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漢武帝發動漢匈戰爭的歷史作用啊,告急

2022-05-31 11:00:28 字數 1826 閱讀 4690

1樓:歲月不寒

武帝四十餘年連續不斷的打擊,對匈奴造成了相當巨大的傷害,作用是:

首先,從土地來說,匈奴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如河套、陰山、河西等,接連為漢軍所佔領,並徙民實邊,使之徹底漢化。而這些地方水草豐美,是最適於遊牧之所在,失去之後,匈奴只能遠遁漠北,但漠北苦寒,環境極為嚴苛,在這種自然環境的約束之下,匈奴生存都已經成為了問題,所以才有「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的哀鳴,

其次,從人口上來說,中行說曾謂單于「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史記•匈奴列傳》),則可知匈奴即使最盛之時,人口亦不超過二百萬,而在武帝數十年不間斷地打擊之下,其人口的損失可想而知。河南之戰,漢軍斬、俘匈奴三萬餘人;河西之戰,匈奴被斬殺及降者,近九萬人;漠北之戰,漢軍斬殺匈奴亦近九萬;西域之戰,漢軍殲敵亦起碼在三萬之上,如此算來,在元朔2年至徵和三年的37年間,匈奴被直接殲滅至少二十四萬以上,對於僅僅一百餘萬人口的匈奴來說,這種打擊不可謂不沉重。

再次,從財產上來說,由於匈奴以遊牧為生,牲畜是他們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財產。而在武帝數十年的撻伐之下,匈奴牲畜的損失也是驚人的,譬如衛青收取朔方,逐白羊、樓煩二部,「得牛羊百餘萬」,襲右賢王,又得「畜數千百萬」。除了這種直接的掠取之外,在戰爭期間,匈奴往往將其民眾徙往北方以避刀兵,如天漢四年李廣利出朔方擊匈奴時,匈奴「悉遠其累重於餘吾水北」,徵和三年李廣利最後一次出擊,「單于聞漢兵大出,悉遣其輜重,徙趙信城北邸郅居水。

左賢王驅其人民度餘吾水六七百里,居兜銜山」(以上皆《漢書•匈奴傳》),在這種遠端遷徙的過程中,牲畜必然也會因為長途奔走、擠壓、碰撞而大量死亡,如果在牲畜繁育季節,還會導致母畜的流產。如此巨大的損失,恐非匈奴那種脆弱的經濟可以承受。

由此看來,武帝的對匈作戰,給匈奴帶來的打擊是沉重的,《漢書•匈奴傳》說「漢兵深入窮追二十餘年,匈奴孕重惰殰,罷極苦之」,的確不是虛言。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武帝一朝對匈作戰中,漢軍的確取得了極大戰果,對匈奴造成了沉重打擊,連得河南、河西等地,逼迫匈奴遠遁,從此漠南無王庭,使得匈奴由盛轉衰,為日後匈奴的徹底覆滅奠定了基礎。

但是,武帝的征伐,對漢匈雙方都造成了損失,就漢朝而言,四十餘年的對匈作戰,嚴重消耗了漢朝國力,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幾乎使亡秦之事復現,所幸的是匈奴綜合國力遠遜於漢,雖然這場戰爭使雙方國力同時衰落,但對人口不多,經濟基礎薄弱的匈奴來說,影響更大。

漢武帝發動的三大戰役是什麼

漢武帝發動過幾次戰爭?結果如何?

2樓:歐氣君

廟號"武",就說明他是個尚武的皇帝,基本年年有仗打,而且不止打匈奴周圍大宛,朝鮮,西南,南越都在用兵,四面出擊後來還因自己打了太多仗寫了份懺悔書,

但對外戰事基本都是勝仗還是大勝居多

主要在於武帝選帥能力法眼獨到不拘一格

前期用衛青李廣 中期霍去病 後期李陵李廣利

3樓:飛不停的

對外主要是對匈奴發起的多次進攻 ,衛青 霍去病等將領 遠征匈奴 最終擊敗匈奴

4樓:愛那年花開花落

太多了,不過有勝利有失敗

論漢武帝的歷史功過,急求救~~~~

西漢歷史上有多次與匈奴作戰的記載,請問標誌著漢匈戰爭結束的是什麼事件

列舉漢武帝時期反擊匈奴的典型軍事事例的時間、人物和著名戰例?跪求 !!!!!!!!!!!!!!!!!

5樓:匿名使用者

龍城之役--公元前 129 年--車騎將軍衛青二出定襄 --公元前 123 年--李廣、衛青漠北大戰--公元前 119 年--霍去病、衛青收復河朔--公元前 127 年--衛青

誰知道樂陵金絲小棗的歷史,誰知道樂陵金絲小棗的由來?

樂陵金絲小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的時期。明清兩代,樂陵金絲小棗也有一定的發展。抗日戰爭時期,金絲 小棗的棗樹受到大量的破壞,直到解放後才得到全面的發展。誰知道樂陵金絲小棗的由來?樂陵金絲棗的始於春秋,興於魏晉,盛於明清,據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樂陵金絲棗渾身是寶,棗核 棗皮 棗肉 棗汁都有很高的...

誰知道指接板材的發展歷史,誰知道指接板材的發展歷史

整合材 gluedlaminatedtimber,簡稱glulam 是利用鋸制板材或方材,在平行於纖維方向用膠合劑沿其長度 寬度或厚度膠合而成的一種木質材料。是一種材性與實體木材最為接近,而又優於實體木材的新型材料。整合材可以加工成通直形狀和彎曲形狀或沿長度方向截面漸變結構,也可以加工成工字形和空心...

誰知道上海蘇河灣的變遷歷史,誰知道蘇河灣的由來。急急急!

蘇州河水由西向東流入黃浦江。但上海的都市化則是從東頭的河口開始,溯流向西延伸的。沿河兩岸曾經錯落地散佈著農田 溼地 蘆葦 溝汊,冷僻的地方野氣愈重,秋風一起,叢葦蕭疏,日落時洪瀾回紫 在都市化的鋪展之勢面前,這些土生土長的東西已不能與膨脹的經濟共棲,它們不得不一步一步地向後退去。在它們騰出來的空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