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說說春聯的來歷,簡單介紹春聯的由來100字以下

2022-04-07 03:06:34 字數 5367 閱讀 7999

1樓:睢寧一指禪

春聯始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在桃符上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史上第一副春聯。從此,題桃符便演變成寫春聯了。

後來,由於紙張大量生產,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木板,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

「春聯」一詞的出現及其普及盛行,則是在明朝。據《簪雲樓雜說》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微行出觀,以為笑樂。」

簡單介紹春聯的由來100字以下

2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聯的來歷

3樓:匿名使用者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

下一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鬱壘」,而且還擴充套件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

這就成了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春聯長方形桃木板)。

《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 孟昶令學士 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不過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也有說是 辛寅遜或 孟昶的兒子孟喆所撰。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 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古時,在除夕當天或前一天要「設桃梗、鬱壘、葦茭」於門上,《風俗通》雲:「黃帝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兄弟二人,效能執鬼。桃梗,梗者更也,歲終更始,受介祉也。

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擊鷙,性食鬼魅者也。」在門上畫虎或神荼、鬱壘兄弟像,便是貼門神的最初樣式。門神改繪為初唐名將秦瓊、尉遲恭二人。

桃木具有神性,在門上懸「桃梗」驅鬼。「桃梗」後來換成了「桃符」,「桃符」又稱「桃板」,唐代時,在其上寫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五代時,有人在桃板上寫吉祥字句,便成了春聯的前身。自宋代開始,將春聯寫在紙上,貼春聯的時間也改在了大年除夕,此亦相沿成俗。

貼春聯已演化為一種祈福納祥的民俗文化活動。

4樓:蜜芽古方紅糖

春聯的來歷是年這個小神仙使用的紅綢最後殺死了年獸 後來為了慶祝大家掛紅綢在門上 後來貼對聯

5樓:念江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6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亦名「門對」「春貼」,是對聯的一種,因為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最後簡化為直接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辟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所以,一到大年三十,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春聯貼在大門上,辭舊迎新,希望給家中帶來好運。

7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8樓:深吻話別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

《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不過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也有說是辛寅遜或孟昶的兒子孟喆所撰。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

正如詩云:「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9樓:白土知道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10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變而來的。相傳有一個比鬼還凶暴的人被桃枝打死了,人們就相信在門楣上懸掛桃枝可以驅鬼。後來又盛傳山林裡住著兩位神仙,專門吃鬼,人們就用桃木刻成這兩位神仙的樣子,掛在門口,希望永久平安。

這就是門神。再後來,漸漸簡化為在方形紅紙上畫個桃形,再寫上兩個門神的名字,到唐朝以後,又在這些紅紙上寫些吉祥的話,再修飾對仗,慢慢變形成了今天的春聯。

11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俗稱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鬱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王安石「千門萬戶

12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是用來驅趕傳說的一隻年。

13樓:小豔子

不過這也算是結束以後我們

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事情我知道我們不懂為什麼現在的生活如此不幸福只有別人能知道的事了……我們可以看到一句歌詞嗎……我們在路上等著你呢……好看好看呢……我們在學校工作效率問題進行

關於春聯的簡短來歷80個字左右

14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bai起源於桃符,是從兩千多du年前戰國時期的「桃zhi梗」演變而來的。dao《淮南子》上說zhuan,桃符shu(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

15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起源於桃符,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災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

而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

春聯的由來簡介

16樓:月似當時

春聯簡介: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漢族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傳統春聯是用毛筆書寫,但亦有印製的春聯。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

由來:「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遊,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於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

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孝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17樓:絲絲洛洛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18樓:書迷書呆

lv.18 推薦於 2016-12-01

春聯簡介: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漢族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傳統春聯是用毛筆書寫,但亦有印製的春聯。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

19樓:天際的悠揚

春聯的來歷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春聯的來歷,春聯的來歷是什麼?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上一句的大意是 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一句的大意...

貼春聯的來歷,春節貼春聯的來歷

春聯 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 桃梗 演變而來的。淮南子 上說,桃符 即桃梗 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 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

春聯的來歷或故事 概括即可),春聯的來歷或故事 30字概括即可)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春聯,起源於桃符。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燕京時歲記 記載 春聯者,即桃符也。春聯...