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 姜維北伐為何總是因軍糧不濟而撤兵,他們為何不準備充足再北伐

2022-06-13 07:05:21 字數 5737 閱讀 3923

1樓:二爺前來參上

諸葛亮、姜維作為蜀國的重要將領,在作戰中怎麼會意識不到糧草這一重大問題。其實並不是他們準備的不充分,而是蜀國的地理位置難以耕作太多的作物,並且當時的蜀國可謂是全民皆兵,勞動力缺乏,何談充足的糧草呢?

諸葛亮去世時,蜀國由蔣琬等人從政,蜀國修生養性了幾十年,。在姜維從事蜀國的管理之後,姜維又進行了數次大大小小的伐魏之戰,但結果卻是因為糧草跟不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即使是不懂兵法的平常百姓都知道的道理,可是為什麼蜀國卻因這等低階錯誤而屢打敗仗呢?按照諸葛亮和姜維的軍事能力這點問題他們不會想不到

蜀國的地盤僅僅佔據了中原的七分之一,而魏國的地盤卻是中原的七分之六。而蜀國的地理位置在當代來講,其實是四川省一帶,這一帶大山連綿起伏。地少人也少,常年的征戰讓老百姓們苦不堪言。

也沒有辦法大面積的耕作,加上常年戰火的侵擾,勞動力嚴重不足。糧食自然不夠自給自足。當年劉備和曹操對戰時,蜀國已經是「男子當戰,女子當運」了,這可真的是全民皆兵了啊。

魏國大將鄧艾,奇襲成都,蜀國因此滅亡。通過整理蜀國的戶籍資料可以發現,蜀國只又九十四萬人,可是士兵卻多達十萬萬人。 不難理解,蜀國的百姓包括老人、婦女、兒童,每九個老百姓就要養一個士兵,這也正是蜀國糧草一直跟不上部隊腳步的原因。

2樓:gin且聽風吟

之所以在諸葛亮姜維北伐的時候老是因為軍糧不濟而撤兵,是因為他們的糧食本來就不夠吃。蜀國當時的百姓總共才90多萬人,而士兵就有10餘萬人,意思是說要用七八個人去養一個士兵,其實這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糧食的產量遠遠不足,他們百姓又不能夠不吃飯,但是仗又不能不打,所以每次在打仗的時候軍糧都是不足的。

而到後面如果軍糧太過短缺的話,就不得不退兵了,所以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諸葛亮和姜維他們兩個國家所存在的蜀國的人相對而言還是太少了,人少的話他們的士兵相對而言又顯得太多了。但是士兵又不能夠減少,如果說他們的士兵從十幾萬人減少到幾萬人的話,那麼打起仗來是完全是打不過別人的。

但是由於軍隊人數過多,所以軍糧永遠是一個問題,他們的軍糧永遠是**不足的。如果說非要等到軍隊的糧食都充足了再北伐的話,那麼黃花菜都涼了。所以說這也是迫不得已的決定。

諸葛亮做的決策我們都明白的,如果說真的可以等到糧草準備充足了再北伐的話,諸葛亮肯定會等的。諸葛亮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而他在糧草不充足的情況下還北伐就說明北伐已經到了不得不北伐的時候了。所以說就算是軍糧不足也依然要北伐,這可以說是諸葛亮在賭,如果說在糧草沒有用光之前就成功了的話那麼他們就能夠獲得大批的糧草,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

3樓:風影

三國時期蜀國的國力是三個國家中最為弱小的,諸葛亮,姜偉在北伐時也僅僅是徵集到最低限度讓部隊使用的軍糧就得上路了。在這期間一旦因外部原因拖延或者因戰況不利,都會導致軍糧不濟,也只能撤兵了。

4樓:

諸葛亮.姜維一心只想著趁自己有生之年北伐平定中原,匡扶漢室,殊不知後主劉禪昏庸無能,聽信饞言,曾多次影響到後來的北伐,所以出現了糧草危機影響著北伐

5樓:娛樂百事曉

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諸葛亮和姜維根本不可能做好萬全的準備才出兵北伐,只能隨時走著,隨時變更自己的計劃

6樓:魚螢兒

北伐本來就是逆天而行,因為劉禪的無能,如果不北伐的話,蜀漢早晚人心大亂,早晚被吞併,諸葛亮北伐,逆天改命,雖然憑藉自身的能力屢屢獲勝,但是天不和,地不利,蜀漢人心又不合,內政大亂

7樓:貝索斯

因為川蜀倒中原。要走很遠的山路。山路運糧很艱難每次運不多。時間長了糧草難以為繼。

8樓:醉夢吟千殤

沒辦法,魏國佔據中原,地大人多,蜀國若是不北伐,不用幾年時間,魏國就會更加強大

9樓:這名字好記哦

在諸葛亮北伐曹魏時期,司馬懿等大將堅守不出,讓諸葛亮難以擴大自己的戰果。加上蜀漢糧食供給上的困難,諸葛亮只能多次無奈退兵。

10樓:幸運的水之烈火

那是因為蜀國有一個不明的皇帝,總是聽小人的讒言

11樓:唐貝村學前路

本來蜀中連年征戰糧食就匱乏,從來沒充足過。即便充足了,勞師遠行,怎麼能有勝算,除非中原有變,才有機會,不然的話零機會。

12樓:周全

因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13樓:朝花夕拾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的!當時相對來說國力弱小,不是很富裕,所以軍兵不強,糧草也不是很多。這裡關鍵是綜合國力不強。

二是旅途遙遠射難走。

三又有敵方的騷擾和侵襲,所以總是不能夠北伐成功。

其實當時要戰勝魏國,需要的條件!

一是軍隊兵員不是充足,能夠獨擋一面的將領不多了。這一方面不足二是糧草總是不能夠順利滿足需求,還是軍隊不夠強大,當然路途遠是一方面。

三是皇帝及時身邊的人不能和諸葛亮一條心。

就好像一個人參加重要的會議時老是肚子拉稀,老是受到影響!關鍵時刻掉鏈子就是這麼回事。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1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為爭奪中原而「六出祁山」是所謂的北伐每次都有其具體原因,又有其歷史背景和必然性228年1月出祁山,後因街亭兵敗退軍;

22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20餘日未下糧盡退兵;

229年春,進攻佔領陰平、武都兩郡而歸,雙方未交戰;

231年2月出祁山,後因糧盡退兵;

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後因諸葛亮病死而退軍。

另有230年7月防禦魏軍對漢中的進攻,雙方因大雨未交戰,後來蜀軍的反擊作戰史書未記載諸葛亮直接參加。

這是導致各次失敗的原因

總體原因:蜀國經過連年的征戰,實際已經國庫空虛,物資匱乏,國家的政治在阿斗那裡變得亂七八糟,而諸葛亮為報「先帝之恩」實現他復興漢室的願望而強曰「天下有變」,其實當時北方的魏國一直在休養生息,或者說沒有什麼大的行動

北伐其實是蜀國最後的「拼命一搏」,可是街亭之失和魏延謀反,給了本來就不是很有把握的仗更大的變數,諸葛亮最後強出兵其實是希望以弱勝強,寄希望於對手的失誤,可是司馬懿一直沒有再給他機會,最終病逝五丈原

15樓:

1.蜀漢國力不行,北伐到了後期就是國力的大比拼,魏國疆域大,國力強

2.蜀漢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3.蜀漢糧草無法接替上去,後期就是缺糧

諸葛亮北伐中原是怎麼回事?

諸葛亮六出祁山,他的**姜維為何又北伐十一次,他們為何屢敗屢戰?

16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六出祁山,耳熟能詳,一出祁山,收了大將姜維,諸葛亮把畢生所學都教給了他。最終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無果,病死在五丈原後,姜維掌兵權,又開始繼續北伐。

自諸葛亮死後姜維掌蜀漢軍權就開始為北伐做準備,從公元247年到公元262年這15年,姜維勞師遠征,九伐中原,可最終還是未成。

第一次,姜維在公元247年的時候發動第一次北伐戰爭,這一次他親自率軍出隴西,和魏國名將鄧艾,夏侯霸,郭淮對戰。這第一戰,取得了勝利,胡人率眾投降,姜維將其收服,並好生安撫,給他們棲息地。

第二次北伐是公元249年,姜維派大將廖化攻洮城,但是卻被鄧艾搶先一步佔據了這個地方,鄧艾這個人物十分不一般,他文武雙全,他和姜維二人就好比是諸葛亮和司馬懿,棋逢敵手。姜維難此城又無功而返。

第三次,公元250年,姜維進軍西平,與羌胡這些少數民族交好為己用,又去攻打洮西,結果仍然是難勝鄧艾無功而返。

第四次,公元253年,姜維親率領大軍圍攻南安。魏將陳泰率領大軍趕來增援,姜維與其相對峙不久後,因為糧草接濟不上,班師回朝。幾乎和諸葛亮每次失敗的原因相同,糧食這個問題,即使有再高的本領,再高的智謀,也很難解決。

第五次,在公元254年的姜維再次從隴西出兵,魏國守將直接獻城投降。姜維率兵進攻襄武,把魏將徐質殺的大敗而逃。姜維乘勝追擊,敵軍拋戈棄甲,姜維攻下順利攻下河關、狄道、臨洮三地,不久後回兵蜀中。

第六次,公元255年,姜維再次從狄道出兵。戰敗守將王經,王經退守狄道城再次被姜維圍困。不幾日,陳泰率兵前來解圍,姜維只得撤兵。

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6年,姜維和鄧艾在段谷廝殺,由於姜維派遣胡濟,胡濟沒有按照軍令,趕到此處的時間,致使姜維大敗,姜維效仿諸葛亮上表自貶。

第八次,公元257年,魏將諸葛誕在淮南造反,姜維趁此良機,親率大軍從起兵駱谷,魏將鄧艾和司馬望起兩路人馬抵抗姜維,兩人並沒有選擇出戰姜維,而是堅守不出。不久諸葛誕兵敗,姜維領兵回成都。

最後一次北伐中原,被鄧艾打敗,回來之後,姜維想殺掉黃皓,劉禪不讓,沒有殺成,於是姜維害怕黃皓害自己,郤正出主意義,屯田以避禍。

諸葛亮的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已經使國力極其空虛。姜維九伐中原興師動眾,空耗國力,實際上根本不像書上寫的那樣,百姓安居樂業,當時已經是民不聊生。

其實姜維和諸葛亮都知道,憑蜀國的力量,根本無法與曹魏抗衡,但是還是要堅持主動出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延緩蜀國滅亡的速度,以攻為守。蜀國的滅亡是必然的,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17樓:春曉壘

因為跟魏的實力懸殊太大了,所以會敗

18樓:

都是劉備之子無能,在每次仗打的關鍵時刻聽讒言命令收兵,你說能打贏嗎。

19樓:199103熊

因為當時的漢朝實力並不足以去完成統一大業。一味的北伐就又會耗費大量的軍用物資。人民對此也是苦不堪言。

20樓:驕做

實力打臉啊。

蜀國其實被諸葛亮搞的一塌糊塗,本身那地方就是一塊窮地方。

難怪屢戰屢敗。

祝你好運。

21樓:羅羅羅羅小七

因為當時的蜀國已經非常弱小了,如果有其他國家來攻打的話,可以說是一打一個準,蜀國必死無疑。所以諸葛亮就想出了以攻為守的方法來保護蜀國

22樓:遊高歌

當地算得上是豪門望族,具有著非常強大的聲望。廖化本人在家學淵源之下,於是從小就學習文學與武

23樓:來自湯孫湖適應性強的曹植

主要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所以對與決策戰爭做的不充分

24樓:我是真假美猴王

事也,運也,命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是天不滅曹,沒有辦法的事情。

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

25樓:

eggnest 回答是民間演藝,並飛歷史原因

北伐失敗主要原因是:糧草運輸補給困難,四川這裡易守難攻,長途跋涉遠攻北伐,很難取勝。就算有武將也難以成功。

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

26樓:東方的皇帝

諸葛亮北伐失敗,主要還是漢魏兩國實力差距問題。魏國有四百多萬人口,可動員40萬左右的軍隊,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成熟的士人集團提供大量人才,關中與中原適宜糧食生產,西北適合馬匹繁殖;反觀蜀漢,人口在百萬左右,可動員10萬左右軍隊,士人集團情況複雜且與蜀漢政權並不同心,成都平原和漢中平原雖然適宜糧食生產,但大巴山和秦嶺阻礙了補給向關中西北前線的運輸,四川和雲南的戰馬也無法與西北良馬相比。對比之下,蜀漢在戰略資源上出於絕對劣勢,諸葛亮北伐失敗也就可以理解了。

諸葛亮與姜維都堅持北伐且忠於蜀漢,為何後者得到的評價卻非常低

諸葛亮,蜀國可以說大半天下,是諸葛亮或借或謀或打下來的,沒有諸葛亮就沒劉備什麼事 到姜維時,他本是招降的,雖有大才,假以時日,必是蜀國棟樑,但是奈何到姜維時,已是蜀國末期,劉備親征損耗蜀國全國國力,被陸遜一把火燒的乾淨,諸葛連年征討,到姜維時手裡還有什麼?最重要的還是他們失敗了。所謂成者王敗者寇。他...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走子午谷

這個計劃極為大膽,企圖用五千精兵突襲長安,進而一舉佔領整個關中。可謂極有氣魄,極為冒險。一 魏延戰略之可行性分析 1 魏延的計劃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才能夠實現 1 魏延從褒中出發,循秦嶺東行,進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長安,這個選種必須在10天內完成。諸葛亮大軍從斜谷出發,必須在30天之內到達長安 或者...

諸葛亮30萬北伐,為何街亭損失幾千人後卻不敢和司馬懿交戰呢

因為街亭是戰略要地,是諸葛亮糧草的必經之地,失去了街亭就等於斷了後路,糧草跟不上就無法進行後續攻擊,和司馬懿打仗不可能是一兩天就分得出勝負的,諸葛亮從大局著想,只有撤兵。因為打不過。當時街亭失守,已經失去了進攻機會,如果貿然和司馬懿交戰,會導致失敗。因為街亭是戰略要地。街亭失守,魏國的援軍和糧草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