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人任官職是什麼等級,舉人是什麼級別

2022-04-15 04:43:52 字數 5113 閱讀 7923

1樓:整包吃辣條

縣委常委一級的官職。

舉人作為一種出身資格,初步具備入仕的資格。一般舉人只是享受縣委常委一級的待遇。有一定經濟補貼,見了縣官可以不跪。

清代科舉考試,童生通過縣一級的考試,稱為秀才,秀才參加省一級的考試,通過後叫舉人,舉人就成為了國家在編**,享受俸祿。一般舉人無法直接做官,因為**缺額沒那麼多。舉人一般都是做吏,參加會試的路費有朝廷擔負,家裡的直系親屬還可以免雜役,類似於今天的「某某級別待遇」。

舉人蔘加**會試,考取進士的究屬少數,多數落選,而且多數舉人連考幾次仍然不能及第(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曾8次會試落選,第9次始考中進士)。為了給這些人以出頭之日,即在連續三次以上落榜的舉人中進行挑選,授予官職。這一措施稱為舉人"大挑"。

被挑的舉人最高授知縣,大部分擔任地方學校教官。

2樓:多肉

舉人放在現在應該算是縣委常委一級的官職。封建社會秀才參加省級的考試,通過後叫舉人,相當於在編的**。

「科舉」釋義

長期延續、影響重大、複雜精細是科舉制的幾個特點,經過不斷演進,科舉制的內涵出現變遷,加上有關進士科起始的史料不完整且互有出入,因而今人在**科舉起源問題時往往標新立異,歧義迭出。眾多研究科舉制起源的論著各抒己見,步步深入,使此問題具有相當的深度和難度,一些爭論往往令人撲朔迷離,因此若非細心分析,很難看出其中的門道。

不過,只要仔細辨析,問題的核心還是會日益顯現出來。明瞭「科舉」一詞含義的演變對我們認識科舉起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科舉」一詞的內涵和外延都非常廣大,是一個含義十分豐富複雜、具有動態變遷特徵的詞語,或者說是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詞語,在不同時代和不同情況下,其內涵可能有所不同。

明清時期的「科舉」與宋元時期的「科舉」不一定相同,明清時期的「貢舉」與唐宋時期的「貢舉」往往也有很大的差異。如以發展變動時期或成熟完善時期的科舉制度標準來看待發軔時期的科舉,以宋代「一切以程文定去留」的標準來看唐代、以明清定型後的科舉標準來看宋代,都可以說前代科舉尚未完全具備科舉制的特徵。

如果只注意某一特定時期的用法,只看某一種特定的解釋,就可能會出現盲人摸象、各說各話的情況。但我們在眾說紛紜之間,總得有一個多數人公認的標準,取得相對共識,否則永遠無法釐清科舉制的起源問題。

舉人是什麼級別

3樓:匿名使用者

舉人不是官職名稱,而是通過鄉試,可以參加應試,作為一種出身資格,初步具備入仕的資格。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亦稱為大會狀、大春元。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

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習慣上舉人俗稱為「老爺」,雅稱則為孝廉。

唐代以各地鄉貢中試者,需入京應試,故有此稱。宋為鄉試(貢舉考試)各科中試者的統稱。俗稱舉子。

宋舉人被解送禮部前,須經考試,略如後之鄉試。舉人在禮部應試落第者,仍須再應鄉舉,方可參加下科考試。舉人登科即可授官,但無「出身」,可免丁役。

金、元亦如此。明清沿襲,為鄉試中試者的專稱,俗稱孝廉。

4樓:老魏歷史

秀才、舉人、進士對應現代教育中的什麼學歷?狀元相當於院士

5樓:

狀元,探花,舉人應該就是現在的高中生吧

清代舉人是什麼官職?

6樓:小t學姐

舉人相相當於縣級**。

舉人是指被薦舉之人。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唐、宋時有進士科,凡應科目經有司貢舉者,通謂之舉人。

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亦稱為大會狀、大春元。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習慣上舉人俗稱為「老爺」,雅稱則為孝廉。

舉人的地位更是崇高。明朝時期,每年錄取舉人約400人。舉人可以當官,地位等於縣級。

當時全國縣級**有1200多個,再加上府級、省級和****的官位,舉人要當上一個副縣級**是相當輕鬆的,最差也可以當一個教渝。有些舉人可以直接獲得正縣級官職,日後可以升到知府級別,甚至更高。

擴充套件資料:中國古代地方科舉考試中試者之稱。原意為舉到之人,為應舉者的通稱。

唐代以各地鄉貢中試者,需入京應試,故有此稱。宋為鄉試(貢舉考試)各科中試者的統稱。俗稱舉子。

宋舉人被解送禮部前,須經考試,略如後之鄉試。

舉人在禮部應試落第者,仍須再應鄉舉,方可參加下科考試。舉人登科即可授官,但無「出身」,可免丁役。金、元亦如此。

明清沿襲,為鄉試中試者的專稱,俗稱孝廉。且作為一種出身資格,即初步具備入仕資格。

清末又有法科舉人、理科舉人等。光緒三十一年(1905(乙巳年))起,考試回國留學生,最優者給予進士出身,優等及中等者給予舉人出身,並各加某學科字樣。

舉人是參加全省範圍的科舉考試(鄉試)及格後所取得的資格,亦稱作孝廉。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因其在秋季故又叫秋闈。鄉試由進士出身的各部**或翰林主考,由各省行政長官擔任監考官。

參加鄉試的考生必須是秀才,地點在各省的貢院。

鄉試分三場,內容是八股文、試帖詩、表、判、論、策等等。試卷要由專人謄寫後才交給考官,以防作弊。確定了及格的名單後張榜於巡撫衙門前,此時正值桂花飄香,所以此榜也叫做桂榜。

中了舉人也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漢代取士用人無考試之法,皆令郡國守相薦舉,被薦舉者稱為舉人。唐、宋時稱可以應進士考試的人為舉人。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亦稱為大會狀、大春元。

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簡稱「發」。習慣上舉人俗稱為「老爺」。

舉人。如果順利過了第一關,鄉試合格者就被稱為舉人。「舉人」得名於漢代的察舉,但在漢晉南北朝,只是被舉之人的意思,並非甚麼專稱。

唐宋科舉,重進士科,所謂舉人,不過指由此可應進士試,所以又稱舉進士,仍不是專門稱謂詞。

這等可應進士試的舉進士另有專名,唐代以**設立的學校(國子監、弘文館等)、地方學校選送至京的應考者稱為生徒,以各州考選的士子為鄉貢,意思是隨各州進貢物品一起解送。

宋代解送這樣的士子赴會試,一般須經本州「取解試」(類似明清的鄉試)取中。如果會試不能登第,在唐宋時代,須再應府或州的考試,重新獲得鄉貢資格方能再就會試。

宋代劉章「四魁鄉舉」、元代許瑗兩應鄉舉皆第一,就是由於第一次會試被黜落,所以要四次、兩次應鄉舉。而明清的舉人則較為優待,一旦中舉就永遠具有繼續赴會試的資格。明清的舉人還有一個不同於前代的地方:

可以因此進入仕途。

吳敬梓**《儒林外史》裡的范進,進學後仍然貪窮,被瞧不起;一旦中舉,親戚鄰里都去奉承他,連張鄉紳也去攀世交、送銀送屋,就因為舉人不僅取得赴會試的資格,而且也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

7樓:努力努力再努力

回答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1、杭齊蘇,順治二年(2023年)舉人;

2、傅以漸,順治二年(2023年)舉人;

3、毋光啟,順治三年(2023年)舉人;

4、劉世永,順治三年(2023年)舉人;

5、龐如龍,順治三年(2023年)舉人;

6、劉元運,順治三年(2023年)舉人;

7、杭如蘇,順治三年(2023年)舉人;

8、楊逢春,順治三年(2023年)舉人;

9、馬如錦,順治五年(2023年)舉人;

10、鄧秉恆,順治五年(2023年)舉人;

11、王臨元,順治五年(2023年)舉人;

12、周希聖,順治五年(2023年)舉人;

13、傅予潤,順治八年(2023年)舉人;

14、李景明,順治十一年(2023年)舉人;

15、朱訓誥,順治十四年(2023年)舉人。

中了舉人也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提問我想問一下晚清寶坻的舉人有沒有記載

回答我幫您查一下

曹瑞、王乃餘、楊雍、劉芷、李應甲、張俊英、劉嵋、芮復傳、芮復俶、芮而育、皮明誠、王石柱、劉熙、王嘉賓、吳璉、劉蘄、陳鶴鳴、吳正、葉時汭、朱霖億、朱寅、單碩膚、劉毓道、芮永祺、劉翥、芮永成、郝作舟、馬式端、陳翰、單鑑、王永芳、單鐸、王璘、張仁

三、陳景新、芮振宗、劉同敬、芮復建、王超、芮其相、王煥章、馬思誠、侯執應、王嵩桂、趙增、王世勳、王旭普、董覲光、劉廷獻、馬思聖、王旭暢、陳光紹、劉善經、芮永堂、趙俊、楊國麟、王振榮、馬為國、王旭載、芮熊佔、王敏樹、王振緒、王旭朗、李光先、芮際隆、吳端明、劉茂勳、王琮、蔡文澄、陸習鋅、王鈴秀、劉建勳、張鬆伶、王墀、芮汝登、陳習鎔、芮其澳、杜衍濂、王繼成、王長伶、王殊涯、王殊澤、李光庭、齊廷芳、劉志惓、王家駿、劉耆德、芮汝翌、陳德秀、袁曾榘、吳曾孝、方振德、王榮、李珠、芮汝明、芮其哲、張湛、李光裡、王思義、齊廷瑜、王起、芮昌、吳達綱、李藩、蔣肇熙、方濤、**、李葆、李著、高睿璜、高繼珩、李菡、李蒓、吳憲獻、楊潔、單維模、劉廷秀、袁鳳鳴、陳蘭圃、王鐵壽、方琪、李莊、李藻、王璋、李萼、鄭鳳鳴、李蘇、馬大鈞、王大濟、蘇巖、方作霖、陳從孟、李光璧、王貢祥、王琅、王熾昌、王祖培、王慕、李芷、尹國俊、張慶元、單維楷、徐天祿、李薌、芮雲、嚴芬、陳德睿、李植、李如篪、徐衝、李德增、王泉、陳函、王金臺、楊景孟、王迎壽、蔡樹模、王峻、方學蘇、張丕烈、李德坊、方學伊、馬聯芳、芮斯振、王靜壽、邵承照、王濂、王其慎、王其恆、慶齡、肖敏文、陳景灝、孫棣、李文檀、周策、王慶琪、王際熙、王熙健、芮雲、徐衝、高明鼎、芮家純、王宗魁、吳恩源、傅墀、周壁、王度、李溱、李鳴珂、李璠、李逢源、王慶禔、鄭鳳浩、王鳴璋、吳恩熾、張翼清、張兆慶、鄭聚奎、方學周、付金鑅、、李桂聯、楊大章、王鍾林、王寶義、李德恆、李夢鬆、郝鈺、宗式坊、張丕弼、王廷元、吳恩沐、何浚泉、張至績、李家芳、馬存樸、李雲、胡勝、郝觀光、李惠和、徐浩、李璟、王壽山、何俊池、王鍾儁、王熙昌、李敬、何景崧、張祖甄、李浚、李慕、李育秀、孫棠、張瑞芳、陳源潾、李桂

一、馬延慶、李援、李允、王毓祥、周汝震、楊椿玲、張瑞芬、李重熙、王楫。

提問我的柤上是舉人

回答按照時間拍的,您看看有沒有您的祖先呢?

提問沒有

回答沒有嗎?。。那我再找找

提問是我爺爺的爺爺

回答會不會是明朝嘞?或者您的祖上換過地方嗎?

這個應該是有記錄的最全的了。

提問不是

應該是2023年後的舉人

應該是2023年後的舉人

回答我在給您看看,您稍等一下

咸豐五年(1855〉以後從叔祖就讀,學業大有長進。同治二年(1863)考入縣學,成為秀才,翌年應聘充當塾師,至光緒八年(1882)辭館回家,光緒十一年<1885)參加乙酉鄉試得中,成為舉人,乃在家鄉自設學館,一時遐邇聞名,前來就學者遠及數十里之外。

是這位嗎?親

更多32條

看圖猜成語舉人18關是什麼,看圖猜成語第18關答案舉人

步步為營 來 基本解釋源 軍隊每向前推進一步就設下一首營壘。形容防守嚴密,行動謹慎。拼音讀法 b b w i y ng 使用舉例 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誘淵來戰而擒之 此乃 反客為主 之法。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七十一回 近義片語 穩紮穩打 謹言慎行 小心謹慎 反義片語 輕舉妄動 使用方法 動賓式...

請問古代從童生到舉人,都看什麼書,要正統詳細的,謝謝

四書五經 四書 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 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五經指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禮記 通常包括三禮,即 儀禮 周禮 禮記 春秋 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 春秋 的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清朝從童生到舉人最少要...

秀才 舉人 進士在古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才相當於學士 舉人相當於碩士 進士相當於博士。秀才在古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城市的第一名。舉人就是一個省的,進士當然就是國家了。秀才就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生,舉人就相當於現在的碩士生,進士就相當於現在的博士生。我個人認為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一流大學的大學生,舉人相當於現代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