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養不教,父之過」》的理解,作為父母該如何做

2022-06-17 16:45:21 字數 5554 閱讀 6686

1樓:瓜瓜讀書

「養不教」,「父之過」,是古人實踐的寶貴經驗。「教」不僅是讓孩子讀書認字,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為人處世。

犯罪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指出,很多惡性刑事案件犯人都有性格方面的嚴重缺陷,正是這些隱藏在背後的性格缺陷,引發了一起起令人匪夷所思的犯罪。比如當年雲南大學的馬某某惡性殺人案件,很多人分析是家庭的貧困導致馬某某心理自卑,而後引發犯罪。李玫瑾通過深入調查發現,馬某某從小不善於表達,不善於與人包括親人溝通,是引起犯罪的根本原因。

還有一些單親家庭或離異家庭的孩子,也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容易犯罪或發生其他問題。這也是與個人性格上的缺陷分不開的。那麼,一個人性格上的缺陷,不正是孩子時期的教育不到位造成的嗎?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既要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也要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

要以身作則。孩子都帶著父母的影子。什麼樣的父母,就容易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要求孩子少看電視多讀書,我們就要拿起書、放下手機;要求孩子與人為善、尊重別人,我們就不能出言不遜、目中無人;要求孩子學會忍耐、待人寬容,我們就不能咄咄逼人、我行我素,等等,為人父母,就要給孩子作出榜樣。

要嚴愛結合。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好多孩子還是獨生子,老人、父母都是溺愛有加,孩子是吃穿不愁,無憂無慮。我們在給孩子提供了優越的生活條件時,也要注意對孩子的嚴格管理,該批評時就要拉下臉,該打兩下的時候決不能手軟,該讓孩子體驗生活艱辛時決不能一切代辦,讓孩子能應對學習生活,也要讓孩子能經受得住委屈。

要捨得付出。對孩子的教育培養,不僅金錢上要捨得付出,更要在精力上舍得付出。孩子的良好性格,是在與父母的親密接觸中養成的。

如果孩子天天見不著父母,或者只是陪著孩子吃吃飯、睡睡覺,還談什麼言傳身教呢!所以,父母不管多忙,一定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多相處,多交流,在交流中引導,讓孩子健康地茁壯成長。

2樓:傳說中的紫薇星人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撫養的義務,父母不僅有義務養育孩子,還需要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

3樓:醜一凡

父母應該嚴格管理孩子,不能放任自流

養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父母之過?

4樓:藍天星斗

因為在舊時代,女人是無才就是德,大部分母親都是一個家庭主婦,煮飯洗衣操持家務,家裡沒有地位,沒有讀書的權利,像大家閨秀也只是學學琴棋書畫,繡花等,而且不能外出拋頭露面,見的世面相當少,而父親不同,能讀書,能出去闖蕩,主外,見識的人和事都要多,知道的道理也多,於是教育孩子的重任就放在了父親的肩膀上,養是父母一起養,父親賺錢母親照顧飲食起居,到時說到養之教,那就是父親的事了。別說教兒子,古代女人三從四德,其中三從就是小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都還要從子,怎麼還能教呢?

5樓:病臥龍

不要過於摳字眼,三字經嘛,肯定三個字,而且在古代,男尊女卑也要考慮的

6樓:肥貓托米

在古代·父為長·父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主線·!父親是負責教育·

7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人的觀點:就是父母雙方都有責任。和古代是有一些區別的。

8樓:匿名使用者

「養不教 父之過,教不嚴 師之惰」。這裡的「教」應該理解成是一個「使動」用法,可以解釋為「使他接受教育」,用現在的話講就是送孩子上學。所以完整的解釋應該是「作為一個父親,你生養了孩子,要是不給他創造接受教育的條件(送他上學),這是做父親的錯,而教育學生的時候要求不嚴格,這就是是老師懶惰了」。

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內,主要經濟**是靠父親,所以說,如果孩子沒有享受到受教育的權利,就是父親的過錯了.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500字

9樓:在這裡

就是說你只是生養下他醋教他做人的道理,老師不嚴格就是懶惰

10樓:匿名使用者

孩子從母體裡呱呱落地,都是純正無邪的,就好像一張白紙,繪上什麼,就是什麼。若在上面繪上最新最美的圖案,他長大後,就會是美輪美奐的;若在上面漫不經心地胡亂塗抹,他長大以後,就會是劣跡斑斑的。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關鍵就是教育。

古人認為教育孩子的責任來自於「家教」和「師教」兩個方面,所以,他們認為教育失敗的原因也是兩方面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明代學者陸思儀說:「教子工夫第一在齊家,第二在擇師。若不能齊家,則其子從孩提以來,愛憎顰笑,必有不能一軌於正者矣,雖有良師,化誨亦難。

」意思是說:如果家庭教育不好,即使有良師也是無能為力的。清代學者張伯行也說:

「教小兒不但是出就外傅謂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出就外傅」指出門就讀於老師。「外傅」:

古代教導學業的師傅,這裡是泛指老師。「家教」和「師教」 二者結合起來才是教育之最佳良方。「內有賢父兄,外有賢師友,子弟猶有不得成材者,未之有也。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長輩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早期教育幾乎全都應該是家長的責任,因此,家教是最基礎的教育,常被叫做「紮根教育」。沒有良好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學校教育再優秀,一生也難有大成,因為他沒有良好的根基。

這好比已經被塗抹了許多印跡的紙,要想再在上面重新畫出美麗的畫兒,無疑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名言,這種家風、門風,是其家庭氛圍發生積極影響的結果;如果家庭氛圍發生消極影響的話,將會出現相反的情況。那麼,家有敗兒,誰之過?

古人認為當然是「養不教,父之過」。這裡面的「父」就是單單指父親,那麼母親的責任**去了?這是因為古代社會以男性為尊,女性讀過書受過教育的很少,只能從事餵養孩子的事務,而教育孩子的職責大多落在父親身上。

現在應該摒棄古人這種男尊女卑和父權思想的糟粕,將這裡的「父」理解為「父輩的家長」,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父母」。「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的現實含義應該是: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做父母的過錯。

現代父母教子之過錯有很多種,最突出的兩種便是:其一,過分地溺愛孩子。現在看來,很多孩子之所以養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無規無矩的學習生活,其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從小的溺愛。

其二,不重視孩子的道德修養教育。現代父母過分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缺乏對孩子道德修養的教育,所以,很多不應出現的不良習慣不斷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師教」是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它也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師教有問題、老師教育的方法不對,那是老師的失職,同樣是大問題。傳統教育中的師,分為「經師」與「人師」兩類。

傳道的是「人師」,授業解惑的是「經師」,兩類老師的職責不同,所以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就是教授做人之道;「授業解惑」就是傳授見廣識聞的知識,解答疑惑的問題。

「傳道」在先,「授業解惑」在後,即先學做人後學做事。學生不懂得如何做人,老師是不會授業的,「有餘力則學文」,沒有餘力寧可不授業,也要先傳道。比較起來「人師」的作用比「經師」還要重要,所以,幾千年來有一句古話是: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老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肩負著教育學生做人的責任,老師的責任之大,可以想見。

《三字經》的「教不嚴,師之惰」,這和現代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老師」的觀點是一致的。對那些不稱職的老師,人們常以「誤人子弟」斥之。古人認為,教書誤人子弟,比庸醫殺人的罪還重,會墮入19層地獄。

有這樣一則故事:從前有一個庸醫,看的病人都死了,被閻王判墮入了18層地獄。他在那裡又喊又哭又鬧又跳:

「我是好心,我的醫術不行,我是誤殺的,不是故意害人,不應該墮18層地獄。」忽然下面傳來一個人的聲音:「老兄你不要跳了,灰塵都落到我身上。

」「難道底下還有19層嗎?」「是!我在19層。

」「你是做什麼的?」「我是教書的。」可見,古人對失職老師的憎惡程度有多深!

人們常常感嘆:為什麼同一個家庭裡出來的孩子,有的優秀,有的卻低劣?為什麼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有的卓越,有的卻平庸?

其實,歸根到底,原因只有一個,古人很早以前就告訴我們了:「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也就是說,教育不是單方面家長的責任,也不是單方面老師的責任,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為什麼都說養不教父之過?

11樓:

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真的有道理嗎?你怎麼認為

12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幾位都答非所問 樓主是這個樣子的,在我國古代 婦女事沒什麼地位的,母親所做的就是吧家裡的事打理好,男人是一家之主,父親的威嚴和形象一直是管教孩子的最初人!

13樓:小邪神好

你好是孩子沒有教養,首先負責的是父親。

14樓:天才斐

舉個例子:你養條寵物狗 如果你不去管教它 它把別人家的小孩給咬傷了 你說人家是找狗的責任呢還是找你的責任呢

教育子女是監護人的重要責任之一

15樓:匿名使用者

養孩子卻不教育,是父親的過錯

16樓:匿名使用者

母親怎麼就沒有責任呢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什麼意思 有什麼故事?

17樓: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出自《三字經》。

【譯文】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從前,有個無惡不做的強盜,在他做盡壞事後,終於被衙門的捕快捉了起來。由於他犯了許多不可原諒的罪,所以縣太爺判了他死罪。臨刑前,縣太爺問他有什麼要求,強盜說:

「我想見我母親最後一面。」

縣太爺命人把他母親請來,當他們母子一見面,母親很悲痛的抱者兒子大哭。誰知道,那個強盜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並且傷心地說:「我好恨娘在我犯錯時,從來不教訓我,現在我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強盜的母親,要對強盜的下場負一半的責任啊!

清朝時,大將左宗棠的部下張曜,立了許多功勞,於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許多不服氣的人,便以張曜沒有念過書為理由,不給他官做。張曜知道因為自己的不識字,而做不了官,心裡很難過,於是發奮苦讀,終於憑著他的學識,把官給爭了回來。

拓展資料: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18樓:上善若水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意思是:生養兒女而不進行教育,這是做父親的過錯。對學生進行教育,但不嚴格要求,這是做教師的失職。

【典故】

從前,有個無惡不做的強盜,在他做盡壞事後,終於被衙門的捕快捉了起來。由於他犯了許多不可原諒的罪,所以縣太爺判了他死罪。臨刑前,縣太爺問他有什麼要求,強盜說:

「我想見我母親最後一面。」

縣太爺命人把他母親請來,當他們母子一見面,母親很悲痛的抱者兒子大哭。誰知道,那個強盜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並且傷心地說:「我好恨娘在我犯錯時,從來不教訓我,現在我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強盜的母親,要對強盜的下場負一半的責任啊!

清朝時,大將左宗棠的部下張曜,立了許多功勞,於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許多不服氣的人,便以張曜沒有念過書為理由,不給他官做。張曜知道因為自己的不識字,而做不了官,心裡很難過,於是發奮苦讀,終於憑著他的學識,把官給爭了回來。

苟不教的苟什麼意思,苟不教,父之過,苟是什麼意思

苟 如果 假使。苟不教 如果不好好教育。出自宋代王應麟 三字經 原文選段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譯文 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

對男朋友女朋友這個詞的理解作文,女友叫男方寫作文是什麼意思

lz 很理解你的心情,也為你寫的那些感到很傷心,個人認為男友行為不是很讓人得意理解 待在一起的地方,3分鐘路程,卻是等了那麼久不曾來過,為了遊戲,理由很讓人無法理解,忙?但,只有3分鐘,不是理由 或許,說實話 在他心裡,在你們的開始之後了,他一直不曾怎麼動,不曾主動的走近你,瞭解你 假設 1000米...

形容愛人對你不理解的語句有哪些,愛人對你不信任很傷心的句子

我本將抄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古調雖bai自愛,今人多不彈。du 劉長卿 悲來不zhi吟還不笑,天dao下蘆明差無人知我心。李白臨風一嘆無人會,今夜陪皮清光似往年。白居易人事反覆那能知,讒言入耳須臾離。王安石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納蘭性德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詩經 願做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