會把道德的美名賦於中庸,卻會賜予那個相反的一端。有時候,這也是好的;因為如果我們清楚自已錯誤地陷入了極端,「我們就該指望另一端,……猶如人們把彎曲不平的木材直過來時所幹的那樣。

」(《倫理學》,第2卷,第9節。——原文注)但是不自覺的極端主義者將中庸看作是罪大惡極;他們「彼此將持中間立場的人推來推去;勇敢的人被怯懦的人說成魯莽,魯莽的人又說成怯懦,其他的情況也是這樣;(《倫理學》,第2卷,第8節。——原文注)就這樣,在現代政治中「自由分子」被激進分子說成是「保守分子」,被「保守分子」說成「激進分子」。

日常生活中的「中庸之道」

日常生活裡,有人過於追逐物慾,有人過份刻苦自勵;有人對金錢的使用浪費無度,有人則是一毛不拔,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隻手,始終緊握拳頭是畸形,只張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捲自如,這才正常。所以,凡事要適可而止,要不偏不倚,這就是中庸之道。

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中庸之道」,有四點意見: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人生不能沒有工作,因此每個人都不能不做事。做事當然要勤勞,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後做事就畏難、畏苦,就不能長久,不能持之以恆。

所以,現在的公司行號大都制定八小時上班制,每天工作時間從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有一個時間性;甚至每個星期不但有休假日,現在還實施「週休二日」,這就是要我們不要太辛苦。

第二、享欲不要太樂:人不能沒有物質生活,適度的物質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條件。但是有的人享用過度,過份的放縱五欲之樂,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綾羅綢緞、住要高樓大廈,出門要開高階轎車等。

過份的追求物慾之樂,甚至浪費無度,則如銀行裡的存款,用得太多,總有一天會負債,所以福德因緣還是要慢慢的享受,不能透支。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人與人相處,要懂得待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設想。尤其身為主管者,要「待人如己」,甚至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如果待人嚴苛,或者是過份放任,都不是處人之道。

第四、用物不要太榮:對於日常用物,有的人好買,平常沒事就喜歡逛街購物,並且樂此不疲,有的人則非名牌不用。其實東西能用、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豪華、奢侈,物質太多,不一定很好,所謂「人為物役」,物質太豐,有時也是一種負擔。

中庸之道其實就是佛道,佛道就是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裡,凡事不要太左也不要太右,不要太緊也不要太鬆;能夠不偏不倚即為「中」。所以,什麼是中庸之道?有四點: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

第二、享欲不要太樂,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

第四、用物不要太榮。

中庸之道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

它的基本意思是我們為人處事要心放當中,

公正處事,不偏不倚。

形喻的含義有我們人與人要互相尊重,你要尊重(上),愛國愛地方愛上屬領導,

(下)愛民愛子愛下屬從屬者。

總而他是集中華幾千年文化內涵,崇尚和睦相處,心態平和,處事平穩,互敬有禮的道德理念

何謂「中庸」?「中,正也。」(《說文》史字解)正,也就是恰當、妥當、合乎客觀實際的意思。

「庸,用也,從用,從庚;更事也。」(《說文》)更事也就是經歷事物,與經事同義。聯絡起來講,「中庸」就是正確、恰當、妥當地為人處事,就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中庸》第二章注)。

什麼是「中庸之道」,什麼是「中庸之道」?

很多時候 出世也好 入世也好 最難的就是 以出世之心 經營入世的生活 最難的就是 入世的做事 出世地處事 所以最難的是 在兩者之間 達成一條中道 在兩者當中 保持一種平衡 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中國最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實講究的就是 合適 就是 剛剛好 品格可以列成三等,各類中的第一類和末一等都是...

什麼是中庸之道,什麼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論語 庸也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 中庸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 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第一層理論 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

請問什麼是中庸之道,什麼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現在全世界最重視的合理主義。中庸之道就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個人認為孔子的 敬鬼神而遠之 的觀點很典型地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就全世界範圍而言,中國人對於宗教的態度是最寬容的。這種傳統的形成就是直接受益於孔子的這一重要思想。以至於後來的傳教士初到中國時都為中國人對於不同宗教的包容性而震撼。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