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和閃電是怎樣形成的 為什麼先打雷後下雨

2022-07-20 08:25:17 字數 5654 閱讀 8084

1樓:星空的兩端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自然現象。雷電一般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捲。積雨雲頂部一般較高,可達20公里,雲的上部常有冰晶。

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氣對流等過程,使雲中產生電荷。雲中電荷的分佈較複雜,但總體而言,雲的上部以正電荷為主,下部以負電荷為主。因此,雲的上、下部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

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產生放電,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閃電現象。閃電的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

一箇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放電過程中,由於閃道中溫度驟增,使空氣體積急劇膨脹,從而產生衝擊波,導致強烈的雷鳴。

暴風雲通常產生電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面產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著雲移動。陽電荷和陰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陽電奔向樹木、山丘、高大建築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陰電的雲層相遇;陰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

最後陰陽電荷終於克服空氣的阻障而連線上。巨大的電流沿著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面直向雲湧去,產生出一道明亮奪目的閃光。一道閃電的長度可能只有數百千米,但最長可達數千米。

閃電的溫度,從攝氏一萬七千度至二萬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於太陽表面溫度的3~5倍。閃電的極度高熱使沿途空氣劇烈膨脹。空氣移動迅速,因此形成波浪併發出聲音。

閃電距離近,聽到的就是尖銳的爆裂聲;如果距離遠,聽到的則是隆隆聲。你在看見閃電之後可以開動秒錶,聽到雷聲後即把它按停,然後以3來除所得的秒數,即可大致知道閃電離你有幾千米.

為了防止觸電所以一般不能在樹下躲雨。

2樓:三藏健

雨天雲層潮溼而且很厚

帶有大量的電子

當雲層相撞時就產生劇烈放電

形成閃電

而劇烈的程度也決定了相撞產生的震動強度

震幅越大聲音越大

雷聲是這樣產生的

其實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產生的

因為光傳播的速度遠比聲音快

所以總是先看到閃電

再聽到雷聲

因為樹總是高出地面很多

而且在雨天又是天然的導體

很容易將劇烈的雷電引導到地面

所以不能在樹下躲避雷雨

下雨天是先打雷,還是先閃電?為什麼

3樓:幼稚園老三丶

閃電和打雷是同時發生的,但是人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

閃電的傳播速度是光速,因此閃電的速度為300000千米每秒鐘。

雷的傳播速度為聲速,因此雷的速度為340米每秒鐘。

因此人們會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

擴充套件資料:

閃電:閃電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者雲體內各部位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一般發生在積雨雲中)。

通常是暴風雲(積雨雲)產生電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面產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著雲移動。正電荷和負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

正電荷奔向樹木、山丘、高大建築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負電的雲層相遇;負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

最後正負電荷終於克服空氣的阻障而連線上。巨大的電流沿著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面直向雲湧去,產生出一道明亮奪目的閃光。

雷: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雷電,雷是由於大氣中的雲體之間、雲地之間正負電荷互相摩擦產生劇烈的放電,產生高溫、使大氣急劇膨脹,產生震耳欲聾的巨響,這就是閃電雷鳴。

當大氣層電荷不斷地在雲層集結。如果電荷量變得足夠強大,就會發生閃電。

當閃電橫穿天空時,能很快使沿途的空氣變熱。變熱了的空氣迅速膨脹,並像發生**那樣猛烈地向四周衝擊。這樣就引起了巨大的聲波。

4樓:bos_allen姑娘

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是由於帶異種電荷的雲層或雲層與大地之間的一種放電現象,當帶異種電荷的雲層相互間的距離由於運動而縮小到一定距離時,正負電荷間的強大電勢差將空氣擊穿而發生瞬間放電,放電時產生的放電火花就是我們見到的閃電,同時放電時產生的聲音就是雷聲.

同理,當帶電雲層運動時,地面相對應的地方產生感應電荷,若雲層與地面或地面高大物體間距離較小,則雲層與物體間的空氣被擊穿而發生瞬間放電產生雷電.

我們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此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大得多,因此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

5樓:匿名使用者

下雨天是先閃電 ,因為光的速度比聲的速度快。

6樓:匿名使用者

先閃電後打來,因為光速比聲速快。

7樓:匿名使用者

用初二物理知識解釋: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所以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為什麼下雨的時候先有閃電後有雷

8樓:demon陌

原因:實際上雷電是同時發生的,但光速為每秒30萬公里,而聲速才每秒340米左右。可見聲音的速度要比光速慢多了。所以當打雷時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後才聽到雷聲。

下雨時,天上的雲有的是正極,有的是負極。兩種雲碰到一起時,就會發出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受熱,膨脹。瞬間被加熱膨脹的空氣會推擠周圍的空氣,引發出強烈的**式震動。

這就是雷聲。

9樓:匿名使用者

閃電是以光速傳播,每秒30萬公里打雷以音速傳播每秒340米,閃電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先看見閃電後聽到打雷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光速大於聲速,而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又由於閃電和雷聲發生時距地面遙遠,因此兩者到達耳朵時有一定的時間差,所以給人造成錯覺,認為先有閃電,後有雷聲

如果是腦筋急轉彎的話:因為眼睛長在前面;耳朵長在後面

11樓:淚如星痕

因為光比聲音傳播更快,雷電的光芒先到達,而雷電的聲音晚到達,導致閃電比雷聲早。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光速快聲音傳播慢。所以先見到光,然後在聽到聲音。

13樓:古人為什麼玩玉

這是聲光在空氣中的傳遞速度不同所存在的現象,聲傳慢,光傳快,雖然聲光是出自同一發生源,是人們先感知光,後感知聲存在的原因。

下雨的時候,是先打雷,後閃電,還是先閃電,後打雷.為什麼

14樓:北方白水

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

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為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快,很快就能到達地面,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過一會兒才會傳到大地上來。所以就會先聽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了。實際上閃電和雷聲是同時出現的。

傳到地面的時間相差這麼多,是因為光每秒鐘要傳播3000000千米,而聲音在空氣中只能1秒鐘傳播0.34千米。聲速只有光速的九十萬分之一。

閃電有的長,有的短,有的聲大,有的聲小。你可以根據聲音傳到地面的時間大致判斷雲層到地面的高度。光到地面幾乎用不了多少時間,可以認為是0,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間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閃電處到你的距離了。

15樓:

其實,它們是同時發生的,

只不過,光的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

所以,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再聽到雷聲。

16樓:巴霞姝雍滌

大部分是先打雷後下雨。因為:雷雨根據其生成方式,有熱雷雨、鋒面雷

雨、地形雷雨、平流雷雨等等。先雷後雨一般都是發生在熱雷雨與地形雷雨中。

為什麼熱雷雨與地形雷雨會先有雷後有雨的感覺呢?

前面講了熱雷雨、地形雷雨一般產生於單一氣團內部,由區域性熱力作用與地形作用而產生的。其實產生熱雷雨與地形雷雨在積雨雲中雷鳴電閃降水的發生時間不會相差許多。如果人處於雷雨雲底部先雷後雨感覺很可能不會很明顯(有感覺)。

熱雷雨與地形雷雨產生先雷後雨的情況,可能有兩種:第一種是產生熱雷雨與地形雷雨的積雨雲底部空氣層比較乾燥,積雨雲中降水在還未落到地面時已經蒸發掉了,而雷聲卻照樣傳到地面。這樣就產生了雷公先唱歌的情況。

以後積雨雲繼續發

展,雨滴大到落到地面前還不致完全蒸發完時才形成降水。第二種情況是由於熱雷雨是帶有很強的區域性性的,範圍很小,當它遠離本地時,閃電雷聲可以通過空氣傳播過來為我們所聽到。但由於雷雨雲遠離本地,降水當然不會落到頭上,而後隨著積雨雲移來才會發生降水,這也是先雷後雨。

由於熱雷雨、地形雷雨是在單一氣團內發展起來的區域性性雷雨,所以範圍小,雨量也不會很大,而且下雨時間也短,不可能下很大的雨。如果積雨雲遠離本地有可能在它尚未移來之前已經消亡,根本不會下雨。

而鋒面雷雨情況就不一樣,它是在鋒面雲系中發展起來的。在鋒面中原來天氣情況就比較惡劣,多為陰雨天氣。因此在它還沒有發生強烈擾動發展成積雨雲之前就已經可能是陰雨天氣,而後隨著冷暖氣流劇烈的相對運動發生強烈擾動,從鋒

面雲系中發展成積雨雲產生打雷現象。這就勢必形成先雨後雷情況。這種情況降水時間和雨勢勢必都比較大些。所以農諺有說:先雨後雷,其雨必大,正是指的這種情況。

可見先雷後雨,有雨必小;未雨先雷,船去步回等諺語在一般情況下還是比較符合科學道理的。但由於鋒面雷雨有時也有先雷後雨情況,所以利用這些諺語作預報時,最好根據當時天氣形勢配合考慮互相訂正,把握性更大些

1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我們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為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快,很快就能到達地面,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然後呢,過一會兒才會傳到大地上來。

18樓:藏著一份永遠

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雲層發生撞擊會產生閃電同時也會發出聲音,光的傳播比聲音要快,所以人往往先看到閃電 隨後會聽到雷聲

19樓:隱逸鳳簫

同時發生的,我們往往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因為聲音傳播速度慢。

為什麼下雨天都是先閃電後打雷

20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這個是人的錯覺。在下雨天,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的,因為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的多,所以,人們先看到閃電然後才聽到雷聲。

21樓:匿名使用者

閃電和雷聲音是同事產生的, 只是閃電是光的速度傳播,雷聲是聲音速度傳播, 兩個速度不同的, 所以你會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22樓:秋雨

很簡單,光速比音速快,所以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23樓:東方尚英

那是自然規律

東方尚英 : 豔陽紅

( 回答 )

打雷閃電的形成和原理

24樓:薄荷

雷電起因一般被認為是雲層內的各種微粒因為碰撞摩擦而積累電荷,當電荷的量達到一定的水平,等效於雲層間或者雲層與大地之間的電壓達到或超過某個特定的值時,會因為區域性電場強度達到或超過當時條件下空氣的電擊穿強度從而引起放電。

空氣中的電力經過放電作用急速地將空氣加熱、膨脹,因膨脹而被壓縮成等離子,再而產生了閃電的特殊構件雷(衝擊波的聲音)。目前對於放電具體過程的認識還不能透徹明白,一般被認為和長間隙擊穿的現象相類似。

拓展資料:閃電的電流很大,其峰值一般能達到幾萬安培,但是其持續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幾十微秒。所以閃電電流的能量不如想象的那麼巨大。

不過雷電電流的功率很大,對建築物和其他裝置尤其是電器裝置的破壞十分巨大,所以需要安裝避雷針或避雷器等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這些建築和裝置的安全。

天空中的閃電是怎樣形成的,天空中閃電形成的原因?

正離子的雲和負離子的雲相遇,然後巨大的能量能讓空氣電離,有了傳播電流的通道,就看到了閃電 天空中閃電形成的原因?因為空氣摩擦。空氣極不穩定的時候,容易發生強烈的向上對流運動,而形成高聳的積雨雲,雲中充滿上上下下奔竄的水汽,就會產生靜電,雲的上端會產生正電荷,雲的下端會產生負電荷,地面又是正電荷,那麼...

金星的閃電是如何形成的,金星是怎樣形成的?

金星的大氣層厚重濃密而奇特,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約佔97 以上。這導致了金星上的 溫室效應 極其強烈。強烈的 溫室效應 使金星表面的溫度高達465 485 而且基本上沒有地區 季節 晝夜的差別。金星的大氣密度是地球的100倍,其大氣活動劇烈,於是使大氣層中有頻繁的閃電和雷暴。金星是怎樣形成的?金星...

人格是怎樣形成的,人格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

人格具有bai客觀社du會性 人格雖然有個體 zhi性,但絕不是孤立 dao的。內人是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動容物,人格是在社會群體交往中體現出來的,同時具有個體性 獨特性 相對穩定的心理模式。古羅馬著名學者西塞羅所講的人格的含義是 一個人表現在別人眼中的印象,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表示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